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5 09:53:2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语文教案[合集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录像、实验演示器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习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习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习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习→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学习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质疑问难

  学习了这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课堂练习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略)

  八、课后作业(2、3题选作一题)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

  摸位置

  准备捞:大船并排拴紧、结实木料搭架

  装满泥沙、粗绳

  捞回来→利用水的浮力

  ┕→出色的工程家←┘

  第三课时(略)

  (主要安排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教学内容)

语文教案 篇2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2、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感受江山的美丽多娇,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

  3、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方法,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4、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小石潭记》2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1课时

  《阿里山纪行》2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2课时

  《蓝蓝的威尼斯》1课时.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2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都是些美文,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发展语感,加深对写景抒情类文章的体会和理解,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小石潭记》(一)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

  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图片资料等。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对柳宗元的了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材料。欣赏并说出其中主要人物柳宗元。

  2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柳宗元的文章学生思考回答。

  3请同学们根据课前准备,比一比谁对柳宗元的了解最多。学生发言,交流图片资料。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

  2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4启发学生归纳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朗读课文。归纳、交流。

  5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引导学生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思考交流。

  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2课时《小石潭记》(二)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

  课前准备: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楹联的背景和内涵。

  课堂学习:

  第一块:引导联想,体会并能说出作者的情感。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在黑板上写一首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然后提问作者是谁集体回答。

  2联系到作者坎坷的一生,以及被贬永州之后孤寂悲凉的心境,再提问,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作者的心境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思考交流。

  3找出文中反映作者同样心境的语句。读课文,寻找,交流。

  4质疑: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小组讨论后交流。

  第二块:品位探究文章语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

  2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一谈喜欢的理由。各抒己见。

  3引导学生归纳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思考归纳。

  4引导体会寓情于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

  5组织有感情地朗读。个别朗读。互评。

  第三块:拓宽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创设活动情景: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导入)明确要求。

  2利用课前收集的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作写对联的指导。交流,点评。

  3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4组织全班交流,评选最佳楹联。交流,评选。

  第三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课前准备:收集苏轼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内容。

  收集一些古人写月的诗句。

  课堂学习:

  第一块:音乐导入,引导“咏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展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启发联想:月亮,以其皎洁的光辉,娟秀的姿影,曾激起多少诗人的灵感和词人的遐想啊,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大门,走入月光下,一起来吟咏“写月”的诗句。学生吟咏课前准备好的诗词。

  2.总结:一缕月光能抒发人的情怀,或壮烈或缠绵。当人有心事时,把心托给明月,何尝不是人生一种情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宋代大学问家的美文《记承天寺夜游》进入新课学习。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

  2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4提问:作者写此文时心情怎样?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独立思考,交流。

  5组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体验作者的心情。

  第三块:品味赏析,深入理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闲中生愁,对愁又能以超然的态度对待,这就是苏东坡,人生仕途不顺,难免心中不快,但却表现得非常理性,透露出他胸襟的旷达与磊落,问:文中哪一句描写最能体现这一心境?独立思考,回答:“庭下交横,盖竹柏影也。”

  2引导联想:这短短三句话,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散文的笔调描绘出这月下美景。学生书面描绘,交流,评点。

  3品味赏析:说说这月下之景有何特点,给人以什么感受,是如何传神地表现作者当时的心境的。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组织有感情地朗读投入地朗读

  课后学习:熟练背诵课文。

  本文篇幅很短,却表达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透露出他在被贬期间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在被贬期间,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请同学们课后查一下,看看这期间作者还写了哪些优美诗句,把你喜欢的诗句整理下来。

  第四课时:《阿里山纪行》(一)

  学习目标: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课前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分组活动)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关于阿里山的资料,导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欣赏歌曲《高山青》,请学生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阿里山。每组派代表发言。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解说。如实物投影展示图片等。时间:每人2—3分钟。

  2导入:阿里山的风光真是迷人,听了两位同学的介绍,我们还是意犹未尽,那就让我们跟着吴功正再去游览一番吧。

  第二块:品味语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可以反复朗读,体会它好在哪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写的好的地方并做批注。独立思考。

  2指导:从多个角度去赏析从各个角度进行赏析。

  如词语用的精当、修辞、节奏感等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讨论。

  4布置任务:课后将好的词语或句子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

  第三块:欣赏歌曲,朗读优美语段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口语的特点和学习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意义。

