【实用】语文教案模板汇总9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懂得“诚实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这一道理。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第一段,说说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
(1)“我”是怎样勤勤恳恳地工作的?画出有关词句,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说说“我”是怎么送报的。
(2)“我”诚实的劳动,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3)出示幻灯图片,结合课文和画面,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4)读第5、6自然段,指名表演。
(5)指导朗读,加深理解课文中表达的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互相关怀的一片“真情”。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收集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例。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解读:
课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们为它举行葬礼的情形;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先写结果,后写起因与经过。这样从一开始就把读者的心紧紧地抓住,这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此外,本课还采用对比的手法,把昔日瀑布的雄伟壮观与如今奄奄一息的情景作对比,把昔日游客流连忘返的热闹场面跟如今乘兴而来、失望而去的痛心结局对比,强烈地反映出葬礼的“特殊”与必要,震撼着每一个读者的心。
教学重、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瀑布给人们带来的骄傲、惊叹和它的消亡带给人们的惋惜、无奈、震惊以及大瀑布前后景象的对比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有一条雄伟壮观的大瀑布即将离我们远去,巴西总统菲格雷特还专门为此举行了一次大瀑布的葬礼。就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大瀑布的葬礼》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5.生汇报。
6.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懂得了这么多东西,老师发现大家真会读书!那么菲格雷特总统在这次葬礼上会说些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得方式读最后一段。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最后一段。
2.通过读书,你能猜测到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上会说些什么吗?
3.生汇报。(预设)
生:演讲辞的内容可能会写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给巴西人民带来的欢乐和骄傲,以及那个时候很壮观的情景和塞特凯达斯瀑布快要毁灭的时候的情景。
师:也就是说,演讲的内容可能会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你认为是哪两个方面?
生:一个是塞特凯达斯瀑布壮观的一面,一个是塞特凯达斯瀑布即将枯竭的一面。
师:(板书:昔日 如今 )也就是说演讲辞中会讲到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也会讲到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还会讲到什么?
生:他会叫巴西人民保护自然生态,爱护他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使悲剧不再重演。
师:对!他会呼吁巴西人民保护自然生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4.老师也很像知道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上会说些什么?不过很可惜,老师找了很多地方也没有找到,怎么办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写菲格雷特总统的这篇演讲辞。有信心吗?
三、学习课文。
(一)昔日的大瀑布
1. 师:菲格雷特总统在回忆大瀑布给巴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骄傲和欢乐时,具体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4.5自然段。
2.学生自读课文,
3.感受到了什么?
4.汇报感受。
5.大家感受得都很深刻,你能通过读把你得感受读出来吗?
6.生练读。
7.指名读。评价。
8. 想不想看看塞特凯达斯达瀑布,让我们一起欣赏。(出示课件)看着塞特凯达斯的样子,你想说些什么?(太壮观了………)
9.是呀!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啊!看了瀑布,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
(出示课件,打上文字:“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一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据说在30公里外,瀑布的巨响还清晰可闻。)
7.背诵积累:这么美得瀑布,愿意把它记在脑海中吗?让我们边看录像边试着把它背下来吧!
8.过渡:昔日如此雄伟壮观得大瀑布,现在怎么样了呢?
(二)如今的大瀑布
1.默读第8自然段。
2.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怎么样呢?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逐渐枯竭)
3.让我们来看看现在的大瀑布吧。(出示课件:现在瀑布的图片。)此时此刻,你得心情如何?
4.同学们,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齐读第8段。
(三)葬送的原因
1.昔日雄伟壮观的瀑布现在却奄奄一息,这到底为什么?(出示昔日和现在的瀑布对比图,下面写上大大的红字:为什么?)
2.默读课文第7段,找到葬送的原因。
3.生汇报,师总结。。报÷刻比读。齐读。 4.
(四)完成演讲辞
1.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话想说,把自己当作菲格雷特总统借助这个演讲辞得格式,把自己想说的都倾诉进自己的演讲辞里。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
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___________,如今的塞特凯达斯瀑布_________。
应该清醒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开始同桌两人练习说演讲辞。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菲格雷特总统在演讲的最后说,愿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但我们看到在实现这美好愿望得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得地方。
2.你都知道哪些破坏环境的事?
3. 听了这些消息,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呼吁什么?谁来说一句最精辟的话,最有诗意的话来做一则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广告语?
