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25 13:59:1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优)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6篇(优)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一、创设自由的心灵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遵循《标准》的指引,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积极交流,大胆质疑,谈出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主线牵引,顺藤摸瓜。

  本课教学设计以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为教学的切入点。以“留车、还车”这一条主线展开,让学生找相关段落和语句,畅谈感受,从感受父亲内心的挣扎,理解最终选择还车的原因。

  三、由点及面,从细节处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整个教学注重抓住重点词句去体悟人物内心世界和矛盾心理。引导学生通过“读、划、想、议”的学习方法,质疑、研读、探索、解疑,升华领悟人物品质。并将说话练习贯穿其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在教学的最后,以一段视频和畅谈身边的相同事例来拓展升华,感受诚信的魅力。为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升华情感,从细节处层层铺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同时结合多读多想多问的读书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4.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父亲”从开始时的犹豫,到最后把汽车还给同事的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相关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师生共同写课题,理解:中彩(中彩票、中奖之意。)

  2、创设情境,体会中彩的心情,为后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

  1、围绕着这辆车,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拿起课文,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词:奔驰 馈赠 疑惑不解 捎信 教诲 拮据 梦寐以求

  (教师随机正音)

  3、结合文中与生词有关的句子以及写作背景,重点指导:拮据,同时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4、重点指导生字:寐,通过指导朗读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渴望得到汽车的心情

  三、深入剖析理解父亲面临道德难题时的为难及品质。

  1. 初读3—8自然段,思考:中奖中的是一辆汽车,围绕着这辆车,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找到父亲面临的难题

  (1)初读课文后,学生针对故事大胆质疑。(如:中了奖,父亲为什么不高兴?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究竟是什么?父亲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归还汽车?)

  (2)引导学生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是:留车还是还车

  3. 解析留车的`理由

  (1)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哪些对父亲的描写里让我们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这的确是一个难题?(生默读,标注)

  (2)学生找出,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点评。

  (3)PPT出示相关的句子,教师小结。

  (4)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说一说父亲留车的理由。

  (PPT出示关联词:“因为……所以……”)

  4.解析还车的原因

  1.默读相关段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辆车能留下来的理由,学生自由谈感受。(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师简要板书留车的理由)

  2.剖析父亲最终选择还车的原因。

  (1)找到故事结局部分,生读: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

  (2)父亲在面临这些难题时想到的一定不仅仅是这些,他还想到了什么?(PPT出示:就算……也不能……)

  3.引出母亲说的话,生齐读。(PPT出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四、总结升华全文,拓展延伸。

  1.生谈自己获得的启示。(母亲说的这句话,再结合中彩那天父亲做出的选择。这件事儿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出示新闻视频。(相同事例)

  3.生谈自己亲身经历或身边的道德难题。(师简单评价总结)

  4.拓展:这样一个道理,对文章中的“我”来说,是当时就明白的吗?当时的我心理是很复杂的,这一点在课文中没有具体地去描述。想想看,当库伯先生派人把车取走的时候,文中的我会有什么表现?想一想回去以后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中彩那天

  留车 道德难题 还车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地背诵。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教学重点:

  理解“独一无二、专心致志”等词语;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懂得读书学习必须要专心致志,才能有长进。

  教学难点:

  理解“专心致志” ;懂得读书学习必须要专心致志,并落实在行动中。

  教学用具:

  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书写生字:棋 艺 盘 鹅 弓 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围棋

  小朋友,这是什么棋?

  板书:围棋 学习生字“棋”

  2介绍围棋:

  围棋是我国传统棋种。隋朝、唐朝时,传入日本、韩国。至今中日韩三国每年都要举行围棋大赛。

  3我们来学习课文,就是讲两个学生学围棋。

  完成板书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

  2检查:

  棋艺 天鹅 出色 走神儿 独一无二

  动作 听讲 长进 专心致志 拉弓射箭

  指读、指名领读、齐读。

  3指名分段读

  难读句子:

  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他想,要是用弓箭把他射下来/该有多好哇!

  后来,那个专心听讲学生/成出色棋手,而那个老是走神儿 学生,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

  4小组读课文,读后评议

  5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书写:棋 艺 盘 鹅 弓 箭

  1学生齐读生字

  2记忆生字、书空默写

  3教师范写:

  箭、盘、鹅

  4学生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细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解课文;书写生字:独、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上一节课上,我们知道两个学生开始学围棋。

  他们向谁学?学得怎样?

  2讨论思考题

  3师生交流

  二相机学习第一自然段

  那秋是一个怎样人?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并读一读。

  1指读

  2哪些词语可以说明秋很会下围棋?

  圈出:能手、独一无二

  学习生字:独

  3指导朗读、齐读。

  这两个学生分别怎样学?

