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30 18:50:4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大全[10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四单元复习

  一、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士——土以——已井——金

  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4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用“先……再……”写话。

  三、《奶奶的白发》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3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完——玩怎——什

  2、回答问题:奶奶的白发怎样来的?

  四、《陈毅探母》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2、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五、《好学的爸爸》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进——近吃——气

  3、多音字“好”辨析。

  六、《练习4》

  1、了解动物的叫声,会填空;拓展掌握一些动物的叫声。

  2、背诵四个成语,会填空;背诵《咏鹅》,会填空。

  3、会说写一些道歉的话。

第五单元复习

  目标:会背诵有关内容,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看图将句子写完整、具体。

  一、《识字5》

  1、知道夏天台风、雷雨的特点。

  2、说、写出夏天的水果、动物、花儿;也可拓展一些。用“……有……有……还有……”将图意说说。

  3、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1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4、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逃——桃——跳瓜——爪蛙——娃河——荷

  5、多音字“了”辨析。

  二、《识字6》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1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用上词串中的词组合成句。

  3、仿“亮晶晶”的形式写几个词。

  三、《识字7》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背诵儿歌,会填空。

  3、积累“品”字结构的字。

  四、《识字8》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背诵儿歌,会填空。

  3、选字填空。

  五、《练习5》

  1、掌握特殊字的笔顺,如“北、奶”等。

  2、换偏旁汉字归类复习。

  3、背诵四个成语,会填空;背诵《伞花》,会填空。

  第六单元复习

  目标:会背诵有关内容,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运用数量词;用一定的句式造句。

  一、《鲜花和星星》

  1、背诵课文,会填空。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3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真——正

  棵——颗

  二、《放小鸟》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2、多音字“着”辨析。

  3、抄写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三、《这儿真好》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坐——座向——象——像

  3、想象填空:

  “这儿有……有……还有……,真好!”

  四、《世界多美呀》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3、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呼——乎他——她——它

  4、仿“蓝湛湛”的结构写几个描写颜色的词。

  五、《我叫足球》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1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根据课文填空:足球出身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那时只有()过生日时才踢。现在,足球已经成为世界上()的运动。

  六、《练习6》

  1、背诵四个成语和谚语,会填空。

  2、用几句话说说“六一”那天的活动。

  第七单元复习

  目标:会背诵有关内容,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运用数量词;用一定的句式造句。

  一、《三个小伙伴》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吧——巴——把半——伴火——伙

  二、《蚂蚁和蝈蝈》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3、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有——由东——冬汗——汉

  2、想象填空:冬天到了,蚂蚁在装满粮食的洞里有的……有的……个个……

  三、《古诗两首》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1、多音字“种、子”辨析。

  四、《练习7》

  结合课文背诵四个成语,会填空;背诵《江上渔者》,会填空。

  第八单元复习

  从后往前复习,抓住重点复习

  1、练习8

  (1)重点抓住动物的家在哪里,首先要学生知道各种动物的家在家里,其次,学生在写的时候不能写错字和拼音。

  (2)读读背背里,已经学过的字要会写,防止要求填空。

  临危(不)惧(多)谋善断

  (从)容(不)迫(方寸)不乱

  2、小松鼠找花生果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油——由 结——洁 流——留 每——母 直——真

  (2)课文中容易要求天空的字要提醒学生注意,可以让学生听写句子。

  (3)注意填空(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

  3、咏华山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间——问 与——语 代——带

  (2)重点要抓住课文当中的诗,以及每句诗在课文中所对应的句子。

  4、乌鸦喝水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渴——可 渴——喝 办——为 终——中 于——干

  (2)量词:一只乌鸦一个瓶子一颗石子

  (3)背诵课文,重点字的填空

  5、鲁班和橹板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已——己往——住往——网身——声、生、升

  (2)反义词:吃力——省力前——后

  (2)重点字也会填空

  6、司马光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司——同候——后流——留园——元

  (2)量词:一个花园一座假山一口水缸一块石头

  (3)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

  (4)句式:渐渐……(造句)

  (5)句式:终于……(造句)

  (6)重点字的填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宋、涛、陈、丹、赵、艺、显”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艺、丝、显、忽”。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小朋友课前正唱有关风的歌曲

  1、老师知道你们唱的歌曲中有风,小朋友也读过和风有关的诗句,会背吗?(学生背)

  2、平时你感受过什么样的风?听过呼呼的寒风吗?

