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5 07:34:2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7篇[优]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7篇[优]

语文教案 篇1

  一 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2。问:慰藉是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一个人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二 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哪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的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出示:

  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慰藉”,安慰。也就是说当孩子们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急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心灵寄托。只能透过天窗去观看下雨的情景,这为孩子们透过天窗想象外面下雨的世界埋下了伏笔。)

  (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理解孩子们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失去的快乐。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无奈。

  (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三 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自己在生活中排解不愉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份美好的回忆。

  1。针对课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

  2。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3。课文中的“想象”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去掉“想象”部分对比阅读,体会到了想象在生活和写作中的作用,但这还是表层的理解。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练笔的环节,让学生思考:通过天窗还可以看到哪些景物?由此你能想到什么?

  1。选字填空。

  慰 蔚 历 厉 蝙 偏

  蔚蓝 慰藉 历史 严厉 偏心 蝙蝠

  2。按原文内容填空。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 ,你会看见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 ,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 。

  3。换一换句中的加点词,但句意不能发生变化。

  (1)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安慰)

  (2)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活跃起来。(欢跃)

  (3)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种种事件!(如果)

  (4)这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确切)

  (5)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奇特)

  4。透过天窗,作者还可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一 作者资料库——茅盾

  茅盾(1896~1981),中国作家、社会活动家,本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代表作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二 童趣诗——宋杨万里《船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三 童趣诗——清高鼎《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 中国的窗文化

  在中国园林文化中,“窗”是一种极其有代表性的空间艺术。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其著作《美学散步》中说:“中国诗人多爱从窗户庭阶,词人尤爱从帘、屏、栏杆、镜以吐纳世界景物。”我们有“天地为庐”的宇宙观。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庄子曰:“瞻彼阙者,虚室生白。”孔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中国这种移远就近,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已经成为我们的宇宙观的特色了。

语文教案 篇2

  一、走近陶渊明

  1、根据提示,说出下面这些课分别指的是哪些人?

  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

  一个人,登台长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人,登高作啸: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个人,独往湖心亭: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个人,寒江钓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个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复习桃花源记:

  根据图片说出桃花源记中的相应句子。

  3、陶渊明简介: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二、诗文诵读

  1、学生自由朗诵。

  2、单个学生诵读。(纠正字音)

  3、听诗文范读。

  4、配乐朗诵。

  三、诗文品析

  1、疏通诗意;

  2、问题思考;

  归园田居: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反映出作者的深刻思想变化。

  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探究: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体现出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现实中失去自我。

  语言特点:《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小结:作者通过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辛勤劳作而心情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抒发了他辞官归隐,远离污浊的愿望。《归园田居》:抒发了诗人不愿再混迹污浊的官场,而归园田居以求返璞归真的情感。

  四、课外拓展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用语自然朴实,很值得品味。下面我们从这组诗中另择几个“镜头”供大家欣赏:

  “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其一)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其二)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邻居)。”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及重点]

  1、学习散文诉朗读的停顿,训练朗读

  2、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体会姐弟俩天真可爱的形象

  3、理解用三幅风雨图写故事的方法

  难点

  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体会姐弟俩天真可爱的形象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家喜欢图画吗?你曾经觉得一幅图画很美吗?它们为什么让人觉得美呢?其实,不仅用色彩和线条可以画画,用文字也可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文字画的画--《金黄的大斗笠》(板书课题--金黄的大斗笠)看看它美在哪里,又为什么美?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让学生朗读课文,训练语感。然后让学生自由画想象画,然后根据课文校正。

  2.提问:文章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在脑海中能浮现出来吗?

  明确:湛蓝的天空,起伏的山峦,层层的梯田,绿海似的庄稼;只穿一身短裤的男孩儿,手里拿着挂满绿叶的树枝,一头可爱的雪白的小山羊,天空中飘来的一团乌云。一个小男孩赶着一头小山羊到田野里去放牧,这时风雨来了,眼看大雨就要落在小男孩的头上,这时小男孩的姐姐来了,她戴着一个金黄的大斗笠,为小弟弟和小山羊遮了雨。雨过了,天晴了,姐弟俩沐浴在阳光里,很美,很有生气。(可让学生尽力想象,要想得美,想得巧,想得合理。譬如又看到了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大路上驰过的汽车,匆匆赶路的行人,远处天空中飘着的风筝,闪着相翼一掠而过的飞机,背着书包一边走一边嬉戏的孩子的等等。)

  3.这幅画美吗?美在哪里?

