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1、“诗化心灵”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净化美化学生心灵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读为主线”的思想。学生口念成诵,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2、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多角度互动对话。在对话中,学生进入文本,触动心灵,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情感。
3、在积极倡导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课始,我就安排学生自主、个性化识记生字,读通读顺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模仿、想象等理解、感悟字词的精妙与意蕴。
【教材简析】
《假如》是一首清新感人的儿童诗,小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适宜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美好愿望,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认读9个生字及8个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书、感悟、体验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认识9个生字、8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关爱他人的愿望。
2、难点:
朗读诗歌时,注意诗歌的节奏性和诗歌情感的起伏变化。
【课前准备】
一支特大毛笔,CAI课件,字卡,绘画用品。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情感铺垫
1、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想不想一起看看《神笔马良》的`动画片?
(课件出示《神笔马良》动画片片段)
3、小朋友们看得那么专注,你们喜欢神笔马良吗?说说你的心里话。
4、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教师举起一支特大毛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实现了他心中的愿望。你们想拥有这样的神笔吗?
5、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马良的神笔,因为她想用马良的神笔做许多许多的事,她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诗,想听吗?
教师深情朗诵,配以课件画面,音乐。
6、喜欢这首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的课文《假如》。
(课件出示课题)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世界,为学习课文营造氛围和情感铺垫。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⑴ 找到淘气的生字宝宝,用“o”划出并读准字音,有困难的可向同伴、老师请教。
⑵ 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集体交流:
⑴ 自读后,还有没有觉得难读的字词?(采用同伴互助解决)
重点学习:多音字“还”:
① 读文中的句子,谁来给(huan)找朋友?(还书、归还……)
② 你还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吗?(hai)也来找朋友?(还有、还是……)
③ 读读这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⑵ 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蹦蹦跳跳离开了妈妈,你还认识吗?学做小老师,同桌用字卡考一考,如读得正确、响亮,奖,发现有错帮助纠正。
⑶ 把你最想读的一节诗正确、流畅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运用自主识字和同伴互助的形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4、小朋友,你读懂这首诗了吗?最想说什么?
随机板书: 假如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有神笔)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
三、读悟结合,体验情感
1、我们天天生活在快乐与幸福中,但是世界并不是处处都美好,还有许多不幸需要我们去关爱,去帮助。请看:(课件呈现三幅图,并配上伤感的背景音乐)
图1:一棵光秃秃的小树在寒风中独立。
图2:树枝上鸟窝中的两只小鸟神情悲伤,滴着眼泪。
图3:一个孩子坐在轮椅上,透过窗户望外面的世界。
2、静静地看,你想说什么?(可以选择说其中的一幅。)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击课件,随机出示与图相对应的句子。
图1: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 图2:小鸟呆在家里,
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图3:西西坐在屋里,
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自由地读一读,你心情怎样?感触最深的是哪一部分?
设计意图:精美的图片和音乐渲染,培养学生想象说话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诗歌内容。
预设:
学习第一节:
⑴ 同样对第一幅图感触深的还有谁?一起读读这句话──“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⑵ 师:“呼──呼──”北风一阵接着一阵,小树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学生亲身体验:全体起立, 在教师动情的朗诵中,学生“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在动作模拟中理解“缩”、“叹息”)
角色转换,师生对话: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
设计意图:在动作模拟、师生对话中换位思考,深入阅读,感悟词句,体验情感。
⑶ 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多么惹人怜爱,这位小女孩也和我们一样,很想帮助这棵小树。
边引读边在课件原句的基础上出示第一节诗。
⑷ 师: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小树身上,小树,小树,现在你感觉怎样?
⑸ 看到小树再也不感到寒冷,再也不害怕冬天。小女孩的心里(很开心),我们的心里也很(开心),让我们快乐地读读小女孩和我们的美好的心愿。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在师生评议练习有感情朗读)
学习第二节:
⑴ 读“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你读懂这句话了吗?