  3、那我们知道风可以听得到,又能感受到,能唱出来,能写出来,那么能画出来吗?(板书:画风)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这来了三个可爱的新朋友,想认识吗?是谁呢?赶快认识一下吧(出示三个名字:陈丹 赵小艺 宋涛)谁来当小老师领大家读出他们的名字?(指两人领读后齐读)谁还想读、

  2、看!屏幕有什么变化?(出示课件:去掉拼音的名字)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女士优先,女同学先来试试,男同学再来!(男女轮读)

  3、老师把他们的名字拆开,你还认识吗?出示字卡片, 开火车读。

  4、咱们班谁姓这个姓(出示陈)赵呢?、有姓宋吗?涛,谁能给他找个朋友?艺:找朋友 ……

  5、我们再来轻轻地喊他们的名字吧!今天我们学和这几个孩子有关的故事,愿意读读课文吗?你打算怎么读呢?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7、读完了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谁来教教我?出示(显得更美了 风车呼呼转 旗杆)指名读。再出示转、杆多音字组词。

  8、课件出示找找说说:第一行字是我们刚学的字,下一行是我们以前认识的字,看看这些字还能组成哪些新的词语?

  9、我想:把这些字送回课文,一定会读的更好,请小朋友再次自由读课文。

  10、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他们读的时候其他同学就是小评委了,你们可一定要认真听,等一会要评评

  11、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细读课文,感悟

  1、那三个小朋友到底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可以用笔划出你的答案。

  2、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1)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2)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3)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4)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3、那能不能把这么多的他(她)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的更清楚些吗?谁来帮忙?

  4、那他们赵小艺的画是怎样的?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美丽的郊外,几棵小树被风吹斜了,还有呢?想好了吗?想不想看看赵小艺他们的画。你看到什么了?谁能给他配上课文的内容?(出示赵小艺、陈丹、宋涛的画)

  5、出示写赵小艺的画的内容: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板书:飘着的旗子〕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6、风在飘着的旗子里,还会在哪里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

  四、写字

  1、那咱们读了课文,想不想练习写字,课件出示“艺、丝”。认识它们吗?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课还有上下结构的字吗?打开书看看68页的'田字格,还有上下结构的字吗?(显、忽、)看看这两个字上下两部分怎么样?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15、画风

  飘着的旗子

  《画风》教学反思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阅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争当文中小朋友。利用学生的肢体语言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使其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

  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发学生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风、说风、画风、写风,通过句式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先让学生说一说,再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语文教案 篇3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要求】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

  教学目标:

  本课是前苏联作家的作品。由于民族和地域的差异,读通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第一课时花了大量的精力通……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趣的现象。交流时说的同学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表达流利,听的同学要认……

  识字学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分角色表演

  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此ppt多媒体课件总共16页,请往下拉点……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2.……

  教学目标1.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14个生字,并掌握其中6个生字。

  2、教育学生遇事不慌,勇敢向前。

  重点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

  2、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文,画出生字反复拼读。

  三、教学生字。

  1、灯片出示生字,学生认真拼读。

  不心叫笑出巴

  桥竹乱跳乌流怕尾

  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心:

  笑:

  (注意中间是一撇)

  出:

  中间是一长竖。

  学生进行笔顺描红练习。

  3、在书本上画出生词反复读。

  教学反思:

  8、小熊过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象声词不达意“哇哇、哗哗”的意思。

  2、培养学生遇事不慌、勇敢向前的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象声词的'意思。

  2、从故事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并指名口头组词。

  2、听写、指名板写生字。

  3、指名读文。

  二、指导朗读。

  1、通过读,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开火车读,指名轮读。

  了解课文共有几句,每句写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通过读,理解词句。

  灯片出示句子:“头上乌鸦叫”(生读)再出现句子:“头上乌鸦哇哇叫”(读)

  比较一下哪句好一些,为什么突出乌鸦对熊的嘲笑把自己的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再读句子。

  同样理解“桥下流水哗哗笑”。

  三、拓展延伸。

  1、想像:“走进桥上人乱跳”小熊心里会想到什么,

  2、用讲故事的方法复述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秋的声音是什么?