  明确:这是一个自然、和谐的农村原野风景。这是一幅风雨童趣图。

  4.姐姐和弟弟分别有什么特点?两人关系怎样?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略)

  5.这幅画实际上有三个片断(镜头),看看各包括哪些段落?

  6.再把课文朗读一篇,看一看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2)崇尚纯真、自然、无邪的.童心。

  (3)渴望天真无邪的亲情。可就以上三点,联系课文,具体分析。

  三、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这篇文章通过用三幅风雨图写故事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姐弟之间纯真的爱”这一主题。

  四、拓展

  教师有感情的叙述故事:

  不久以前,一位来中国观光旅游的美国老太太,在一群中国孩子中指点了三下,于是三个孩子:一个十负的女孩子,十个七岁的男孩和一个大约只有五岁的女孩,站到了这位美国老太太面前。

  美国老太太拿出一只玻璃瓶子,瓶肚很大,瓶口很小。三只刚能单独通过瓶口的小球正躺在瓶底。小球上各系着一根丝绳,像青藤一样从瓶口爬出来,攥在这个美国老太太手里。她对着一旁的中国主人说,都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现在我要试一试。

  三个中国孩子露出紧张惶恐的神色。

  他宣布游戏规划:这三个小球分别代表你们三个。这个瓶子代表一口干井。他们正在井里玩,突然,干井里冒出水来,水涨得很快,你们必须赶快逃命。记住,我数七下,也就是只有七秒钟,如果你们谁没有逃出来,谁就被淹死在井里了。

  她把三根丝绳给了三个中国孩子。

  空气骤然凝滞了,好像死神正在四周徘徊。

  老太太做了一个可以开发始的手势。

  ……

  美国老太太惊呆了,一场本来惊心动魄的游戏,竟这么轻而易举又井井有条地做完了。

  1.请你想象一下,这三个中国孩子是怎样完成这个游戏的?把想象内容口述出来。

  2.这三个中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请你想象美国老太太会怎样与中国孩子对话。

  『布置作业』

  把你的所感所想写在你的笔记本上,课下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目标】

  1.复习第一单元内容;(重点)

  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重点)

  3.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难点)

  【过程】

  一、内容要点:

  第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诗歌,有散文;有现代文,有文言文;有中国作品,有外国作品。

  《在山的那边》,“山”与“海”的形象富有象征意义。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奔向理想。

  《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一件小事,写怎样面对困难,是成功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要学会分解困难,从而战胜困难。

  《短文两篇》中的《蝉》,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先抑后扬,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它启示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贝壳》也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它启示我们,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仔细、精致,一丝不苟。

  《紫藤萝瀑布》触景生情,富于哲理,写人在遇到不幸时,要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童趣》极富于想象力,表现一种独特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综合性学习”中的活动,以介绍自我为中心,旨在更进一步了解自己,展现自我风采与个性

  二、基础知识:

  1.听写

  啜泣

  宽恕

  收敛

  伫立

  嶙峋

  痴想

  2.解释

  忍俊不禁

  一丝不苟

  小心翼翼

  3.积累

  吟咏花木的诗句:

  ——含“花”的诗句:

  雪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杏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桂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菊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含“树”的'诗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花木象征义

  莲——纯洁高尚

  牡丹——富有高贵

  银杏——古老文明

  松柏——坚强伟大

  芝兰——正气清远

  百合——团结友好

  紫荆——兄弟和睦

  竹子——正直虚心

  杨柳枝——依依不舍

  并蒂莲——夫妻恩爱

  梅花——坚贞不屈

  万年青——友谊长存

  吉祥草——鸿运祥瑞

  寿星草—延年益寿

  桂花—高尚不俗

  红豆——相思

  橄榄枝——和平

  黄月季——胜利

  含羞草——知耻

  夭桃——淑女

  铁树——庄严

  菊花——高洁

  三、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走一步,再走一步》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请概括选文叙述的事件。