引导:小鸟在苦苦等待什么?鸟妈妈飞呀飞,会飞到哪些遥远的地方呢?(在想象说话中明白“遥远”的意思)
⑵ 鸟妈妈为了给小鸟寻食,多么辛苦,而小鸟(生读)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此刻,小鸟最需要的是什么?(谷粒、米饭、面碎……)
⑶ 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谷粒)(课件出示第二节诗)。
指名读。
⑷ 朗读指导: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挨饿,无忧无虑地生活,小女孩和我们的心情怎样?(高兴、喜悦……)
男女生赛读。
学习第三节诗:
⑴ 读“西西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⑵ 西西是不幸的,你能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给西西的生活带来多少不便、痛苦?(在想象说话中感悟“不幸”一词)
⑶ 此时西西来到我们面前,你想对不幸的西西说些什么?
创设对话情境:教师扮演西西,学生与西西对话
参考:
西西:原来我也和你们一样有一双健全的腿,可一场意外的事故,使我永远不能站起来了。
……
西西:我真想念以前的日子,真羡慕你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西西:如果我能重新站起来,我一定要去爬山,去游泳。
……
设计意图:在换位对话中,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到没有一双好腿的西西的痛苦,产生了要帮助西西,还西西快乐的强烈愿望。情感熏陶和人文渗透水到渠成,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⑷ 你们对西西的关心发自内心。是呀,西西最需要的是健康的身体,自在的生活。小作者和我们一样,都读懂了西西的心。(出示第三节诗)
自由朗读
⑸ 西西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像小作者那样善良的人在关心她。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在球场上 ,在 (指名说)。
这时的西西是多么开心,我们也一样开心。让我们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指名读,师生评议。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史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语言、行动描写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2.认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可贵作风、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和侯嬴的超凡出众的智慧及“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3. 积累文中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传记主人公信陵君形象的分析。
难点:侯生“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及司马迁写作此人物时的思想寄托。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和侯生的忠诚。
2、学习塑造人物的手法。
3、积累“遗”“下”“过”“赞”“长者”“睥睨”等实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魏公子,何许人也?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战国四君子:“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贾谊语)
二、介绍时代背景。
语言描写,请同学品味。
6、什么事件可以力证信陵君确实是“仁而下士”之人?
置酒大会宾客请侯生。
7、品味这段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对比的写法令人过目不忘。
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分别勾划信陵君与侯生的不同表现来体会司马迁的对比手法运用的妙处。
8、身边的一些人如何反应?
将相宗室----
市人-----
从骑-----
宾客-----
9、读
自由讨论。
提供几种意见供参考:
明·陈懿《读史漫笔》:侯生自刭固侠烈之慨,亦料魏王知公子谋皆夷门擘画,势必收而诛之,故宁自杀以为名,正是高处。
明·徐中行:侯生度公子窃符,计必杀晋鄙,鄙何辜哉?心必有不忍而不自安者,乃以死谢耳。不然,诚报公子,即死耳,何必数公子至晋鄙军日而后自刭也?故侯生之死,世谓报公子,余谓谢晋鄙也。
今人
韩兆琦:侯生自刭乃是为了坚定信陵君夺晋鄙的决心,是企图以此来强化信陵君的信念,叫他到时候不要手软。
6、侯生也是司马迁倾心歌颂的人物之一,在侯嬴身上寄托着司马迁为人处世的一种什么样的道德观念?为什么他特别要歌颂这样的`一种道德观念?
“士为知己者死”。
他歌颂侯生的“士为知己者死”,正是为了嘲讽汉代官僚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这里,司马迁是有切肤之痛的。当他犯了法,“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的时候,“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只有到了这种时刻,他才深切地体会到那种“忠于知己”,那种能“急人之难”,能“脱人于困厄”的侠义行为是多么的可贵;而那种朝秦暮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势利小人是多么的可憎。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贵,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7、请同学联系前面学过的史记中的人物,你还会想起谁?
