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12 20:19:31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通用)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朗读“妻子、拜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以及恒心,毅力,名师指点的重要性。

  4、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以及恒心,毅力,名师指点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寓言两则)我们以前学过寓言,你们知道“寓言”是什么吗?

  2、板书(纪昌学射)。说一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二、自读自悟,把握内容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强调写“昌”“妻”两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住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做到之后,飞卫才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三、质疑交流,感情朗读

  1、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读明白了些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想和大家讨论。

  2、梳理问题:

  (1)纪昌为什么学习射箭?

  (2)纪昌学习射箭,为什么花那么大力气练眼力?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讨论解疑:

  (1)从哪看出纪昌花大力气练眼力,读2、3自然段找出怎样练习眼力的语句:

  出示: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这梭子来回穿梭。

  自读句子,说一说从“躺”“睁大”“注视”等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妻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读句子,说一说从“每天”“聚精会神”等词语中体会到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2)假如纪昌不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生活谈一谈。

  (3)假如纪昌没有和飞卫学习,而是和一名普通箭手学射,他会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吗?

  4、小结:

  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要扎实的基本功入手。学习者要有恒心,毅力,再加上名师的指点就会事半功倍。

  四、回归整体,抒发感受

  1、自己再读一读全文,进一步体会文章中告诉我们的道理。

  2、复述故事。

  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认真 恒心 毅力

  学习要练好基本功──成功

  名师指点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词语,落实生字听写。

  2.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知道蟋蟀、青蛙、蝉都是奇妙的歌手,它们都不用嗓子唱歌,分别用翅膀、声囊、响板发声的;感受它们的“奇妙”;读懂“奇妙”的意思。

  4.结合课文内容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行仿说练习。

  教学重点:

  1.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知道蟋蟀、青蛙、蝉都是奇妙的歌手,它们都不用嗓子唱歌,分别用翅膀、声囊、响板发声的。

  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行仿说练习。

  2.感受它们的“奇妙”;读懂“奇妙”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整体感知,回忆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9课(出示课题:奇妙的歌手),齐读课题。

  (一)齐读课题。

  (二)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复习巩固词语。

  1.齐读词语。

  第一屏:合唱队 组织 嗓音 蟋蟀 振动 优秀 洪亮

  2.开火车读词语。

  第二屏: 呱呱呱 知了知了 悦耳的琴声 翅膀 声囊 响板 又响亮又有节奏 十分动听

  3.引导学生对第二屏的词语进行归类,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第三屏; 悦耳的琴声 翅膀 呱呱呱 又响亮又有节奏 声囊 知了知了 十分动听 响板。

  (重点引导学生竖列进行词语归类,使学生从小动物的叫声、声音怎么样、哪发声的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说它们是奇妙的歌手?”

  (四)全班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不用嗓子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因为它们都不用嗓子唱歌,所以说它们是奇妙的歌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词语的归类积累,复现课文内容的.大意,为学习新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细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奇妙”,读懂“奇妙”。

  (一)创设情境,学习课文第2段,感受蟋蟀发声的奇妙。

  1.感受蟋蟀的“歌声”悦耳。

  教师胸前贴小黄莺图片饰演小黄莺。

  导语:森林王国就要举行音乐会了,我要去寻找几名金嗓子歌手,组成一个合唱队。有一天,我飞到草丛里,听见蟋蟀在唱歌。

  教师做出听声音的动作,引导学生读出小蟋蟀的叫声。

  教师适时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课件出示:歌声好像悦耳的琴声。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读出歌声的“悦耳”(指名读)。

  (2)小蟋蟀们都来夸夸自己这美妙的歌声。(全班齐读)。

  2.读懂对话并知道蟋蟀是用翅膀发声的,渗透奇妙。

  (1)教师继续饰演小黄莺走到学生身边,随机出示课件,师生、生生对读对话。

  结合标点的变化,引导学生读出夸奖的语气。

  课件出示:小蟋蟀,你的嗓音真动听!