  指导、引导、教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

  2.当“我”迈第一步时,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没有。

  请你仔细阅读第七段,从文中找几个关键词语来证明白己的看法。

  (没有解除恐惧心理。“似乎”、“小心翼翼”、“探”几个词语都能表现这一点。“似乎”,表了“我’’对迈出第一步信心不足;“小心翼翼”和“探”,则表现了“我”依然恐惧的心理。)

  3.从最后两段文字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导致“我”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我”成功迈出第一步,“顿时有了信心”;成功迈出第二步,则“信心大增”;完全爬下悬崖之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他的心理状态是在获得成功的行动中变化的。)

  4.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

  请说明理由。

  (例如:他具体指导儿子第一步应踏在哪块石头上,引导儿子成功地迈出第一步。理由: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激励儿子独立走向完全成功。)

  5.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识字、写字,要整段、整篇地背诵文章,你有没有背不过、写不完的感觉?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想法?

  (例如:字要一个一个地认,书要一段一段地背。只要克服一个一个小困难,学习任务总是会完成的。)

  阅读下面《紫藤萝瀑布》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

  每一穗花都是上

  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联系后文,回答:“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

  2.如何理解“香气似乎……轻轻地笼罩着我”这一句话的含义及其作用?

  (这淡淡的浅紫色的芳香,带着点淡淡的哀愁,亦不乏宁静,作者由这梦幻的芳香引入回忆。)

  3.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

  (写这紫藤萝也曾遭遇不幸,为后面点题作铺垫。)

  4.谈谈对文末“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通过看花,感受到花多年后重新开放的生命的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生命的

  长河是无止境的”“加快脚步”表示抓紧时间,珍惜生命。)

  三.阅读下面《童趣》,回答文后的问题。

  余忆童稚时……驱之别院。

  1.“拔山倒树而来”一句中的“山”指(土砾),“树”指(丛草)。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为之怡然称快”和“兴正浓”都是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突出“物外之趣”)。

  3.从选文看,发现或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是什么?

  四、学生自主 复习

  1.读课文,摘抄精彩句子,以应对语感检测题。

  2.复习课后作业和同步训练。

  3.结合自己手中的辅导资料、课外书,自主复习。

语文教案 篇5

  一、考点分析

  《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生应该能够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在中考考试中,查考汉字,主要是为了准确区分常见的同音字,能够辨析简单的形似字,能够理解常见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意义,同时要要求同学们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正确、规范。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汉字考查一般放在语音考查的后面,或者与语音题结合在一起,试题分值往往二到四分。有的采用选择的形式,有的采用让同学们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形式。考查的内容都是在教材中出现,常用常见又易错的词语。此外,同学们还应该了解汉字构造,掌握常见字的笔顺、笔画、辨析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熟练使用汉语工具书,学会部首和音序检字法。

  对于汉字的考查,不局限于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在阅读题中,也常常考查同学们对于汉字的理解。

  二、备考指南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逐课进行汉字的积累。把每一课中出现的重点字词都罗列出来。对于多音多义字,应该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析汉字的准确读音和意义。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辨析他们的区别。

  (一)纠正、防止错别字的方法

  1.分辨形旁,注意字音。如贝多和财物有关,亻多和 人有关,饣多和饮食有关;纟多和丝、棉、麻有关,氵多和水有关;衤多 和衣服有关;月多和身体有关。

  2.看清声旁,分辨同音字,如沧不要写成沦,经常不要写成经长。

  3.分辨形似字意义,如菅和管;分辨同音字意义,如抱负与报复。

  4.记住少数带多数。辶和廴,从廴的字只有三个:廷、建、延,其余均从辶。

  5.不随意简化

  (二)笔画和笔顺

  在书写汉字时,从落笔到抬笔,就是一笔或叫一画,这些点或画就叫笔画。

  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勾、折、提。每一种笔画有一种或几种变形写法。

  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叫笔顺。常见的笔顺规则有以下八种:

  先左后右,如认、助、则、仁等;

  先上后下,如王、旦、恩、梦等;