  2.了解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及其原因,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对学生来说,“答记者问”简直是难以学以致用的,因此对这种新闻传播方式和它的形式,我们不宜谈得太多,而喧宾夺主,应把重点放在对《张志公先生答记者问》一文的内容理解上,通过对例文的剖析,以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自豪感,提高他们加强口语训练的自觉性。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解题

  “答记者问”是报纸传播新闻的`一种方式,它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由一人或几人回答众多记者的提问。这种形式常用来传播重大新闻,解决重要问题。二是一对一的回答记者提问,常用来传播值得注意的信息,解决某方面的具体问题,这篇文章就是第二者形式。

  (二)内容分析

  在阅读时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把内容要点划在课本上。

  (1)张志公先生是围绕什么问题回答记者提问的?

  (2)针对记者提问,张志公先生回答了哪些具体问题?他对问题的看法是什么?

  (板书)

  (一)关于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及其原因

  2.“汉语热”的原因

  (1)汉语在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信息的掌握离不开汉语

  (2)了解中国,也需要学汉语,识汉字

  (3)语言也是友谊的桥梁

  (二)关于汉语学习的有关问题

  1.计算机语言与自然语言的关系:

  要利用计算机,就必须很好的掌握语言

  2.关于重写作轻口语的问题:

  其实不然(以运动员谈感想为例)

  3.口语的特点:对外来信息接收得快,反应得快

  4.对口语表达的要求:

  经济、准确、可理解性、高效率

  (三)希望:学好祖国的语言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要从小立志学习好它,为祖国为世界做贡献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各种练习和游戏。并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动作。

  2、运动技能:通过练习、思考,了解单脚交换短绳的方法,和在练习中练习的方法。

  3、身体健康:通过跳绳练习、发展腿、腰、手臂等身体部位力量,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练习学会单脚交换跳短绳,掌握一定的技能。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灵敏和手、脚动作的协调性。

  场地器材:

  一块操场场地、学生每人一根跳绳。

  教学过程: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初步学会跳短绳。这节课,我来练习单脚交换跳短绳。

  一、活动准备

  1、老师宣布活动要求,做出示范动作。

  2、老师查问学生身体状况。以四列横队展开,调整距离。

  3、热身活动,并脚跳绳三十秒。

  二、尝试单脚交换跳绳

  1、首先练习单脚跳绳,每只单脚跳的次数依次减少,尝试单脚交换跳绳。

  2、分组测试一分钟单脚交换跳绳的个数。个数多的加以鼓励。跳法最佳的学生指导不会跳的同学。

  三、相互协作,发展个性,培养兴趣。

  游戏:跑跳、投接力

  1、老师宣布游戏规则。平均分成四小组进行游戏。

  2、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在愉快而轻松中进行游戏。

  小结:本节课,学生手、脚协调性掌握的比较好。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让学生认识:津、溜、辣、乎、喷、油、腻、绵、脆、邦,积累“甜津津”类的词语,学会用这些词语说话。

  2、学会通过辨别生字的偏旁,选择适当的字填入恰当的句子中。

  3、复习查字典的方法,了解相似的字在查字典时有什么相同的方法。

  4、通过对比生字的偏旁,了解字的意思,以及与他有关的物体。

  5、了解并积累十二生肖的相关知识。

  6、我爱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学会阅读,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字词句的运用。

  教学难点:

  查字典的方法复习。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让学生认识:津、溜、辣、乎、喷、油、腻、绵、脆、邦,积累“甜津津”类的词语,学会用这些词语说话。

  2、学会通过辨别生字的偏旁,选择适当的字填入恰当的句子中。

  3、复习查字典的方法,了解相似的字在查字典时有什么相同的方法。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ABB类的词语。

  甜津津酸溜溜辣乎乎香喷喷

  油腻腻软绵绵脆生生硬邦邦

  2、让学生观察,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3、学生交流汇报。

  (1)这些词语都是ABB式的。

  (2)这些词语都与食物有关。

  4、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5、你会说这样的词语吗?

