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3 08:10:47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荔、棠、疤”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筋脉、剥开、妥帖、慰藉、报偿、遗憾、弥补、馋嘴、一辈子。

  2.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吃哪些水果?

  2.随生说板书《荔枝》

  3.本文作者以此为题,是否真的在写荔枝?

  4.如果写水果,应该写哪些内容?

  二、预习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

  2.从预习和课后思考题中提问题。

  三、全班交流

  1.从10个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交流要注意的问题。

  2.质疑。

  四、细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让学生注意听,再模仿反复朗读。

  2.琢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把前面问题去粗取精,找出能够概括文章大意的线索性问题。

  ①本课主要写的是什么?分几个层次写的?

  ②母亲临终前为什么舍不得吃一颗荔枝?

  ③课文中描写细致的地方,讨论一下,体会到了什么?

  ④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3.精读自学,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1.指名朗读。

  2.回顾重要问题及重点句子。

  二、重点阅读

  1.学生根据问题,找出段落,读后评议。

  2.从重点句中体会思想

  作文最后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先体会作者饱满的感情。(引指学生体会而今,荔枝虽然年年红,可是母亲却再也看不见了,体会作者思母之情。)

  三、归纳中心

  赞扬母子之间深厚情谊。

  四、布置作业

  按照你的理解,写几句课文后作者没有说出的话。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

  任何一部小说都存在着“虚构”的成分,因为小说家的叙述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我们甚至可以说,“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沙之书》(板书),看看它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小说作者又是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

  二、相关介绍:

  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散文家,也是20世纪的一位短篇小说大师,被称为“影响欧美文学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 诗歌、散文、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的三大创作成果,有人评价说:“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他的诗歌语言质朴,风格纯净,意境悠远;散文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小说常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短篇代表作:《沙之书》、《小径分岔的花园》。

  三、内容探究:

  学生朗读全文,概述小说情节。

  问1: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一下小说的主要情节?

  明确:“我”从《圣经》推销员手里买下“沙之书”,沉迷于它的神秘并陷入了烦恼,最终偷偷把它放进图书馆阴暗的搁架上。

  问2:“沙之书”具有哪些特点?

  明确:“沙之书”具有如下特点:1、八开精装的外观;2、异乎寻常的重量;3、令人陌生的文字;4、没有重复的图案;5、怪异荒诞的编码;6、无穷无尽的书页;7、磨损很旧的页面;8、粗制滥造的印刷;9、分段拥挤的版面;10、每页两栏的设计。

  问3:“沙之书”的名称缘何而来?

  明确:因为这本书的书页像沙那样无始无终,无穷无尽(原因6),所以被称为“沙之书”。如此看来,这确实是一本神奇(或“奇妙”)的书籍。

  问4:“我”对“沙之书”的态度变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明确:“我”对“沙之书”的态度变化过程:充满好奇(按照推销员的讲解找图案,找页码;谈话时、购买时都不忘翻弄书籍,欣赏封面)——无比珍视(随着占有它的幸福感而来的是怕它被偷掉)——痴迷钻研(成了那本书的俘虏,几乎不再上街,晚上失眠,偶尔入睡就梦见它)——恐惧烦恼(悟到它是可怕的怪物,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是一件诋毁和败坏现实的下流东西)——丢弃逃避(付之一炬又担心烧起来无休无止,污染地球,最后把它带到图书馆,趁工作人员不注意偷偷将它放在一个阴暗的搁架上)。总之,作者表达了“我”对无穷无尽的“沙之书”的态度变化。

  问5:“沙之书”虽是作者的“虚构”,但现实生活中又何尝没有类似的“沙之书”呢?你能不能举例谈一谈呢?

  明确:“沙之书”代表着无限和神秘,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沙之书”有:永不停歇的时间、无限广阔的宇宙、浩瀚无穷的知识、永无止境的数字、无法全知的未知世界、不断延伸的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深邃无限的人类思想……总之,“沙之书”就是对现实生活中“无限和神秘事物”的一种隐喻。

  (师)说:当我们面对那些“神秘而又无限的事物”时,我们一个方面可能会对它无比好奇、痴迷钻研,一旦深陷其中、无法解答时,我们又往往会感叹自身的渺小和无知,继而就想摆脱烦恼、设法逃避。这种感觉就像小说中的“我”面对“沙之书”时的感觉一样,真实而又相似。小说《沙之书》借助“虚构”,运用“象征”,使“无限而又神秘的事物”通过“沙之书”这个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并将人们面对“无限而又神秘的事物”时那种无所适从的心理真实地凸现出来,这也就是小说的思想主题。