  (2)引导学生读好蟋蟀唱歌“不是用……是用……”的语句,并且知道蟋蟀是用翅膀发声的。

  课件出示:你说错了,我唱歌不是用嗓子,是用翅膀发声的。

  3.建立联系,强化发声的奇妙。

  (1)听蟋蟀叫声的录音,感受小蟋蟀歌声的“悦耳动听”。

  (2)结合音频与蟋蟀发声部位建立感受奇妙。

  学生说说自己观后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奇妙、奇特等词语。

  预设:奇妙/神奇/奇怪/奇特/……

  教师适时出示四字词语(与众不同/不可思议/妙不可言)丰富学生语言,引导学生积累。

  4.拓展阅读,丰富知识,深化奇妙。

  (1)结合感受引导学生质疑。

  过渡语:当我知道小蟋蟀是用翅膀发声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还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说说你们有没有问题也想问问小蟋蟀呢?

  预设:生1:蟋蟀用翅膀怎么发生呀? 生2:蟋蟀为什么能用翅膀发声呢?

  (2)在学生所需时出示拓展资料:解疑:小蟋蟀怎么用翅膀发声的?

  课件出示:我翅膀下面有许多小齿(chǐ)。左右翅膀一张一合,快速摩(mó)

  擦(cā) 振动,就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知道了吗?

  (3)通过看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小蟋蟀用翅膀发声的奇妙。

  5.分角色再读第2段。

  小结; 多有意思,多奇妙啊,让我们分角色完整地再读读这一段吧。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指导学生读懂小黄

  莺和小蟋蟀的对话,有语气地读好对话,为后面的分角色朗读做好铺垫;针对学生的质疑引入拓展资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多识字。

  (二)以读代讲,感受青蛙和蝉发声的奇妙,读好3、4段。

  过渡语:后来小黄莺又发现了小青蛙和蝉两位奇妙的歌手。它们之间又说了些什么呢?现在请大家四人一组分角色读读课文3、4自然段,一会儿比一比哪组读得最好。

  1.小组分角色练读,读好小动物的对话。

  2.学生进行赛读,读出小黄莺夸奖的语气以及发声“不是用……是用……”的语句。要求其他同学做到认真倾听。

  3.学生交流:说说从他们的读中听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进而感受发声的“奇妙”。

  4.指名补充黑板上青蛙和蝉两部分的板书,检查学生是否读懂了对话。

  教师出示词卡全班同学齐读词卡,一名学生贴词卡把板书补充完整。

  板贴词卡:又响亮又有节奏、声囊;十分动听、响板

  5.观看视频调动听觉视觉感官,感受青蛙和蝉发声的奇妙。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2自然段的指导学习后,采用赛读的激趣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3、4自然段,体现“教—放”的学习过程;通过帮助老师补充板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检查学生是否真正读懂3、4自然段内容;最后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将语言文字与动态视频相结合,感受青蛙和蝉发声的奇妙。

  (三)回顾词语,回归整体。

  1.结合板书进行小结,回归整体再次感受小动物发声的奇妙,带着这种感觉再次自读课文。

  2.出示儿歌,复现本课的生字,强化记忆。

  过渡语:课文变成了小儿歌,再来夸夸这些奇妙的歌手。

  课件出示 小黄莺成立合唱队,

  优秀歌手来组队。

  蟋蟀歌声真悦耳,

  ,似琴响。

  不用嗓子用翅膀。

  青蛙唱歌呱呱呱,

  声音响亮节奏强,

  不用嗓子用声囊。

  蝉儿唱歌很动听,

  知了知了银色满,

  不用嗓子用响板。

  设计意图把上课伊始时的归类词语再次由板书完整的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横向观察,回归课文整体,强化记忆;通过阅读由课文浓缩而成的儿歌,增强学生阅读的乐趣,同时复现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多识字。

  三、拓展阅读、练习表达,进一步感受奇妙。

  (一)结合课文内容引入拓展资料。

  过渡语: 合唱队成立了,在这些优秀歌手中,可不是只有小蟋蟀、小青蛙和蝉这三个不用嗓子唱歌的小动物。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证据就在第5自然段中,快读读我是从哪知道的? 指名回答

  过渡语: 今天我也请来了2位同样是不用嗓子唱歌的奇妙的歌手!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

