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引入新课
1播放背景音乐和大屏幕(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优美,小动物们在快乐地玩耍,人们在快乐地耕种和收割)
2师:在这样一个鸟语花香,美丽的小村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指名回答)
3检查自学情况,分段朗读。
4齐读最后1段。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师相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5带着问题继续看课文,边读边画,找小伙伴讨论。
三、带着问题分析课文
1师:那你们都明白了什么?
2出示第2段,问:哪些词语表示砍的数目非常大?
(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各种各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3段,解决第①个问题。
“裸露”是什么意思?
4出示第4段。(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解决了第②个问题。
5播放美丽村庄被破坏过程的录象,并小结,照应第2段。
师小结: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山坡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裸露的土地。
四、体会课文并深化主题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畅所欲言)
师:是啊,你们的心情老师能够理解,就请你们在大声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吧!(集体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师: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不加节制地乱砍乱伐,就被洪水卷走了,我感到痛心,感到惋惜,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的'话说,就把它写在课题的旁边吧!
六、发散思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村庄的感情和对保护环境的感想。(说画写唱等等)
附板书
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乱砍→树木减少土地裸露→洪水卷走了一切
问题:
①人们为什么砍柴?为什么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②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 理解词语含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明白成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1 理解词语含义。
2 明白成语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1 播放龙的动画片,(三条上下飞舞的龙,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让学生对龙有一个整体感知。
2 谈一谈:动画片中的动物你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喜欢它吗?
3 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就他画龙这件事还引发了一则成语,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4 板书——画龙。认识龙字,你看一看他和那个字很像?你可以怎样记住它。
【意图: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听读识字
1、听范读,边听边用铅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个点儿。
2、找到了不认识的字,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它们吗?(有!)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
3、在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下,你们是不是又多认识了几个字?(是)下面我想请相邻同学互相当小老师,如果同学还有不会的你就主动帮帮
他,如果他读对了,你就在课题旁给他画个。
4、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课文。
【意图: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能保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三、共同探究深入学习
1 轻声读第一段,找出画家在哪里画的龙。(出示词语:墙壁。你来指一指教室的墙壁在哪里,观察一下这两个字都有什么?你会认了吗?)
2 现在请你来当小评委,评一评画家的画.(课件演示)生即可以评论画家的画,也可以评论画家的技术。(你真是个合格的评委,即评论了龙
的样子,又评论了色彩,看来你也可以当一位小画家啦)
3 当时围观的人们是怎样评论的?(课件出示词语:赞不绝口。板书赞不绝口)谁能站在这幅画前来表演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通过表演理解
词语的含义。(你真是一位表演家,这么容易就让我们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谢谢你)你能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吗?
4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的画技很高,请你再仔细的观察这几条龙有没有缺点?(观看课件,没画眼睛)这时你想对画家说些什么?
5 是呀,眼睛是最重要的`部位,难道是他真的忘画了吗?你觉得奇怪吗?你认为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几句话,自己试着读一读。
6 全班齐读第二段,要读出夸赞和惊奇的语气。
【意图:给学生创造一个多角度的想象空间,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表达的欲望,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朗读。】
7 面对大家的质问,画家是怎样回答的?你相信他的话吗?为什么?(板书:点睛)
8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画上眼睛后龙有什么变化?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互相交流想法和看法,给每个学生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9 汇报合作学习结果:
a 读一读,画上眼睛后的有关句子。(动画演示龙腾空而起。理解词语:张牙舞爪。看了动画你能表演一下什么叫张牙舞爪吗?告诉学生根据
词语表演也是理解词义的一种好发方法。提示:爪是多音字,在这里读zhǎo)(板书:腾空而去)
b 能用你甜美的嗓音读出人们的反映吗?(读的太棒了,你真是位小小播音员。)
c 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认为是画龙重要还是点睛重要?(理解两个都重要,如果没有形象逼真的龙,即使点上眼睛也不会飞。点睛是很重要的
一笔,它给了龙生命。)
10 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_____,墙上的龙腾空而去。
11 从此有了画龙点睛的成语。现在的生活中也常用到它,你想知道人们用它表达什么意思吗?请你先来读几个句子就知道了。
12 出示练习:
读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
这里很美,赛过天堂。
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丽的景色赛过天堂。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使句子意思表达的更具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3 总结:画龙点睛常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做事的关键处加上一笔,使句子或事情更加出色。
四、识字游戏
同学们刚才经过积极发言,激烈的讨论,形象的表演学懂了这篇课文。下面我们一起放松一下,老师请大家吃水果,愿意吗?(课件出示水果果图片)课文中淘气的字宝宝藏在了每个水果后面,你要先读对了它才能吃到水果,想吃的同学请快举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成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指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成语的含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
二教学重点:理解成语的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抓重点词理解句子。
三教学思路
四教学准备:布置预习,自学生字词语;准备小鸟和青蛙头饰。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解题。
1在《识字4》一课我们学习了一组成语,大家背一背。
2板书“坐井观天”“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连起来是什么意思?预习了课文,你知道是谁坐井观天吗?青蛙都看到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2、3部分对调)
1自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画出不认识的字。
2说说读懂了什么。(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什么事?)它们在争论什么?