  总结:美国作家纳博科夫说:“一个孩子从尼安德特峡谷里跑出来大叫‘狼来了’,而背后果然紧跟一只大灰狼——这不成其为文学;孩子大叫‘狼来了’,而背后并没有狼——这才是文学。那个可怜的小家伙因为扯谎次数太多,最后真的被狼吃掉了纯属偶然,而重要的是下面这一点:在丛生的野草中的狼和夸张的故事中的狼之间有一个五光十色的过滤片,一副棱镜,这就是文学艺术手段……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艺术是魔力在于孩子有意捏造出来的那只狼身上,也就是他对狼的幻觉;于是他的恶作剧就构成了一篇成功的故事。他终于被狼吃了,从此,坐在篝火旁边讲这个故事,就带上了一层警世危言的色彩。但那个孩子是小魔法师,是发明家。”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6位军人所处的困境,体会两只军鸽以生命为代价送信的神勇精神和舍身救人的高贵品质,渗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同样值得尊重的人文思想。

  2、认识“樯、镌”等9个生字,读准作品中音译过来的一些词语,正确书写“餐、幼”等14个生字。

  3、训练学生概括小标题的能力,体会学习衬托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两只军鸽以生命为代价送信的神勇精神和舍身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和感悟画面,体会两只军鸽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精读感悟、从读学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碑文导入新课

  师叙述:在加拿大空军司令部的一个山坡上,静静地埋葬着两位特殊的英雄,在它们的墓前庄严地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这样的碑文……(出示碑文生齐读)

  “神勇军鸽奥斯卡及其偶鸽维娜之墓,它们曾于危难中救过六位军人的命。加拿大空军中将罗伯特·莱基”

  2、围绕着“危难”和“神勇”这两个词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走进一个发生在动物和人类之间的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鸽血染红的求救信》(板题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谁,在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3、指名汇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谁,在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4、快速浏览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写6位军人遇到了危险?哪几个自然段写军鸽神勇?

  三、精读课文,感悟主旨

  1、轻声读第1、2自然段,想象6位军人遇到了怎样的困境?边读边画出能表现6位军人遇到困境的词语或句子。

  2、指名汇报

  师:在气候恶劣的白熊岛海域,飞机无法起飞,与外界无法取得联系,这种情况下就意味什么?

  3、是啊,他们的生命随时会受到威胁,如果你就是处于危难中的6位军,你会坐以待毙吗?处于危难中的6位军人把生存的唯一希望寄托在哪?

  4、两只军鸽将带着重任飞向目的地,让我们随罗伯特中将为这两只军鸽送行!出示句子:罗伯特放飞时说:“宝贝儿,去吧,我们6条命都系在你们身上了!”6位军人同时向两只军鸽举手行军礼。

  5、从这句话和6位军人的这一军礼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两只军鸽使命重大)

  师:谁说动物不懂认得语言,谁说只有人类才懂情感,两只军鸽看看主人的脸,又看看机窗外的风雪,似乎明白了此行任重而道远,毅然振翅冲向风雪漫卷的长空。它们能否完成任务?

  送信的途中会遇到那些艰难险阻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7自然段,看看军鸽在送信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指名汇报,并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对军鸽一路上可谓困难重重。他们是如何冲出风雪圈的呢?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悟吧!抓住关键词“奋力、足足、终于”等体会北极风雪圈环境的恶劣及两只军鸽的艰辛和神勇。

  出示北极鸮的图片,在文中我们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北极鸮的凶猛呢?(外形:铁钩嘴、利爪、浑身雪白;动作:伸、扑、转、追、抓)

  维娜明知不是北极鸮的对手却猛地向北极鸮撞去,这不是以卵击石吗?在力量悬殊的搏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维娜用自己的生命为奥斯卡赢得了时间,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它死得那么悲壮、那么惨烈,那么这两段文字是要突出北极鸮的凶残,还是要突出维娜的'英勇呢?那为什么作者用那么多的笔墨描写北极鸮的凶猛呢?