  (1)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交流。

  (3)补充这一类的词语。

  甜丝丝臭烘烘苦涩涩咸津津

  6、学习运用这些词语。

  (1)这个桔子()的,我不喜欢吃。

  (2)我吃过()的话梅。

  (3)川味的辣子鸡()的,可好吃了。

  (4)今天妈妈蒸的馒头()的,一点也不好吃。

  (5)棉花糖()的,吃着可甜了。

  (6)粉蒸肉吃着()的,我不太喜欢。

  (7)吃着妈妈做的'()的饭菜,我感觉自己幸福极了。

  (8)油炸薯条()的,可好吃了。

  二、字词句运用。

  1、观察“堵、睹、赌”这3个字,对比它们的偏旁,看看它们分别与什么有关。

  2、根据它们不同的偏旁,选词填空。

  (1)耳闻目(),与眼睛有关,所以应该选“睹”

  (2)()塞,用土来堵塞,所以选“堵”。

  (3)打(),打赌与钱有关,所以选“赌”。

  3、观察“盯、钉、叮”这3个字,对比选择。

  4、根据它们不同的偏旁,选词填空。

  (1)()防要用眼睛,所以选“盯”。

  (2)()咬要用嘴,所以选“叮”。

  (3)铁()与金属有关,所以选“钉”。

  三、查字典。

  1、查字典,完成表格。

  2、观察所填的表格,说说你的发现。

  3、老师总结。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生字的偏旁,了解字的意思,以及与他有关的物体。

  2、了解并积累十二生肖的相关知识。

  一、我的发现。

  1、以“贝”的故事引入。

  (1)师讲“贝的故事”。

  (2)学生说说贝演变了哪些字。

  (3)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字的演变的故事。如:水、火等。

  2、我的发现。

  (1)出示生字:

  炒、烤、烧、煎、蒸、煮

  怒、恋、感、慌、惊、愣

  刺、剑、割、分、剪、切

  (2)观察这三组字的偏旁,看看有什么不同。

  (3)说说这三组字分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学生汇报。

  (5)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

  A带“火”和“灬”偏旁的字都与“火”有关。

  B带“心”和“忄”偏旁的字都与“心情”有关。

  C带“刂”和“刀”偏旁的字都与“刀”有关。

  (6)你能再写出这样的生字吗?试试吧。

  二、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内容。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

  辰龙巳蛇午马未羊

  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学生观察:这是什么?

  3、学生认读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4、了解十二生肖:

  ⑴让学生懂得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⑵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肖的传说。

  ⑶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⑷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

  5、读读与背背:

  ⑴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⑵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三、作业。

  1、写词语。

  2、背诵日积月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我爱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让学生学会阅读,并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一、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给孩子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小柳树和小枣树。

  2、揭示课题:小柳树和小枣树

  二、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准确。

  2、对照小树叶中的拼音把圈出的生字再读两遍,之后同桌同学在生字条里相互指认生字。

  3、出示课件检测生字认记情况。

  (1)带拼音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2)去掉拼音齐读,

  4、开火车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三、朗读感悟。

  1、认真地读读课文,找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句子。

  2、集体交流。

  3、评评小柳树。

  (1)你能说出小柳树长什么样子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春天到了,小柳树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柳树确实长得太漂亮了,那么看着旁边一点儿也不好看的小枣树,它是怎么说的呢?

  (4)春天来了,小柳树发芽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5)对比两次说的话,小柳树第二次说话时要比第一次显得更加骄傲得意(表情和语气)。

  4、评评小枣树。

  (1)你能说出小枣树长什么样子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春天到了,小枣树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枣树长得不好看,是不是就没一点用处,就什么也比不上小柳树呢?秋天不知不觉来临了,关注一下小枣树什么样了?读课文(板书:结果实)指导读有关句子。

  (4)小柳树会结果实吗?这下小枣树该好好嘲笑一下它了吧?到底有没有?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对话读了就明白了。

  5、看到小枣树结了满树枣子,又受到人们的喜爱,小柳树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1、想象:如果你是小柳树,你觉得此时小枣树会说她什么?

  2、小枣树没有这样说,看到小柳树能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小枣树会怎样说呢?

  五、总结。

  小柳树和小枣树虽然不是人,但如果赋予它们人的言行和思想,那又是多么的奇妙。像这样有趣的文章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多读读。同学们,让我们都这上阅读吧!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入情入境的朗读理解词语“瞻前顾后、执著、赌气、沮丧”等。

  2、品读课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说话练习,加强感受,积累语言,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3、以读悟写,以写促悟,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展开想象,练习写几句描写儿子心理活动的语段。

  4、体会母爱的无微不至,获得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等乐观积极的生活体验。

  设计意图

  科学解读教材,首先必须正确解读,实事求是解读。本文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理解并无大碍,但文章出现的几个生字新词却有一定难度,所以课前安排预习,只有学生自己查字典获取的才是印象深刻的。科学解读教材,还必须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此文结构清晰,由剥豆的小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细腻的爱,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自信、大气,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的少年形象。我们面对的好多学生不就是缺少这样的品质吗?

