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绝句》为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雷雨》一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最大的'“书”》本文是一篇科普常识性文章,通过记叙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课文语言简洁,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
【单元总体目标】
1、会认27个,会写45个生字词。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认字识字规律。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3、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鼓励学生从日常的自然现象中发现自然的奥秘,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注重识字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来识字,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使之举一反三,逐步形成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教材为依托,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张开师生对话,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串讲、满堂灌,避免逐字逐句讲解的做法,把课堂交给学生,注重自读自悟。
4、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文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因文施教。《古诗两首》中《望庐山瀑布》可以由画入诗,先让欣赏课文的插图,感受阳光下的庐山云雾缭烙,飞瀑直下的壮美景色。然后再让学生读读诗,把相应的诗句写到图上相应的位置上。《绝句》可以由诗入画。在读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想如何来给诗歌配一幅插图。《雷雨》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雷雨中则让学生提出问题。雷雨后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最大的“书”》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如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分角色读,四人组全作读,表演读等。《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能“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他们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
【单元教学时间】
第17课:《古诗两首》2课时
第18课:《雷雨》2课时
第19课:《最大的“书”》2课时
第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1课时
学习园地五:2课时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叶公好龙》,读懂课文内容,并理解寓意。
2、展开想象,复述《叶公好龙》。
3、学习文中的写法,用“总起一分述”的方法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一起学习的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还记得偷铃人的愚蠢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吗?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全班交流。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的寓言故事《叶公好龙》。板书:叶公好龙。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连词划出生字。
2、小组交流自己认为比较难记的`生字,并想办法记住。
3、集体检查:
(1)多音字:
好hǎo()发fā()还huán()
hào()fà()hái()
(2)辩字义:
牖:窗户。窥:偷看。凿:凿子,(挖槽或穿孔用的)一种工具。
写:古时候是“画”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感悟寓意。
1、师范读。找出课文里描写叶公处处喜欢龙的句子读一读,当真龙来了,他的表现又是怎样?
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明读,分角色读。
4、指导背诵。
5、揭示寓意:这则寓言是比喻像叶公这样的人,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但实际上并不真正喜爱。这就告诉我们,做人要做表里如一的人。
四、总结。
1、学了寓言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寓言
2、齐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由读,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指名读,其他同学及时指正。
3、交流。
三、细读课文。
1、从哪些句中看出叶公非常喜欢龙?
板书:非常喜欢
指名读→为何这样读→指导读→师生共同读(总、分)
2、叶公真的喜欢龙吗?见到真龙时的叶公怎么样?板书:害怕极了
齐读→找词(表现他害怕的词)→说话练习(总起一分述)
3、模仿说话,练习写法。
(1)小结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可以从几个方面,也可以从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还可以用整齐的句式把这个意思说具体。
(2)激情说话:能用这样的方法介绍你的一些情况吗?学习、爱好、课余生活、你的朋友、你的家人等等。想一想,准备说哪一点?→交流。
(3)写话练习。
(4)交流、点评。
(5)师范说。
4、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叶公好龙》
板书:真龙听说、想、说、做
四、揭示寓言。
1、你觉得叶公是个怎样的人?(表面、心里、不一样)
2、寓言要告诉我们什么?(表里如一)
3、交流寓意。
五、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听一则寓言,说寓意。《掩耳盗铃》《郑人买履》
2、间阅读,说寓意。
3、总结全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认知:学会本课5个生字,积累“大摇大摆、容光焕发、悠闲自得”等词语。
操作:1、能根据预习要求,读懂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读出每个人物的不同语气。
3、学会用“但是”说一句句子。
情感:体会小贝当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
创新:模仿文中人物的口吻分角色朗读课文片断
教学重点:
读出每个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体会贝当渴望长大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大家平时看到家里谁常常刮脸?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刮脸吗?(交流)
2.师:原来刮了脸以后脸看上去更光洁,干净,要比先前精神多了,可以说是容光焕发。(出示:容光焕发)
3.学习生字:焕。
1)出示生字:焕请小老师领读。
2)指名读。
3)齐读。
4)交流记法。
5)在哪些情况下人们还会容光焕发呢?(用“容光焕发”说一句话)
4.师:一般只有大人才会去刮脸,可今天有这么一位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也想刮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出示课题:4.刮脸)
师: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听清楚这个小朋友是谁,他在哪儿,想干什么,后来怎么样?