  三、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四、课前准备

  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b、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大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四、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大树

  蟋蟀

  12、听听,秋的声音

  大雁

  ……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相关的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相关的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具准备: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师出示“太空吃饭讲究多的”材料,提出要求:仔细读读,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

  生:自读并交流读后的'收获。

  师:想不想再多了解点呢?(想)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太空,去那里看一看,感受一下它的奥秘奥妙与神奇。板书课题。

  2、师: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生:交流疑问:宇航员在太空是怎样生活的?在太空会发生哪些奇妙有趣的事情?

  师:带着这些疑问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通过相关的太空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科学的探索产生足够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并提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把握课文整体,理清课文思路;勾出不懂得问题等待交流。

  2、学生自读课文。

  3、交流读书的收获。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说自己了解的课文内容。

  同桌相互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并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班上来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和科学问题。如:宇宙、蕴涵、青藏高原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交流不懂的问题,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将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表达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三、书写生字。

  在写字书上书写生字。

  (设计题图: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指名读课文,提出要求: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太空趣事?

  2、学生读课文。

  (设计意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为学习重点打基础。)

  二、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提问:宇航员的生活与我们的平时生活有什么不同?

  2、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3、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些说明方法,如:描述太空睡觉与地球上的不同是采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太空舱的周围设计成地球的景色,仿佛是生活在自己的家乡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4、师生将宇航员生活的密封舱内的设施、行走姿态和睡眠状况等内容通过表格的形式写出,与地球进行对比。

  5、将学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相互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及口语表达方法。)

  三、学习课文5-8自然段。

  1、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如:从太空看上去,喜玛拉雅山清晰可见,甚至分的清哪里是森林、湖泊、哪里是平原、溪流。并理解“甚至”一词的用法。

  2、借助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合作者一起感受热爱自己的家乡----地球的情感。)

  四、拓展。

  1、积累文中的好词句。

  2、用自己的话介绍妙趣的太空生活。

  板书: 22、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

  太空舱内的特点:设施、行走、睡觉。

  在太空舱观察到的景物:星星、月亮、太阳、妙趣横生

  地球:最美丽。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悟课文意境美、韵律美。

  2.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品格。

  2.增进孩子对诗歌的喜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每小节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再设计及随笔

  一、激趣引入

  1.(对于城市的孩子可以这样问)“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城市里,你最愿意做的事是什么呀?你觉得怎样呀?”

  2.(对于农村的孩子可以这样问)“孩子们,我留心观察了你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做的'事特别的多,你最愿意做的事是什么呀?你觉得怎么样?”

  学生自由回答。

  3.师:“你们的故事真动听。可是我也认识一个小朋友,他生活在乡下,他的生活呀极为丰富。你们想知道他生活得如何吗?都做什么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

  4.师:“那好,我们就一同进入他的世界吧!“

  5、.揭示课题《乡下孩子》。 用孩子熟悉的事导入课题,孩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学生各抒己见,抒发自己的个性化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二、诵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自学要求: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新词。

  (3)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内合作交流、互评互纠,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问:“你认识哪个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开始认字,在这个环节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也可以提问题,还可以组词和造句。)

  教师随机问“编织”、“撑圆”和“含”的意思,学生可以做动作来理解。

  (2)学生在书上圈出这些字。

  (3)指名读课文。

  (4)分小组读课文。

  互评朗读,共同进步。

  学生充分经历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并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弱势学生识字。

  互动。

  三、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1.问:“孩子们,读完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有可能回答:

  我明白了他很勤劳,经常挖野菜把小猪喂饱、还逮小鱼喂小猫;

  我明白了生活在乡下的孩子很快乐;……)

  2.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提出后可以由学生回答,教师也可做适当点拨)

  3.师问:“生活在乡下的孩子快乐吗?为什么?”

