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11 13:27:4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8篇(荐)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语文教案8篇(荐)

语文教案 篇1

  目标预设: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考试的内容及为什么特殊。

  4、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维护公共卫生的意识。

  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动物头饰、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考试的内容及特殊性。

  4、树立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维护公共卫生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考试的?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读了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2、如果你是电视台的台长,你要选什么样的人当"小小卫生员"的.节目主持人?

  (读中悟,了解课文内容。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训练思维。)

  三、精读感悟

  1、指导学习1—2自然段

  小动物们为了参加考试,把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请你找出描写他们样子的句子,用—————勾出来。他们穿得那么漂亮,心里会想些什么?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3—6自然段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合作学习,讨论:当小熊、小猴、小狐狸看见果皮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小兔不怕弄脏自己的衣服吗?它看见果皮时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呢?

  3、学习第7自然段

  你们讨论得很热烈,可是究竟谁能当节目主持人,还得请熊猫台长来宣布。请大家齐读第7自然段,看看你又知道什么?(除了结果还应谈到对"特殊考试"的理解。)

  (通过讨论,给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真正让学生读懂、读会。)

  四、延伸练习:

  1、你们知道为什么小白兔能当上节目主持人了吗?请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句话。

  2、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二、表演课本剧

  1、读一读:进行读书比赛

  (1)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边读边想,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领悟小动物的神情、思想。)

  (2)我们来读吧,你们一定能超过自己。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2、演一演

  (1)课文读得那么好,要是演一演,一定更精彩。咱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试一试吧。

  (2)你愿意演谁?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一下角色怎么分配,怎样表演才更精彩?

  (友情提示:表演小动物应该有动作;表演时要注意小动物当时心里的想法,脸上要有表情;小动物说的话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自己编的。)

  (3)学生在小组内试演

  (4)学生观看并评价。

  (表演这种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能很好地把单元主题与课文内容融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读写生字。

  2、各小组出一个保护环境的考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扩词训练。

  1、教师出示词卡,学生朗读,读准字音。

  2、你能给下列生字找朋友吗?特()()()试()()()宣()()()绕()()()

  (开火车扩词训练,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各界词语。)

  二、写字练习

  1、仔细观察下列生字,想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漂亮?

  2、你发现了什么?左右结构的字间架结构怎么安排?

  ("特、试、持、块"是左右结构的字,写时左边稍窄右边稍宽。)

  3、学生临摹,自评修改。

  (写字训练不在于字数多少,而在于字是否工整美观。)

  三、拓展性学习:

  同学们,请你们在小组长的副食下,想出一个保护环境的考题吧。在这周内,小组长要仔细观察大家是否完成了考题,一周后在全班报告考试结果。

  (此项活动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本文是继《小马过河》之后的又一篇童话故事,旨在教育学生勤劳自勉,抓住大好时光勤奋努力,不要懈怠懒惰,得过且过,荒废大好年华。

  (2)本课没有直接与单元训练点对应的段落,教学时可选择课文的一个部分进行落实单元训练点的练习。

  2、教材特点。

  本文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童话。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垒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第二部分(从“几阵秋风”到“正好睡觉”)写冬天快到了,喜鹊忙着垒巢准备过冬,而寒号鸟却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垒巢。第三部分(从“冬天说到就到”到“得过且过”)写冬天到了,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得过且过,还是不肯垒巢。第四部分(从“寒冬腊月”到结束)写寒冬腊月,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冻死了。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理解13个新词。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准确领会寓意。

  四、教学准备。

  1、寒号鸟的挂图或投影片。

  2、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1、揭题。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乌是怎样一种动物吗,(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及时鼓励。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简介寒号鸟。)

  2、布置自学。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学习后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锗的字,用“?”注出不理解的词或句。

  (2)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这篇童话通过()和()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

  3、检查自学情况。

  (1)听录音范读课文。(听后自评并纠正)

  (2)指名读一读划出的词语。(互相交流评点)

  (3)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点拨:“懒”字中间“束”羽写成“束”。)

  (4)指名填空并齐读。

  4、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1)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出现。

  (3)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删去跟季节变化无关的句子)

  (4)这些跟季节有关的句子应该怎样排列?为什么?