  三相机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组讨论:

  用横线、曲线分别画出他们学棋句子。

  2交流:这两个学生分别怎样学?

  (1) 指名读

  (2) 他们两个人学习态度怎样?

  板书: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学习生字:致

  (3)再读指导:

  3齐读

  学棋结果怎样?

  四相机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读

  2为什么他们俩学棋结果会不一样?

  用上因为所以说上一句话。

  3齐读。

  五总结

  1齐读全文

  2读课文,你想向大家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练习背诵课文;练习用“一边……一边……”造句;完成习字册。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课文

  1齐读全文

  2列出课文提纲:

  第一段:秋棋艺。

  第二段:两个学生不同学习态度。

  第三段:他们学棋结果。

  3试背全文

  4同桌对背

  5指名背

  二造句练习:一边……一边……

  1指读书上句子

  2填空:谁一边干什么,一边干什么。

  3口头造句

  三抄写词语(习字册上)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真观察各单韵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并正确抄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 通过学做小主人的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待客之道及口语表达能力。

  3、 句式说话训练,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抄一抄

  1、 出示6个单韵母,读一读单韵母。

  2、 观察,这些单韵母分别写在四线三格的位置?说一说怎么记住它们的位置。

  3、 你还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书写字母时,中格要写满格。)

  4、 请小老师上台带大家写笔顺。

  5、 抄一抄以上几个字母。

  6、 小组内互评,看看谁写得漂亮,写得不够好看的同学请纠正。

  7、 小组推选出作业全班展示。

  二、依照例子说一说

  1、 读例句:

  元宵节的晚上,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

  元宵节的晚上,————在一起————。

  ——————,————在一志————。

  (1)读懂例句的.意思。

  (2)补充书上出示的句子。

  2、 任选一句,仿例句作答,并在小组中交流。

  3、 全班交流反馈。

  三、口语交际:学当小主人

  1、 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 看图,图上的朋友是怎么做小主人的?

  3、 元宵节那天你家来过客人吗?你欢迎他们吗?为什么?你是怎样做小主人的?

  4、 以小组为单位,表演接待客人的活动。

  请小组上台表演,大家一起来评一评,评出最出色的小主人和小组。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解元宵节的公历时间,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树立“华人”观念。

  2、扩词练习,增加词汇量,学会更好地应用生字。

  3、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学习的举趣。

  教学过程:

  一、练习组词

  1、 学生独立完成该题。

  2、 小组内评对,比比谁组得词多。

  3、 全班反馈,相互补充。

  圆:团圆、圆形、圆月、圆盘、半圆

  灯:电灯、台灯、花灯、灯光、灯火

  年:过的、新年、年月、今年、明年

  二、继续了解元宵节

  1、 请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 小组内讨论:看日历,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几月几日?

  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3、 全班交流反馈。

  4、 师小结:每年的家历正月十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是世界各地华人的共同节日。

  三、交流、认识对联

  1、 齐读书中的对联。

  2、 这两幅对联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与元宵节有关,写出元宵节的特点?

  3、 元宵节帖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文化传统,小朋友们也收集了不少,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对联,我们要开个“元宵对联会”

  4、 小组内交流对联。

  第一单元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短《猜灯谜》,编灯谜等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积累表义的偏旁,初步感受汉字的规律,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 教师范读短文。学生边听边想:书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2、 圈出你今天新认识的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

  3、 全班齐读课文。指名读课文。

  4、 讨论: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5、 解释“灯谜”与普通谜语的不同。(时间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

  6、 你能不能也编一个谜语呢?

  (1) 独立或小组合作编谜语。

  (2) 全班交流。

  7、 把自编的谜语写到前一课你所设计的花灯画中,回家后请爸爸妈妈猜一猜。

  二、金钥匙

  1、 读冬冬的话:我们学了好几个常用偏旁,要是能画个表,学习起来就方便多啦!

  2、 看表格,读懂表格中的三竖行分别表示哪三项。

  3、 谁能说说第一横行里的三格分别是什么?

  4、 偏旁和例字间有什么联系?

  5、 师生共同完成第二行:火字旁。

  (火表示与火有关。例字有:灯、烟、灰、灭)

  6、 学生独立完成第三横行。

  7、 与同学对照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语文教案-打赌。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下决心,说话算数,就一定能改掉怀习惯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良习惯,说一说,你的不良习惯是什么?

  2.针对这些不良习惯,你想过要改掉它们了吗?改掉了吗?

