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04 05:10:15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旋涡脖颈棱角荣誉稀罕等词语。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物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贝壳,揭示课题

  1.出示贝壳和珍珠。

  2.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只贝》。(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①画出生字、新词,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多读两遍。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③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④文中的这只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小组交流,记忆字形。师重点指导:腻

  5.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第二课时

  一、细读品味,升华感情

  (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初读了课文,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贝?

  2.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体会体会。

  3.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师相机出示课文第1段。

  4.再读出示的第1段文字,边读边想象: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文第1段。(播放海边音乐。)师相机指导理解:旋涡、啮掉。

  5.它们即使生命结束,壳上仍留有人们喜爱的色彩,难怪会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人们的称赞!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第2段?(生自由练习。)

  6.抽生读。

  (二)学习课文第3~10段。

  出示: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它默默地,它说不出来。

  1.生自读句子。

  2.这只贝还有绚丽的`色彩吗?还有精美的图案吗?读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3.生交流感受。

  4.再读第3段,说说这段文字中的哪个词一下子就打动了你?再读读,体会一下。

  5.生交流,师相机指导理解:默默、荣誉

  6.相机抓住折磨这个词语理解贝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

  7.生理解折磨的意思。

  8.再读课文,透过折磨这个词你还能读出什么感受?想想石子在贝的身体里是种什么样的感受?

  9.生读课文,谈感受。

  10.你们都在认真地读,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透过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11.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只贝所受的折磨用表情、声音表现出来。老师引读: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生跟读中间部分)教师:一年,两年,它的壳上读,但他。

  12.再读课文,再体会体会,在可怜的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

  13.思考: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二、学习写作方法,拓展迁移

  1.作者写贝,赞颂的仅仅就是一只贝吗?

  小结:文章借物喻人。

  2.说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

  3.把你想对这只贝说的话写下来。

  三、总结并提出希望

  1.生展示搜集的同类人的故事。

  2.希望你们也做一个像这只贝一样的人: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

  板书设计

  一只贝

  可怜

  丑陋

  可敬

  学生赞美贝的语言(学生写上去)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

  出示谜语:(齐读)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

  2、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

  看,这就是古代人眼中的太阳──三足乌。(出示图片)

  (师讲述:太阳的传说)

  3、过渡语:

  我们的课文就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

  学生齐读,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

  ⑴ 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

  ⑵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听课文录音,思考:

  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二、新授

  1、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

  2、分析指导:

  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在学生回答时,出示有关的图片。

  问,课文是分几步来说明太阳的“远”的?(列数字、比较)

  齐读有关的句子。

  教师小结。

  (出示要点)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

  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

  学生齐读要点。

  3、学生自学“大”和“热”:

  大:130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

  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5、教师小结:

  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出示关联词练习:

  ⑴ ( )太阳离我们很远,( )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⑵ 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⑶ (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分析:第一句中可以什么关联词,为什么?

  第二句呢?这是什么句?(指名读句子)

  第三句有几层意思,谁能正确填写?

  齐读练习。

  太阳( )离我们这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6、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⑴ 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⑵ 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⑶ 归纳,集体解答。

  7、学生表演:

  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教师提问:

  太阳,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吗?

  为什么我每次看你总感到很刺眼?

  书上说,埋在地层底下的煤炭与水的`循环、风的形成你有关,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来,你能告诉我吗?(观看有关的影片)

  妈妈很喜欢晒被子,她说有好处,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

  出示关联词练习:(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

  三、结束

  1、练习:

  我这里有一段影片,可惜它没有配音,谁愿意当一回播音员,给影片配音?

  (先看一遍影片,讨论后确定解说词)

  (边看影片边配音)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有了答案,有些还没有答案。因为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正等待人们去揭开。希望在将来,人们能揭开这些奥秘。

  〖板书

  太阳(大火球)

  远

  特点 大

  热

  动植物的生长

  与地球关系密切 天气的变化

  人类的生存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课件,观看图片。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都是关于手指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手指》。

  (二)、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学生默读)

  丰子恺(1898~1975)现代散文家、画家。浙江崇德县(今桐乡县)人。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美术和文学创作。他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称誉艺坛。他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他厌恶人世间的虚伪、卑俗、自私,赞美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儿童在他“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洒掊,形式灵活多样,信笔所至,妙趣横生,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如同他的漫画、书法一样,写意传神,别具风采。他还勤于翻译工作,译过屠格涅夫、柯罗连柯、夏目漱石等人的作品,将并日本长篇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译成中文。