  (5)练一练:《作业本》第5题。

  5、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全文。

  (2)说一说:课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的事;……是写,“寒冬腊月”的事。

  6、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指导看插图)

  (2)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学生理论,互评)

  (3)齐读第1自然段。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人。

  1、根据简笔画,说话导入。

  2、整体回顾,说说这是一只()的.寒号鸟。()的喜鹊。

  (二)学习2——5自然段。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一一一”划出)

  2、检查,出示幻灯(1),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出示小黑板(1):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4、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喜鹊怎么劝告?(结合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rarr;评点rarr;自读rarr;男女生对读)

  d.指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结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导读“悲哀地叫”的句子)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读rarr;指读评点rarr;女生齐读)

  (三)学习6——8自然段。

  1、回顾学法: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

  2、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师小结后出示小黑板。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谁怎么劝告?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d、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

  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

  点拨要点:

  ①问题b,比较喜鹊说:“……”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②问题c,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③问题d,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漫山遍野”等词,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四)返顾全文,深化认识。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结合完成作业本)

  3、订正作业,随机小结,完善板书。

  4、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小结学法,用幻灯打出:抓重点词,提问解答。展开想象,感情朗读。

  (五)分角色扮演朗读。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 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导入 新课:

  ①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说说词义。

  ②过渡到新课。

  ③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④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2、初读课文。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②指名试读课文。

  ③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不断

  ④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⑤识记词语,描红。

  五、作业 :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识字和写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放录音。(请学生回答听到的声音──雨声)

  2.联系实际说一说。(引导学生由雨声想一想雨前自然界的变化,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课文,把生字圈出来。

  2.合作学习。(小组同学检查字音,交流记字方法。)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三、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看图学文。(出示“小白兔往家跑”的挂图,请学生回答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并找出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读一读,注意读出“着急”的语气。)

  3.抓住重点句,指导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想: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分别找到“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的段落。①分角色朗读每段的对话内容,注意体会每个人物的心情。②找出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的原因,并在文中画出来。③体会小白兔的.想法:由不相信→半信半疑→完全相信,并在文中找出描写小白兔想法的句子,读一读。)

  (引导学生再想一想:小白兔回到家里,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兔妈妈会说什么?)

  四、课后延伸,练习背诵

  1.让学生想想哪些现象也说明要下雨了。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课堂作业设计

  1.口头填空。

  (1)要下雨了,燕子()

  (2)要下雨了,小鱼()

  (3)要下雨了,蚂蚁()

  (4)要下雨了,天气()

  2.读读说说。

  例: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李老师正忙着()!

  ()正忙着()!

  板书设计

  16

  要下雨了

  小白兔

  闷

  燕子

  低飞

  小鱼

  游出水面

  蚂蚁

  搬东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出示生字卡检查读音并组词。

  二、分析字形并记忆

  1.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2.说说识记方法。

  (1)读生字。(开火车接读生字)

  (2)扩词。(比一比,看谁组的词多)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多重朗读,理解诗意,领悟诗理,品尝诗味。

  2、能仿写诸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之类的句式。

  3、能切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想,并如何去去实现理想。

  【教学设想】

  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以朗读为主,从中悟得诗理,对其中的深奥含义不必作死抠式理解,允许学生见仁见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山的那边》中里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海就是孩子心中的美好理想。谁能说出关于理想的名言。

  二、自由朗读一遍,给生词注音

  如:缀连 洗濯 寂寥 玷污 诅咒

  全班齐读,要求响亮、有力量。

  三、让学生边读边理解诗意,不能理解的提出来,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可能的'疑问可参看教参上有关分析

  四、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说说你的感受

  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六、再读全诗,要求有情感

  七、作业:仿写

  例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友谊是 , ;友谊是 , 。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充满儿童生活情趣。深文细致地指写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的自己的劳动给常来甜美欢乐的人们。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劳动能给后代带来甜美的欢乐,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2、 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 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至七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会结合下下文理解难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一、 学习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解题:“井”是什么?谁见过井?

  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砖上藻砖石。)

  二、 自由读深文,思考;如何按不同内容给深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第一段(1-2)水井的外形和悠久的历史。

  第二段(3-7)井水的特点。

  第三段( 8 )这口井给作者带来的联想。

  三、 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2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中什么?

  (一、井的外形,地点大小,形状。二、井的历史古老。)

  2、从哪些地看出水井的古老。

  (“什么时候修成,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被井绝磨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3、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段意。

  讨论后,打出幻灯投影:

  第一段段意: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的水井。

  四、学习第二段。

  1、 默读第二段,思考;井水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语。

  2、 讨论回答:井水的特点是:很清很甜,很凉。

  3、 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标划: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井水的清?哪些词语表现出儿童情趣?