3检查生字词语:青蛙、井沿、边际、相信
(1)比一比,再组词。
井()沿()抬()开()没()拍()
(2)用“答”字扩词。
三讲读课文,悟出道理。
1你们也争论争论,读一读小鸟和青蛙的'话。
2分角色朗读,在读的时候,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和青蛙的语气,抓住它们的“笑了”有什么不同理解小鸟的讲事实、摆道理,青蛙的自以为是。同时,
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天到底大还是小?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呢?从哪些话可以看出天很大?抓词、句:飞了一百多里,无边无际。
青蛙为什么说天小呢?替青蛙想一想,用本子卷成筒状试一试,明白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3戴头饰表演课文内容,深化理解。
表演当中启发学生理解青蛙这样的人目光短浅,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四总结、拓展:假设你是那只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
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见识少,看事物不全面
小鸟
天无边无际
四作业:星级:认读词语。
二星级:积累词语:井底之蛙
见多识广
鼠目寸光
无边无际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读一读自己积累的词语
二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
1观察8个生字,想一想每个字的特点,找出结构相同的字,先示范写一个。学生仿照写其他的。
2重点指导写“慢”。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读懂别人的自我介绍,学会使用“他、她、它”会写一封简单的信。
2、背熟四条成语和《二十四节气歌》
3、照样子,练写半包围结构的字
4、会文明礼貌接待客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生各自试读题目要求
(2)同座讨论题目要求
(3)老师评议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让生各自读一读迈克的自我介绍
(2)同座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3)让生动手帮迈克填写“他、她、它”
(4)在了解迈克以后,让生学写一封简单的信给迈克
3、练习
(1)生动笔试写一封简单的信
(2)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3)教师个别了解并辅导学生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熟记成语
(1)审题
指名读题,师帮生弄清本题要求
(2)指导
生自由读四条成语,师范读生自由读,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
义正辞严:道理正当,言辞严正
大义凛然:形容坚持正义,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
(3)、练习
生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集体齐背,指背
2、《二十四节气歌》
(1)、审题
(2)指导
让生借助拼音自读,指读师范读,师对内容稍做解释
(3)练习
生自由练读,练背
(4)反馈
检查朗读,指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生读“句、达、席”3 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席
出示席,生观察它的结构
师范写指导撇写得长一些
生练习描红一个席
按上述步骤教学其他字
3、练习反馈
让生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师巡回指导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待客)
1、审题
(1)提示口语交际的话题
(2)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要求
(3)让生明确本次说话练习的两个要求:一是说说我是怎样接待王阿姨的,二是根据图意,把一段话补充完整
2、指导
(1)指导观察
出示图一,启发生弄清图上画的`什么
出示图二,启发:阿姨进屋后,我是怎么做的?
出示图三:启发:阿姨坐下后,我会怎么做?
出示图四:启发:阿姨会对我说什么?
(2)看图,让生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3)指导把一段话说完整
王阿姨来找妈妈,妈妈不在家。我请王阿姨进屋, 。王阿姨夸奖我是懂礼貌的孩子。
3、练习
(1)同桌互相说
(2)全班同学交流,教师点拨
(3)分角色上台表演,练习写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入,揭题
1、出示一个苹果,观察:
这是一只怎样的苹果?
2、如果这个苹果给你,你会怎么用?
3、你们想听听苹果自己怎么说的吗?
揭题,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诗
1、充分朗读全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这是儿童诗。分一节一节写。看一看全诗共有几小节?
3、有一个小节反复了三次,请找出来。
4、自由朗读。
师:这三个小节虽然句子一样,其实表达的感情有些不同,这要在学了全诗才能明白。现在先来读第一节。
5、学生说说应该怎样读,再练习朗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指名选读二行。
2、这小节苹果介绍了什么?(用处)
它是用怎样的`心情介绍的?(高兴、自豪)
3、学第一行:
读:读出高兴
说:苹果为什么高兴?