  (三)、谈话导入、整体感悟: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四)、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1、默读课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读书并标画相关语句。

  3、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交流: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5、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小指

  6、汇报交流: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六)、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课文最后一段;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课堂练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会写会写波、浪、打、作、字、苹、丽、劳八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教学准备】

  课文放大图片、苹果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础好的同学能背诵课文。

  2、会认课文苹果中的图、梨、笼、颊、浪、梁、燃、勤、劳八个生字。

  3、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

  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学方法

  合作识字,自主、合作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词语,自由认读。

  (可以下位置找伙伴合作完成。)

  三、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示:

  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

  3、自读、齐读课文,要求:

  读得正确、流利。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四、再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点拨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描写的美景。

  4、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5、学生选读。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6、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集中识字

  1、展示苹果卡片,让学生自由读,自我检查。

  2、展示自我认读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地背诵课文。

  2、能正确端正地书写八个生字。

  〖教学方法

  表演式学习。

  (包括朗读、说话、演义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感悟

  1、比一比,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有感情,读出秋天的美丽。

  2、互相展示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互相学习。

  3、说说秋天的美丽。

  二、朗读成诵

  展示朗读、背诵。

  三、学习生字、生词

  1、请学生自己站起来读读已经认识的生字。

  2、摘苹果游戏,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生字读一读,然后摘下来放在箩筐里。看谁摘得又快又多。

  3、向全班小朋友汇报自己收获。

  四、编故事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梁伯伯一起赶来布置晚会会场

  五、写字指导

  1、分析波浪二字(自主分析),偏旁、笔顺、字的间架结构。

  2、写写:

  (在田字格中写。)

  学生边写边告诉旁边的小朋友自己的发现。

  (轻轻地说。)

  六、资料袋

  大雁:

  大雁是一种候鸟。随着季节的变更而迁徙。秋天,大雁南飞;春天,大雁北去。它们排成整齐的一字或人字,掠过长空,激起人们无尽的遐想。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老舍自然朴实的语言,体会从生动的细节中流露出的母爱;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从语言上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母亲勤俭诚实,吃苦耐劳,待人宽容的优秀品格,体味自己得到的母爱。

  2.通过探讨母亲对作者的“生命教育”,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学习重点

  把握母亲的精神品质。

  学习难点

  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问题导学法

  学习过程

  (一)播放歌曲《母亲》

  (二)课文导入。

  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无数可歌可泣的母亲,有她们伟大而无私的爱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母亲”就是歌曲中所唱的那个“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的人。上节课我们已经介绍了作者,疏通了字词,并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脉络,这次课我们就细读课文,深入的挖掘一下文章的内涵。

  法国作家漠泊桑说过:“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请问:老舍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提醒:同学们浏览的时候用笔在每一自然段前标出序号并适当的圈点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互相合作:(1)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特征的语段或语句;

  (2)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理解的母亲形象。

  学生一:文章第三自然段写道“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学生二:第八段写道“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

  第十段“好客的习性”。

  第十一段“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

  师:这两位找得很准确,其他同学还有自己的理解吗?还有其他地方能体现母亲的性格吗?

  学生三:还有第十一段“她宁吃亏,不逗气”。

  师:(鼓励)很好,很细心,在文段的中间也能准确的找到。请大家继续补充!

  学生四:第十二段开头“母亲并不软弱”。

  师:同学们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找到了以上说的那些句子,这些句子从各个角度来阐释了母亲伟大的性格,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出示投影)

  勤俭诚实 做事认真 (第8自然段)

  热情好客 (第10自然段)

  乐于助人 不怕吃亏 (第11自然段)

  软而硬 善良坚强 (第12自然段)

  师:性格“软而硬”的母亲,在生活中善良的让人心痛。默默地注视着母亲,我们可能会从母亲身上挖掘出更加不一样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会让作者终身受益。

  (板书:母亲形象——伟大的性格)

  师:既然母亲具有这些伟大优秀的品质,那母亲这些性格特点跟伟大作家老舍有什么关系吗?让我们看一段视频(播放“妈妈洗脚”公益广告视频)

  学生看视频。

  师: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而作者也认为第7页12自然中“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付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作者对这位伟大的母亲心存感激,那么,母亲给了“我”哪些方面的“生命的教育”?请四人一组互相合作。

  学生各自看书,合作,找要点。

  学生一:文章第九自然段写道“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师:很好,请坐,请大家继续!