  3.学习《打赌》一文,要求同学们独立理解主要内容,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二)整体感知

  1.自读全文,逐段理解。

  2.同组交流,整理主要内容。

  (三)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由繁至简地整理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明确:不良习惯→打赌→忍→改掉

  2.抓重点句,体会说话算话是美德,坚持下去就会胜利,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打赌》。

  (四)总结、扩展

  说说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结果怎样。

  (五)布置作业

  把你类似的经历写成一篇小短文。

  (六)板书设计

  30* 打赌

  不良习惯→打赌→忍→改掉

  说话算话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让学生通过运用精读课文中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养成说话算话,诚实守信的美德。在总结扩展中用自主表达的方法,把自己类似的经历写成小短文,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

  探究活动

  召开一个讨论会,题目:真正的男子汉。

  要求:把自己如何克服缺点,改掉不良习惯的体会说出来,要有真情实感。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设想:

  这首古诗语言平淡,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不想念亲人呢?这首诗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引言: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学生踊跃背诵古诗)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古诗《静夜思》。

  (课件出示李白图片)

  2.教师点拨: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就号称“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这首《静夜思》写的是他刚刚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后,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二.初读古诗,学习会认字。

  1.教师在《思乡曲》的背景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请学生圈画本课的会认字。

  2.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读这些会认字。(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教师讲解:(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认字)“夜”的拼音是“yè”不是“yiè”,不要写错;“举”的拼音是“jǔ”不是“jǚ”;本课的三拼音节字有两个“床”和“光”,韵母都是“ang”,本课的韵母是“ang”的字还有一个是“望”。

  三.品读古诗,深入思考。

  1.教师活动:(理解课题的意思)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学生回答)

  2.教师讲解: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3.看挂图说说“静夜思”就是诗人在什么时间怎么样?(在静静的夜晚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4.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5.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疑本义是怀疑的意思,在这里是好比、好似的意思。霜,引导学生查字典。(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靠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好似地上结了霜)

  (3)把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合起来说一说。

  6.理解第三行诗句: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抬头望( )的明月。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7.理解第四行诗句。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8.指名读全诗,并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9.小结:这首诗前两句写“静夜”之景,用霜比喻月光,渲染出一种夜深人静的清幽境界,表现客居他乡的孤独生活。后两句写“思”,诗人见景生情,由望月而想到月下的故乡,从举头到低头,触动了思乡的情怀,陷入深沉的思绪中。

  四.细读感悟,朗读比赛。

  1.教师活动:先让学生读准诗中的每一个字,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古诗的朗读,速度要稍慢,要有抑扬顿挫。五言诗,每句都有停顿,一句句标出并示范朗读。在学生对诗意大概有所了解后,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诵,最后达到能够背诵。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课文,每个小组推举出一位代表,在小组间开展比赛,我们投票选出读的最好的小组。(学生组内朗读)

  3.学生朗读比赛,评选读的最好的小组,给予表扬。

  五.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教师活动:本课的会写字一共有七个:思、床、前、光、低、故、乡。(教师在黑板依次按笔顺写出这七个字)

  2.学生活动:学生看黑板笔顺图,自学描红课文的七个会写字。

  3.教师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巧计生字。比如:“思”字,上面是“田”,下面是“心”,可以记为:动脑筋种好田,让禾苗长出好多麦穗;“床”字,可以记为:广西有根木头;猜字谜“他是何方人氏,老爱脚踢石子”,谜底是“低”;等等。

  4.教师活动:教师强调书写。比如:“床”字在书写时“广”要把木包住;“前”第三笔横要写长一些;“光”的中间一横要写的长一些,最后一笔不是不是捺,是竖折勾;等等。

  学生活动: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七个会写字。

  5.教师活动:学习了这七个会写字,请同学们用他们组词。(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组词,并列举其他词语,拓宽学生的思路。

  六.课后作业。

  1.熟练会认、会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课外作业:

  (1) 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过小山羊找快乐的故事,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并学做快乐的人。

  2.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积累词句的习惯。

  3.认识11个字,引导自主增识汉字的意识。

  重难点

  1.理解课文。

  2.学生体会课文最后山羊妈妈说的话。

  乐学善思办法

  分角色朗读,表演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快乐?学生自由交流,教师不做性结论。

  2.导入新课,阅读提示明确要求,认认真真读课文。

  二.自读自悟,体验情感

  1.自读课文。

  2.小组讨论:小山羊找到的`快乐是什么?你有过这样的快乐吗?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3.交流阅读感受

  4.指生回答:小山羊找到的快乐是什么?

  5.你有过这样的快乐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三、朗读感悟,升华情感

  同桌分节读,全班接读,分角色读

  四、拓展延伸,陶冶情感

  1.读课外课文

  2.师生共同。

  五、学习生字

  1.看拼音读生字。

  2.同桌互读。

  3.去掉拼音读,同桌互读。

  4.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口技》教案10-27

语文上册教案04-28

语文古诗教案05-16

语文园地的教案05-16

语文教案(精选)04-12

语文试讲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