  (请学生讨论、交流)

  4.师:“看来,同学们对课真的已经理解了,那我们再来感悟感悟课文吧!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节好吗?”(配乐齐读)

  5.请会背诵的同学试着背一背。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师:“同学们真聪明,用了很短的时间就能把课文背诵下来,老师真佩服你们!可是,有几个生字朋友还等着和大家交朋友呢!你们一定很高兴吧!(教师出示生字)

  2.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教教我们大家吧!看谁的这个小老师当的好,你就是这节课的‘小博士’!”

  (小组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取长补短)

  3.师:“小组长派代表来抽签!谁抽到哪个字,你就要给我们讲一讲呀!”

  4.十个小组各抽一个。

  5.活动开始。

  6.书写生字。(学生认真观察后独立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问:“你做过像课文中类似的事情吗?请你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

  2.出示课文第二小节,(齐读)

  3.你能仿照着写一写自己有趣的童年吗?(写在小本本上)

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长江发源于青海,沿途经过十多个省市后流入东海,其中有个省简称为“赣”,谁能说出它的全名?聪明的同学们可以猜想江西境内的长江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赣江)

  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显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板书课题,显示王勃图片)

  二、初读课文

  1、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吗?

  2、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

  3、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4、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5、检查自读情况:

  A、读一读

  南昌 藤王阁 都督 宴会 文章 野鸭 披着 灿烂 读 《藤王阁序》 才气 秋景

  庆贺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传诵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说说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读全文。

  6、尝试分段,理清课文层次:

  一(1)主要讲了藤王阁整修一新,王勃应邀参加宴会。

  二(2—4)主要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

  三(5)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7、朗读全文。

  三、学习第一段

  1、指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地点:南昌

  原因:藤王阁整修一新,都督邀请王勃参加宴会。

  3、你还知道王勃的哪些事情?

  4、结合刚才所介绍王勃的事例,想象都督邀请情景。

  5、齐读。

  四、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学生各自用自己的办法识记生字。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

  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学生描红。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抄词,组词

  督—都;宴—焰;章—张;披—批;序—野

  3、搜集像王勃一样才思敏捷的人物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人物故事,齐读课题)

  1、出示词语齐读,谁能读出意思来?

  2、出示诗句齐读,谁能读出停顿来?(板书停顿符号/)

  二、复习课文,精读指导

  一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上先……再……最后……说(参加宴会—写成《腾王阁序》—成为名文)

  二分清主次,指导读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被邀请参加腾王阁宴会?(指名读第一节)

  他被邀请来参加宴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很有才气)

  自读第一句话,谁能把探望换成另外一个词,又不改变原意,怎么读?(指名读)

  2、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写出的《腾王阁序》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谁能读出句子的.意思来?(读懂词语:千古传诵)

  3、在这个故事当中,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怎样写成《腾王序阁》的)

  ①找一找,哪个自然段重点讲写成了《腾王阁序》?(第4自然段)

  提示: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要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人物,像他那样去想一想,然后再读,才能读得好.(指名读第4自然段)

  ②读了课文,特别是读了第4自然段,你认为王勃是个怎样的少年?

  (板书:有才华)

  你是通过读了哪几个词语看出来的?(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引导读懂这些词意

  小结:王勃虽然年少,可他才华横溢啊!

  ③师问:参加宴会的就王勃一个人吗?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④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都督要求当场写庆贺的文章,时间又短,怕写不好,有难度)

  相比之下,王勃是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他怎么就能做到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请朗读第3自然段

  ⑤王勃凝望江面,他看到了什么?谁用读来告诉大家?