试比较侯生、荆轲、田光与专诸、豫让、聂政等人的死的不同。
后者这些都是一个下层的人被某个上层人士所“知”,从而去为之奋死不顾,他们所涉及的那种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实际上也并无什么明显的是非之分,这里面所反映的乃是一种个人的恩怨,是一种收买与被收买、豢养与被豢养的关系。而侯生、荆轲等人的死也许主观上言确是“士为知己者死”,但从客观上言他们又都是为“国”而死,他们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起了作用的,他们的活动都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恐怕这也是他们更为人所熟知、记念的重要原因吧。
四:布置作业
整理文中重要字词句。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复习重要字词句,积累“德”“功”“让”实词。
2、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的尾声。
3、评价信陵君的“窃符救赵”。
4、补充材料,关于信陵君的结局,体味司马迁对传记主人公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文重要字词句。
二:研读课文
1、读课文,请同学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的尾声。
信陵君归军于魏而与客留赵。
3、但中间也有小插曲,赵王本以五城封公子,但最后以鄗为公子汤沐邑,为何?
“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写出了公子毕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人性的弱点,体现出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史精神。当然也再次写出信陵君一贯的仁而下士关键时刻对他所起的作用。
4、评价信陵君的“窃符救赵”。
三:拓展阅读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闲,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厘王亦薨。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1、这是选文中删去的信陵君的结局片段,说说你的读后感。
明 唐顺之:以魏亡系《信陵传》,见信陵系国之存亡。
明
王世贞:三公之好士也,以自张也;信陵君好士也,以存魏也,乌乎同?
难怪文中通篇都洋溢着司马迁对信陵君的敬慕、赞叹之情,当然也有无限的惋惜之意。
2、总结信陵君其人
明
茅坤: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
教学反思:学生课前预习较为充分,能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很好地分析人物形象。课堂气氛较好。
语文教案 篇3
一、回忆导入,梳理内容。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已经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大自然提供给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二)学习二至六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是下文的`总述,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
2、从哪些地方看出“我”对绿叶非常着迷?为什么绿叶会使“我”那么着迷?根据学生回答,逐段学习3——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1)默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采集绿叶的快乐,画出句中的动词,认真读一读。
指导朗读,体会“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及对生活的热爱。
(2)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自读本段,想象文中描述的场面。
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试背诵本段。
⑷自读第六自然段,结合文中语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树叶的知识。
说说自己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三、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解题:课文为什么以“绿叶的梦”为题?
2、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3、小结: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会创造快乐的孩子永远不会寂寞,我真心地希望你们有自己的快乐的生活,有一个美好的、难以忘怀的童年。
四、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说说自己童年有趣的事,跟同学一起分享快乐。
3、简介葛翠琳,推荐阅读《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等作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小黄人的引导和介绍秋天的变化,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认识秋天小动物的变化,从大雁南飞和蚂蚁储存食物中明白团结合作的道理。
通过观看秋天丰收的视频,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秋天是果实丰收的季节,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是一年级的新生,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小黄人当小导游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小黄人的口吻来引导学生发现秋天、感受秋天的变化。通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秋天,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感受秋天的美好,了解秋天季节变化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
理解秋天小动物变化特点,学会从身边做起,从小做起,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教学难点】
能够仔细观察身边秋天的变化,发展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现在到了什么季节了?
生:说出相应的季节。(板书:秋天)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有关秋天的小秘密呀?
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马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你们看它是谁?
生:小黄人。
师:今天由小黄人当小导游带领大家参加秋日旅行团,一起去欣赏秋天的景色,了解秋天的知识,感受秋天的美,出发前小黄人遇到了一个难题,它手中现在有两套校服,一套秋季的一套夏季的,想请同学们帮它出主意怎样穿衣服?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爱的小黄人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生: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从校服的搭配引出秋季温度的变化。
师:同学们都能根据温度来选择校服的搭配,那你们是从哪里知道今天的温度的?
生:学生汇报知道温度的方法。
师:根据气象学上的规定,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低于22摄氏度,就将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天。今年是从20xx年9月28日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天。
师:原来了解温度的方法有这么多,秋天除了温度有变化,还有哪些和其他季节不一样的天气变化呢?(板书天气)
生:汇报秋天天气变化特点。
师:其实还有一处和别的季节不一样,是秋天一道独特的风景!大家往这看。 (ppt上出示蓝天白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风、雨、太阳、天空变化四个方面感受秋天和其他季节天气的不同。
师:让我们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背上书包,和小黄人一起出发吧!
