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语文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语文教案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等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2.能力目标: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涵义
品味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妙喻的肖像描写及欲扬先抑的手法
3.情感目标:感悟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而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知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运用夸张和比喻的肖像描写
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涵义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学习文章运用夸张和比喻的肖像描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2.了解作者茨威格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多媒体课件,托尔斯泰的画像)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的第一流的作品,为我们所熟悉的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三部作品是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在走入文本之前,我们对托尔斯泰的外表进行有序地观察,首先,我们看到的肯定是他长着一张不同于中国人的脸,现在我想问的是,你们觉得这张脸有什么特点,比较吸引你注意力的地方是什么?请同学们来描述一下?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进这位磨难中造就的诗人,与两位文学大师进行近距离的心灵对话,走进三个人的世界,一起来解读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乍听,我们大家瞬间都成为了“算命先生”了,要为托尔斯泰“看相”去了。
二.研读与赏析
1.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标序段序,疏解疑难生字,请同学来读一读生字,并检查预习情况
2.指名朗读,听读的同学圈画批注出文中能概括头尔斯泰的形貌给人总体印象的句子。
3.请同学自由回答。
教师点拨:要求是描述总体印象的句子。
明确:
①“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印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②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③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4.小组交流讨论,思考:全文概括说明了哪些内容?
教师点拨: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并进行概括性地说明分为哪些部分?
明确:
①1-5段:形貌特征:须发、面部轮廓、面部特征、长相平平,让拜访者失望
②6-9段:非同寻常的眼睛(板书)
三.质疑探究
1.分组讨论,思考:第一部分作者是如何刻画作者的形貌特征?从课文中将其指出。
分成四组:一组找出须发的描写,一组找出面部的描写,一部分找出长相平平的描写,最后一组找出让拜访者失望的描写。
明确:须发:
①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
②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③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
④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
2.同桌互助,交流思考:第一部分作者刻画肖像描写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明确:比喻、夸张
作用在于不仅使形象鲜明,特征突出,而且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想,比喻不是追求神似,而是追求神俏,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尽量扩大或缩小描述,更加突显托尔斯泰的形貌特征,“形”“神”的独到刻画,使文意深刻,韵味无穷。
四.小结
托尔斯泰的外貌会让拜访者失望,长相粗鄙,多毛,浓胡须,身材矮小,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这样的一位文学巨匠就真的没有他自己身上的特质吗?堂堂的一位文学巨匠,难道就被茨威格说得如此一般吗?请同学继续预习下一部分的内容,在他身上看是否有什么新的发现?
五.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我们来个现场小练笔:你们抓住你们身边最熟悉的一张脸,把那个人的形貌特征描写下来。希望我们能把今天所学到的修辞手法加以应用。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巩固复习
2.完成课后练习
七.链接材料:有计划地阅读代表托尔斯泰艺术高峰的三部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进一步了解这位文学泰斗的风采。
附:板书设计
(1-5)形貌特征→须发面部长相拜访者的印象
(6-9)非同寻常的眼睛
【《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语文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反思02-28
初中语文的教案优秀07-31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12-20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06-09
(优秀)初中语文教案05-16
初中语文春的优秀教案08-29
初中语文教案[优秀]05-27
初中语文课本优秀教案优秀09-29
(优秀)初中语文教案15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