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1 09:22:3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例(6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范例(6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

  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揭示课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后让学生思考:从题目看,本文会写什么内容?(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配乐范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4.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 天堂 远眺 掩映 一般 犹如 典雅 轻柔 秀美 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

  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杭州被称为——,而西湖就是——

  师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站在西湖边看到了什么?

  2、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齐读。

  过渡:站在西湖岸边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个景点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饱览一番?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

  要求:(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找一找这段介绍了西湖中的哪些景点,用 圈出。

  2.集体分析:

  (1)指名答,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

  (3)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的绸带,迎风飘逸,真令人赏心悦目。

  (4)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美美地读一读。

  (5)我们已经知道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那么这些美景座落在这银镜上,又呈现出怎样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仿佛说一句话吗?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舒畅)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心境的?(心旷神怡)

  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图片,师配乐朗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再听到远处飘来的悠扬琴声,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你是否也想来美美的读一读呢?

  学生配乐朗读体会

  你觉得哪句话特别美?

  四、总结:

  1、学到这里,你觉得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丽风光。

  3、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五、作业

  把你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种新笔画。

  3.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感悟同心协力方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投影片或图片、课文录音、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提示课题。

  1.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不过,能自己读懂故事并学着讲故事会更有意思。咱们今天要读的是一个关于小伙伴的故事。板书课题。

  2.读题。讲解:伙伴就是同伴,好朋友。

  3.提问:你有好伙伴吗?你们经常在一起干什么?

  4.过渡: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二、初读指导。

  1.看图读故事开关和结尾。

  (1)看图读开头。①映示投影片1,指名回答三个小伙伴是谁。小黑板先后出示下列词语:小野猪小袋鼠小象指名读、齐读。

  ②从图上能看出它们干什么吗?

  ③所以故事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出示第一自然段的文字投影。生字“同”用红色标出。a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b指导感情朗读。“一同”上山栽树还可以怎么说?(指图)你们看,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多高兴啊!我们高高兴兴地来读这句话。分组读,表演。

  (2)看图读结尾。

  ①映示投影片2,问:这幅图上画的什么?

  ②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认识用红笔标出的生字“啦”“拉”“跳”。a“啦”在句子末尾,读轻声。教师示范读,学生齐读。b指名读“拉”和“啦”。同桌动作演示。c怎么记住这个是拉,那个是跳呢?(引导学生注意偏旁部首)指导感情朗读。指名度读,强调要读出三个小伙伴十分高兴的语气,而且形之于色。评议后分男女生读。

  ③再次映示投影片1,问:读了故事的结尾,知道三个小伙伴已经栽好了树。你们再看看这幅图,读读开头,细心的小朋友会有疑问吗?(没有工具两手空空怎么栽树呀?)

  2.引入故事中间部分。

  (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栽树的'步骤,相机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挖坑施肥培土浇水

  (2)可是——出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①指名读句中“没有”和“怎么办“。

  ②自由读三句话,要求读出问话语气。

  ③分小组读,相机指导。

  (3)是啊,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可怎么栽树呢?同桌猜猜三个小伙伴会怎么办。

  (4)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将第二至五自然段读正确,读流利。

  (5)检查自读情况。

  ①问:哪些小朋友猜的和做事里讲的差不多?

  ②出示下列词语,开火车读。不要紧嘴巴鼻子拱把就③指名读第二至五自然段,相机指导。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同拉么

  2.根据笔顺提示集体书空。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笔画。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四、课内作业。

  1.用“一同”说一句话。

  2.熟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精读训练

  1.看图听课文录音。三个小伙伴什么工具出没带却栽好了树,多有趣!要是能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讲出来,演出来,比听它更有意思了。

  2.指导讲、演故事。

  (1)交流:三个小伙伴,你喜欢谁?为什么?

  (2)练读课文,要求:把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自然段好好读读,让老师和同学听了也喜欢。

  (3)汇报朗读,评议,教师重点指导读好下列语句,体会小动物们自告奋勇,承担责任。

  ①“不要紧,不要紧,我有……”三个小伙伴都这样说,说明他们都很积极主动。

  ②“不一会儿……”他们都不偷懒,相互配合得多好!