(出示校园操场图片)
师:你们猜这是哪里?
师:你们仔细看学校操场的树和夏天相比有变化吗?
生:学生发现秋天树叶的变化。
[设计意图]以小黄人的口吻,引出学生说出树叶变黄。
师:树叶变黄就像大树穿上了金黄色的外套、树叶由绿变黄,秋天也是慢慢地、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们知道吗,树叶除了变黄还能变成什么颜色呀?
生:说出秋天树叶颜色的变化。
师:秋天树叶的变化可真大啊!还有哪些植物有变化呀?
生:汇报交流。
师:那秋天的花呢?
生:说说秋天花的变化。(板书:植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秋天树叶的变色引入到鲜花的绽放,体会秋天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丽。
师:小黄人发现秋天植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
师:快瞧!小黄人已经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旗子,去下一站喽!Let’s g!
生:汇报秋天小动物的变化。
师:书上有一种候鸟在秋年也要往南飞,我们快看看吧!(播放大雁视频)
大雁南飞时队形是什么样的?
生:汇报。
师:大雁很团结,由老雁带头,集体行动,我们要向大雁学习,看看谁也很有纪律呀。(板书动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大雁南飞时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时通过大雁树立榜样,,让学生向大雁学习守纪律坐好。
【活动】同桌交流,生生互动。
师:秋天其他小动物都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30页,互相说说吧!
[设计意图]同桌之间的谈论,有利于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生:汇报小动物的变化。
师:同学们知道小动物的知识可真不少,老师推荐给大家一本书,叫《昆虫记》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去看看吧!走了这么久小黄人的肚子都咕噜咕噜叫了,咱们快去采摘园看看有哪些好吃的吧!让我们美美的吃上一顿!
【活动】小组讨论,交流互动
师:你们猜一猜,秋天的采摘园里都有什么呀?小组内讨论一下,看看哪个小组讲的最多。(板书农产品)
师:钟声响时间到,小朋友快坐好。请同学们用小手表示数字,准备举手。
生:说出小组内讨论出来的果实。
[设计意图]以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
师:小黄人呀也发现了不少秋天得果实,咱们去看看吧!(播放视频)
师:秋天送给我们的果实真是丰富多彩!小黄人想考考大家,谁知道这是什么?(出示毛栗子和青核桃图片)
(注意告诉学生剥青核桃要带手套,不要黑色的汁不易清洗。再拿出稻子和棉桃)
师:稻子就是我们吃的大米。(出示稻田图片)
师:同学们都太聪明啦!现在小黄人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来猜猜袋子中都有哪些秋天的果实。猜对了,就作为奖励送给你。
红红脸,圆又圆,亲一口,脆又甜。——苹果
老师把苹果拿出来给大家看看,让学生摸一摸并说说感觉,再谈一谈苹果还有哪些颜色。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是希望可以在猜苹果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参与进来。
小红球,酸溜溜,裹上糖衣,甜悠悠。——红果
师:吃红果可以开胃消食。
脱下红黄衣,七八个兄弟,紧紧抱一起,酸甜味好吃,大家都欢喜。——橘子。
师:同学们都是满载而归。秋天是个五彩的季节,丰收的季节!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生:汇报自己眼中的秋天。
[设计意图]展开想象,同时也是让学生汇报这节课的收获。
【活动】感悟秋天,小组合作布置秋天
师:下面展开你的想象,布置出你眼中的秋天吧!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是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一起来布置出心目中的秋天,感悟秋天。
同学们都贴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秋天,老师会将这块展览板放到学校的大厅进行展示,让大家都来看看咱们布置的美丽的秋天!其实秋天的变化就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只要细心发现就能找到,快来夸夸秋天吧!