  于是,我们的情感目标果断地定位于学生勇敢面对生活的体验。另外,作为选读课文,我们还应该透过课堂教学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地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

  他还说:“惟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写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

  此课时教学,我就是根据这些想法去设计实施的。

  预习要求

  借助字典读通课文,尝试理解新词。

  课前朗诵:有关母爱的诗歌

  【教学流程】

  一、课题导入

  1、我们刚刚学了毕淑敏的《学会看病》,今天我们再来学学她的另一件和儿子之间发生的事。板书,读课题(正音)。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会读、难读的记下来。

  2、检查:

  1)看大家读得这么认真,我就相信大家不检查了。

  2)写在小组的`本子上,全班反馈,请小老师教

  3)在预习时按照剥豆前、中、后给课文分了段,把结果跟大家说说。

  指名——(怎么想的呢)

  三、导读重点,落实训练

  1、导语:对待同样的剥豆比赛,妈妈和儿子的态度似乎迥然不同。现在请你再读读课文,分别找出写母亲和写儿子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标出。(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适当正音

  2、导语: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母子二人对待剥豆比赛的态度吗?板书:母亲(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儿子(认真、执著)

  3、导读母亲“瞻前顾后”体会母爱细腻

  导语:自由读句子,边读边划出妈妈剥豆时速度的词语,反馈板书。

  (1)看到这里,老师产生问题了,你们有疑问吗?

  (2)导:是啊,比赛,为什么慢了下来?为什么又快了起来?为什么缓了下来?为什么又紧了许多?妈妈的这复杂的心情,你能读懂吗?

  (3)选择一个点,用上“母亲剥豆时之所以————————是因为——————————————”写一句,有时间可以写上两句。(交流3位——评价:瞻前顾后、小心翼翼、无微不至)

  (4)朗读训练体会母爱

  导:母亲的心理是复杂的,该怎么读,才能读出妈妈的心理变化呢?

  同桌互相读读评评——教师小结同桌合作学习方法——展示(你现在就是这位母亲了)——同桌评议

  (5)说说“瞻前顾后”的意思。

  (4)师:作者只用了四句话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场精彩的剥豆比赛,主要进行了细致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板书),

  (5)指读母亲赛前和赛后的哪些表现看出她也是瞻前顾后的。(板书:抓和淡化结果)出示6句

  4、导读儿子的表现补写儿子心理活动

  (1)师:从儿子的表现中可以读出这是个怎么样的儿子?用什么词语概括?

  赛前:自信、大气板书:按(朗读感悟,重点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赛中:认真、执著板书:手不停歇

  赛后:轻松、坦然板书:量笑

  (2)小组学习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赛前、赛中、赛后选择一处说说儿子当时的心理想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母亲为了不打击儿子看到母亲要抓一把豆放在自己的碗里,心想:————————————————————,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儿子手不停歇,看到母亲碗里的豌豆似乎多了点,他忙加足油,默默地告诉自己——————————————————————,结果出来了,儿子虽然输了,但是他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的清澈的笑容。因为他知道:————————————————————————————————

  (4)最后仅仅是母亲赢了吗?儿子赢在哪里?(找到有力证据读读,并谈谈理由)

  四、提升明理

  1、从结果上看儿子输了,但儿子的自信、认真、执著,面对失败的坦然让母亲欣慰不已,对于母亲来说有什么比自己的儿子出色更让她感到骄傲呢?母亲不但看到了一个懂事、乐观、坚强的儿子,还让她收获了教育孩子的哲理。这次没有失败者,只有“双赢”(齐读)

  2、是呀,“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人生道路难免磕磕碰碰了,我们只能勇敢面对,让我们对自己说——齐读

  3、温室里长不成参天大树的,让我们对母亲说:——

  4、背下这段话,作为我们共勉语句

  四、拓展延伸

  导语:一次剥豆,让我们剥出了伟大的母爱,剥出了敢于挑战的儿子;还剥出一个个跳跃着思维火花的词语,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甚至还剥出了作者的写法。还想剥吗?