  先横后竖,如十、干、主、井等;

  先撇后捺,如人、文、令、义等;

  从外到内,如同、月、闻、风等;

  先进后关,如园、田、因、国等;

  先中间,后两边,如小、水、办、少等;

  先里头,后旁包,如断、画、函等。

  学习掌握汉字笔画和笔顺规则,有助于我们正确查检字典、词典,指导书写,还能使写出的字体工整美观,提高书写速度。

  (三)形声字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表示字义的部分叫形旁,表示字音的部分叫声旁。

  形旁和声旁结合方式主要有六种。

  左形右声:偏 铜 冻 征 硝 城

  右形左声:攻 劲 削 瓢 故 雌

  上形下声:管 霜 爸 芳 崖 界

  下形上声:慈 斧 贡 忿 凳 膏

  外形内声:固 病 阀 园 裹 衷

  内形外声:闻 问 闷 辩

  (四)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

  有些字形体相近,不细心分辨就容易写错、用错。例如,未来的未和末梢的末,区别仅仅在起笔两横的长短,意思却完全不同。

  正确书写和运用形似字,主要靠认真。把字形认准,字义弄懂,一笔一画认真书写。还要在积累词汇的同时,分辨形似字。

  有些字读音相同,这类字叫同音字,例如,唤换涣焕都读huàn,壁和璧都读bì。还有些字读音相近,如浊(zhuó)和烛(zhú)。分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从字义入手,并且记住经常和什么字组成词使用。

  不止一个读音,不止一个意义的字叫多音多义字。分辨这类字也要从字义入手,记住读这个音时表示什么意思,读另一个音又表示什么意思。例如:薄,用在薄板中读báo,表示厚度;用在薄弱中读bó,表示单薄、弱;用在薄荷中读bò,是一种植物的名称。

  (五)

  1.音序检字法

  如果知道某个字的读音,想查这个字的意义,就可以使用音序检字法。

  例如查津字的意义。知道津读jīn,按这个音节的声母j去查汉语拼音音节索引,知道属于jīn的音节的字在哪一页,然后再找到这一页,就查到津字了。

  2.部首检字法

  如果不知道某一个字的`读音,就可以使用部首检字法。例如查津字,首先确定要查的这个字属于氵部,然后从部首目录中找到氵部在检字表中的哪一页,再从检字表查出津字在字典的哪一页。注意:在检字表中查津字的笔画,只查除去部首部分的笔画,即只查聿的笔画--6笔。

  3.常用符号的意义

  一个字因意义不同而有几个音的,就在各个注音前用(一)(二)(三)等标明。一个字不止一个意义的,就用①②③等表示有几个意义。

  注解中的引、喻、转、连等符号,引表示由原意引申出来的意义,喻表示由比喻形成的意义,转表示由原义转化而成的意义,连表示本字可以和一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并列起来构成大致同义的词。

  (六)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汉字的字形要靠日积月累,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都要做有心人,遇到不认识的或拿不准的字,一定不要随便放过,要勤,积累多了,出错也就少了。

  (2)要将汉字的字形与它的音和义结合起来识记,这样比死记硬背掌握要轻松得多,记得也要牢固。

  第一,要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音形义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从三者的对应关系入手,根据现代汉字的字音和字义,正确识别它的字形。

  第二, 要了解现代汉字的结构特点,现代汉字据85%以上是形声字,一般来说,声旁表音,形旁表意,因此可以通过形旁加以辨别。

  第三, 要了解错别字产生的原因:①音同或音近造成错误。②形近造成错误。③音近形近造成误读。④不明成语典故造成错误。

  第四, 要掌握识别错别字的方法,了解了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就可以通过读音,字形及其意义去识别了。

  近几年中考的语音、汉字题,更多地着眼于实际运用,更加贴近生活。如在具体语境中给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改正错别字。材料多取材于报刊、杂志,在实践中考查学生语音、汉字的语言知识。

  三、附录《容易写错的字》(详见《成功中考》第10-12页)

  四、中考模拟练习(参见《成功中考》第8-10页)

语文教案 篇6

  1、师:上课了,看到你们做得这么端正,老师奖赏你们听一个故事,高兴吗?故事的题目叫《神笔马良》。(老师讲故事)