生:抒发情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秋天。
(板书:我爱)
如果你是一位诗人,你会——
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就——
如果你是一位歌唱家,你能——
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你可以——
同学们课下让我们带上爸爸妈妈,带上小伙伴去欣赏美丽的秋天吧!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品词析句,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书籍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发读书的兴趣。
★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巴罗先生让我读书,实在是付给了我最感的报酬”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游戏
一、复习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思考:课文主要人物是谁?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理解巴罗先生付给作者报酬的方式如何“特别”
(4)思考:从“不是…就是…甚至…”所连接的这个句子中你感觉巴罗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小气)
(二)学习第二——第九自然段
1.默读解决问题:找出描写巴罗先生的段落,在自然段前面画上你喜欢的符号。
2.学生汇报
(三)学习描写巴罗先生的.段落(2.3.5.7.9)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读,思考:在这段中你认为巴罗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你能找出有关的词语吗?(热情)
(2)学生汇报。你还读懂了什么呢?
(3)通过看图体会“到处”,体会巴罗先生的藏书多。
(4)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范读,学生思考:在这段中巴罗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汇报,师板书:大方。从哪里能看出巴罗先生的大方?
(3)指导朗读此段。
3.学习第五、七、九自然段
(1)默读思考:巴罗先生的大方还表现在哪里呢?
(2)学生汇报。(厚厚的、微笑)
(3)再读第五自然段,你还读懂了什么?通过理解句子“这些还是我保留下来的,值得的第二遍的书”体会巴罗先生不仅藏书多,读过的书也多。通过理解“沉吟”体会巴罗先生选书时用心良苦。
(4)思考:巴罗先生用心良苦的选书,又慷慨大方的送书,你认为他还是个小气的人吗?说说理由。
(四)学习描写“我“的段落(4.6.8)
(1)指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我”在巴罗先生送书前爱读书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遗憾”和“钦佩”.指导朗读
(2)自读第八自然段,思考:在巴罗先生送书后“我”爱读书吗?从哪里能看出来?(不爱读书——爱读书)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一本《正义永存》使作者爱上了读书,那么那本关于人类学的书又对他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2.学生汇报,思考:“我”之所以能成为一名大学老师这是谁的功劳?为什么?
3.思考讨论:如何理解“那年夏天巴罗先生让我读书实在是付给了我的报酬”?把其他邻居和巴罗先生给作者的报酬比较。
4.巴罗先生是作者永远感激和怀念的人,指导朗读
三、 分角色朗读二到九自然段
四、你想对巴罗先生和“我”说点什么呢?
五、总结文章叙述顺序
六、布置作业
课后积累文中好词好句。提出希望,全课结束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散步》一文,感受这篇散文在语言、构思与立意等方面的好处;培养学生学生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可供写作的素材;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3、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和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
教学重点
品味细节,感受课文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在学习中理解(而不作理性地讲解)“小”“大”其实是一体的东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蕴含在“小”(故事、细节、情节)里面的东西,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发现家庭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教师尽可能不着痕迹地同学生交谈,以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家庭题材作文的写作。在谈话中,教师可以从以下等方面设问:
你们一家住在一起的有几个人?都喜欢些什么?有没有你们都喜欢的事?
看电视——几台电视机?不争不抢吗?服从谁?意见真的统一吗?哪一部片子给你们的印象较深?大家对剧中的人物评价完全一致吗?
饭后散步——一般都谁去?喜欢去什么地方?意见一致吗?记忆中争执最激烈的一次是怎样有]的?结果呢?