  1. 出示小蜜蜂和响尾蛇图片及文字。

  2. 借助拼音学生自读拓展文。

  拓展文1

  dà jiā hǎo ,wǒ shì mì fēng 。xiǎo huáng yīng tīng dào wǒ de gē shēng hěn

  大 家 好, 我 是 蜜 蜂。 小 黄 莺 听 到 我 的 歌 声 很

  hǎo tīng ,jiù yāo qǐng wǒ cān jiā le hé chàng duì 。qí shí wǒ yě bù shì yòng

  好 听, 就 邀 请 我 参 加 了 合 唱 队。 其 实 我 也 不 是 用

  sǎng zǐ chàng gē de ,wǒ shì kào chì bǎng xià miàn de jiān piàn zhèn dòng cái

  嗓 子 唱 歌 的 ,我 是 靠 翅 膀 下 面 的 肩 片 振 动 才

  néng fā chū shēng yīn de ,nǐ jué dé qí miào ma ?

  能 发 出 声 音 的, 你 觉 得 奇 妙 吗?

  拓展文2

  dà jiā hǎo ,wǒ shì kào wěi bā shàng de jiǎo zhì huán chàng gē de xiǎng wěi

  大 家 好, 我 是 靠 尾 巴 上 的 角 质 环 唱 歌 的 响 尾

  shé yǒu yī tiān xiǎo huáng yīng zài shā mò lǐ tīng dào wǒ de gē shēng ,jiù hěn

  蛇,有 一 天, 小 黄 莺 在 沙 漠 里 听 到 我 的 歌 声 , 就 很

  gāo xīng dì yāo qǐng wǒ cān jiā le tā zǔ zhī de hé chàng duì 。méi xiǎng dào hé

  高 兴 地 邀 请 我 参 加 了 它 组 织 的 合 唱 队。 没 想 到 合

  chàng duì lǐ yǒu hěn duō hé wǒ yī yàng bù yòng sǎng zǐ chàng gē de gē shǒu ne ,

  唱 队里 有 很 多 和 我 一 样 不 用 嗓 子 唱 歌 的 歌 手 呢,

  duō bù kě sī yì ā !

  多 不 可 思 议 啊!

  (二)争当小作家,根据资料仿说练习。

  1.回顾写作顺序。

  (1)“师问学生答”第2段,凸显写作顺序特点。

  课件出示:小黄莺飞到哪?——小黄莺飞到草丛里。

  听见谁在唱歌?——听见蟋蟀在唱歌。

  歌声怎么样? —— ,歌声好像悦耳的琴声。

  小黄莺说什么?——小黄莺说:“小蟋蟀,你的嗓音真动听!”

  小蟋蟀怎么回答?——小蟋蟀轻轻地说:“你说错了,我唱歌不是用嗓子,是用翅膀发声的。”

  (2)“生问师答”第3段,强化写作顺序特点。

  (3)“男生问女生答”第4段,深化写作顺序特点。

  2.学生自主发现三段相同的写作顺序特点。

  课件出示:小黄莺飞到哪?

  听到谁在唱歌?

  歌声怎么样?

  小黄莺说什么?

  对方回答什么?

  3.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学生再读文自编童话故事。

  (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歌声怎么样?小黄莺说些什么?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

  词语,用不同的语句表述。)

  4.学生展示汇报。

  运用评价的机智,鼓励每个学生自编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编故事的兴趣。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内容拓展阅读,为学生的读写结合提供资料;通过游戏回读课文2、3、4自然段,让学生自主发现写作顺序的特点;最后通过编故事的环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意思,使学生的发言充满新意;在充分的鼓励之后激发自编故事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汉字、发展语言,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语文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四、看拼音卷,落实听写。

  1.看拼音写生字,巩固生字的书写。

  2.大屏幕反馈,鼓励学生在最后一个空里将课堂上学习的词语加以运用:与众不同/不可思议/妙不可言/稀奇/少见/奇妙/奇怪/新奇/神奇等。

  3.推荐阅读书籍。

  师: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不用嗓子也能唱出动听歌声的歌手呢,请你们代替小黄莺去找一找,也把它们编进童话故事里面吧。给你们推荐一本书《法布尔昆虫记》这里面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会让你们找到想要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小卷子的形式让学生回归整体感受动物发声的奇妙;通过看拼音写生字的

  形式当堂检测学生的生字掌握及书写能力,了解课文的能力以及感受。

  五、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小儿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二、教学新课

  1、作者及背景简介

  2、朗读诗歌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

  (六)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问: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示例: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虚实相生......)

