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30 11:33:4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7篇(通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7篇(通用)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新词,认读6个字;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字形,规范书写。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一、初读课文

  1、今天咱们要去发明的'世界去看一看,想去吗?

  2、揭示课题 一读、要求带着问题读文

  二、检查读文

  1、出示生字卡片。

  2、出示词语(提前板书)。

  3、要求带着字词复读全文,再次思考问题。

  4、指名分段朗读。

  (1)纠正字音,指导朗读。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兴高采烈” 据题质疑 自由读文,思考问题 拼读组词 练读,指名带读,交流预习中质疑的词语 分自然段读文 理解词语 导入,了解学生疑问,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词语。

  三、了解主要内容

  1、指名说说知道的内容,以及据题质疑的答案。

  2、逐节默读思考主要意思。

  3、指导想一想“发明的原因?谁产生了发明愿望?名称是什么?”

  4、口头完成填表。

  四、再次质疑

  1、梳理板书问题。

  2、组织简单问题的交流。

  板书设计:

  29、我想发明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育与训练目标

  1、使学生懂得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

  2、学会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并逐步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

  二、教育与训练要点

  1、下课了,下面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再去玩。

  2、学习用品应当按规定的位置放好,动作要快。

  3、预备铃声响,停止一切活动,依次进教室,等候老师上课。

  三、教育与训练准备

  1、一张课程表。

  2、一张课桌平面图。

  3、自制录音“听到上课铃”。

  四、教育与训练过程

  1、谈话导入。

  小朋友,解放军叔叔在打仗前,总要把枪擦得亮亮的。火车司机在开火车前,总要检查一下每个轮子的螺丝钉有没有拧紧。农民伯伯在割稻前,总要把镰刀磨得快快的。同样,我们小学生,在学本领前,也要把学习用品准备好,这样蚕能顺利地学本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做好课前准备”。

  2、演示明礼导行

  (1)课间十分钟先做好课前准备。小朋友,下课铃响了,你想想,应该做什么?(讨论)

  下课铃响了,这是告诉你:快快做好下一节的准备工作,再去小便和玩耍。你应该知道下一节是什么课,需要准备什么学习用品。你应当:A把上过的课本放进书包里。B把应该交的本子交上去。C把下节课的学习用品按老师的规定放整齐,然后离开教室去小便和玩耍。

  (2)学习用品应当放在指定的地方。我们在做课前准备时,学习用品应当放在什么地方呢?

  A出示:桌面平面图。学习用品就像我们小学生一样,都有一定的位置。课本在上面,本子在下面,叠在一起,坐在左边的小朋友放在左角,右边的放在右角,铅笔盒桌面正前方。在放铅笔盒前,要检查一下,铅笔有没有刨好,要不要在刨一下。B请一名学生演示。C请全体学生按上语文课的要求统一连练练。

  3、巩固联系

  (1)教师贴出日课表。按照要求训练。

  (2)示范引路。A请一学生讲一下课前准备的'三步;B再按课程表练连。

  (3)集体训练。A同桌对讲:课前准备的三步。B按课程表的科目,提要求,逐一训练。

  (4)比一比,练一连,同桌竞赛。

  4、听录音明理导行。

  (1)听录音“听到上课铃响”。

  (2)讨论:听到上课铃,同学们怎么样?

  归纳:上课铃响了,就是告诉你:上课啦!快进教室!同学们都立即停止一切活动,依次走进教室,赶快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看看学习用品有没有放整齐,静下心来,放好小手,等老师来上课。

  (3)说说:“你该怎么办?”A你在排队滑滑梯,正要轮到上滑梯时,上课铃响了,你该怎么办?B你在操场上踢球,正玩得高兴时,听到上课铃响了,你该怎么办?C你想找二年级的一位同学借一样东西,听到上课铃响了,你该怎么办?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明白“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是课文重点段的浓缩,与下文形成对应关系。通过抓重点句“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把握重点段的学习。

  4.通过对重点段的学习,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每一过程的特点。

  5.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训练,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

  6.学会在领悟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掌握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熟读成颂。

  7.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二、教学流程:

  (一)练习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大家积累了许多成语,愿意来做个小练习吗?

  2.出示练习:

  守株待( ) 金( )独立 九( )一毛

  胆小如( ) 万( )奔腾 画( )点睛

  (1)读一读,把这些成语补充完整。

  (2)想一想,再说几个这样的'成语。

  3.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成语,我们一起来看——金( )脱壳

  4.一起来读这个成语——金蝉脱壳。

  5.正音。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成语中读qiao,在课文其他句子中读ke。我们一起来读。

  6.相信同学们一定已经在《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中读过“金蝉脱壳”的故事。我们也了解到了这个词的比喻义: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今天我们一起和作者一起去观赏大自然中的“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耳倾听,课文“金蝉脱壳”主要讲了什么?

  2.同学们,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金蝉脱壳的情景。作者用了两个词概括了这个过程的特点,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3.板书“神奇有趣”、“奇特动人”。“金蝉脱壳”的过程究竟

  4.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思考课文哪些章节完整地写了金蝉脱壳的过程。

  5.课文紧抓住重点段,分三部分给我们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

  (三)合作探究,展开研读。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三至五小节按照“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的顺序向我们展示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

  板书: 脱壳前(3)

  脱壳中(4)

  脱壳后(5)

  2.蝉脱壳前是什么样子呢?