【设计理念:阅读为写作服务。既然是写作指导课,那么这堂课的重点与中心就不应该是《散步》一文,因为课文无非是用以指导写作的“例子”而已,课堂的重点与中心就应该是“写作”的指导,而“写什么”,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就成了一堂课的`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先“隐藏”意图,与学生“聊天”,既减轻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又有意无意间让学生发现许多自己身上身边的写作题材。因为关于选题,我学到的最好的一点是设法让每个学生都发现他自己身上的有意义的话题。前几年,当我说“你们来写什么”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我已经向学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现在我知道应该说:“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什么?有那些值得细细品味的小事呢?”所有的学生都有好的话题,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去发掘这些话题。而家庭生活是写作最重要的一个话题库,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带各自丰富的家庭故事来到学校。因此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探索到家庭故事的丰富性。】
二、转入范文的学习:导入范文《散步》
教师作转语:一家人有分歧,到底怎样解决?有一位莫老师也遇到这类似的事,而且他还拿出了一篇文章,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看看他是如何解决的?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范文——朗读指导
1.要学好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有感情地朗读,这既是一种对好文章的品尝,也是一种理解得对不对的证明。而要朗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它的感情基调:是欢愉还是悲哀,是轻快还是沉重等等。这篇课文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生:(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该怎样把握?提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我”是个中年男子。③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③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设计理念:阅读感知是最必要的一步,能体现学生的个体对文章的理解。这种理解本来就没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如果能读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以读代讲或多读精讲的效果绝不应低估,“熟读成诵”“背熟记牢”应该大力提倡。
如果说真有什么最优化的语文教学法,那就是直接地熟练地阅读文本,达到心与言谋,神与文通。所以,拿到课文的第一步,是朗读。】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草原和树林对风说的话。知道植树种草可以保护环境,阻挡风沙。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3.认识本课的生字、认读字。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城” “经” “怀” 。
4.知道植树种草有利于保护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指导写好三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理解风为什么睡着了 。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丰台实验小学’学习,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呀?细心的孩子快来观察观察这个教室和我们的教室有什么不同?
(教室真大:这么大的教室,我们就要大声发言,让每一位老师和同学都能听清楚你说的话。
老师真多: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多高兴呀!快向老师们打个招呼吧!)上节课老师给大家留了一项作业,让你们去搜集带“风”字的四字词语,(板书:风)你们找到了吗?快打开采蜜集和同学交流交流。
一、导入 (目标:训练学生语言,引出核心问题。)
1.你们真棒,找到了这么多带“风”的四字词语,老师还给了你们一项任务,让你们去观察风,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刮风的时候外边什么样?风给了你什么感觉吗?
2.微风习习,我们外出的时候会感到很舒服,如果狂风卷着黄沙吹来的时候又是什么感觉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吧!能告诉我这样的风给了你什么感觉吗?
(这样的风沙天气真是让我们感到很不舒服) 当时我们是不是都盼着大风快停下来,在我们的盼望中风真的停下来,它睡着了。(师板书课题:风睡着了边写边说:看这个“睡”字多有趣,左边是个“目”,右边是个“垂”眼睛垂下来就像是睡着了。)读读课题让我们听出谁怎么了?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可能回答:风怎么会睡觉呢?
是谁让风睡着了?
风为什么睡着了?(这是个值得我们一起去研究思考的问题。画问号)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书。
你们真爱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在哪儿呢?
(生答:课文里。)说对了!只要你爱动脑筋、会思考,把课文内容读明白了,就一定能知道风为什么睡着了。轻轻打开书108页。
二、初读课文
1.要想把课文内容读明白,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把课文读正确呀!轻声读课文,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看着音节多读几遍。
2.我发现你们在读书的时候一些生字、新词给读书带来了困难,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出示词语:城市北京是世界闻名的大城市,我们生活在这么干净整洁的城市多幸福呀!多自豪呀!再读读这个词。
(2)出示词语:草原你们去过草原吗? (生大都没去过,如果说去过就请说说草原什么样。)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草原的美丽风光。
A 边看图边解说配乐师:看,草原到了。草原上空气是那样的清新, 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草原上有一碧千里的青草,五颜六色的野花,散发着阵阵清香。羊群在清亮的湖水旁悠闲地吃着青草,马儿在草原上自由地奔跑。你看到这广阔无边的草原想说些什么?(认真倾听,提示学生把话说完整、清楚。)
B 你们说得真好,老师奖励你们几个描写草原的词组,咱们来读一读吧!
词语积累:一碧千里的草原 五颜六色的野花清亮的湖水奔跑的骏马
指名读, 指导读好词语:
自己试着把这几个词组背一背、记一记 。
(课下请你把这几个词组抄在我们的采蜜集里,以后你在说话写话的时候如果能够准确地运用这些好词就更好了。)
(目标:积累好词句,训练语感。)
(3)野花和小草不仅美丽,还能散发阵阵清香。出示词语:清香
清香是一种淡淡的香味,指名读,
(评价:清香的味道让人闻起来多舒服呀!