  (趴在井图上,一颗一颗数映在水里的星星)

  (痴痴地,一面数,一面心里想、、、、、、)

  处理课后阅读思考(3)投影:

  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想想句子的意思,读体会。

  “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

  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是很大的星星离我们是很遥远的,这一点“我”是清楚的',所以用叹号。井水的深度我们是不知道的。所有用问号。遥远的星星,能很清楚地映在深深的井水中,说明井水很清楚。)

  4、 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5、 默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标划。

  井水为什么甜?通过什么事写井水的甜?

  (把含盐量很少的深水,叫做甜水,课文是通过洗菜,洗大萝卜这两件事写出井水的甜。)

  6、 指名读边听边想:井水的甜美,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是从哪些语句中体现了来的?

  (嬉笑声,白白胖胖的大萝卜,顶着碧绿碧绿的樱子。真是可爱极了。)

  7、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8、 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什么事情表现井水的“凉”?

  (通过井水浸过后的红李子的味道,又脆又甜,还有一股清香,冰凉来渲染井水的凉。)

  9、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10、齐读第二大段,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出井水三个特的?

  (采用了有概括,有具体事例来源照井水的清甜凉。)

  11、思考回答:

  这么了的井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饮用,浇灌、洗涤、浸凉水果,以及供孩子们观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1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大自然段,总结归纳段意。

  投影:

  第二自然段意:井水很清,很甜、很凉。

  13、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课文。

  1、 齐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

  (1)看到这田井,使作者想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体会的?

  (饮井不忘挖井人,赞美了给后代带来甜美和欢乐的劳动,赞美了辛勤创业给后人带来幸福的劳动人民)

  (2)为什么到现在,作者还在思念这口古井?

  (饮水思源,饮水不忘挖井人,劳动者永远受到后代人的怀念和敬爱。)

  2、 归纳本段段意,投影:

  我常想掘本井人的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打出幻灯,出示投影(三段的段意)把段意串连起来归纳深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先通读一遍各段的段意,抓住体现观要点的词语,删去重复的词语,然后用恰当的通顺连贯的话把各段段意串连在一起,最的再读一读,看要点是否全。)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老的水井,井水很清,很甜,很凉,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七、总结全文。

  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八、板书设计

  外形、历史 地点、大小、形状(中台井图)

  历史:古老

  清:数映在水里的星星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qing4)忙碌(lu4)脂粉奁(Iian2)

  灼灼(zhuo2)嘻笑(xi1)褪尽(tui4)

  朔方(shuo4)凛冽(lin3lie4)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溶。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二、整体感知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教师借助多媒体电脑,演示江南的雪,北国的雪,让学生感受漫天..,《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初步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体会。

  三、阅读课文,分层

  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二部分(4~6段),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

  明确: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第二层(第二至第三自然段),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提问: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彩画。作者从四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一是以暖国的雨和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

  二是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犹如充满青春的壮健少女的皮肤。

  三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衬托雪的美丽。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自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

  四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这一飞一闹煞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提问: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t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真切、传种、热闹、有趣。雪罗了人的生命。然而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五、课堂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朗读课文。

  听写词语:博识、消释、褪尽、凛冽、嘻笑、朔方。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第4至6段,思考: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

  明确:

  第二部分可概括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四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第二层(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提问: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四自然段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同特点,而且使文章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产生了内在联系。第四自然段开头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而且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这里作者不仅如实地反映了朔方严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与篇首相呼应。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这里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虽流露孤军奋战的心绪与深受黑暗的重压之感,但主导思想是积极的、战斗的。

  三、理解语句含义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1题,这里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雪花的娇艳明媚,同时对暖国的雨提出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埋下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第2题,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第3题,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四、学习文章写法

  引导学生谈自己读了这篇散文诗后的体会,互相交流。

  明确: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①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②强烈的对比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五、拓展训练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二段文字描述出来。没有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写想像作文。

  学生完成之后,互相交流,教师加以评价。

  六、全文小结

  <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说出课文哪一段详写,哪几段略写,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9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无论……都……”、“一……就……”、“严肃”造句。