  2、这支神笔真神奇,画什么,什么就变成真的,你们是不是也想有一枝这样的神笔呢?一位善良的晓姑娘也想有一枝这样的神笔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她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一首小诗,名字叫---《假如》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这么感人的诗歌,你也想读一读吧?不过现在有几个小淘气在和你们捉迷藏,你们能找到他们吗?现在我们就认真的读课文,用铅笔勾画出生字,争取把文章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书时指导纠正学生读书姿势)

  1、学生听老师讲《神笔马良》的故事,从故事中感受神笔的神奇。

  2、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时不拖音。

  3、学生自由读书,圈画生字,并用自己的方式认识文中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是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神笔马良》的故事就像一条神奇的彩带能紧紧系住孩子们求知的心,从而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知识。

  4、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知道那枝神笔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吗?

  5、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勾画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1、几个小淘气都找到了吗?小淘气和他们的朋友们都来了,我们一块打个招呼吧!(出示词语卡片:马良、缩着、遥远、寻食、哭泣、健康、操场)

  2、小淘气高兴地送走了朋友,又来找我们玩了,让我们大声听他的名字吧!(出示生字卡片:良、缩、遥、寻、食、哭、泣、健康、操)

  3、生字都认识了,这还不够,我们要想办法记住他们的'样子,不然的话,你会叫错朋友的名字,多不好意思呀!分小组讨论一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4、这些小淘气蹦蹦跳跳回到了妈妈的怀抱,快看他们在做什么?谁愿意读含有生字的句子。

  5、把生字送回课文,指名三个学生读诗歌的三个环节,纠正读音。

  1、学生认读词语。

  2、学生认读生字。

  3、学生分小组讨论识字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

  4、学生读含有生字的句子。

  5、按要求接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别人读。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多种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在学生的眼前多次再现,寓教于乐,培养识字能力。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 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课前观察一下家中、校园内的各种花,准备一些课文中涉及到的花的图片、资料等。

  2、 生字卡片及鲜花课件、大花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的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出示鲜花的课件,配上轻音乐,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小声议论)

  2、 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吗?(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丽)

  3、 老师也想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出示句子)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4、 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吗?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齐读)

  5、 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那就让我们在课文里找找答案吧。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

  1、 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出示文中带生字词语认读。并让学生找出带有该词的句子读一读。

  3、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边读,边正音)

  4、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归类其书写特点。

  左窄右宽: 艳 湿 娇 强 播 修

  左右相等:醒 致

  5、 引导书写:播(注意右上部分)

  6、 刚才有些同学提出了问题,通过读课文有哪些同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7、 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出示大花钟)这就是一位植物学家修建的花钟,你们觉得他的做法妙吗?妙在哪里?

  8、 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9、 交流:①边回答边出示带图片的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 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②你认识它们吗?来叫叫它们的名字吧。

  ③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三、课堂练习

  写一写本课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认读本课生词

  2、 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 读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2、 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

  (在比较中体验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3、 带着独特的体验朗读本句。

  4、 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那就在课外搜集一下吧。

  5、 刚才我们通过认花、了解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现在,你们对花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齐读第一段。

  6、 读了这段课文,小朋友们又会很自然地发出哪些问题?(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三、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这么多问题,如果一个一个回答,这节课肯定解决不了,怎么办呢?(小组合作,由同学解答一部分)这样吧,现在大家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学习。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2、出示学习步骤:

  ①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 展示相关资料。

  ③ 共同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介绍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3、组内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随机指导。

  四、演示汇报,交流反馈

  1、 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2、 知识拓展“虫媒花、风媒花、水媒花”等。

  五、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的世界,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有了新发现别忘了告诉同学们和老师哦!

  六、课堂练习

  做课后练习三。

  [板书设计]

  温度

  植物开花的时间{ 湿度 }-----有关系

  光照

  [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教学前,我提前布置学生观察你身边的花,收集一些文中涉及到的花的资料,激发学生了解花的兴趣。教学中,我又引导学生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然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从而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后又及时引导学生课后拓展,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荷花》教案03-21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