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小学语文教案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3、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高强。
学习过程:
一、课前组内帮对检查
学案5、6、7题完成情况。
二、课内检查预习
1、小组交流: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生词会读了吗?下面小组内互相检查:学案2(1、6号;2、5号;3、4号),随即纠正,错的改正过来,一会找同学读一读。看哪个组读得最快、最正确。找一两个组的6号读,其余同学、老师相机纠正指导。集体读。
2、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吗?下面小组内分工读(组长分工),读错的及时纠正,再读一读,读对为止。
集体交流:找一个组同学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指导。齐读课文。
3、质疑、解疑:
(1)小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通过预习,同学们可能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下面小组内交流一下,解决不了的小组长进行汇总,一会儿提出来。
(3)小组长汇报(写在各自的黑板板块上)。
(4)小组间解疑。解决不了的,老师引导读书,思考、解疑,或者精读时解决。
4、精读理解,感情朗读:
(1)齐读1、2自然段,说说“神勇无比”的'意思。当时发生了怎样的一件事呢?
(2)下边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觉着李广将军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标画出有关语句。交流:李广将军怎么样?(力大无比)读读有关语句。教师相机指导,读出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大家练习感情朗读。
(3)下边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觉着李广将军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标画出有关语句。交流:李广将军怎么样?(射箭本领高强)读读有关语句。教师相机指导,读出李广将军的射箭本领高强——大家练习感情朗读。
(4)结合3、4自然段,说说《塞下曲》这首诗的意思:自己说——帮对说——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5)背诵并默写《塞下曲》:自己背——帮对检查——集体检查——自己默写——改错3遍。
5、李广的随从看到深深扎进石棱的白羽箭,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
说一说——自己写——小组交流修改。
6、找出课文中带引号的句子,探究一下这里的引号在用法上有何相同与不同。
这位“夜引弓”的“将军”(引用古诗中出现的词)
便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引用人们对李广特别的称呼)
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嗖”的一声。(模拟事物发出的声音或象声词)
7、搜集卢纶的其他诗作,读读背背。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主动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2、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单瘦汉语文字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乐于去关爱他人。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一些对对子的资料。
2、师准备生字卡、词语卡。
学习时间:
本课学习用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组词,问:谁会对对子。
2、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反义词。
二、读文识字: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文中的生字。
2、读文把自己新认识的字圈起来读两遍。
3、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找一找自己新认识了那些字,读给大家听一听。
4、学生齐读生字。
5、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6、检查读文。
三、读文感悟:
1、小声读文第一段说说自己的发现。
2、读文思考那些行为是丑的.,那些行为是美的?
3、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4、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5、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读中感悟“雪中送碳”的意思。
6、用同样的方法感悟课文第二段。
四、鼓励学生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与课文:
1、读字词卡。
2、复习背诵课文。
二、记忆生字。
1、自由记忆。
2、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忆生字的。
三指导书写“温、暖、贫、富”
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范写——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
学生自己书写其他四个字。教师巡视。
四、词语积累。
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试试自己记住几个。
我还会说许多词。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那些反意词?讲给大家听。
六、板书设计。
识字6
美——丑贫——富
爱——恨冷——暖
真诚----虚假饥寒----温饱
冷漠----热忱索取----奉献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科幻作品,课文通过对海底村庄奇异景色的描写,展示了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巨大作用,抒发了作者对海底村庄的赞美之情。
课文结构清楚,全文7个自然段,可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写21世纪的一天,我来到一个神秘而陌生的岛屿,热情的村长带我到他们的海底村庄。
第二部分(2-6自然段)从三个方面,按游踪从“海底隧道”走进“奇妙的村庄”,来到观察站尽收海底奇景,又到海水综合加工厂看每个车间,具体介绍了海底村庄的奇异景色。
(1)海底村庄建筑奇妙。村子用透明的玻璃钢建在海底。房子是圆柱型的,屋顶是圆锥型的,村中心是高高的观察站,四周的房子互相连接。房外的一根根管道各有各的用法:有运输管道、淡水管道、空气管道、食品管道。
(2)海底景色奇异。先介绍海底牧场,海参在懒洋洋的蠕动,大龙虾威武的划来划去,接着写海底植物园。课文列举了“海带”“石花菜”,通过“……”可以看出,海底物产丰富,景色奇异。
(3)海水综合加工厂灯火通明,机声隆隆。通过对每个车间工人工作的描写,看出海底世界丰富的物产正在被人们合理开发和利用。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全文,概括出“海底村庄真了不起”!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准字音。
2、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了解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体会文章是怎样有顺序的介绍海底村庄的。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村庄的奇妙之处。