  (七)背诵古诗。

  (八)练习

  1、《望岳》的颈联是:

  2、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3、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4、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是:

  5、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6、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7、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8、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

语文教案 篇4

  ○课型:

  教读研讨课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目标 :

  1.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预习提纲:

  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思考课后练习,写出发言提纲。

  ○教学过程 :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 :

  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

  ○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

  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

  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3.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提示: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在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以“小云雀一路上的心情感受”为纽带,引导学生细读感悟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实现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乱砍滥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

  1、云雀的心愿是什么。板书:沙漠绿洲

  2、课件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啦!是呀,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哪些段落写出了森林的作用。

  二、新授:

  1、仔细读第10自然段,标出概括森林作用的代名词:大水库或其他。

  出示幻灯:请同学们读这段话,静下心来思考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①谁来说说:森林是怎样蓄水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读课文后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师板画师相机概括一个。

  其他两个方面学生概括,板书也要三个字。

  ②原来,森林的树冠可以……,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可以……,森林里的土壤又可以……。你们看,森林不就是……

  ③云雀妈妈短短的几句话,就让我们明白了,森林是一个大水库,还可以蓄水护土呢。

  ④云雀妈妈说话的本领可真高!高在哪里呢?大家再仔细读读这段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⑤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a说话的方法。先总的回答,然后具体说。b分述的时候,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c运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

  ⑥小结:平时,我们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抓住要点,表达清楚,做到有条有理。如果能用上一些修辞手法,语言就更形象,更生动了。

  2、读第十二自然段指生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从这段中又了解到什么?谈收获。说一说森林是怎样调节气温的?调节气温

  3、总结:森林不仅能够蓄水保土,还能够调节气温,森林的作用可真大啊!森林实在是太重要啦!

  4、如果没有了森林,会是怎样的呢?读1-4自然段,读出小云雀及云雀妈妈的心情。指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

  5、问:什么叫“乱砍滥伐”?(乱砍乱劈、毫无节制、随心所欲、想伐就伐,不管树的大小、多少)“云雀妈妈心疼地说。”说说云雀妈妈“心疼”什么呢?

  6、教师总结激情:(一边擦掉黑板上的简笔画,一边感慨地说。)是啊,森林里的.树木就这样被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漫漫变成了贫瘠的沙漠,狂风刮过,到处黄沙漫天。这怎能不让人心疼吗?

  7、同学们,下面请看一段资料(出示:补充资料: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40公顷森林被砍伐,世界森林每年以1500公顷的速度消失,到20xx年发展中国家将会失去现有森林覆盖面积的40%。中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已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先自由读读。谁来读读这段话。师:森林锐减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人类肆意砍伐树木简直到了为所欲为的地步。

  8、过渡:人们乱砍滥伐的后果远不止这些,现在,让我们来跟着云雀和妈妈到大河的上空去看一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放录像)森林的消失不仅造成环境的破坏,还会造成更恐怖的景象!请放声朗读5-8自然段,看看小云雀接着又看到了什么?

  9、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洪水的无情与恐怖。激情:洪水淹没了村庄,村子里的房屋、老人、孩子、牲畜、庄稼……此时此刻,你心中是什么滋味?你又想说什么?

  三、总结:

  1、通过这次旅行,小云雀明白了森林能够……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2、填空: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可以(),可以(),也可以()。

  3、你还知道森林的其他作用吗?咱们加上一个还可以。

  出示:……板书:……

  四、回归全文,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重读第十三自然段,读出小云雀心里的呼唤与期盼!

  五、作业:

  过渡:小云雀还是个有心人,他决定在第二年春天到来之前,做两件事。不过呢,这需要大家的帮忙。

  1、给乱砍滥伐、破坏森林的人写一封信。

  2、写一份以《森林,地球的保护伞》为题的环保知识小短文,向大家宣传保护森林的重要意义。

  请大家课后任选一题完成。

  同学们,让我们任选一题写下来,帮帮小云雀完成心愿,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荷花》教案09-24

《语文天地》教案10-28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8-05

语文《狼》教案09-21

语文长征教案12-02

语文《公输》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