  毕淑敏简介推荐课外阅读文章《蓝萝卜》、《儿子,我为什么打你》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剧中真挚、深沉的故国情思。

  2、欣赏准确、生动、形象的戏曲语言。

  3、理解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赏读曲词,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理解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对最后一支曲子〔离亭宴歇拍煞〕的赏析。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比较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我想请大家和我一起背诵两首古诗,刘禹锡的《石头城》和《乌衣巷》。

  (由背诵同样描写南京城的古诗导入,一方面引出课文的背景,一方面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为曲词的赏析作准备。)

  师:谁知道诗中提到的“石头城”是今天的哪座城市?“朱雀桥”、“乌衣巷”又在哪里?

  明确:南京,六朝古都,历史名城,存在着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最丰厚的文化。这个地方,曾经上演过一出出悲剧、喜剧,让人唏嘘不已,让人回味不止,使人为之激动,为之感叹,许多的文人骚客为此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诗篇。刚才,我们背诵的两首诗就是其中的名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经过十余年呕心沥血,三易其稿而写成的著名历史剧《桃花扇》。他借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来传达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其中《哀江南》出自《桃花扇》中的最后一出《余韵》,它是这出戏的名篇,是全剧的点睛之笔。

  二、诵读并整体感知课文

  1、以朗读和分角色诵读为主,结合默读、品读,体味文中蕴藏的情感。

  2、初步感知课文,讨论: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紧扣标题“哀江南”的“哀”字分析课文的感情基调:悲。)

  三、孔尚任及其《桃花扇》

  孔尚任(1648—1718),清代戏剧家,字聘之,号云亭山人,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年轻时在家乡石门山隐居读书,颇有文名,精音律、擅词曲,37岁时,被康熙招去讲经,此后仕途得志。居官期间,到过扬州、南京,凭吊明末遗迹,拜访明朝遗老,搜求明末掌故,为《桃花扇》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历时十余年,三易其稿,终于在康熙三十八年写出了传奇剧本《桃花扇》,一时名声鹊起。时人把他与《长生殿》的作者洪升并提,称“南洪北孔”。

  《桃花扇》是借秦淮名妓李香君与复社文人侯方域的爱情故事,写明朝兴亡的.历史剧,也就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本文选自《桃花扇》的最后一出《余韵》,写南明灭亡后,李香君的教曲师傅苏昆生做了樵夫,说书人柳敬亭做了渔夫,两人相聚于南京龙潭湖畔,而相识的老赞礼也路过此地,于是三人饮酒话旧,各唱了一套曲子以抒亡国之恨。本文《哀江南》是苏昆生所唱,曲词通过他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恨,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四、初步品味语言

  1、布置学生默读、品味七支曲子,思考最喜欢哪一支曲子,为后面的讨论作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2、请学生发言,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曲子,并对曲词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作分析。

  如〔北新水令〕中四个形容词“残”、“废”、“瘦”、“空”使人联想到南明王朝兵败如崩、四散溃逃的情景。

  〔驻马听〕中“鸽翎幅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一个“抛”字,写出随意与凌乱;一个“罩”字,使人想见枯枝败叶的密集程度。

  〔沽美酒〕中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这里只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把人带入了十分悲凉的意境。

  (解说:学生的回答会各不相同,教师应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好。 这一环节主要从写景这个层面上分析,让学生品味准确的语言、生动的形象。)

  五、进一步领悟意蕴

  1、 让学生再次诵读课文,进一步体味曲词所表达的优美意境,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蕴。

  师:江南在人们眼中是如此美好,以至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生花的妙笔,写出了不少动人的诗篇,如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山红似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问:为何苏昆生要“哀”江南呢?

  明确:本文有一条线贯穿七支曲子,这就是苏昆生行走的路线:由郊外到城内,由明孝陵到秦淮旧院,一路走来,苏昆生看到的是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的景象,昔日的皇家尊严如今已荡然无存,曾经热闹非凡的市井生活如今一派萧条。历史的沧桑巨变,昔盛今衰的强烈对比,使苏昆生的内心充满了悲痛。在这里,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深深的故国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

  (解说:这个环节,应引导学生认识写景中包含的思想情感,今昔对比、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2、品味曲词的意蕴。

  师:今昔的对比主要体现在景物的描写上,然而,透过这些写景的文字,我们深入挖掘,就会发现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意蕴。这个意蕴到底是什么呢?