  学生二:第十自然段“到如今如我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

  学生三:第十二段“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采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是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了自己画好的界限。”

  师:(鼓励)找得相当准确,还有没有?

  学生继续在文中寻找,没能找出要点。

  师:其实在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一句总结性的话语“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这一句话是个综述性的话语,对前面已经涉及到的影响和未涉及到的做了一个总结。好,一起归纳一下:(出示投影)

  A、9自然段——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B、10自然段——好客的习惯

  C、12自然段——软而硬的性格

  D、12自然段——做人做事讲原则,做人的道理

  E、17自然段——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师:母亲不识字,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她给“我”的教育不是语言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通过言传而是通过身教,她在生活中默默地影响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我”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板书:生命教育——母亲如师)

  师:母爱是伟大而又无私,这种爱不是说母亲给了我们多少的物质,多少的金钱,买车买房,而是体现日常生活的.小事之中,作者的母亲如此伟大无私,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伟大无私的爱的呢?分角色配乐朗诵第13段,思考文中写哪三件事情来表现母爱的伟大无私。特别要注意一些细节描写,用笔画出来。合作完成。

  播放音乐,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归纳:(1)写母亲筹备“巨款”, 送“我”上学。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师:很好,概括的很精练,很到位。本段在写这几件事情的时候,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说到细节描写,比较经典的应该是朱自清先生在《背影》里描写父亲给我买橘子的场景,大家还有印象吗?

  生:(齐答)有

  师:有谁能简单的给大家复述一下那几句话吗?

  学生:……身子左倾,腿往上缩……

  师:好,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出示《背影》片段)。大家一起读一下。

  学生齐声朗读该片段

  师:(总结)这个片段通过对父亲为我买橘子的描写,充分的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不舍与爱意。而这种浓浓的父爱的艺术效果主要是通过几个动词的连续使用来达到目的的,在本段文字中也有类似的写作手法,请大家找出来,并体会这种效果。

  生:在母亲送三姐出嫁的描写中提到“……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里也是连续运用动词,把母亲送女儿出嫁的不舍表现的淋漓尽致。

  师:找的很准,说的很好。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应该有意识的运用这种手法,以期获得最佳的艺术效果。

  (板书:细节刻画——母爱如海)

  师:老舍的母亲为她的儿女劳作了一生,给了儿女无私而伟大的爱,我们的母亲何尝不是这样。请大家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父母给了自己怎样的关爱。

  学生一:初三时,因自身原因,很严重地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要约见家长。我妈妈是东凤一间工厂里的普通工人,上了一个夜班,刚刚回到家中得知了这个消息,顾不上自己身体的疲惫,转了几趟公交车来到了学校,当时我看到妈妈眼睛里都是血丝,脸色也很不好。自己感到无比的羞愧,从那以后,我变了很多,知道妈妈不容易,也更多的理解了妈妈的苦心。

  师:妈妈不辞劳苦,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自己的儿女。而你也能从中理解妈妈,妈妈应该是感到欣慰的。

  学生二:我的家在沙溪,来东升读高中,第一天来报到上学的时候,其他的同学都有爸妈送,而我爸妈都没有送我,他们说,现在长大了,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不能老是依赖他们,而且沙溪到东升有直达的公交车,没有必要送我来学校。我当时心里很生气,觉得他们不在乎我,现在我明白了,人总是要独立的,我很感谢我爸妈!