读得轻柔些,让我们仿佛闻到花草的清香。)
阵阵清香扑鼻,我们都陶醉了,带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个词。
(4)出示词语:带走经过每天上学,从你家到学校路上要经过哪些地方?
( 评价:你说得真清楚。如果说不好,师:别着急,今天回家的时候你可以边走边留心记一记。)看来经过就是路过的意思。
这几个词藏在一个句子里了,我们一起读一读。
“风经过草原,带走的只有草原的清香。”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要想读好长句子还要注意停顿,看! 有斜线的地方稍稍停一下。注意了停顿听起来好听多了。
(目标:教给学生读好长句子的方法。)
(5)文中还有一些词语不好读,老师给它们注了音,你们试着读一读。
奔跑 吼叫 卷起 瞧继续 呼呼直喘 逞强 淘气怀抱
催眠曲
A 自由读。
B 如果打乱顺序还认识吗?老师指,你们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
相机处理:你什么时候会呼呼直喘?呼呼直喘什么样呀?(学一学)跑得飞快的时候就会向你们这样累得呼呼直喘。 找一找,在这些词里哪个词说的是跑得特别快,就像飞一样。(你们真棒,找得又快又准。)
师指“吼叫”一词,吼叫就是说声音特别大。
师指“逞强”时强调读音:“逞”字的读音要注意,一起拼一拼。
C 找一找在这些词中还有没有你不理解的词语?(其它的词语你都明白了吗?)
如果学生说“逞强”一词,师引导:
① “逞强”在课文的哪句话里,快找一找。
②生读句子。你们能结合这句话来理解“逞强”的意思吗?
③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风根本就不能从草原吹走黄沙可风还偏要使劲地吹,这就是“逞强”。(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词语就感觉简单多了。)
如果学生说“催眠曲” ,师引导:你每天睡觉的时候妈妈给你轻轻哼唱的歌曲就是“催眠曲”。
如果学生说“怀抱”,师引导:学一学妈妈抱你的时候什么动作。“怀抱”就是像妈妈这样把你抱在温暖的怀里。
如果学生说“继续”,师引导:你能用“继续”说句话吗?(继续就是没有停下来。)
如果学生说“卷起”,师引导:“卷起”在文中的哪句话里,快找一找。在这句话中“卷起”是什么意思? (吹起)
如果学生说:“淘气”,师引导:淘气就是很调皮。
D 这些词语如果去掉拼音读还认识吗?
小火车带读。希望你们在读的时候不仅把词语读准确,还要读出对词语的理解。(这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当。)
(6)老师还有一个长句子呢,你们能读好吗?用我们刚才说的读长句子的方法读读这句话。
风躺在树林的怀抱里,在树叶沙沙的`催眠曲中,慢慢地睡着了。
这次大家都注意了读长句子要停顿,果然好听多了!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一起轻轻地读读这句话,再读得慢一点!
3.再读课文
字词你们都读准确了,把它们再送回课文中去,你们能把课文读得通顺连贯吗?两个同学配合读,当小老师互相认真地听,读得好夸夸他,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帮助同学纠正过来。
三、感悟课文
1.整体感知
课文你们读通顺吗?不过要想知道风为什么睡着了,只把字音读准确了,课文读通顺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够带着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认真读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说的充分些!!)
生可能回答:风要破坏环境,先来到草原,没带走黄沙,又来到树林,在树林睡着了。
草原对风说了什么,树林对风说了什么。
多种树可以阻挡风沙?
风先来到草原,又去了树林。
(评价:你在读书的时候能够边读边想,有自己的理解。
你读懂了这句话也就解决了同学提出“风是在哪儿睡着的?”这个问题。认真读书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了。
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去想象,真棒!)
2.狂风呼啸而来,在狂风面前,草原和树林对它说了什么,在文中找出草原和树林对风说的话,并把找到的句子画下来。谁来读一读你找的句子。你们找到的是这几句话吗? 读书很认真!
