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07 11:59:0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宋庆龄与保姆之间的亲密关系,懂得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为人民服务,人与人之间应当民主平等、真诚相待。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这文章讲的是什么?

  2、根据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之间的关系,这文章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三、自学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体会课文内容。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人们对什么感到震动?

  四、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1、读课文,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是什么使李燕娥紧张情绪一下子消失了?“显赫”是什么意思?

  3、李燕娥都帮宋庆龄做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1、阅读全文

  2、有感情地朗读前两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自学课文第三部分

  1、读课文,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一如”是什么意思?

  2、宋庆龄对保姆抱什么态度?这说明什么?

  3、宋庆龄是怎样真心实意地对待保姆的?“大无畏”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说“最讲民主、最讲平等的是夫人”?

  二、自学课文第四部分

  1、读课文,这部分讲的是什么?

  2、你觉得宋庆龄具有什么样的?

  三、课文

  1、宋庆龄是怎样一个人?

  2、哪些最让你感动?说说你的看法。

  四、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保姆:迎送 是非分明 拒收买

  忠心耿耿

  亲密关系

  民主平等

  宋庆龄:念念不忘 亲自照顾 同等位置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位发明家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他就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能很容易地被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终于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这篇课文不仅告诉了我们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还告诉了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本篇课文中出现了两个人,我们可以抓住课文描写那个用别针刺邮票的人一系列动作的句子感悟他的善于动脑和动手;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大胆想象阿切尔被那个人的'行为所吸引后的想法以及研究发明打孔机的过程来感悟他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的优秀品质,揭示课文所寓含的道理。最后我们可以住抓住文中“立即”、“直到现在”、“仍然”来感悟这一发明的重大价值。另外文中还有较多表示数量的词语,如一家酒馆等,可以让学生积累并运用。课后还有一个介绍邮票知识的资料袋,可作适当扩展,让学生知道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还可培养集邮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了解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积累运用表示数量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3.初步学会能抓住重点词句和想象补白来感悟人物的品质、课文的真谛。

  教学重点

  认识文中13个生字,书写12个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实物投影仪、简单的PPT课件。

  学生:集邮册,搜集一些关于邮票常识的文字资料,一张画着多张无齿孔邮票的白纸。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预设

  教 学 调 整

  第一课时

  一 、猜谜激趣 欣赏铺垫

  1.猜谜语:小小一幅画,无脚走天下。寄信必用它,无它信不发。请打一物。

  2.板书“邮票”。你知道关于邮票的哪些知识吗?

  3.课件图片演示:一边出现各种邮票的画面,一边结合课后资料袋

  配乐补充

  介绍邮票的知识。

  二、比较理解齿孔, 引出课题

  1.出示两张邮票:一张无齿孔,一张有齿孔。比较这两张邮票有何不同?

  板书:齿孔。为什么把这些小孔叫齿孔?随机认识“齿”,牙齿的齿。

  2.邮票的四周为什么会有齿孔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14课,板书完整课题。

  3.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感知故事

  1.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段序,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力争读通课文。

  2.交流反馈:课件出示以下语句,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1)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出示生字卡片“裁”,与“栽”“载”作比较。

  (2)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的一家小酒馆喝酒。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酒”,与“洒”作区别。

  出示词语卡片“伦敦”,补充介绍伦敦是英国的首都。

  (3)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四、研读课文 感悟人物

  1.课文中讲到了哪两个人?板书用别针刺邮票的人和阿切尔。

  2.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阿切尔的句子。

  3.交流研读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

  (1)圈出描写动作的词。理解什么叫求助。

  (2)用上其中一些重要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人是怎么解决裁邮票没有小刀这个问题的。

  (3)取下胸前的校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邮票纸,模仿这个人刺好一个个小孔,轻松撕邮票的过程。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撕”,体念用手撕的感觉。

  (4)从这个人的这番举动当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动脑思考。

  (5)指导朗读重要语句。

  4.交流研读描写阿切尔的句子。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什么叫吸引?酒馆那么多人,为什么单单只有阿切尔会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

  (2)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3)他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词语卡片“研究”。想象这个研究会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阿切尔会碰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

  (4)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

  (5 )指导朗读重点语句。

  五、巩固字词 书写新字

  1.课件出示:比一比,口头组词。

  力( )裁( )斯( )论( )酒( )更( )

  刀( )栽( )撕( )伦( )洒( )便( )

  2.指导书写生字

  (1)归类指导:仍、使、便

  “使”字中间是个口,一撇要出头;“便”字中间是个日,一撇不能出头。

  (2)重点指导:英、整、式

  “英”字中间一撇要出头;“整”字要把束字的捺改成点;“式”字斜钩上没有一撇。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二:由图入题

  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三: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四: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五: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课后反思:

  省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恐龙》第一课时。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清文章层次,学习第一自然段。

  4.初步学会在网络上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

  4.质疑,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问题:

  (1)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2)恐龙以吃什么为生?

  (3)恐龙是怎样生育后代的?

  (4)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

  2.出示生字词:

  漫游轻型神秘锋利消失

  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3.指名读,竞赛读,学生教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恐龙》第一课时》。

  4.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5.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6.出示生字,指名读,说说就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7.师标示出易错处,重点指导“恐、漫、梁、戚”等字。

  8.用钢笔描红。

  9.齐读生字词。

  10.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三、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说说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师总结:

  (1)恐龙生活的年代及数量。

  (2)介绍恐龙的种类及形态。

  (3)介绍恐龙的亲戚。

  (4)介绍恐龙吃什么。

  (5)介绍恐龙如何生育后代。

  (6)讲恐龙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3.试着分段。

  4.交流:(1)、(2-5)、(6)

  四、上网查找资料。

  1.在标题栏里输入“恐龙”,再敲“回车”。

  2.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浏览内容。

  3.查找“恐龙生存的环境”。

  4.交流。

  5.看看文中怎么为我们介绍的。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

  六、作业巩固

  1.抄写生字词。

  2.进一步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用“有的……有的……”练写活动的

  一个场面。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泉城 。(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得真响亮啊!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

  (生)泉城在哪儿?

  (生)泉城是不是很多泉?

  …….

  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轻声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学生闭眼听配乐朗读带,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来到美丽的泉城你想说什么?

  生:济南的`泉水真美呀!

  生:济南的泉真多呀!

  生:我觉得仿佛到了仙境一样。

  …….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泉城之美。)

  三、精读感悟文本。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生答(略)

  师:大家读第二句,思考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例句:

  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入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师: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描写泉水时,这句话用了“有的…….有的……..”读起来很美。

  师: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生读,然后指导学生齐读)

  生:我觉得第二句说泉水像明珠散落写得很美。

  生:这几句都用比喻来写泉水。

  生:这两句不仅写了泉很美,还写了泉的声音。

  ………

  师:这句话前两句绘形,后两句摹声。运用比喻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济南的泉多而美。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段,边读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并努力在展现画面时能听到声音。)

  生:读书时我听到了泉水翻滚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细碎的水流声,有些像小鸟的叫声。

  …….

  四、练习:

  观察校园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读第一自然段。

  师: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⒈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拎到水面上来。

  拎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拎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⒉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⒊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7-24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0-06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