  师: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爱子之心都一样,不同的只是方式。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办法让大家一一发表意见了,但是我相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这种血缘亲情是配得上任何字眼的。

  甘甜如水的母爱孕育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在生活中风雨无阻。沐浴在伟大母爱的海洋里,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更应该善待我们的母亲。学习了老舍的《我的母亲》,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对母亲的情感。

  (珍惜亲情,感恩母亲)

  师:(总结)本文语言朴实浅显,通俗易懂,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位勤俭诚实、做事认真、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忍让朴实,不怕吃亏,软而硬,坚强又善良的伟大母亲形象,体现了母亲对儿女伟大无私的爱,表达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运用细节描写,以小见大,从亲身经历生活的小事,表现深刻的主题这种方法。

  课后作业

  体验母爱,体验亲恩。

  回家主动为母亲做一件事,比如帮忙洗洗碗,为她夹菜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应。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认难写字,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无限生机。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

  教学准备

  黄果树瀑布的录像,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公里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河床突然中断,滚滚水流顺势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

  人喧马啸白绢响遏行云摄人心魄

  摩肩接踵冠盖相望撩过来

  凝神谛听如痴如迷

  (2)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思考。

  (1)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围绕中心句,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2.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的中心句是: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课文按游览顺序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样子,水花落在小镇上的情景,作者在谷底的感受。

  四、归纳总结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了解到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2.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人喧马啸白绢循环生生不息晚霞捣乱塑像

  2.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用画出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用画出描写瀑布形态的语句。

  二、学习写声音的语段

  1.谁愿意读一读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的语句呢?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声音的句子。

  3.(投影出示句子)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4.师:你们觉得读这段话的时候要读出什么?(读出声音由小到大的变化)

  5.谁愿意读。(指名读)评价:你读得不错,读出了声音由小到大的变化。

  6.再指名读。

  7.指导赏读。

  (1)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欣赏的语气再来读这段话。什么叫欣赏地读呢?就是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欣赏作者精彩的语言文字。你们读读这段话,想想作者哪些字词用得精彩,为什么。

  (2)交流品味飘拂漫涌盖。

  飘写出了声音的悠扬、轻柔,声音连续不断,一阵一阵地过来

  拂好像拂过游人的面颊

  漫涌表现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越来越快、越来越猛烈

  8.黄果树瀑布如此壮美,作者的语言又是那么准确、生动,我们要用心来读好这段话。(齐读)

  9.再读读其他描写声音的句子。

  三、学习写形态的语段

  (一)引入:文中哪儿描写了瀑布的宽?(引出第2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1)老师特别欣赏你读的挂和倾泻这两个词,说一说你为什么要突出这两个词。(学生回答)

  (2)老师再请一个同学说说看,他又是怎样读好这句话的。

  3.齐读这句话。

  (二)引入:还有哪儿也写出了瀑布的形态?(引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瀑布形态的句子)

  1.指名读,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2.师:同学们,我们读书的时候,不光要学会欣赏作者精彩的语言文字,还要一边读一边想,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

  3.学生汇报想象的画面。理解银雨金街。

  4.老师发现同学们很会读书,读书就要这样,要一边读一边想,读出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的画面。

  5.齐读这段话。

  小结:同学们,我们找到了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的语句,并进行了赏读,前面又领略了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现在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欣赏一下瀑布磅礴的气势。(放录像)

  师:此时此刻,你有何感受?(指名说)

  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呢?(自读思考)

  四、学习写感受的部分

  1.文中哪儿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引出第5、6、7自然段。

  2.自由读,说说哪些句子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重点理解:

  (1)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乐池中这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恢弘。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我们聆听着轰然作响的瀑声荡起天地间纯净清澈的音响。引导学生理解整句话的意思。(在大自然的感染之下,人的胸襟开阔了,全身充满了活力)

  五、升华感受

  1.读最后一段。

  2.跟着作者去黄果树风景区欣赏了一番,我们也真的被眼前的瀑布陶醉了,此时此刻,你想怎样赞美黄果树瀑布呢?

  3.指名说。

  4.作者又是怎样赞美的呢?(出示文章第一句)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在心底里默默地赞叹(齐读)

  让我们一起由衷地赞叹(齐读)

  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赞叹(齐读)

  5.总结

  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从天上飞泻而来的歌,它从岩壁上飞下,直入山谷,它用动听的歌喉谱写了天地间雄壮的乐章我们欣赏瀑布,我们赞美瀑布,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赞美之情,再次齐读课文。

  六、作业

  1.把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介绍给家人听,注意用上文中的好词好句。

  2.学习按游览顺序写一处景物。

  板书

  黄果树听瀑声响响遏行云

  形态阔幅白绢

  感受人瀑相融大自然的杰作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7-24

小学语文诗教案12-08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