  3.认识过渡句、段,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能借助过渡句、段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能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5.懂得只有认真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别人服务的道理。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能借助过渡句、段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分段和概括段意;教学第—段;完成课后4题和作业本第2、5两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齐读,导入新课。

  二、认读本课的3个生字和9个词语。

  三、生默读课文,分段,口头概括段意,板书:挂笔→不挂→重挂。然后,完成作业本第5题。

  四、

  1.抽读第一自然段,理解“魔术”的意思,辨别“芯”、“心”、“蕊”。

  提问:这小节写圆珠笔“妙极了”,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找出相应的语句回答,导出板书:喜爱)。

  生带着喜爱的情感朗读本节。理解反映小键功能的语句为什么用分号(三种颜色并列,三个分句并列)。

  2.抽读第二自然段,了解“教授”、“作家”、“记者”各是什么样的人(这些都是有文化的人,有扎实广博的知识,受到人们的尊敬)。

  生按思考题(为什么陆小亮见教授他们口袋里都插上两三支笔,自己就要挂上两支笔?)再读课文,回答,导出板书:羡慕。随后结合课文,用“无论……都……”造句。

  生带着喜爱、羡慕的思想感情齐读本节课文。

  五、课时小结。生完成课后题4和作业本题2。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第二、三两段,结合课后题3,理解过渡段的作用,完成作业本第1、3两题。

  教学过程

  一、听写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

  二、

  1.抽读第3小节,理解过渡段承上启下、连贯一、二两段意思的作用。

  讨论:本小节应归第—段还是第二段? (联系“不挂笔”的内容,结论:应归第二段)

  2.先作情感语气指导,再抽读第4至7自然段。

  尔后理解:“劳驾”、“左右为难”的意思,前者要用换词法来理解:后者由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来理解。接着,生联系插图理解课文,分角色朗读这部分课文。

  3.按课后题1(3)题的问题自己默读第8至10自然段。抽答课文中反映陆小亮写信“费劲”的词句,板书费劲。

  齐读这些语句。生再找出反映“费时”的'语句(“写了大半个小时”)板书:费时。

  理解“琢磨”的意思。

  朗读的情感指导后,抽读第8自然段,着重引导学生读出陆小亮写信心慌手乱、记不住字心中无数又羞于见人那种千难万难的神态语气。

  提问:王老师看了陆小亮给老奶奶代笔的信,为什么“微笑的脸慢慢变严肃了”? (因为“在短短的几十个字的信中,有好几个错别字”)板书:,错别字多。

  讨论:陆小亮写信那么费劲、费时,且错别字多,说明他哪些方面差?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差)

  提问:这样,陆小亮能不能很好地为别人(老奶奶)服务? (不能)所以,当听老奶奶的话后,陆小亮表现怎样?齐读倒数第二自然段)板书:不好意思。

  4、抽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陆小亮有什么心事? (生联系课文内容回答)王老师知道后找他谈了话。你估计王老师会对陆小亮说什么话? (王老师可能告诉他:①写错别字、知识不巩固与挂不挂笔没有关系;②教授、作家、记者小小时候在学习期间也会写错别字:③挂上笔只会给学习;书写带来方便,更便于帮助别人等。)

  讨论陆小亮又挂起笔说明他有什么决心? (抽答,结论)板书:决心踏实认真学习掌握知识技能。

  生口头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三、课时小结。课堂作业。作业本第1、3两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熟读课文,总结课文,进一步认识过渡段和合理安排详略的作用。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本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无论……都……”、“一……就……”、“严肃”几个词语口头造句,完成作业本第4题

  二、生按课后题要求再轻读课文,抽答。(第二段详写,其余两段略写。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说明一个明确的中心。)

  三、那么,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要想更好地为别人服务,就要认真踏实地学习,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体会。

  四、我们学这篇课文:不但学习了怎么安排详略,突出了中心,还学习和了解了过渡段过渡句的作用,课文除了第3自然段是过渡句外,还有哪一句是过渡句? (后来,王老师知道了他的心事,找他谈了话)抽答,黑板出示本句。讨论结论:这是从时间、人物、内容上把二、三两段自然地连接起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过渡句承上启下,连接两段意思的作用。)

  五、全课总结。

  六、完成余下的作业本习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赶海》教案11-24

语文试讲教案09-05

语文《荷花》教案09-24

语文教案11-22

语文教案11-22

语文教案11-22

语文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