五、板书设计:
大瀑布的葬礼
昔日 雄伟壮观
如今 奄奄一息
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自己的家园
语文教案 篇3
一、晓之以理,培养自改习惯。
教师明理。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游戏,每位同学都把“一句话变成了一篇”准备参加学校的“征文”活动,那么你们知道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吗?对了,就是在写好之后,认认真真地修改。像鲁迅、老舍这些大作家也都十分重视修改。因此,我们每个同学都应养成写作后自觉修改的好习惯。
2. 指导自改。
师述:那么如何自己修改习作呢?老师给每个同学制作了一张“自改作文卡片”,请你们根据上面的问题修改。
自改作文卡片
(1). 我的倾诉对象能知道我要表达的感受吗?
(提示:看语句是否通顺,意思表达是否明白)
(2). 我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了我的真实感受吗?
(提示:看事例是否具体,感受是否真实)
3. 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自改习作。
(设计意图:作文的修改,不只是修改的技巧和使用某些修改符号,如果学生不原意自我检查、也不知道作文有修改的必要时,那修改只会流于形式,而对作文质量的提高毫无意义,鉴于此观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强化了:明白修改的'道理,形成修改的习惯。)
二、学生互动,提高互评能力。
1. 互相读给同位同学听,让对方提出听后总体印象。
2. 互相看作文,让对方勾画出好的词句及有问题的地方。
三、师生共评,习得评改技能。
1. 推荐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在全班交流。
2. 同学结合写作标准评改,提出优点及不足。
3. 教师当堂点评,给予肯定和激励,并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给予发展性的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当众评改作文,教师也参加其中,这样有益于学生习得评改技能,对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素养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二次完善,完成习作任务。
学生在多元评价的基础上,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使自己的习作水平得到提高,完成本次习作目标及任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学会声母j q x,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辅导学生学习拼读j q x与韵母i相拼的音节。
3.学习j q x与ü相拼时去点的规则,正确拼读ju qu xu。
4.继续练习读带i的声介和母和后随韵母相拼的音节。
5.练习看图拼读词句。认读"西、瓜、下、木"四个字。
[教学重点]
1.掌握j q x的读音、字形和书写。
2.了解j q x与ü相拼时去点的规则。
3.认读"西、瓜、下、木"四个字。
[教学重点]
1.q与p在字形上的区分。
2.j q x与ü相拼时去点的规则的掌握。
[教学准备]
1.学过声母及韵母的认读卡片。
2."西、瓜、下、木"四个字的生字卡片。
3.课件、计算机、实物投影仪。
4.j q x的字母卡片及q的拼装字母纸板。(学生用人手一份)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指导学生学会声母j q x,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辅导学生学习拼读j q x与韵母i相拼的音节。
(一)复习
1.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有几个大家熟悉的朋友来到了我们班,看看你们谁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2.复习已学字母。出示字母卡片m g h i a u ü。自由读。
3.导入新课:你们记得真清楚。这几个朋友很高兴。他们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新课
1.看图进入情景,练习说话,引出并学习j q x三个声母。
(1)课件出示书中图画(没有文字和拼音)。整体感知,激发说话的情景,练习说话: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面对这幅画你想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不给学生过多的限制,在学生发言中,教师和其他学生应进行以表扬为主的鼓励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评价能力。]
(2)引出带有新字母的词语:
这个地方真美,真有意思。(师生呼应说)有慈祥的什么?又大又甜的什么?有五颜六色的什么?在美丽的环境中爷爷和孙子在干什么?(运用课件使谈话中说的母鸡、西瓜、下棋的画面和相应的文字同时出现并闪烁。)
(3)试拼词语,引出新字母。
你能试着想一想这些字都是由什么声母和韵母拼成的?课件出示"mǔjī""xīguā""xiàqí"。
[学生会拼哪个说哪个。想说哪个说哪个。这一设计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初步尝试并感受到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4)明确学习任务,引发学生思考学习方法。
随着学生试拼音节,课件出示j-ī、x-ī、q-í三组拼读示音,再通过课件使j q x闪烁放大跳出。启发同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字母。根据我们以前学习的方法,你有什么好办法学会它们呢?