2.打开课文,边默读课文边思考:小贝当为什么要求理发师给自己刮脸?(交流)
3.默读课文1—5小节,想想小贝当到理发店到底去干什么?(剃头)
4.学习“剃”
1)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
2)交流记法。
5.师:小贝当剃了头以后还要求理发师为他刮脸,理发师又是怎么做的呢?默读课文6—10小节。(交流)
出示:那位理发师正悠闲自得地看着报纸,店里其他客人都一个接一个走了,只剩下小贝当一个人,傻乎乎地躺在椅子上。(点击“闲”)
6.学习“闲”
1)小组读,开双轨火车读,齐读。
2)区别“闲”、“闪”、“闯”。
7.指名读第8小节,齐读第8小节。
三、细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1.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小贝当是个怎么的人?(生交流)
2.课文抓住小贝当的表现来写的。(板书:语言、神态、动作)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小贝当的语言、神态、动作的。
1)默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小贝当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用“﹏﹏”划出。
2)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句子突出人物的什么特点。
3)大组交流,边交流边读句。
A.小贝当大摇大摆地走进理发店。他嚷道:“我要剃头!”
“大摇大摆”是什么意思?(用动作来理解,说明很神气)
“嚷”换成“说”好吗?
指名读A,齐读A。
B.小贝当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对老板说:“我是大人了,你该叫我贝当先生。”
(样子、语气都非常老练)
C.他指指边上的`那位脸腮光净、容光焕发的先生说:“我要像他一样。”
齐读C
D.小贝当大声喊道:“理发员,你怎么还不放下报纸,让我等到什么时候才刮脸呀?”
小组赛读D,男女生对读D,齐读D.
E.小贝当才读二年级,报上许多字他还不认识,但是他读得很认真,把报纸翻得哗哗响。
(1)指导朗读。(“但是”表示意思的转折,说明小贝当样子老练,像一个小大人)
(2)学习用“但是”说一句话。
3.过渡:课文除了写小贝当外还写了老板和理发师,他们又是如何对待这位“小大人”的呢?
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他们的句子。
1)出示相关内容。
2)指名读。
4.小结: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各自特点,我们以后写作中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5.分角色配合读全文。
1)小组准备。
2)小组赛读。
3)师生配合读全文。
4)个别学生分角色读。
四、复习巩固。
1、出示:选字填空。
闲闪闯
南京路上有一条步行街,街上的霓虹灯()烁,橱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人们在这里喝茶聊天,绝不会受任何车辆的干扰,因为这里是禁止一切车辆()入的。步行街可真是休()的好场所!
2、做“火眼金睛的孙悟空”游戏。(找出错别字)
出示:(第一组)剃刀境子讨论容光换发
(第二组)环镜车轮传剃调换
五、练习说话。
收集小笑话,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可以是听别人说的,也可以是书报杂志上看来的,然后在班级里进行交流。大家觉得谁讲的笑话好笑,就授予他小笑星的称号。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引导质疑,读题后,你有何疑问呢?(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疑问,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边读边做标记,读完后可四人交流。)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提醒学生读准“览、芬、馨、襟、昏、瀚、耘”均为前鼻音)
4、指名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
2、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这节写了谁去召唤谁呢?(是祖国召唤孩子们,是作者在召唤孩子们。)
(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祖国对孩子们的召唤呢?(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3)自由读。(要读出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体现出作者对孩子们的关心与期盼。)
(4)指名读,加深理解。
3、学习第二至五小节:
过渡:在第一节,作者深情地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1)自由读第二至五小节,思考并讨论: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2)小组讨论,并做好交流记录。
(3)交流汇报:
A、首先要用明亮的眼睛去看,去发现。去看那大自然的.神奇与秀美。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果园丰收的场面、和那人们在田野里辛勤耕耘的场面……都是那么美丽!练习用赞美的语气,朗读第二节。
B、我们不仅要仔细发现,还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那动听的声音。读第三、四节,结合插图,理解“温馨”、“浩瀚”、“胸襟”,并想象大自然充满的奇趣。
C、大自然的美丽真是无处不在,它值得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赞美。深情地朗读第五节。理解“明媚”。
(4)根据板书,小结。
(5)感情朗读第二至五小节。
4、学习第六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一节主要讲的什么?