  明确:亡国之痛。

  问:“痛”有很多种,你能体会这种“痛”吗?请在我们学过的文学作品中举出一些例子来。

  明确:亡国之痛是一种切肤之痛,是常人难以体会的。历史,总是留给人深沉的、哲理的反思。历史巨变的沧桑之感和切肤之痛,非身历其境者通常很难有切身体味;只有那些山崩地裂之巨变、繁华消歇之倏忽、人生变幻之无常的亲历者和目击者,才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李煜的《虞美人》表达的就是痛失江山,往事不堪回首的亡国之痛。

  (比较《虞美人》,理解亡国之痛。此处可结合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尾曲赏析。

  (1)、 尾曲〔离亭宴带歇拍煞〕是全曲结尾,也是全剧的收束,是苏昆生总吊南京,在前几支基础上岸,直抒胸臆,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是画龙点睛之笔。请同学们找出点明全篇主旨的一句话。

  明确:“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一个“梦”字,直抒胸臆,写出了亡国破家者的唯一选择,“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这“残山梦”中最难解的便是故国情怀。南明灭亡、江山易主是不争的事实,唱曲人的不信、难信而又不得不信,更见亡国之情的痛彻。

  苏昆生,面对物是人非的现实场景,产生了巨大的情感落差,发而为黍离悲声。这种感触,不是苏昆生独有的,而是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产生的民族悲声。“地难填,天难补,造化如斯”,江山易主,是一种难以抗拒的历史趋势。苏昆生的末世哀歌,包含着对旧时江山必然性破败的无可奈何。而这种必然性破败,又必然引发观众对历史悲剧的哲理思考。《哀江南》的美学意蕴,已经超越一般的遗民之思,激发读者从苏昆生一曲曲悲怆的呼喊中,对千古兴亡的历史,作出自己的评判和思考。《哀江南》之所以引起强烈的共鸣,是因为“余韵”之韵,蕴涵着一种可以为各阶级各阶层的有识之士认同的历史情绪:千古兴亡之悲。《哀江南》传达的这种悲剧精神,浸渍着千百年来志士仁人对道义的追求,熔铸着千百年来志士仁人对文明的求索,也渗透了千百年来志士仁人对历史的反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离亭宴带歇指煞]这支曲子,释放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民族的悲声。悲歌一曲恸山河,“只有兴亡触后贤”(孔尚任《集治城道院试太乙泉》),正是《哀江南》尾曲的美学价值所在。

  (2)、这段曲词大量运用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使曲词具有声情并茂的强烈效果,请画出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并体会其作用。

  对偶句: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排比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六、扩展迁移

  将课文与姜夔的《扬州慢》进行比较,体会二者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语文教案 篇8

  五年级语文《诺贝尔》评课稿

  我们听了许**老师《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就我个人的想法和大家做一交流。

  1、“三步导学,生本课堂”这样的课型模式,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主体地位明确。我想:过去我们大多数老师上课都是根据教案按部就班的逐段分析,一味的“讲深、讲透、讲全”,殊不知这样繁琐的分析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学生学习兴趣较弱。而在“三步导学,生本课堂”上,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主体地位明确。大家回顾,刚才许老师从导入开始便抓住统领全文的一句话“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整个生命”,直奔文中的重点部分3到9自然段的学习,即任务一“聚焦实验,感悟精神”的学习,紧跟着方法策略是“默读3到9自然段,画出最能震撼你心灵的语句,写下自己的理解、体会、感受,而后小组内交流”大家看,目标任务明确而集中,方法策略得当而有效,一条主线贯穿全文的学习,简约而不简单,这都是许老师深钻教材,细读文本的结果。

  在小组汇报交流中,在小组长的主持下,“请大家聚焦某段某句”“我来读”“我来交流”交流完后组内补充,再请全班同学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总结,就某一句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小组再来读”以往这些语言都出自老师的口,而如今已变成学生的课堂语言。这样,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交流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我们还看到在重点段重点句的交流中,学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对比谈感受,抓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来谈,抓环境描写来谈,抓数字谈,甚至有的同学不放过一个标点,(比如“,”“!”的体会)重要的地方做笔记等,学生能抓不同的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谈感受,这些方法的习得,都源于老师平时的悉心指导和扎实训练。

  所以,学生今天大胆自信的表现自己,发言精彩纷呈,与我们老师许多节课的引导是分不开的。许老师的课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从关注“教师要讲什么”到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上来。

  2、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也是本节课第二大亮点。许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读书,有默读,自由读,小组汇报读,齐读等,读后谈感受,交流感受后再读,读的形式多样,读的目标明确,读的层层深入,在“任务一”交流中,时刻回读中心句。如:在聚焦8、9自然段,震撼心灵的句子后,及时引导小结:“这是一次————实验”。既培养了学生感悟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积累概括能力。然后再完整的读这部分内容。反复的朗读,不断的感悟中,升华了对中心词“整个生命”的理解,在诺贝尔遗嘱和名言补充中,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已矗立在学生心中,预期目标自然而然完成。