2.学习j q x的读音、字行和书写。
(1)学生自学。(提示:怎样读?怎样记?怎样写?)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帮助,教师辅导。
[此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打破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在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时,教师可运用课件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字母的音、形和书写。
j:读音与鸡的发音相似,短些,轻些。
字形与母鸡的图片复合(课件演示)。
书写通过课件演示笔顺及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q:读音与棋的发音相似,短些,轻些。
字行与气球的图片复合(课件演示)。
书写通过课件演示笔顺及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x:读音与西的发音相似,短些,轻些。
字行与切开的西瓜的图片复合(课件演示)。
书写通过课件演示笔顺及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3.突破难点:"q"与"p"的区分。
(1)学生质疑:在学习j q x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可能是书也可能是字形,最突出的应该是"q"与"p"的区分。对于一般性问题或个别孩子的'问题可以由学生解答,可以重点解决"q"与"p"的区分。)
[此处设计是为了鼓励学生质疑,学会发现问题,为下面的解决问题做准备。]
(2)引导结合以前的学习方法想一想怎样记清字母的形与音。
如:顺口溜:左下半圆d,右下半圆b,右上半圆p,使学生自己编出"左上半圆q"。
再如:收音机b b b,兔子泼水p p p,
马蹄声声d d d,引导学生说出"气球飘飘q q q"
(3)手势演示的字母形状b d p q,(大拇指代表一竖,握着的拳代表半圆。)
(4)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可拼摆的纸板进行四个字母的区分练习。老师或同学说一个字母,学生在课堂上摆出所说字母的形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进行创造性学习。加强语文学习的操作性、实践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4.学习拼读j q x与i相拼的音节。
(1)课件出示三组音节,学生试拼。
(2)指名带姓。
(3)抽读带调音节卡片,直呼抢拼。
5.继续练习声介合母与后随韵母的拼读。
(1)情景图闪烁"guā"的音节,让学生分析这是什么拼音节?
(2)回忆并练习带有介音的音节的读法:前后音念分明,两音急读就拼成。
[此处对学生的拼读方法不强求一致,学生可以声介合一与后随韵母相拼,也可以按照以前的方法,既:"声轻介短韵母响,三音连读要顺当"即可以先把声母和介母相拼再与后随韵母拼,也可以先把介母与韵母相拼,再与声母拼。充分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学习。]
(3)练习xià教学过程:情景图闪烁该音节,学生练习。
(4)课件出示ji-a—jia qi-a—qia xi-a—xia三组拼式,学生分小组练习拼读,互相检查。
(5)练习书写j q x三个声母。
①老师带着写。
②自己试着写写。
③实物投影分析后再练。
④小组评议修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j q x与ü相拼时去点的规则。正确拼ju qu xu。练习看图拼读词句。认读"西、瓜、下、木"四个字。
(一)复习
1.抽读j q x的字母卡片。
2.拼读jī jí jǐ jì qī qí qǐ qì xī xí xǐ xì等音节。
3.拼读jia、qia、xia三个音节。
(二)学习j q x与ü相拼时去点的规则。
1.课件出示情景图,引入新课:
出示"下棋"一图,闪烁"húxū"音节。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什么问题了吗?("xū"中的ü没有点。)
引入:这是怎么回事呢?
2.课件演示课文中的j-ü juq-ü qux-ü xu
让学生想像为什么小猴子要把ü上两点拉走呢?
[此处设计意在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语言,引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3.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评议:
(1)充分肯定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2)讲明j q x与ü相拼时去点的原因。(j q x不与u相拼。去掉两点也不会混淆。)
(3)推荐学习方法:
可以看成整体认读音节,直接认读。
可以用儿歌的形式记:"小ü见了j q x,去了两点还念ü。""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 q x,立刻就脱帽。""j q x,太小气,从不和ü在一起,如果并排坐一起,定要生气把眼闭。"
6.实践练习:运用课件使情景图中的棋盘中闪烁跳出"车";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字念什么吗?"音节怎样组成?怎样写?
请学生实物投影所写音节,学生评议。
(三)练习看图拼读词句。认读"西、瓜、下、木"四个字。
1.使用课件先后出示"菊花"图画、词语和音节:分别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拼读?"
2.问j后面的韵母是什么?(巩固ü的去点规则。)
3.使用课件先后出示"佳佳霞霞骑木马"的图画、语句和音节,分别问:
"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吗?"