教学建议
1、课文第2自然段,写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可让学生通过自读,自己批注,找出海底村庄“巧妙在哪儿”,并结合实际谈谈村庄的奇妙之处。比如“我们现在住什么房子?”“海底村庄的房子和我们住的有什么不同?”第3-5自然段写海底的奇景。这一部分的学习,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解决。第6自然段写海底加工厂,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海底丰富的物产正在被人们开发和利用。
2、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进行朗读的指导。比如:第2自然段可通过“透明、圆柱形的、圆锥形的、互相连接”读出巧妙之感,第6自然段通过分读,体会车间里忙碌情景。最后一句通过齐读,体会作者赞美之情。
3、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海底资源的资料,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体会海底的物产丰富,懂得要合理开发利用,要保护海洋资源,学会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海底村庄的课件,学生欣赏。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初步的感受。
3、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了神秘的海底村庄,那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使我们留恋往返,你有没有继续在海底村
庄探索的愿望呢?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海底村庄看一看。
4、板书课题:海底村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提出要求:(1)这片课文中的生字很多,有比较难记,在老师读的过程中,要听准字音,并把你认为难记得生字词用勾画出来。(2)考虑你想知道的问题是否在老师的读文中找到了答案。
3、自己试读课文,遇到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并且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巡回指导)
三、熟读课文、感悟意境
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了一遍了,你感觉海底村庄美吗?有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这样美这么特殊的房子,我们可以用课文中的那一个词来概括?(奇妙)
(2)哪几个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海底村庄房子的奇妙?
(3)引导学生通过“透明、圆柱形、圆锥形、互相连接”几个词体会海底村庄房子的与众不同。(对圆柱形、圆锥形、互相连接可以让学生通过看课文插图理解)
(4)这个海底村庄为什么这样设计呢?(理解这样设计的好处)
(5)这么奇妙的村庄,多美呀!你能读出这种奇妙的感情吗?(引导学生读出“惊奇赞美”的语气)
过渡:这么美的房子,如果我们能在里面生活多好呀!同学们,让我们登上“观察站”,继续欣赏海底村庄的美景。
2、引导学生学习3—5自然段。
(1)你看到了哪些海底美景?
(2)小组交流。(师巡回指导)
(3)小组汇报。(海底牧场、海底植物园)
过渡:村长说:“这些植物经过加工,都能成为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食品”。下面,我们就去看一看海底村庄的工人工厂里面干些什么呢?
3、学习第6自然段。
(1)你看到工人们在忙碌什么?用图表示出来吧!
(海水→金、银、铜→食盐→纯净水)
(2)从这个图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现代化科技能够变废为宝的角度回答,进一步体会海底村庄的奇妙)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工人忙碌的语气。
过渡语:刚才,我们一起去领略了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欣赏了海底奇境,看到了海底村庄的工人正在开发着海底资源。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赞美的语气。
5、自由读课文再次体会海底村庄的奇异景色。
四、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1、多美的海底世界呀!奇妙的房子、奇特的景观、忙碌的工人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赞美海底村庄、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和学会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三个方面回答)
2、把你想象的海底村庄画下来,在进行交流。交流时说己的想法,然后小组内推选出一幅最有创意的全班展示。
3、展示作品
4、学习了这课文,你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试着背下来。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把你看到的海底村庄介绍给你的家人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蓝鲸》(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是一篇说明文,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蓝鲸的形体特征及行动,呼吸、吃食等方面的生活习性。文章运用了列举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根据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我设计了如下四步进行教学。
一、填一填
课文二、三自然段重点写了蓝鲸的形体很大,为了把这个特点说清楚,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来说明。教学时我指导学生先读书,圈出描写鲸很大的数字,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练习:
(1)蓝鲸的体长可达( )多米,体重有( )多吨,相当于( )头黄牛的重量。鲸须有 ( )米多长。它每天要吃( )吨饭,每顿竞能吃下( )吨鱼虾。(列举数据)
这些数据说明蓝鲸很___________。
(2)蓝鲸的行动非常迅速,每小时可达( )千米。蓝鲸换气时,会从鼻孔内喷射出高达( )米左右的水柱。(列举数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这些数据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蓝鲸很_________。
通过读、圈、填,让学生体会初步认识举数据这种说明方法,更通过这些数据让学生体会到蓝鲸确实很大。
二、比一比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不仅介绍了蓝鲸大,还介绍了蓝鲸行动、呼吸等生活习性。在列举数据的同时,作者还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书并找出这些语句,再读一读,比一比,切实体会蓝鲸行动、呼吸、拉力等方面的特点。
具体的句子有:
1、蓝鲸的嘴巴容得下十几个成年人在里面睡觉。(作比较)
2、一头蓝鲸相当于300头黄牛的重量。(作比较)
3、一头蓝鲸的拉力相当于一台中型火车头。(作比较)
4、3米长的鲸须,就像一把大型的软扫帚。(打比方)
5、远远望去,水柱宛如一股喷泉。(打比方)
怎么体会呢?就是抓住比较的事物,将两者深入地比一比。如第一句可设计如下比法:
a、这句话拿( )和( )作比较。
b、估算一下十几个成年人睡觉得要多大的地方?
