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15 15:11:0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优秀[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尊重和相信是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首先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要充分相信孩子学习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友谊的可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受童趣

  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童话王国中去。(老师板画:高山、小溪、花草)。看,从童话王国中来了两个小朋友,快点和他们打声招呼吧!(出示松鼠和小熊的图片,学生向小动物问好)有一天,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个纸船和风筝的故事。板课题,读课题。(风筝的筝要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老师范读,一边听一边想,故事都写了些什么?听后交流:关于课文的内容(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在黑板上找到两个小动物的家,理解“山顶”和“山脚”。)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划出难读的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课件出示:扎、坏、抓、莓、幸福、受、吵

  具体操作: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2)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随机正音。

  三、学习课文1——6自然

  1、自由读课文2——6自然段看看纸船和风筝是怎样使它们成为好朋友的。(学生回答问题,可引导他们从小熊和小松鼠是通过纸船和风筝互赠祝福话,互送自己喜爱的食物,来理解它们如何成为好朋友的。当学生说的不完整、不全面时,鼓励学生相互补充。老师借机把纸船图贴在小溪上,将风筝图贴在天空中。)

  2、学习第3自然段。那咱们来看看小熊收到纸船时表情是怎样的?(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你们有“乐坏了”的时候吗?(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乐坏了”?)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体会小熊的快乐。

  3、还有谁也乐坏了?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

  4、理解“飘”和“漂”。看黑板上的图,风筝是怎样上去的?纸船又是怎样下来的?

  出示写有“飘”和“漂”的小纸片,

  [1][2]下一页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纸船和风筝》教案》,来自网!

  指名学生把纸片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小溪上和天空中。并分别用这两个字说一句话。

  5、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6、师: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乐坏了,那我们就在音乐中去体会快乐吧!挺起腰来,看谁读得最幸福、最快乐。生在音乐伴奏下齐读1——6自然段。

  7、小结: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时,这快乐却没有了,因为他们吵了一架,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老师拿掉黑板上的纸船和风筝)后来它们又是怎样和好的`呢,咱们下节课来研究。

  四、书写生字:扎、抓。写好左窄右宽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读读生字新词

  2、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小松鼠和小熊因为互赠礼物而成为了好朋友,可是有一次它们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二、学习7——11自然段

  1、读文深入。后来纸船和风筝又是怎样使它们和好的呢?自己读读7——11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小松鼠主动给小熊放一只纸船,并写了一句和好的话来理解它们是怎样和好的。)

  2、读中体验。

  (1)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小松鼠再也受不了”等语句,体会小松鼠的心情。让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假如生活中与好朋友吵架了,心情会如何呢?体验小松鼠的孤独与难受。

  (2)汇报朗读。指名读第10自然段。(这只“小熊”听了“小松鼠”的朗读,会不会和它和好?如果学生读时体会得好,这只“小熊”就可以针对“小松鼠”读时态度不够真诚、心情不够迫切来拒绝与它和好,并让其他同学继续扮演小松鼠进行读文。)老师相机贴风筝,并用一根粉笔线连在小熊的手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吵架之后,他们非常难过,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和好如初,风筝又起飞了,纸船又起航了。多美呀!(课件出示图片)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导读11自然段。

  (3)此时此刻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心里就会默默对小熊说上一句话,他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纸船和风筝再次架起了松鼠和小熊之间友谊的桥梁,多么令人高兴。友谊是宝贵的,敢于第一个向别人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更令人敬佩。小朋友们,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了一年多了,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好朋友,拥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请同学们亲手为你的好朋友制作一件小礼物,同时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上面,送给你的好朋友,好不好.

  四书写生字

  提醒学生注意“祝”、“福”都是“ネ”字旁。“幸”的第二横要长。

语文教案 篇2

  一、谈话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生在此畅所欲言)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冬冬和大家一样,他们也喜欢夏天,他们为什么喜欢夏天呢?学习了《多彩的夏天》这篇课文,大家就清楚了。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自主识字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标出小节。

  3.学生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

  4.同位之间互指互认。

  5.教师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检查认记情况。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默读全文。

  2.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5.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6.全班交流:夏天是炎热的;夏天是多彩的;夏天是有趣的';夏天是悠闲的。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合作探究,指导书写

  1.小组合作,书空交流每个字的笔画、笔顺等。

  2.全班交流、讨论这些字怎样写才能美观。

  3.学生练习书写。

  4.小组互评,自我修正。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以赏析及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深厚文化的热爱,从而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的情感,激发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mei2)苋菜(xian4)籍贯(ji2)硝药(xiao1)