  3、读写结合在课堂上的落实。

  读写结合既是传统教学的宝贵经验,也是当前课改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到写这一表达训练,我们好多老师认为就是将重点写具体详细,其实让学生简练的写感受,写批注,将全文言简意赅的表达清楚,也是小学阶段表达训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许老师很好地抓住了课后练习“学写人物传记”这一训练点,将读与写落到了实处。如何将一片长长的记叙文改写成100字小传呢?这及依赖于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内化吸收、表达实践,更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点拨、引导。

  所以,许老师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回顾:你对诺贝尔有哪些全面的了解?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板书,为“写”的顺利完成做了铺垫,在学完重点部分后,学生正沉浸在对诺贝尔的敬仰之中,老师及时提出:“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人,为他写一篇小传。”并提问:“什么是小传?怎么写?”根据板书提示,引导围绕“国籍、身份、生卒年月、成就、贡献”来写,这样有情境的创设,有方法的提供,有前面阅读的积累,老师找准了合适的写的时机,学生很快在课堂上完成了练笔,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堂。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老师评价点拨语言再丰富些,灵动些,再富有激情些,学习效果是不是会更好?我们刚开始尝试小组合作,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活动怎样再有序些呢?这些有待我们思考、改进。

  以上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8.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

  重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

  资源

  《自相矛盾》的原文

  预习

  设计

  1.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想一想第一则成语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什么启发?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导入课题,激发兴趣。(3分钟)

  1.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2.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3.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10分钟)

  1.学习理解生字。

  (1)学生读准词语。

  (2)多种形式理解词语意思。

  ▲戳: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学生做“戳”的动作。

  ▲说大话。

  学生读句子。

  ▲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哑口无言。

  2.学生自读故事。

  第三板块: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寓意。(16分钟)

  学程单:1.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1)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

  (2)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生练习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评价。

  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

  指名反馈表演读。

  3.嘲笑讽刺。

  4.因为别人问,用他的矛戳他的盾结果会怎么样,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5.学生各抒己见。

  6.学生联系实际交流。

  7.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

  第四板块:初识古文。(10分钟)

  学程单:1.学生读《一课一练》收藏夹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读。

  3.学生结合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理解这篇古文意思。

  4.齐读古文。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其实这里面的三个成语故事就是三则寓言。(板书:寓言)

  2.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板书:故事、道理)

  3.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板书:自相矛盾)(读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自相矛盾 张口结舌 楚国 买卖

  锐利 戳穿 夸口

  (1)指名读词语。

  (2)理解词语意思。

  ▲知道“戳”的意思吗?字典上怎么说啊?

  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

  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 “夸口”什么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读句子)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呢?能给它换个词代替吗?

  2.自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桌再互相读一读,纠正评价。

  第三板块: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寓意。

  1.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出示句子:

  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1)指名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觉得他可笑、愚蠢?相机理解“自相矛盾”。

  (2)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

  3.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这时,有个围观的人是怎么问他的?应用怎样的语气来问?

  4.那个楚国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呢?

  5.是呀,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

  6.现在如果你是卖矛和盾的人,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和盾?怎样才能不自相矛盾了?

  7.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

  8.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8.是啊!做人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第四板块:初识古文。

  1.读《一课一练》收藏夹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读。

  3. 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理解这篇古文意思。

  4.齐读古文。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生字词。

  2.读熟课文,并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3.《一课一练》中《自相矛盾》的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任务驱动

  【学习单一】

  (1)读准,读通故事。

  (2)理解生字词:戳、茅、盾、锐利、坚固、夸口、张口结舌

  1.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2.指名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3.教师相机补充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可以通过找近义词,做动作,用词说话等多种方式。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那他为什么会没话说了呢?谁再来把课文读一读啊?

  (把那人叫卖的两句话变红)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1)他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的呢?

  板书:夸口

  a.我听出来了,他特别强调了他的盾很坚固,矛很锐利。谁的读法跟他不同?

  b.你强调的是什么? “随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个同学体会的不一样,读的就不一样。谁还能读出不同来?

  c.你们听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啊?“特别得好”这个意思,你们从哪个词听出来的?“很”

  d.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我要强调让大家来买“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好。

  (2)指导表演读。

  (3)(手指一个学生)我看你特投入,来,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

  3.这个人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坏印象呢?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任务驱动

  【学习单二】

  (1)他的话有问题吗?

