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16 09:22:3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例(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范例(4篇)

语文教案 篇1

  知识储备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能力培养点:

  赏析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学习描绘秋天的手法,背诵咏秋的名句。

  情感体验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教具准备:投影仪、收音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

  一、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二、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出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三、研读赏析:

  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四、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五、课堂小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六、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七、布置作业

  1.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2.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后记:

  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诗歌。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延伸部分进行比较阅读,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安排摘抄写“秋”的诗文,并做点评,是培养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有效方式。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与技能

  1、了解松鼠的习性。

  2、学习课文由总到分,条理清晰地介绍小动物,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训练学生掌握根据事物的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有关松鼠的一些特征、习性方面的知识,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对事物特征的观察。

  2、形象生动的说明。

  3、语言准确性的把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文章层次,学习课文能扣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教师先画出松鼠的`尾巴让学生猜,老师想画什么动物,当学生猜出老师想画的是松鼠时,追问学生是凭借什么猜出的,学生说出是凭借尾巴时,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表扬学生平时观察动物能抓住动物的体貌特征。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的《松鼠》。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

  2、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整体的印象是什么?

  (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三、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 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的动物。找出文章中相应的段落,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总括松鼠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具体说明松鼠的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第2段,松鼠的漂亮。

  第3段,松鼠的驯良。

  第4、5段,松鼠的乖巧。

  第三部分:(6)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及它的用途。

  顺序: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

  2、讨论:第一段中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第二段至第五段的安排是根据第一段“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词序写的,先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再说明其习性由表及里,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3.研读相应段落,探究特点从几方面说明

  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后,师生共同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坐姿和吃相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等,是从活动的范

  围、时间、主要食物和寻食的习惯等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方法、警觉性强、跑跳敏捷、叫声以及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

  窝口的特点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课文非常清晰地从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方面写出了松鼠的特点,表现出了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希望同学们课下再认真看看,学习课文的结构思路。

  五、作业

  写一篇:我喜欢(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松鼠

  总: 松鼠的特点(1)

  漂亮: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坐姿和吃相(2) 讨

  分 驯良:范围、时间、主要食物和寻食的习惯(3) 人

  乖巧:动作、筑窝(4~5) 喜

  有用的小动物(6) 欢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和准确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认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性事件及其意义。

  2 .结合课文,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

  3 .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新闻的写法,体会本文营造的浓厚的情感氛围。

  【教学难点】

  感受本篇新闻通讯在价值感、层次感、现场感和美觉感上的突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导入

  播放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视频片段,导入本课。

  二、介绍相关知识

  1.通讯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通讯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本文属于事件通讯。

  2.事件通讯:全面报道某一事件,或撷取事件的若干片段加以具体报道。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凛冽(lǐn liè) 浩瀚(hàn ) 娴熟(xián) 默契(qì)

  紧绷(bēng) 殚精竭虑(dān) 镌刻(juān)

  2.解释词语。

  凛冽:极为寒冷,严寒刺骨。 常用于形容隆冬时的寒风。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丝:计量单位。

  娴熟: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咆哮:大吼大叫,通常是愤怒的情绪下产生的反应。形容人的暴怒喊叫。也可形容水的奔腾轰鸣,十分猛烈。

  白手起家:白手:空手;起家:创建家业。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镌刻:雕刻的意思。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 投影或板书

  四、读课文,感知内容

  1.理清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第1~15自然段):写降落准备。

  第二部分(第16~26自然段):写成功降落。

  2.重点难点探究

  (1)第3、4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做铺垫。

  (2)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④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3)赏析精彩语句。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①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②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的安全和平衡。

  3.概括主旨思想

  这篇通讯记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的首次成功着舰,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让读者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4.分析写作特点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文风平实,脉径直观。

  作者在叙写中,将紧要处的口令和动作都用实词准确地阐述,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为读者解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通过对比、排比、对仗和感叹等修辞手法表现出的雄壮声势和感染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萌发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为绿化作出贡献的良好意识。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植树造林的意识。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树造林的好处。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植树造林的意识。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6)

  1.小朋友,你们见过山吗?它长什么模样呢?

  2.老师见到的山和你们见到的.一样,或高或低,可它们都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鲜花、小草,可美了。可有一座山却在哭泣,它为什么呢?

  3.这座山已经有好多年的历史了,你们看它都长胡须了,所以人家都叫他山爷爷。

  4.指导学生读题。

  二、图文结合,边读边识字(19)

  (一)结合图1识字。

  1.山爷爷长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这幅图。

  2.学生反馈。

  3.出示相关文字,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4.学生自由读,找出这段文字中的生字,自由读拼音认读。

  5.拿生字词卡检查认读情况。

  6.讨论识记这些字。

  7.开火车,巩固生字的认读。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二)结合图2识字。

  1.小朋友,你们想帮助山爷爷吗?

  2.集体反馈。

  3.小朋友你们的办法真棒,你看山爷爷在大家的帮助下,换上了新衣裳。

  4.小朋友,你们看,山爷爷的衣服发生了什么变化?

  5.这幅图和刚才那幅图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6.小鸟为什么会来这儿?

  7.教师出示:你植树,我种草,织一件,绿长袍,山爷爷穿了眯眯笑。有感情地范读。

  8.学生找生字,小组内认读。

  9.集体反馈,指名读,开火车读。

  10.指导朗读该段。

  三、再次读文(10)。

  四、布置作业(10)

  1.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山爷爷

  受不了→眯眯笑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萌生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为绿化作出贡献的良好意识。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植树造林的意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5)

  1.复习生字并组词。

  2.出示课后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集体反馈。

  二、总结延伸,深化主题(10)

  1.你觉得山爷爷现在还会高兴吗?

  2.山爷爷现在的生活到底怎么样了呢?教师播放录音。

  3.小朋友,这一切都是谁干的呀?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树?

  5.教师总结,鼓励学生多参加植树活动,保护树木,为绿化作出贡献。

  三、指导写字(20)

  1.出示要写的汉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集体认读,巩固认知。

  3.指名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以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总结。

  5.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辅导,提醒“双姿”。

  6.简单的评析。

  四、布置作业(5)

  1.抄写生字。

  2.学了这篇课文,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怎么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荷花》教案03-21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试讲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