  衬托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如果你能在自己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就会使你的习作增色生辉。

  维娜的牺牲让我们悲愤不已,此时此刻你想对维娜说些什么?作为它的战友奥斯卡又会怎么做呢?如果你就是奥斯卡,看到自己的战友为救自己儿成为北极鸮的午餐的时候,你又会对维娜说些什么呢?

  <<<12>>>

  但是奥斯卡却只是绕着北极鸮扑杀维娜时桌下的几支残羽转了三圈,悲哀地叫了几声,转身向赫尔辛那森林飞去。因为它身负重要使命,还有6位军人在等待它去送信救援。

  同学们,维娜与奥斯卡冲出风雪圈与勇斗北极鸮这两个场景是作者亲眼看见的吗?想象与现实相结合,能使故事更加生动感人。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根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合理想象,是文章更加生动感人,接下来,我们想象一下,奥斯卡在送信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奥斯卡孤零零的飞了两天两夜,终于看见了一个桅杆林立的军港,带着极度饥饿和疲乏载了下去。奥斯卡为什么不停下来休息一会,为什么不停下来吃点东西。奥斯卡撞在了停泊在英国罗默军港里的“威尔逊” 号巡洋舰的杆上。水兵们发现了一封鸽血染红的求救信。六位军人得救了,可这对军鸽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罗伯特他们隆重地安葬了这对军鸽,罗伯特他们仅仅在安葬两只鸽子,一对动物吗?

  此时此刻,当你站在墓碑前,你会想到什么?又想说些什么呢?

  这是一段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也是一段战友间舍身相救的动人故事,鸽血染红了求救信,但求救信上已不仅仅是点点滴滴的鸽血,而是生命,是意志,是军人的军魂。

  让我们怀着对这对儿军鸽的崇敬之情再读这段碑文……

  四、总结

  两只军鸽最终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6位军人的生命,演绎了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同学们让我们也永远记住这对军鸽,一个叫奥斯卡,一个叫维娜。也记住动物是我们人类永远的朋友,动物和人类同样值得尊重。

  五、作业

  收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人故事,下节课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10.鸽血染红的求救信

  冲出风雪圈

  危难 勇斗北极鸮 神勇

  血染求救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默写成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拓展了解其比喻义。

  2、 梳理复述这三课文时分别关注的重点,了解为什么关注点各不相同,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重点复述。

  3、 练习复述成语典故,在复述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默写成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利用表格对这三课的进行梳理。

  1、 这几课我们学了三个故事,积累了三个词语。请大家在表格的第一列默写三个词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

  2、出示三个成语

  “忌”和“璧”最容易写错(出示这两个字)老师在检查作业时发现经常有同学写错,请同学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 “忌”是个形声字,心里有所顾忌,上面是个“己”,个“心”。(书空)

  (2)“璧” “玉”字,因为“璧”是一种玉器。

  汉字中有不少字义和形紧密结合,了解意思,就不容易写错。

  3、读好三个词语。

  4、这三个词语就是11、12、13课的课题,(出示:课题) 作为课题,这样写有问题吗?(出示《 》)单独做题目,后面没有文章,千万不要忘记《 》。

  5、这是三个著名的历史故事,通过学习,我们也了解了三个著名人物。交流。

  (1) 扁鹊:原来不叫扁鹊,他的原名叫秦越人。由于他医术高明,人们把传说中神医的名字扁鹊送给他。他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出示:身份 医学家)

  (2) 孙膑:不是“田忌赛马”吗?为什么你说主要人物是“孙膑”?(人物是两个,但主要介绍孙膑)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出示:军事家)著有军事著作《孙膑兵法》。

  (3)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政治家。出示:政治家

  6、这三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仅要说得出,还要写得出。请在表格中相应位置默写,注意“蔺”字不要写错。(学生默写)

  7、出示:扁鹊

  孙膑

  蔺相如(复习“蔺”的字形 )

  8、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医学家??扁鹊,军事家??孙膑,政治家??蔺相如,不仅知道他们的名字,对人物的特点也有所了解。你能用一句话介绍吗?

