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25 11:44:1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精华(3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14课,齐读课题。读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们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说一说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3.概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齐读课文。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

  1.勾出我会认的字,同桌自学。

  2.同桌互相考一考。

  3.指名读,齐读。

  4.开火车检测。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

  1.指名教读我会写的字。

  2.齐读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5.四人小组讨论用生字组词。

  6.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

  7.作业: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检阅》主要讲的是哪一个国家欢庆什么节日?究竟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一说交代了什么?

  (二)学习三──九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里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

  3.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大家满意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十自然段。

  1.默读课文。

  2.你发现这段中标点符号有什么特点吗?(2个感叹号)感情非常强烈。

  3.自由读一读,读出感情。

  4.齐读。

  (四)学习十一──十六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博莱克当时的心情。指导朗读。

  3.讨论: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4.我想对博莱克说几句话,还要把这些话写下来。

  (五)明白道理,升华感情。

  1.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2.博莱克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文中感情

语文教案 篇2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司它是平舌音,是哪个字少了一笔?同

  3、齐读课题两遍。

  4、简介司马光。司马是姓(复姓)光是他的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好学。遇事善于动脑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他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听故事。

  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1)(看动画、听朗读)

  2、我们也来读读这个故事好吗?自由读课文一遍,边读边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多读几遍,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看谁认的.字、词多,课件出示(2)下列词,给生字着色,放大。学生说出读音、结构、读出词。(指名开火车认读之后,全班齐读一遍)。

  假山水缸别人慌忙吓哭

  叫喊一块使劲砸破得救

  假(假山、假话)(放假、请假、假期)

  4、出示卡片,认读生字。(指名领读、齐读,以开火车方式进行)。

  5、扩词训练(开火车:每人说一个词)

  使使用、使劲、大使;

  慌慌忙、慌张、心慌、慌乱;

  司司机、公司、司法、官司;

  假假山、假话、假货、放假、请假、假期

  6、大幕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7、找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大水缸、几个小朋友、一块石头。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读后回答:根据回答完成板书。

  2、真是虚惊了一场。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景,课件图示3(文字:有个掉进。)

  ①、指名读第3小节:有个小朋友假如自己在场会是什么心情?(紧张、害怕)要读出害怕的语气来。怎么读?谁会读?指名读。

  ②、在这紧急的时刻,别的小伙伴都怎么了?课件图4(文字:别的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叫什么?喊什么?(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叫、怎么喊?)

  指名学生边喊边做动作,指导读出慌张、急切的语气来。

  ③、司马光的表现怎样呢?他在做什么?看图,课件图5(文字:司马光没有慌、举、砸)。在课文里画出描写司马光表现的词,用-------画出写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动作的词(举、砸)试着做一做司马光的动作。

  ④、为什么不是一下子就砸破了?几下子,使劲说明了什么?

  ⑤、想一想,议一议:司马光当时是怎么想的?(用沉稳、镇定的语气读)

  ⑥、用高兴的语气读第6小节。(课件6)

  3、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呢?

  4、在这个故事里,你最佩服司马光什么?(课件7)

  四:拓展、讨论:(课件8)

  1、司马光是用砸缸的办法救了小朋友,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2、如果是一件玩具或别的什么东西掉进缸里了,用不用砸缸?

  3、总结:同学们平时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危险的地方不要去,危险的游戏不要玩,如果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要沉着、冷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五、用讲故事的口吻自由朗读课文

  六、创新故事会:(可以加上动作、语言、表情和想象)(课件9)

  1、指名讲故事。

  2、把自己当作司马光来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敬畏自然》是一篇科学文艺作品。用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而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教学时。

  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理清论述的思路,品味富有哲理性句子的含义,体会科学文艺作品的语言特点,探究难点,感受并理解“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积累词汇。

  2、感受课文内容,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

  3、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

  4、品味富有哲理性句子的含义。

  5、体会科学文艺作品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2、体会语言特点,品味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3、培养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生词。

  2、熟读课文。

  3、查阅有关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资料。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理清论述思路。

  一、导入

  人类的'发展史从根本上讲,就是同大自然的斗争史。人们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那么,人和自然到底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自然呢?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检查预习

  1、检查下列词语的读音、解释: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2、用“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等词语造句。

  3、检查课文的朗读。(要求:读音准确、朗读顺畅、有感情)

  三、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两遍,自提问题,圈点勾画,写下感受,理解和评价。

  2、课堂交流:学生谈谈自渎课文之后的理解和感受。

  3、根据下列问题,进一步指导学生整体阅读。

  ⑴ 本文谈论什么内容?饱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⑵ 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⑶ 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⑷ 文章怎样提出议论的中心?

  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加深对课文内容、主旨的深入理解。

  4、课堂交流,教师点拨归纳。

  四、探究难点

  深刻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五、学生质疑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找出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揣摩其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体会科学文艺作品的语言特点;

  品味富有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研读赏析】

  一、通读全文

  学生通读全文,体会文章运用哪些写法,有何表达效果:

  1、自主探究:找出运用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段落、句子,读一读,讨论分析。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归纳:以第1、4自然段为例简析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妙处,以第五自然段为例简析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4、学生找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然后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二、品味下列富有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学生读一读以上三个句子,仔细研读揣摩其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教师适当的指导、评价。

  三、小结

  明确议论性散文的语言特点。

  四、体验反思

  1、长期以来,人类就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本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一部分一样”。其他生物也是人类平等的生命。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2、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习课文之后你有哪些想法?能不能举例说明?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进行讲述。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摘抄富有哲理性、讲究形象的语言。

  2、写一下学习本文的感受。

  3、办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手抄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园地》教案01-07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古诗教案11-23

语文下册的教案07-02

语文《识字》教案09-19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