  (指名读远处的……飘荡……)

  谁能读出那迷人的秋景呢?(指名读出意思来)

  师边述(画面内容)边板贴词语: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

  联想:假如你也看到了如此美丽的秋景,你会怎样呢?(指名说)

  ⑥小结引出诗句:

  如此美丽的秋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激情,当即用了两句短短的话语就把这情景描绘下来了,你知道他用的什么句子吗?

  出示并齐读诗句(板贴:落霞与孤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⑦谁能看着黑板,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相机板书)

  ⑧读到如此美丽的佳句,不光是我们认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气,就连那位都督也终于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绝.谁来学学他拍案叫绝的样子读读他说的话?(指名读)

  引导体会词意:拍案叫绝(好)

  读好奇才!真是奇才!两感叹号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佩服王勃吗?你想怎样来称赞少年王勃呢?(指名说)

  三、总结全文:今天,我们读了一个王勃参加滕王阁宴会时当场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让我们又认识一个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王勃.

  四、师生合作:朗读三,四自然段,准备背诵(教师引读课文3,4自然段).

  五、练习:背诵3,4自然段.

  六、交流,拓展:

  1、像王勃这样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有哪些?

  (司马光,刻苦练字的怀素,敢破陋习的孙中山……)

  2、你想过怎样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一些吗?

  (像王勃勤思考,勤观察,敢于创作等等).

  (下课)

  附:

  一、板书设计

  9 少年王勃

  天连着天水连着水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很有才华

  参加宴会

  写成了《滕王阁序》

  成为名文

  二、课前准备

  1、小黑板出示(词句):滕王阁序刚刚整修一新很有才气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千古传诵的名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板贴纸卡(见板书)

  -1-

  -2-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27个词语的意思;能写出“平滑、清晰、费事、凹进”等词语的反义词。

  2、知道镜子的简单历史,并能复述。

  3、初步了解世界文化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镜子发展的历史。

  教学难点:理解制镜技术为什么会不断发展。

  三、教学准备

  1.有关课文的录音、镜子。

  2.收集有关镜子的材料。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读写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初步了解镜子的发展史,了解世界文化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

  1.引题。

  (1)说说我国古代有哪些发明。

  (2)揭题,我国历史悠久,青铜镜也是我国发明的,后来镜子制作技术不断发展。出示课题18镜子小史。

  (3)导入:镜子的发展史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学课文。

  二.初读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初读了课文,你对镜子的发展史增加了怎样的了解?你能用箭头表示出来吗?

  板示:()一()一()一()一()

  (2)到交流反馈。

  (平静的湖面)一(青铜镜)一(水银玻璃镜)一(镀银玻璃镜)一(镀铝玻璃镜)

  3.学习字词。

  (1)自学,指出易错的音和形。

  (2)交流。

  音:粘在玻璃上。

  形:漆一膝趴一扒锡一踢粘一沾

  (3)出示词语:

  习惯梳头然而估计普遍轰动

  购买工艺平滑均匀清晰耐用

  (4)完成《作业本》(2)中的作业。

  4、研读课文。

  (1)你还想通过学习更深入地了解什么?

  (要点:每一种镜子分别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

  (2)师导入:一种事物适应了当时的需要,它就产生了;而后,又因为使用中发现了缺点,要用更好的事物取而代之。所以,我们研究镜子的发展,实际上就是研究每一阶段镜子的优点和缺点。

  (3)自读课文,围绕刚才的问题,划出有关的语句。

  (4)四人小组交流评议(每人主讲一个阶段镜子的优、缺点)。

  (5)交流反馈。

  (6)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镜子发展的原因。

  5.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向好友介绍镜子的历史。

语文教案 篇10

  自然景:高柳夹堤、土膏、冰皮、波色、鳞浪、山峦、晴雪、柳条、柔梢、麦田、浅鬣、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人文景:游人

  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若脱笼之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抑郁、烦躁→轻松喜悦→感叹赞美

  满井所见景物景春水之美春山之美杨柳之美麦田之美

  人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物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所感: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阅读教案09-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7-02

语文园地教案12-13

语文园地的教案12-25

[精选]语文教案11-10

语文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