  (2)“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3)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好极了,那我们来仔细看看他说的这两句话,有问题吗?

  2.评价:

  你好厉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话中的要害。

  问的真漂亮!

  对啊!围观的人也是这样问的。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3.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4.(相互抵触、不一致。)

  你们理解的很准确,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

  5.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

  板书:张口结舌

  (是啊!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6.说话如此,其实做事也是这个道理。

  7.对啊!我们以后说话、做事也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也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读道理。

  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五、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有)

  这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它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则寓言,如今它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一个成语——自相矛盾(读)。

  任务驱动

  读一读原文,尝试理解

  1.出示原文:

  2.都是古文,你有什么办法读懂它吗?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办法,可以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这样很快你就能自己读懂它了。

  3.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作业

  设计

  (1)抄写文中生字词。

  (2)《一课一练》中《自相矛盾》的题目。

  读熟课文,并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内容

  8. 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读准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学习《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

  重难点

  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

  资源

  原文、课件

  预习

  设计

  1.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腮帮、俸禄、滥竽充数、画龙点睛”的意思。

  2. 读读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了解故事内容,想一想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引入,揭示课题(3分钟)

  1.学生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中间充数。后来齐湣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张僧繇应游客的一再要求,为龙点上眼睛,结果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6分钟)

  ●预习作业1

  1.学生读词语。

  2.交流词语意思。

  ▲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滥:不好、不合格;

  竽:古代的一种乐器;

  充:冒充;

  数:数目。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第三板块:精读《滥竽充数》。(15分钟)

  1.一是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二是每当演奏时,南郭先生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装腔作势。

  ▲学生练习说话。

  2.理解南郭先生装不下去的原因。

  ▲学生齐读句子。

  ▲学生练习说话。

  3.学生读课文。

  联系生活实际交流。

  4.寓意: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大家里面充数,一定是要败露的。

  5.真才实学

  第四板块:精读《画龙点睛》(15分钟)

  1.自由读故事。

  2.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

  人们:觉得奇怪、可惜、惋惜

  预设:这四条龙,您虽然画得栩栩如生,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眼睛,如果你给它们加上眼睛的.话,那真是锦上添花了。

  3.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4.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

  人们:惊叹不已

  学生自由交流。

  5.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6.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课前,老师请大家预习了第二、三个成语故事,请你用简单的话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出示词语:

  腮帮 俸禄 齐湣王 张僧繇 唬人

  墙壁 逼真 神韵 腾空 张牙舞爪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惊叹不已

  1.指名读词语,相机正音。齐读。

  2.交流词语意思。

  ▲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是什么意思?

  ▲说说“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词语意思呢?

  课文中也有句子能解释这个成语,你能找到吗?

  ▲“画龙点睛”什么意思?

  第三板块:精读《滥竽充数》。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南郭先生的样子,让你想到了一个什么成语?

  ▲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2.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3.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

  4.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5.你能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吗?

  板书:真才实学

  第四板块:精读《画龙点睛》

  1.自由读故事。

  2.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如果你在现场,你看到没有画上眼睛的龙,你会对张僧繇说什么?

  3.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4.“点睛”的结果怎样?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5.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

  6.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背出《画龙点睛》。

  2.为南郭先生续编故事。

  3.完成《一课一练》《补充习题》中相关题目。

  《滥竽充数》

  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任务驱动

  【学习单一】

  (1)读课文,完成表格

  听竽者

  喜欢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结果

  (2)说说故事的寓意。

  1.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2.指名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3.展示交流:

  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 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板书:爱讲排场

  A: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

  B: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板书:装腔作势

  (课件出示句子):

  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C:(点击:一次又一次)

  D: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板书:结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5.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1.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 之类的事情 ,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

  ——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画龙点睛》

  (1)读课文,分别画出“画上了眼睛的龙”和“没有画上眼睛的龙”的样子

  (2)如果你在现场,你看到没有画上眼睛的龙,你会对张僧繇说什么?

  (3)说说成语的含义。

  作业

  设计

  (1)背出《画龙点睛》。

  (2)完成《一课一练》《补充习题》中相关题目。

  为南郭先生续编故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阅读教案08-18

语文《公输》教案08-20

语文古诗教案09-07

语文翠鸟教案09-03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备课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