(2)这一部分总结全诗,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这迷人的课本,照应诗歌第一部分,思想情感进一步升华,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3)自由练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首诗紧扣文题,一气呵成,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结束:
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收集描绘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⒈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⒉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难点: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课前准备
⒈提供《唐诗三百首》一本。
⒉抄写课文中的五句诗。
⒊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⒈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读谁的作品?
⒉开火车背古诗。
⒊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
⒈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首》。
⒉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⒊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⒈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
⒉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诗句的出处、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
⒊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
五、撰写研究报告
⒈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⒉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⒊修改评议。
语文教案 篇6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下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放歌曲《母鸭带小鸭》,学生做动作
1、 导语:同学们,我是谁啊?今天老师变成了鸭妈妈,你们就变成鸭宝宝
了。(把准备好的贴图贴起来,每人一个。)
2、 向学生介绍有关鸭子的科普知识,让学生知道鸭子扁平的身体,蹼、都
是适应水中生活的。
师:小鸭子们,你们现在知道自己有什么本事了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我的`鸭宝宝们真棒啊!你们还有只鸭弟弟要出生了!
3、 出示一个刚刚出壳的小鸭子,再出示课文插图,伴着着音乐老师讲
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鸭妈妈的孩子出世了。他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看着这个美丽的世界,啊!有花、有草、还有小溪,太美了。小鸭子高兴的“嘎嘎”的叫。他看到清清的小溪会想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4、 师:这只小鸭子到底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十四课,小声地读课文,把小鸭子说的话画出来。
(二)、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师:谁找到小鸭子的话了? 指名读。
师:原来这只小鸭子想去游泳啊,你们想不想去游泳呢?让我们把小鸭子很想去游泳的心情读出来。(重点指导读出恳求的语气,“您”的发音。)
2、师:鸭妈妈听了小鸭子的话说什么呢? 生回答。
师:这只鸭妈妈真狠心啊,一点都不爱自己的孩子。要是我啊,才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去冒险呢!小鸭子们,你们喜欢哪只鸭妈妈呢?
学生自由回答
3、 师:说得真好,我真是受到教育了。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吧!
4、 师:大家读得真好,要是一边读一边表演就更好了,对吗?请大家先在小组里表演,我看哪一组表演的好,就请哪一组的同学带上老师这里漂亮的头饰上台表演。
5、 小组自由表演
6、 汇报表演。
7、 师:表演得真好,奖给你一条小鱼吃。
8、 师:小鸭子们,你们不仅就学会了本领,还懂得了很多知识,现在啊,又有一个小动物遇到难题了,你们想不想帮助他呀?(出示小鹰的图片)
(三)、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小鹰和鹰妈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各小组带着问题表演读或者合作读。(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1、小鹰怎样对妈妈说什么?2、妈妈怎么回答?3、最后 小鹰怎么样呢?4、小鹰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2、汇报。
3、总结:鸭妈妈对小鸭子说什么?请学生上来板书:自己去游。鹰妈妈说什么呢?学生上来板书:自己去看。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怎么样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谁说一说你自己学会了什么呢?(学生手拿自己的照片,当小明星,说得好的贴在黑板上)
(四)、 指导背诵。
五、作业布置: 1、表演:回家把这个故事表演给家长看。
2、画画。可以画小鸭子、鸭妈妈、小鹰、鹰妈妈。
3、做做。回去自己学会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回来介绍经验。
六、板书设计:鸭妈妈对小鸭子说什么?
七、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教案(精选)08-09
(精选)语文教案12-31
语文阅读教案01-01
[精选]语文教案11-10
语文《口技》教案10-27
语文教案(经典)12-23
语文长征教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