  腌腊(yan1)络子(lao4)大襟(jin1)车胤(yin4)

  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导人新课

  1.导语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2.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录音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

  明确: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端午的鸭蛋》教案二》,

  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二)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

  第二自然段开头,作者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接着用“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短语,说明家乡咸鸭蛋的出名。

  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这里用多重转折方法说明家乡双黄蛋的“奇”。

  第二自然段最后作者采用多层转折、层层铺垫的手法,说明家乡鸭蛋的“好”。

  第三自然段具体点明高邮咸蛋的口味特点,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表现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 五、小结

  文章介绍高邮鸭蛋,写得有声有色,跌宕起伏,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学生互评。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联系,不求统一答案。

  三、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问: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师生可以一同谈谈自己对某一语句的感受、体会。要使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四、拓展训练

  提问: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可以先让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接着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学生交流之后,可以就“端午节”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作文。

  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沈从文《端午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鼓励学生关心、参与有益的民俗活动。

  五、小结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有条件的可观察家中的小动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从题入手,了解大意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我家有只松鼠;松鼠是自己跑来的;松鼠活泼可爱……)

  3、预习后你一定有了更多收获,现在分组交流,组长记录要点,各组选一名同学汇报预习情况。要求:不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可以提出疑问。

  (汇报过程中,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评:本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采用预习、自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生生互助的学习交流。

  二、根据提示,拟订提纲

  1、读自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拟订自学提纲。

  (原则:尽量考虑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

  评:由学生自己拟订自学提纲,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指导阅读,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纲自学课文。

  2、分组交流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可先交流事件再谈感受,也可夹叙夹议。

  (预设:松鼠千方百计储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松鼠把我们采来的鲜蘑菇晾上了;天冷了,松鼠用我们的手套头巾垫窝……从中体会到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评:此环节重在通过思维交流、朗读交流,启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四、朗读深化,学习表达方法

  1、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读,想象作者怎样把这种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2、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要点:通过松鼠在“我”家的几件趣事反映松鼠的可爱,表达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之情是隐藏其中的;文中爸爸的话和作者的议论从侧面反映了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

  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是高段学习的一个重点,注意引导学生旨在意会,并能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3、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自己观察的情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XX与XX的故事(可以是我与小动物也可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评与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通过预习自学、小组交流扫清了字词障碍,课堂上学生自己拟订自学提纲,然后自学、交流,教师作为教学的倾听者,当然在学习中作些许指导,完完全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课堂上以机灵狗为主线,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当它自己遇到难题时,让学生帮助解决,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老朋友机灵狗好久没见了,你们知道它现在在干什么吗?老师告诉你们它现在开了一家文具店,今天它想邀请大家去参观一下,想去吗?那我们现在出发吧!

  [出示课件:文具店]

  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

  1、参观文具店

  师:机灵狗文具店里的东西可真不少,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文具,分别是多少钱?

  师:这么多文具中,你最想买哪一种呢?用什么来买呢?(钱)每个国家的钱是不一样的,如美国的钱叫美圆,日本的钱叫日圆,咱们国家也有自己的钱币,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人民币)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认识人民币(活动)

  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信封,请组长把它打开,里面的人民币请小组的同学轮流看一看、摸一摸,告诉你的同学你是怎么认识它的,在看的时候要有礼貌,不要挣抢。

  (学生观察)

  师:请你选一种你常用的人民币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主要引导学生从人民币的数字、字样、图案去观察)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几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剩下的老师来考考你们吧!(用展示台,老师把学生没有介绍到的人民币让学生认一认)刚才我们所认的人民币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部分第四套人民币和第五套人民币,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的图案,国徽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同学们要爱护我们的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大家能做到吗?

  3、分类

  师: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下面请每组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把桌上的钱币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类整理一下。开始吧!(请同学到展示台汇报)

  ①按相同数字分(5元5角5分)

  ②按纸币和硬币分

  ③按元角分来分:这组同学把这些人民币分为了3类,你们的分类标准就是按照人民币的单位来分的,人民币的3个常用单位就是元、角、分

  4、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师:同学们,机灵狗要给客人找钱,可它没有零钱找不开,谁能帮它把一元换成一角,请问能换几张一角呢?

  [出示课件:一元]

  生:换十张一角。

  师:一元能换十张一角,也就是说1元=10角

  [出示课件:1元=10角]

  师:除了这一种换法之外,还可以怎么换呢?