想:一个故事、情节。你就是那只苹果,请你说说如何使微笑挂在孩子的脸上?
师:孩子微笑了,苹果也就微笑了。请再读这一句。
3、分组讨论:
按以上学法,每一组选一行进行讨论,然后按读、说、想三步进行汇报。
4、各组汇报
5、小结:
这是一只的苹果。
苹果为而感到。
6、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四、学第三小节
1、学了第二小节,你们认为第三小节应该怎么读?
2、朗读练习
五、背诵练习(一、二小节)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 尊重科学的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再就是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老师重点点拨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以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学情分析】: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西门豹》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读,以读为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深刻感悟西门豹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旱灾、绸褂、徒弟、麻烦、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4、学习本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5课(板书课题:西门豹),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西门豹)。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叫“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西门豹在邺当地方官时为百姓做的一件好事。
二、学习新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 理解字义
⑴?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⑵?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抽读17张生字卡和10个词语。
②?正音:烦:fán? fan(“烦”本音是二声,但在“麻烦”一词中读轻音)绸:chóu?“绸”和“饶”是翘舌音,读时应加以注意。
饶:ráo??
渠:qú??“渠”是撮口音,注意检查学生的口型。
③?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褂:注意中间部分:上面是一个土字,下面是一个提土,不要写成“谁“字的右边。
饶:字的右边不要多点儿,可以与形近字比较记住它,如:绕、晓等。
渠:是上下结构,木字旁。
灌:是左右结构,三点水旁。
④?理解词语:(可用查字典法、近义词理解法、反义词理解法)
巫婆: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官绅:指旧时候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人烟稀少:指住户人家很少。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
面如土色:脸色和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⑴?带着问题读课文
默读课文,然后标序号,再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⑵?小组交流。
⑶?班级交流,了解写作顺序:
起因(第1~9自然段):讲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了解到给河伯娶媳妇和旱灾造成了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板书:摸清底细
经过(第10~15自然段):讲在河伯娶媳妇那天,西门豹以那位姑娘不漂亮为由,把巫婆和官绅头子先后投入漳河。惩治了官绅巫婆,教育了百姓。
板书:破除迷信
结果(第16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地每年都有好收成。
板书:兴修水利
3、总结:课文先讲起因(略),再讲经过(略),最后讲结果(略),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组段成篇的。
4、布置作业:
⑴抄写生字、新词。
⑵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榕树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原因。
2、情感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3、技能目标:能从网上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制成电子幻灯片。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感受,并要求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对象及学习分析:
对于六年级学生,光从字面上很难体会到“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帮助他们从网上搜集资料,结合图片或录像,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网络、录像、录音带、电子幻灯、图片。
教学准备:
1、有关鸟的天堂的录像。
2、录音带、图片。
教学流程:
一、播放歌曲,创设情境
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1)欣赏《百鸟朝凤》乐曲。
(2)说一说,听后你们有什么感受?(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体会的。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发挥学生想象)
这个鸟的天堂是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2)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播放“大榕树”图片,教师加以文字简介)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大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做“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自读课文)
3、生读后交流,再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又给你什么感受?(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三、重点感悟,图文欣赏
1、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结合图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声有感情地诵读。
2、汇报交流:
△大榕树:
(多媒体出示“大榕树”图片,配上有关句子,体会文章的用词优美)
(一)大。(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a.指名读句,其他同学听一听: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b.重点指导体会两个“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幻灯:本来的,实际的
真清楚,明白
确确实实
(2)“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很大),这棵榕树的确是太大了。
(二)茂盛
指名找句读句,说体会。
(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重点体会“堆”,请同学们演示一下,说明叶多而密。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多媒体出示“大榕树”,重点体会“颤动”)
(三)体会作者情感
看到这么大而茂盛的`榕树,作者不禁发自内心的感叹道:这(学生接:美丽的南国的树)
△鸟
导入: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这里,看到了这里的鸟很多而且很欢乐,谁愿意有感情地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1、鸟多。(借助多媒体,学生边欣赏鸟的天堂的图片,边朗读有关句子,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读出来)
(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2)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体会“应接不暇”,说明鸟太多)
2、鸟欢快。
(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
(2)“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想象一下树上还有哪些鸟,什么姿态的鸟?——学生发散思维)
四、体会情感——自制电子作品,解说图片
1、播放录像《鸟的天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做小导游:试不看书,看图向大家介绍。
3、学生媒体制作:在教师指导下,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查得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一张“鸟的天堂”的幻灯片,力求图文、动静并茂,以便向家人、朋友介绍。
4、教师总结: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五、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电子作业
根据学生查找得到的图片、资料,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电子幻灯制作,要求“动静”结合。
评价: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化难为易,要领会语言文字的美,必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语言的情境之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我凭借课后“思考·练习”第二、三题,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让学生从总体上谈怎样写出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在交流中,特别注意了一些难理解的句子,如“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领悟到,这是因为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就好像一个个颤动的生命。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当老师表扬你时你什么心情呀?(很快乐、很高兴)但有一种快乐,不但表现在脸 上,而且表现在心灵的感应,如春风拂过,涟漪荡开,这种快乐便是给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请同学们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给予为什么是快乐的?谁给予了谁?)