"看着音节试着读读书上的这句话。"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用我们学过的汉语拼音不仅能识字,读词,还能读句子了。
5.今天有几个我们的新朋友想让你们记住他们,看看你们行吗?使用课件让文中的西、瓜、下、木分别闪烁并跳出,让学生认读。
(四)语文实践活动:
1.猜声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知道的汉字中,哪些字音的音节中带有j q x这几个声母,然后说一句话让同学猜声母。猜出的同学,举起手中响应的声母卡片,如:七、鸡、气、假、卡、喜、戏、习。
2.表演:分组排练j q x与ü相拼时的情景。
3.这个字对我说: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字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和想到的。可以提醒学习时的注意问题,也可以介绍自己,还可以说联想到的句子和词语及字的构成方法,学习这个字的好方法,等等,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互动学习。
4.写一写:制作寻宝游戏,在路途中设置一些音节的拼音练习,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行进,正确填写者继续前进,最后夺得胜利,如填写音节:
j-ī ( )
x-ī ( )
q-í ( )
j-ü ( )
q-ü ( )
x-ü ( )
g-u-ā ( )
x-i-à ( )
(五)读书:老师带读,学生指读,互相检查。
[此处设计意在体现从整体入手,最后回到整体,同时加强读书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信”中所传递出的美好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信中体会出那种美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早读时我们把13课〈信〉进行了认读,现在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的识字情况。(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巩固识字。)
谁会读就举手?
对个别学生不熟悉的字要让学生组词,不理解的词要追问学生是什么意思或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最后的字要抢答,看谁快?
二、理解课文。
大家对本课的字掌握的非常好,下面请大家翻开书51页,姿势正确的把这篇课文自由朗读一遍。
指名读一下。
读完了课文老师有一个疑问,课文中说是谁写的信?
从哪可以看出来?(第一段)
“我”都想为谁写信?
学生自由回答。替小鸟给妈妈写信……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
替小鸟 妈妈 哪段是?让学生齐读。指导朗读。
“我”替花朵 蜜蜂
替云 云
替树 树
为什么“我”要写这些信呢?
(或提示引导“我”为什么要替小鸟给妈妈写信呢?)
这么多的信,你最喜欢哪一封呢?请你把自己喜欢的那封信再认真读一读,想象一下信中都说了写什么?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们详细说一说。
(或引导:假如让你替花朵给小蜜蜂写,你打算说些什么?)
学生通过想象、文中的字词和实际自由表达。
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暗示信的作用。
信的作用可真大呀,怪不得“我”想写很多很多的信,下面就请 在音乐声中朗读一边。
三、延伸课文。
同学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连老师也想信,你们想不想写信呢?
那请你先思考一下你想给谁写,在信中要说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写的怎么样:写的真好,就像课文中的话;用自己的话写信也非常好。)
四、教学生字。
1.巩固认字。
2.分析字形,指导生字写字。
学生初步感知信中传递的美好感情。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借助文中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3、拟清全文结构,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的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一、知识储备
A.解说词的特点
本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B.本文的说明顺序
课文是电视片的解说词,所以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 太阳系 行星 作者认为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课文说明由宇宙到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是统一的。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C.基础知识
完成德阳《导学与探究》以下内容:
1. 自学“预习提示”1——2内容,用笔勾出要点。
2.完成“基础积累”1——2题,“基础集训”1——5题
二、问题探究
主问题:作者扣住“宇宙的边疆”这一标题,是怎样通过对浩瀚宇宙的解说来探究“宇宙的边疆”之“谜”的?
子问题1:在认真阅读全文基础上,完成下面问题。
(1)宇宙有边疆吗?请结合原文内容,说说理由。
(2)本文是怎样的说明顺序来布局谋篇的?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
子问题2:本文开篇三段和结尾两段有什么特点?
子问题3: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子问题4: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子问题5: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子问题6: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子问题7:本文在写作方法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在本文找出有关句子,简要分析。
子问题8:如何写解说词呢,写解说词又要注意哪些内容呢?