  (2张5角;5张2角等)

  师:那么一张一角的人民币可以换几个一分呢?

  生:10个一分,也就是说1角等与10分。

  师:咱们来看看电脑博士的答案吧!

  [出示课件:1角=10分]

  5、练习:

  ①填一填

  同学们刚才回答的太好了,下面老师要出一些题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呢?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练习1、2题]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这些问题,你们真棒!

  ②机灵狗的商店又来了一位我们的老朋友,大家看看是谁?[出示课件:笑笑购物](笑笑),她也来买学习用品了,同学们看看笑笑说什么呢?(找学生把笑笑的话念一念)我们来帮帮她吧!

  汇报结果

  我想笑笑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一定买到了她需要的学习用品。谢谢大家。

  三、购物活动

  师:我们帮笑笑解决了问题,咱们既然来了,也购买一些我们需要的学习用品好吗?老师把机灵狗的文具放在了黑板上(贴文具图案),谁愿意用老师准备好的人民币来购买呢?如果你把钱付对了文具就是你的了,如果错了就只好空手而归了,谁来买啊?(请同学把钱币贴在黑板上)

  师:还有好多同学需要购买啊,那么请每组组长拿出你们组准备好的学习物品,选出你们组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组员用课前准备好的人民币购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注意一定要有秩序!

  学生活动

  师:大家都买到了自己需要的文具,谁愿意说说你买了什么,是怎么买的?

  四、小结

  同学们不但在机灵狗的文具店买到了需要的文具,还增长了知识,谁能说说你收获呢?人民币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用到,请同学们一定要爱护它,同时不要乱花零钱,做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世界神秘的音乐创造,养成感受自然、聆听自然的好习惯。

  2、以自读为主,强调预习,对疑难语句重点突破。通过课堂讨论交流,把握主要观点,训练信息筛选和表达的能力。

  3、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以平等的心态和自然相处,尊重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和把握作者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森林狂想曲》

  二、介绍作者

  托马斯刘易斯(1913—1994)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1974年出版《细胞生命的礼赞》,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深邃,信息庞杂新奇,文笔生动、幽默,是当代科学小品文中的大家手笔。

  三、字词正音

  四、整体感知

  ⑴本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C)

  A、音乐B、大自然的声音C、生物的非事务性声音(语言)D、生物的事务性声音(语言)

  ⑵明确“事务性声音”与“非事务性声音”之间的区别。

  (重点朗读我家后院的画眉“这段。由个别朗读,到集体朗读。)

  提示:

  1、“事务性通讯”和“八小时以外的`事务性语言”具体指什么?

  明确:指鸟之间用于沟通、联系和交流的信号。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它们是事务性语言不是音乐。

  2、“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意思是什么?

  明确:我不相信它只是在进行事务性通讯,而是在进行不带功利性质的音乐演唱。

  3、作者认为音乐的性质是什么?

  明确: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只是自得其乐,抒发情感。(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声音(非事务性)

  4、从这段看来,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明确:比喻;拟人。使语言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这段文字文学色彩很浓,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文学性。作者的文章写得如此生动亲切,关键是作者对所有动物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5、同步填空:列举、分析:

  1、白蚁头部打击乐(非事务性声音)

  白蚁上颚信号(事务性声音)

  2、蝙蝠声纳捕捉昆虫(事务性声音)

  蝙蝠倒挂铃声(非事务性声音)

  3、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非事务性)

  (这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可以称之为“音乐”)

  ⑶作者认为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关键句)

  ⑷本文结构思路总结

  ⑸作者在说明动物音乐时运用了那些主要的说明方法?

  (在书上标明。请同学举例说有哪几种。)

  明确: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

  总结:举例子能使文章有厚重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打比方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列数字使事实更确凿具体。

  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容易理解。

  五、难段点评

  1、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这句话怎么理解?明确:大自然声音很多,大部分声音声音是没有意义的。

  2、第5段:“有风险”什么意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理解:“有风险”是说难以办到。本段语言生动幽默,用类比法说明人类不理解动物的音乐就像外星人不理解高尔夫球声一样。

  3、第12段:

  ⒈上下文指什么?明确:指众多动物一齐鸣叫的声音环境。

  ⒉“使我们飘然欲飞”怎么理解?明确:动物们的音乐合奏是一种大自然的生命旋律,令我们感动,陶醉。

  六、拓展讨论:

  达尔文与刘易斯观点之比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荷花》教案03-21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试讲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