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5 09:20:2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荐】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5篇【荐】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肃穆、荒谬、健忘”等词语,理解其词义并用词造句。

  ⑵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⑶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2、能力目标:

  ⑴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⑵把握引文与正文的.联系,力求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如何快速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意的方法。

  ⑶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领会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3、德育目标:

  文章控诉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战争。学习本文,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引文与正文,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课时:1~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挂图、歌曲《爱的奉献》、轻柔的音乐、儿歌《我的好妈妈》、课文朗读cd、生字卡片、三颗心或相关课件。

  学具:本课生字的偏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揭示主题

  1.孩子们,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首儿歌,会唱的小朋友还可以一起唱一唱。(播放儿歌《我的好妈妈》。)你从儿歌中感受到什么?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说一说“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读《三颗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提示读课文的要求: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宁宁一家关心老爷爷的故事。)

  3.孩子们可真能干,这么快就读通了课文!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看谁读得最正确。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字词:

  (1)“轻轻地”:爸爸和妈妈轻轻地起床,轻轻地走路,轻轻地说话……

  (2)“凳脚儿”:只有凳脚儿不听话,搬动时,碰着地板,发出“冬冬冬”的响声。

  4.检查学生的生字学习情况。(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出示生字词。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学生练读。)

  适时指导“响”、“病”是后鼻韵,“楼”是边音。

  (1)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

  (2)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学生分别准备好偏旁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学生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5.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6.现在,听老师读,注意听朗读时的轻重、停顿,看看谁是最会听的孩子(播放朗读cd)。

  7.学生齐读课文。

  (二)自读体会

  请孩子们边读课文,边思考下面问题(读后请人答):

  1.“三颗心”代表的是哪些人?(爸爸、妈妈、宁宁,并贴上写有爸爸、妈妈、宁宁的三颗心图片。)

  2.你最喜欢哪颗心?请找出写你最喜欢的那颗心的句子,并勾画下来,读一读,看看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学生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品味真情

  1.你喜欢哪颗心?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习。)

  2.我喜欢爸爸妈妈这两颗心。

  (1)你为什么喜欢爸爸妈妈这两颗心?(爸爸妈妈非常关心老爷爷。)

  (2)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他们对老爷爷的关心?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轻轻地”,并指导学生读出轻柔、小心翼翼的感觉。

  (3)出示第3段。你能把爸爸妈妈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吗?(自读体会。)请人读。你觉得他(她)读得怎样?请人评议后,再请人读。

  (4)老师范读。

  (5)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再齐读。

  (6)男女生比赛读,看谁更能读出爸爸妈妈对老爷爷的关心。

  3.我喜欢宁宁这颗心。

  (1)你为什么喜欢宁宁这颗心?(因为他很关心老爷爷,遇到问题还会动脑思考。)

  (2)你真棒,能自己读书思考。能告诉其他同学,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7段(学生回答后请他朗读相关段落,再请小组读。)

  (3)指导朗读。

  第5段:这段有没有让你觉得特别着急、生气的地方。(老爷爷需要休息,凳脚儿却发出“冬冬冬”的响声,打搅了老爷爷的休息。)(课件出示凳子图片,并配上课文第5段。)那这一段该怎么读?(自己练习朗读,请人读,再齐读。)

  第6,7段:怎么办呀?(学生回答后,出示图片。)瞧,宁宁他把凳脚儿一只一只包起来(读慢)。凳脚儿再也不发出响声了,宁宁心里怎么样?(十分高兴。)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这句话 (出示第7段,齐读)。

  (4)刚才,在练习中,有的小朋友读得有滋有味。敢不敢和同桌比比,看谁读出了宁宁的着急和高兴?(同桌比赛读。)教师巡视,发现读得有感情的孩子,然后让他示范读。

  (5)读得真棒,请喜欢宁宁的学生齐读。

  (6)学习第8段。

  宁宁真棒,要是你是宁宁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夸他?

  爸爸妈妈怎么说的?(学生自己去找。)请人读出。

  他们真的在夸凳脚儿吗?(是在夸宁宁懂事。)

  咱们一起夸一夸宁宁。(齐读。)

  4.引导体会爸爸妈妈的心与宁宁的心的关系。

  (1)宁宁这么小就会关心别人,他的这种品质是受了谁的影响?(引导看第3段体会,宁宁是在父母影响下才学会了关心老爷爷。)

  (2)看来,宁宁父母这种好的品质影响了宁宁,让宁宁也学会了关心人。同样,我们的爱、我们的言行也会影响身边的每个人。

  5.学习第9段。

  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宁宁学会了关心老爷爷。看,他们一家会心地笑了。(出示插图,感受一家人的心。)

  (四)再读,升华感情

  1. 在宁宁一家的关心下,老爷爷的病渐渐地好了。要是有一天老爷爷碰到了宁宁会对宁宁说什么?请与同桌演一演。再请

  人演一演,引导学生评一评宁宁的表现,让学生再一次感受邻里之间的关爱。

  2.(揭示主题)看来,老爷爷感受到了宁宁一家对他的关心,感受到了他们每个人心中的“爱”。他们不仅爱自己的'亲人,也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每个孩子心中都有这样美好的爱,就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爱再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再一次去体会宁宁一家对老爷爷的牵挂, 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宁宁一家的爱。(配乐,师生一起朗读。)