  (4)难怪树栽好了,它们那么愉快。齐读结尾。

  (5)师生听配乐边读边表演。

  (6)自由练习讲演。

  (7)指名上台讲故事,戴上头饰表演,评选“故事大王”和“小演员”。

  二、总结小朋友们在一起做事、玩耍,就应该像这三个小伙伴一样,发挥自己的本领,劲儿往一处使,才能很好地完成,得到快乐。

  三、看图讲故事,深化认识小朋友看图讲故事多棒,咱们再试讲一个《好伙伴》的故事,好吗?投影片映示,教师引导讲出故事内容。小结:小熊生病住院后,小伙伴们都带上礼物来看望它,关心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伙伴还应该怎么样?(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希望大家以后也能成为好伙伴。

  四、指导写字

  1.生字卡出示:巴把没有要

  2.指名读,书空,相机教学笔横折弯。

  3.同桌讨论识记方法,交流。

  4.教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把、没、要、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五、作业

  1.选字填空有友青青()许多好朋友。

  2.回家把两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 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

  二 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

  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

  2. 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

  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

  教师明确:

  1.(略)

  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

  (二)教师补充介绍:

  《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根据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完《氓》这首诗后,做一做课后练习第二题。

  三 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

  (以便于更好地疏通文字)

  思考问题:

  1.三首诗写的各是什么内容?

  2.从提示的文字中看,你对那首诗更感兴趣?为什么?

  四 导读全诗,疏通文字

  (一)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课件)

  1.学生给生字注音

  2.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二)学生自读,并结合课下注解掌握诗中词义。

  (三)学生分别将三首诗口头译成现代汉语(可分组进行,每两至三组负责一首诗的翻译)。

  五 布置作业

  1.熟读三首诗,掌握诗的内容。

  2.预习课后练习一、二两题。

  板书设计

  《诗经》三首

  题解:

  1.《诗经》简介: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

  风、雅、颂;

  赋、比、兴。

  2 .各诗内容:《氓》 家庭生活;

  《无衣》 军旅生活;

  《静女》 爱情生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里所包含着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我想用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会背的同学可以轻轻跟老师一起背:《妈妈的爱》。

  (背完后)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文章。(板书:学会看病,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勾画词语。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检查生字词,指生认读,小组读。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师重点指导理解以下词语:

  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

  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本文是说照样子去做。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1.各自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3.全班讨论。(1)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2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4.理解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同桌合作读课文,并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师点拨,并指导朗读。

  (1)“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回改变了主意”、“立刻心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这些语言和心理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爱和真情包含其间。儿子到医院后母亲很担心,后悔与自责。

  (2)“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后悔,我想……”、“时间是艰涩的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体会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5、说一说

  文中的母亲棉队生病的孩子并没有及时给孩子看病或送进医院,此时你对这位母亲一定有看法,请你说说吧。(全班交流)

  五、拓展

  请把文中的母亲与自己的父母比较一下,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呢?请写下来吧,回家拿给父母看看,看后请父母也写上几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并能从字形结构上分辨这些汉字的特点。

  2、能通过平时的积累,按要求填写词语;能仿照例句和提示语将句子补充完整。积累生活中的一些流行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平时的积累,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解决学习中的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将平时积累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写词写句

  教学难点:动手收集资料,积极参与语文活动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读、写、议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二、走进“写字板”

  1、学生先认读“睁、挣、净”和“形、影、彩”这两组汉字

  2、师指名学生读,及时纠正错音。

  3、提问:这两组汉字从形体上看有什么特点?

  4、学生讨论、交流,师点拨。

  5、学生试着给六个汉字组词,并指导进行书写

  三、走进“我能写”

  1、学生读题目,弄清题意。

  2、指名学生说,师点拨。

  3、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拨,利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填写。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名将学习成果在班上展示并评议

  四、走进“我能说”

  1、学生复习本单元内容。

  2、学生自由读题目,弄清题意。指名学生说,师点拨。

  3、学生试着补充句子。指名学生展示成果。

  五、走进“读读背背”

  1、学生先自由读词语,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读自悟,弄懂这些词语的特点和大意。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再指名学生说

  4、学生自由读,体会、背诵。

  六、课堂

  学生背诵“百宝箱”里的词语,并试着再列举一些流行词语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 13 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 70 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

  (一)、10 篇课文,识字

  (二)、又 10 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 4 课,每课认字 12-14 个。20 篇课文分作 4 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 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 6 个口语交际话题, 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 400 个常用字,写其中 100 个笔画简单的字。

  二、教学总要求:

  本册教材要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⒈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

  ⒉认识常用汉字313个。会写116个,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⒊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能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背诵指定的课文。

  ⒋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⒌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态度大方,有礼貌。

  ⒍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三、教学措施:

  1、扎实进行读书姿势、写字姿势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3、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在正确的写字姿势下,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 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写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

  四、教学进度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穷人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