风啊,瞧你跑得那么急,累得呼呼直喘。别再逞强了,我不会让你卷走黄沙的
风啊,瞧你跑得那么急,累得直喘。别再淘气了,在我这儿休息休息吧。
如果你们就是“草原”和“树林”,风奔跑着,吼叫着来了,你们害怕吗?
3.指导读好“草原”说的话。
(1) 草原,你们是怎么对风说的呢?快对风说一说。
(2) 指名读
A生读得好评价:我听出来了风想从草原这儿卷走黄沙是根本不可能的,那是在逞强 或你为什么这么读?
B生读不出语气时指导: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了,草原上到处都覆盖着青草野花,而且它们根根相连,深深地扎在泥土里,就像同学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孩子们快站起来!)草原上的一棵棵小草、一朵朵野花就像你们现在这样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风沙。再大的风草原也不怕!
语文教案 篇8
一、字词
蓬蒿hāo 咫zhǐ尺 狼藉jí 呐nà喊 不自量力 相形见绌chù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yáo 萧瑟sè 和煦xù 干涸hé 吞噬shì 裸luǒ露 媲pì美
挑衅xìn 啮niè齿 缄jiān默 窥kuī探 狩shu猎 顾忌jì 凋diāo零 滑翔
目空一切 牟móu取 胸有成竹 不容置疑 慷kāng慨kǎi大方 一视同仁 众目睽睽kuí
二、字词释义
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莫衷zhōng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牟取:谋取。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
哂shěn笑:讥笑。
三、课文解读
11、《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
全文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运用总括与具体展开相结合,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使立论充分,最手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告诉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因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12、《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作者吴岗。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通过罗布泊今昔对比,揭示罗布泊由一个美丽的湖泊消失,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理念渗透课文,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13、《旅鼠之迷》作者位梦华,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文章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
从三个方面介绍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即,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地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旅鼠的奇异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14、《大雁归来》节选自《沙乡年鉴》(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作者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文章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大雁迁徙的特性、规律及与人类的关系,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寺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去伤害它们,一个“爱”字贯穿全文。很显然,“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就是全文的主旨。
在写法上,形象性、知识性和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5、《喂--出来》选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作品最大特点是构思巧妙。
语文教案 篇9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读后拓展,模仿创编。
4、选择背诵喜爱的一个小节。
二、教学方法:
1、读中感知诗的意思,读中感悟诗的情感。
2、品词析句,体会“浓浓的乡情和深深的母爱”。
3、运用“导学案”“独学、对学、群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激励”“当堂检测、拓展延伸”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步骤:
1、揭示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斗笠》,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后拓展,模仿创编,选择背诵喜爱的一个小节。
2、检查预习,反馈情况(4分钟)
师: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小组以对子的形式检查预习情况,并把检查结果填到表格中。
(学生检查,教师巡视)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0分钟)
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好,接下来运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解决导学案中的疑难问题,完成之后,请组长来领取任务。
任务一: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达出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为什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1-3小节)
任务二: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达出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为什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4-5小节)
任务三:放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任务四:放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任务五:背诵你喜欢的一个小节。
任务六:仿写喜欢的小节。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
(组长领取任务后,小组分工合作,准备展示)
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开始吧!
4、全班展示,评价拓展(20分钟)
(品析词句的小组根据需要,展示的同时相机板书)
师:刚才,不论是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绘声绘色地品析,还是充满稚气的仿写,我都感到了那份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是啊,母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所以,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还有一位每时每刻都牵挂我们的母亲。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敢挑战课堂检测吗?
5、课堂检测,巩固新知(5分钟)
(1)小组pk诵读诗歌(两组内相同号pk),结束后把检测评价写到黑板上。
(2)机动环节:学生点评(1-2名学生)
师:第( )小组的同学用团结和智慧夺取了本节课的冠军,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精选】08-30
语文《口技》教案10-27
(经典)语文教案10-22
语文教案[经典]08-28
(经典)语文教案08-28
(精选)语文教案08-16
【经典】语文教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