c、闭起眼睛,想像一下蓝鲸的嘴巴就有多少大。
d、这一句话说明蓝鲸__________。
e、再读一读句子,要读出这种感觉,这种特点。
剩下几句可在上述学法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比较体会。在比一比中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获得感性的体验。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所用的说明方法。
三、演一演
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了蓝鲸吃食的特点,即鲸吞。这一段内容较长,鲸的吃食有一连串的.动作:一张、一推、一涌、一闭、一卷、排、留等,如何理解这段话,体会这些词?我让学生仔细读书,然后把自己当作是蓝鲸,并用自己的嘴巴演示鲸吞的过程:一张一推一涌一闭一卷排留。我还让同桌两人一个
演示,一个解说。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四、拓一拓
学完了二、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再回到课题上。让学生看着课题说一说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关于蓝鲸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总结,把刚才学得的知识,进行内化整理成块,并通过学生自主发言练习说话能力。
通过总结,学生储备了关于蓝鲸的一定的知识,但不能让学生满足于这些,还要拓一拓:读了课文后,你对蓝鲸感兴趣吗?你还想了解蓝鲸的什么呢?这一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纷纷发言:我想了解蓝鲸怎么睡觉的?我想了解蓝鲸怎么生?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
4、激发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激发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教学要求
初步了解课文,认识13个生字。
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13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看录象,激情并揭题。
1、看录象。
2、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3、这就是每天早上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第一课《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出示课题)。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这一激动的场面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
2、反馈,集体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出示要认的生字。
旗 旦 京 广 仪 式 班 护 队 曲 令 卫
3、学生识记,齐读 分组读 男女比赛读
4、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国旗 元旦 北京 广场 庄严 隆重 仪式
四、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广 严 曲 旦 京 众 式
2、学生认读并组成词语。
3、分析字形,说识记方法。
4、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书写生字,学习课文。
教学要求
1、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规范书写生字。
2、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听写词语。
2、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找出升旗仪式的时间,地点。
3、指名朗读。
(二)自学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1、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升旗仪式是庄严隆重的'呢?
(自由朗读)
3、 学生自由汇报结合指导朗读。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是怎样表现的呢?
2、指名回答。
3、知道朗读。
三、总结课文。
1、全班齐读全文。
2、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又是怎样的呢?你能说说吗?想想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升旗仪式?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画一面国旗。
板书设计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升旗手 升旗
军乐队 庄 奏国歌
国旗护卫队员 行持枪礼
军人和少先队员 严 行举手礼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会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学习重点:
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会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课前写话、引入新课:
请学生描写当天天气。并请学生发言。
二、学习课文第1、2、3段——品味语言
[一]研读第1自然段。
1、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试说一说。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
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
夏天——“植物孕育果实”;
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
冬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2、我们学过多诗句,都有明显季节特征,你能不能写出描写这四个季节的.一两季诗句。
参考:
春天——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夏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秋天——晴空一鹤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其中“早莺争暧树”、“新燕啄春泥”等是春天的信息,大自然就是这样,以它独特的语言和我们交流,只要认真倾听,你就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
3、你觉得哪些词语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季节特点?请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参考:
(1)“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
(2)“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3)“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4)“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
(5)“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二]、研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2 段。
提问:课文中写道:“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句话:也可以改作:“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大自然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唱了,也好像大自然在催促要赶快割麦插禾。”
请学同们看看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区别:第一句只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第二句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
(2)认为第一句好,句子形式有变化,活泼。第二句子整齐美。
[三]研读第3段
请一学生朗读,思考: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讨论明确:
物候——“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学——“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我们这篇课文,介绍的就是物候学知识,为什么不用 “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作标题,而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而另两显得呆板、乏味。
三、练笔:二选一
(1)把你课所写的短文进行再加工。别忘了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
(2)从下边词语中任选五个写一段话。
苏醒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翩然归来 风雨载途
教学后记: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7-24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小学语文教案10-28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