三、课文小结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解说词也属于说明文的文体范畴。
学习要注意其特点: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精粹和关键,即使必要的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课文介绍了宇宙的基础知识。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有无尽的遐想,也有无尽的思考和探索;本文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学习课文,要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到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文。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数字海洋
(1)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建设数字海洋,就是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实现海洋信息化。在科学家们看来,数字海洋是通过立体化、网络化、持续性的全面观测海洋,获取海量数据来构建一个虚拟的海洋世界。它能够将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要素数据变成人类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有效工具;并通过对当前海洋景观的.直接表达和对未来海洋场景的预测、预现,促使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的方式更趋合理。
(2)数字海洋建设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一是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对海洋的立体观测包括空间观测,即利用各类遥感新技术,对海面及海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海洋特性进行全面观测;海面观测,即由海面观测网对海洋实行全天候观测;海底观测,即由海底工作平台等智能终端组成海底观测网,对海洋深处的各种海洋要素数据进行精确而持续的采集。现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使得这种立体观测能够长时间持续进行。二是信息网格集成。数字海洋通过网格技术协同数据采集、集成信息处理、统一运行计算,使网络上的所有资源合力工作,从而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海洋活动中的各种复杂计算,建立功能强大的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实现对海洋的深入精确认识。三是知识综合应用。不同用户对海洋信息的需求和应用不尽相同。建设完整的数字海洋体系,必须在海量信息集成平台上,搭建公共性强、综合性广、功能齐全的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平台,按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各家共用的理想目标。不同用户既可从中获取各自所需的专业信息,又可根据自身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开发。
(3)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首先,海洋是一个变化复杂的整体,仅仅依靠海洋观测站等传统方式,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往住是有限的、滞后的,缺乏对海洋变化过程的了解。数字海洋的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以及信息网格集成,使科学家能够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实现人类对海洋认识的质的飞跃。其次,现代海洋管理包括海洋权益、海洋资源 、海洋环境三类海洋行政管理。数字海洋的应用可以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例如在维护海洋权益上,数字海洋的实时立体观测体系,能够对我国沿海200海里内的经济专属区海域进行全天候无遗漏的实时监测,任何违反我国法律的海洋活动,都将在第一时间内被反映到我国海监指挥中心,以便及时形成维权决策,确保国家海洋极益不受侵犯。最后,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疆土,以获取和控制资源为目标的海洋开发历来是沿海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数字海洋具有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可以为具体的海洋开发项目提供大范围、精确的海洋环境数据,并能用来对项目的需求、效益、成本,以及对周边海域的影响等进行综合测评,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这既避免了海洋开发的盲目性,也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1.下列对“数字海洋”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海洋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持续地观测海洋,从而采集到的有关海洋世界的各种数据。
B.数字海洋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对海洋信息综合处理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一个虚拟海洋世界。
C.数字海洋拥有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有关海洋世界的多种信息,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服务。
D.数字海洋不仅可以直接反映现实的海洋世界,还可以根据有关需求预测未来海洋世界的状况。
2.下列有关数字海洋建设内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建立海面观测、海底观测的完整的立体观测体系,进行数据采集。
B.通过信息网格集成来建立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各种复杂计算。
C.建设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平台,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二次开发。
D.建设数字海洋要注意完整性,以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和各家共用。
3.下列对“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建设数字海洋使人类以全新的方式观测海洋、获取信息,为人类深入地认识海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通过数字海洋建设,采用信息网格集成来处理观测数据,科学家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就能成为现实。
C.建设数字海洋适应了时代需要,通过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完成了海洋管理任务。
D.通过数字海洋建设所提供的有效手段,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更趋合理,从而保障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海洋之所以能对未来海洋场景进行预测、预现,与它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有关系。
B.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并不存在矛盾,因为数字海洋可提供科学的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最佳方案。
C.海洋资源受海洋权益保护,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就是维护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我们应当具有这种意识。
D.只有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也才会有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重点: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赵丽宏,上海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1951年2月出生于上海,种过田,学过木匠,做过乡村邮递员。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萌芽》月刊从事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成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20xx年被华东师大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等共40余部。
2.周庄简介
周庄——江南第一水乡,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的昆山市境内,始建于公元1086年。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宋代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百姓感其恩德,故称此庄为“周庄”。由于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故历代免遭战乱,900多年来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
“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水巷、拱桥、石板街、古屋构成了周庄水乡特有的风貌。镇内河汊纵横,四条水道将古镇分割为“井”字型,形成八条长街;小小周庄,就有14座石桥,分别建于元、明清三代;镇上的建筑,古色古香,粉墙花窗,傍水而建,全镇近千座民居中明清及民国初年建筑占一半以上;这些形成了周庄独特的风景。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名副其实。
三、朗读课文
下面,就请同学来朗读这篇优美的'《周庄水韵》,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江南水乡——周庄。
为突破难点,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理清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可分两部分
一(1—3自然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二(4—6自然段):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五、探究: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
水中倒影:漾动的彩绸
小河泛舟:接连掠过的拱桥 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井”型河道:古镇缀为一体
2、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见到的周庄景象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飘忽朦胧——水墨画 第二次:纯净、简单、明快、对比强烈——版画
3、第三次所看到的节日夜景和前两次又有什么不同?