2.同学们的问题很好,前阵子有个小朋友到老师家做客,老师给他一根芝麻糖,他脸上便笑成了一朵花。这时来了个比他小的小妹妹,也盯上了那根芝麻糖,我让他分一半给小妹妹,你们猜怎么样?学生说。
3.是的,这个小朋友还小不懂道理,怎么说他也不乐意把得到的东西送出去。看来我们的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他的意义是不简单的。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 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让学生注意生字、生词。
2.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圣诞节轿车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导讲这个故事,对于其讲的不完整的地方,其它同学待其讲完后给予补充。
(3)说一说自已读了、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大部分会集中在对小男孩的感悟上。)
(4)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
1.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提示: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2.板书: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让学生根据板书上的提示,小组合作给课文分段。学生讨论。
3.教师提名小组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提示:(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
1.板书:课文中讲了把……给予……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2.学生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3.教师提名学生回答,并把学生回答中有价值的内容写到黑板上
板书: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二、再读课文。
1.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
提示: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指导。
(1)先看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你认为哪句话写出了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A、“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B、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给予
C、保罗听了这句话为什么很吃惊?
提示:读文中内容,知道保罗开始以为是小男孩希望有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可现在知道了他并不是想要一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而是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做一个能给予别人帮助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高尚啊,所以十分惊讶。
D、理解“不由自主”
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
E、生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2)在乘车出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A、从小男孩的哪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想把欢乐给予他的小弟弟。
提示:“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的意思。
B、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提示: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C、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提示: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D、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提示: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E、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现在会怎么做呢?
让学生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
下了车抱进了
F、“接下去他们去了哪?”请大家发挥想象。
(3)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A、三个人是谁?
提示:小弟弟小男孩保罗
B、三个人为什么难忘这个夜晚,请大家来说说。
提示: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4)保罗得到了一辆新车,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你认为什么更使他高兴?为什么?
提示:因为他遇到了小男孩,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三、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1.谁的话让你感动了。
提示:小男孩
2.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四、拓展
1.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有因帮助别人而感受到快乐的经历呢?请部分学生结合生活谈一谈自已和经历和感受。
2.有句话说得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多给予别人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得一份真正的快乐,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温暖。下面请小朋友们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小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然后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旭日东升
泰山日出是壮观而动人心弦的,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最后,一轮火球跃出水面,腾空而起,整个过程象一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在瞬息间变幻出千万种多姿多彩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岱顶观日历来为游人所向往,也使许多文人墨客为之高歌。
晚霞夕照
当雨过天晴,天高气爽,夕阳西下的时候,若漫步泰山极顶,仰望西天:朵朵残云如峰似峦,一道道金光穿云破雾,直泻人间。在夕阳的映照下,云峰之上均镶嵌着一层金灿灿的亮边,闪烁着奇珍异宝般的光辉。“谁持彩笔染长空,几处深黄几处红。”“清泉泻万仞,落日御千峰。”
泰山佛光
泰山佛光是岱顶奇观之一。
每当云雾弥漫的清晨或傍晚,游人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而视,就可能看到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恰似佛象头上方五彩斑斓的光环,故得名“佛光”或“宝光”。泰山佛光是一种光的衍射现象,它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据记载,泰山佛光大多出现在6—8月中半晴半雾的天气,而且是太阳斜照之时。
云海玉盘
云海玉盘是岱顶的又一奇观。
夏天,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气蒸发上升,加之夏季从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被高压气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时,如果无风,在岱顶就会看见白云平铺万里,犹如一个巨大的玉盘悬浮在天地之间。远处的群山全被云雾吞没,只有几座山头露出云端;近处游人踏云驾雾,仿佛来到了天外。微风吹来,云海浮波,诸峰时隐时现,像不可捉摸的仙岛,风大了,玉盘便化为巨龙,上下飞腾,倒海翻江。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7-24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小学语文诗教案12-08
小学语文《秋天》教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