  课题

  主要人物

  身份

  特点

  《起死回生》

  扁鹊

  医学家

  医术高明

  《田忌赛马》

  孙膑

  军事家

  善于观察

  《完璧归赵》

  蔺相如

  政治家

  大智大勇

  例:扁鹊是一位医学家,他是个医术高明的人。

  扁鹊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学家。

  医术高明的扁鹊是一位医学家。

  二、了解复述课文的相关知识,检查反馈。

  1、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是什么?出示:复述课文

  为什么要复述呢?复述可以让我们对课文讲的内容了解得更清楚,同时也可以训练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很重要的本领。复述不是从头到尾地背诵课文,它是有方法的。

  2、这三课文要求我们复述哪些内容?老师把每课文后“阅读芳草地”中有关复述的要求打在投影上。

  出示课后练习(指名读)

  阅读芳草地

  《起死回生》 仔细读扁鹊给太子治病的内容。先想一想扁鹊是怎么做的,然后把这部分内容复述给同学听。

  《田忌赛马》默读课文,想一想两次比赛分别是怎样比的,结果怎样。然后把其中的一次复述听。

  《完璧归赵》复述从“蔺相如来到秦国……”课文结束。想想蔺相如是怎么一步步和秦王斗智的。

  3、想一想这三课文分别让我们从哪些方面复述呢?

  (1)《起死回生》扁鹊治病的动作 (扁鹊“怎么做”?抓住动作叙述扁鹊如何治病。)

  (2)《田忌赛马》马的出场顺序 (“怎么比”?一定要讲清马的出场顺序;你们在复述的时候选第几次?为什么选第二次?这是孙膑帮助田忌反败为胜的关键,马还是原来的马,正由于孙膑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最终是田忌反败为胜。)

  (3)《完璧归赵》蔺相如的语言 (“怎么斗智”?蔺相如是文官,他和秦王斗智主要通过语言来表现)

  出示:扁鹊治病的动作

  马的出场顺序

  蔺相如的语言

  4、 为什么练习要这样提示我们?对照表格,联系人物特点思考课文为什么让 我们抓这些复述?

  (1) 文章表现扁鹊医术高明着重对他治病时的动作进行描写,因此在复述时要抓住他的动作。

  (2) 正是由于孙膑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判断,最终才能转败为胜,因此一定要讲清马的出场顺序。

  (3) 蔺相如的`大智大勇,维护国家尊严的品质正是通过他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时的语言来表现的。

  5、归纳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复述就是要我们根据文章描写的特点和人物的特点将最能反映主要内容和人物特点的部分讲述出来。通过三课文的学习,我们对怎么复述有了一点了解,今后要不断运用,不断揣摩,预习时,对课后的练习要多加关注,它能提醒我们读文章时从哪些方面思考。复述时,重点内容要熟读成诵,其余的内容要作简要的交代,否则别人听不明白。

  出示:《起死回生》

  扁鹊在虢国都城听说太子突然死亡,心里很纳闷,他称自己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国王请他入宫。…

  6、接着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复述擂台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复述,组员打分,最后推选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出示:复述擂台赛

  要求:(1)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2)能把最主要的部分说清楚。

  (1)小组复述。

  (2)班级交流。请三位同学到讲台前分别复述三课文,其他同学听清是否将主要内容说清楚。及时点评:你讲述的十分流利,看来你已反复朗读过课文;你不仅讲得流畅,而且绘声绘色,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课文,体会了人物的感情……

  7、:学语文不能读过就算了,对经典故事要反复读,熟读品味,回家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有所感悟。

  三、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

  1、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故事,有不少成为成语。这三课文是其中的三个成语。出示:成语(起死回生 田忌赛马 完璧归赵》……)

  2、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它生动、精炼,来源广泛,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们学习成语,不仅要知道它的名字,还要了解典故,这样会了解更多的文化,同时运用复述的本领讲给别人听。

  3、初步了解成语的本义及引申义

  (1)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完璧归赵” 的意思是??

  出示:完璧归赵: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是它字面上的意思,也就是本义)

  (2) 这里还有一句句子,读一读。

  出租车驾驶员在车里拾到一笔巨款,在警察的帮助下完璧归赵,失主十分感谢。

  这句句子中用到这个成语还是现在的意思吗?“璧”在这里指巨款。“赵”指失主。

  (3)引申义是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出示)

  现在我们多用它的引申义。

  3、 要了解成语如何使用,有什么好方法?(查《成语词典》)是呀,一年级时我们不认识字查《新华字典》。查词语用词典,现在学习成语可查《成语词典》,和工具书交朋友,会学到很多本领。

  4、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对这单元的训练重点“复述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成语有了新的认识,希将这三则成语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其他成语,了解它的典故,理解成语的含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狼》教案03-18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荷花》教案03-21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风筝》教案11-14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园地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