  三、拓展延伸

  1.面对楼下的这位老爷爷,宁宁和爸爸妈妈还做了些什么?展开想象,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师生总结,升华感情。

  四、正确规范地写字

  1.让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医、怎。)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1)教师指导书写“怎”字。

  ①卡片出示带田字格的“怎”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然后说一说。

  ③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并书空。

  ④学生独立书写,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⑤展示学生书写的“怎”字,引导学生欣赏,尤其注意“心”。

  (2)教师指导书写“医”字。

  ①卡片出示带田字格的“医”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然后说一说。教师告诉学生“医”的笔顺:医,学生书空笔顺三遍。

  ③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并书空。

  ④学生独立书写。

  ⑤同桌互相欣赏并修改。

  ⑥展示书写优秀的字,共同欣赏。

  (3)学生自己练习写剩下的生字,强调写前必须看清每个字的占格,写时注意笔顺和书写姿势。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小组互评,哪个同学的哪个字写得最好,让他讲讲,并示范写一写。

  2.自己完成课后题:把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写一写。写好后可请好朋友或老师欣赏。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自己练习说,再集体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为自己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爱心。

  3.为生字扩词语。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母语基础,认识三个生字。学写三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幽默的乐趣。

  3、通过读幽默故事,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体会幽默蕴涵的道理。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做事求实的品质。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认识三个生字。体会幽默蕴涵道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叫丁丁的小朋友的四幅图,你们看看,他画得怎么样?

  2、丁丁是个怎样的小画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粗心的小画家》,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老师领读课文,学生标出生字:同学们一定等急了,快让我们看看课文吧!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

  2、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边读边把要求会认的三个字标好拼音,一定要读准音,把句子读通顺。

  3、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有没有不准确的地方,如果有你就帮帮他。

  三、识字:

  1、老师把一些字宝宝也请出来了,你们认识它们吗?

  2、分小组合作学习,看哪组识字方法多,记字方法好。

  3、汇报。

  他(选字填空)

  哈(口家族的`字)

  匹(量词填空)

  4、这些生词你们认识吗?

  四、学习课文

  1、齐读课文:回到课文,看看今天学的生字,在文中你是否认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有几句话?

  2、指名逐句读课文,边读边指导。

  3、为什么丁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4、在平时的生活中你粗心过吗?

  5、小结:看来粗心可真是个坏毛病,真是害人不浅。我们要认真细致做事,这样才不致闹笑话,让大家喜欢你。

  6、听音乐(粗心的小画家)轻松一下,让我们做一个细心的孩子,从修改丁丁的画开始吧!

  五、写字

  1、书空

  2、观察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

  4、生练写

  六、总结

  (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个生字,会写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时间: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看了五岳不看山,看了黄山不看五岳。”意思是没有比黄山更美的山了。可见黄山的确是一座神奇、美丽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跟作者一起,去看看黄山的奇石吧!

  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小组合作学习。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4、初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尤其、陡峭、翻滚。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黄山的哪几个景点?

  四、学生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第二课时

  一、 导入谈话。

  黄山的石头为什么是特殊的稀罕的,不常见的?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

  2、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你们喜欢哪种石头?选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学习:图上画的是哪个景点?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对照图片读一读,读出你们的喜爱之情。再结合图展开想象,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全班汇报。

  3、小结

  4、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自然段。并试着背下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难点: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学习生字新词。

  3、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1.板书课题。

  2.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生字卡片正音。

  “案”是前鼻音,无声母,不读ngan;

  “魅”读mei,不读mo;

  “循”前鼻音,第二声,不读sun。

  ②交流词语意思。

  ③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评读。

  3.再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讨论交流。

  ①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②分段指名读。

  三、指导写字。

  1.提示注意点

  “魅”字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笔画较多,不能丢里面的部分。

  “循、矩”左窄右宽。

  “案”上下所占比例基本一样。

  2.学生描红。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

  Xian hao qie

  鲜好切

  xian hao qie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名读第1、2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的特点。

  师板书:显示新本领

  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

  2.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人惊奇了。

  3.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案的有关句子。

  实物演示,讨论交流。(结合理解“横切面”、“清晰”等词语)

  “我”想到了什么?板书:横切苹果

  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4.小结:谁能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5.指导朗读:小男孩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充满自信的语气;

  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

  “我”说的话要读出平缓的语气。

  最后一句感叹句要读出惊奇的语气。

  6.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下面三句话。

  理解三层意思

  ①第一层意思是什么“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说说第二层意思。

  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层的含义?

  4.小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5.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讨论交流: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

  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五、作业。

  1.造句。

  ①魅力——

  ②清晰——

  2.人们切苹果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而课文中的小男孩却是( ),而且苹果里有( )的“五角星”,这种( )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 )。什么叫创造力,从小处说就是( )。

  板书设计:

  显示新本领

  17苹果里的“五角星”

  横切苹果 创造力

  深有感触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风筝》教案11-14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跳水》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