前两次:宁静、含蓄、朦胧、庄重的周庄
第三次:极力渲染周庄的节日热闹气氛,是一幅色彩斑斓,气氛热烈的油画。
作者语言功底深厚,为我们展示了三幅风格迥异的周庄风景图。
4、作者描写古镇的节日夜景,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坐船从古镇的这头到古镇的尽头
空间顺序:水中——屋脊——天空——屋脊——水中。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
5、此文与《巴东三峡》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巴东三峡》:按时间、空间顺序记叙作者游历的全过程
《周庄水韵》:记叙对象的空间相同,但随时间的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的所见和感受都不相同。
六、作业
1、字词积累听写并解释
2、课后练习一、三。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概括课文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道德、情感、价值观:让学生树立和平的信仰,培养学生爱正义、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1、按照"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块层层推进,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的内涵,感悟信仰的力量。
2、让学生质疑、自主说、主动说、积极讨论的.过程中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
3、以"见义勇为"的事例导人,激发学生的正义感;以抗日英雄的故事进行扩展、延伸,让学生树立和平的信仰,
感受勇气来自于信仰的力量。
4、课时的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人:
1、学生上台自我介绍(老师赞美学生的勇气)
2、老师讲述报道《一个普通的灵魂能走多远》,问:是什么使一个为生活奔波的下岗工人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是什么使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做出万人景仰的壮举?(学生回答)
一、理解课文
1、检查生字词的积累。
2、整体感知课文:以每分钟400字左右的速度默读课文。
3、学生用句式"这是一个__________的故事"概述故事内容。
4、再次整体感知课文:每分钟500左右。思考故事怎样开头、发展、结尾。
二、品味课文
1、学习一一种新的阅读方法——挑读(有选择地读)
用"~~~~"标注描写美国伞兵的语句。
用“_________”标注描写法国妇女的语句。
用“。。。。”标注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
2、文章的标题叫做“勇气”,文中也提到两种“勇气”的含义。
3、你更欣赏哪一种“勇气”?请说明理由。(学生讨论回答)
4、学生质疑。
三、感悟课文
1、过渡:和平是一种信仰,为了捍卫它,许多人不惜献出生命。
2、学生谈抗战时期英雄的故事。
3、学生自拟有关“勇气”和“信仰”的格言。
4、小结:在生活中许多地方需要勇气,学习了这篇小说,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有勇
气战胜它,使自己的人生更美丽。
5、作业:写一篇读后感一读《勇气》有感。
一、理解
这是一个_________故事。
二、品味
挑读——有选择地读
用“”标注描写美国伞兵的语句。
用“__________” 标注描写法国妇女的语句。
用“。。。”标注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
三、感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机、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解释“盲婆婆”,做实验体会“盲人”的`痛苦与不便,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的眼睛。
4.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
1.看图听课文录音朗读。
提问:听了录音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1)指4.名5.读生字词。(2)齐读生字词。
6.试读课文,7.理清文章结构。
(1)揭示四段的意思,(小黑板出示)想一想,怎样填序号。
( )“我”的心意。( )“我”送蝈蝈。
( )“我”的愿望。( )“我”的信心。
(2)小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
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
用“绿”组词并说话。大屏幕出示:
绿
绿色
______是绿色的。
绿( )_________
2、教学“邻居”。大屏幕出示:
邻居
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
邻居之间要。
3、教学“乐、喜”。大屏幕出示:
乐呵呵喜滋滋
笑
爷爷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4、巩固练习。
(1)读生字。(2)读词语。
四、练读课文。
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
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
五、写字指导。
过渡: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漂亮呢?(大屏幕出示生字:婆绿邻居)
1.分析字形。
2.范写。
3.学生描红。
4.评价交流。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教案07-01
语文长征教案12-02
语文教案12-01
语文教案12-28
语文教案12-26
语文教案12-28
语文教案12-28
语文教案09-12
语文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