  (1)同学们自己读读第3自然段,画出第3自然段中描写蝉脱壳前样子的语句。

  (2)课件出示:“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当爬到一个枝丫上时,它用脚紧紧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停在那里不动了。”

  (3)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4)蝉虫停下来不动,就是要脱壳了。

  3.大家都很想知道蝉是怎样脱壳的吧?让我们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这个过程的神奇所在吧!

  (1)请大家默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

  ①用直线画出第一句话,这句话和下面的内容是什么关系?

  ②蝉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脱壳的?用圆圈圈出各个部位。

  (2)金蝉脱壳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

  幻灯出示:背—→头—→脚—→尾

  4.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一部分呢?把相关语句画出来,然后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5.出示蝉尾出壳的内容。

  (1)默读思考:这段围绕哪句话来写?请在书上用“____”标出来。

  (2)这一段是怎样表现出蝉尾出壳过程的有趣?同学们注意到“使劲地抖动着、升着”、“腾空向后仰”、“敏捷地向前扑来”、“抓住蝉壳用力一抽”、“蝉尾就出来了”这些描写动作的词了吗?不妨自己模仿蝉儿试一试。

  (3)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将这一过程刻画得处栩栩如生。这一情景描写生动,用词精确,和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分不开的。我们一起来读蝉尾出壳的句子。

  6.同学们,第4自然段有顺序地描写了蝉背、头、脚、尾出壳的过程。我们一起来读第四小节。

  7.金蝉脱壳后,身体各部位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五小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部 位

  变 化

  8.完成了吗?我们来看正确答案。

  9.齐读第5自然段。

  (四)演示过程,直观感受:

  1.如果你亲眼观察到蝉出壳的完整过程,你的感受会怎样?想不想看一看?

  2.仔细观察每一张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蝉脱壳时的变化。(幻灯演示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加深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

  3.齐读:这真是奇特动人的情景!(板书:奇特动人)

  (四)总结全文,学法指导

  1.课文记录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呢?(一双慧眼善于观察)

  2.对,靠的是仔细的观察。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呢?

  幻灯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前苏联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观察,观察,再观察。”由此可见,观察是一切发现的基础。

  4.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当我们进行观察时应注意什么?

  (1)有顺序

  (2)有重点

  (3)有感情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我们生活在农村,可以观察到许多动物,比如说公鸡打鸣,母鸡生蛋,小羊吃草,猫捉老鼠等等,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学会了观察的方法,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

  三、教学备注:

  《金蝉脱壳》一文,紧紧扣住一个“脱”字,按照“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的顺序,运用细致生动的语言描摹了金蝉脱壳这一神奇有趣、奇特动人的景象。读文本知过程,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通过抓住具体的描写,品味生动的语言,感受蝉脱壳过程的神奇才是重中之重。教师可以抓住课后习题四作为线索,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主动揣摩,获得体验。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11个词语,会认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表现和收获。懂得“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

  4、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图片

  2、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知课文大意

  1、(出示挂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找来了两位朋友——小白兔和小灰兔,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编一个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学生看图自由编故事)

  2、请一两名学生讲自己编的故事

  3、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好听,老师也请来了电脑博士,他也想把他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你们想听吗?(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听听电脑博士是怎样讲这个故事的。

  4、老师:听了电脑博士讲的这个故事,有哪些地方你是不明白的?或者你听了这个故事后想知道些什么呢?(鼓励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遍,并划出有关生字。

  2、同桌互相检查认生字的情况和朗读课文是否通顺情况。

  3、指名试读课文。大家进行评议。

  三、认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2、小老师领读生字。

  3、重点指导易读错的生字。

  “翻”是前鼻音,“施”是翘舌音。“浇、挑”是三拼音。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找朋友,给生字组词。

  6、“彩虹过桥”游戏:字——组词——说句训练。

  7、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析这八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8、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订正。

  四、写字指导。

  1、读“我会写”里的字。说说这几个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每个字均为左窄右宽)

  2、练习给这几个字组词。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五、快乐复习。(课件出示)

  1、快帮小兔找到它们要吃的蘑菇。

  féi jiāo shī hu tiāo fān dān è

  候 挑 担 肥 浇 施 饿 翻

  2、快来帮小兔把山上的词语读准,他就能顺利回家了。

  挑担子 —— 浇水 ——翻松 ——饿了—— 时候 ——施肥

  第二课时

  一、游戏“吃白菜”复习生字(课件:读对一个生字,白菜就没有了)

  二、学习课文

  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讨论(讨论前先四人小组读课文一遍):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边提出问题边贴两幅图,并板书“相同”和“不同” )(问题用投影出示)

  1、请小组说一说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现有几个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发表意见,先不作出评议)

  2、哪个小组说一说小白兔和小灰兔表现相同的其中一个方面?

  A、相同点之一

  ——老山羊收白菜,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来帮忙

  1)说说是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的(第一段),小组齐读该段

  2)从这里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爱帮助别人)

  B、相同点之二

  ——小白兔和小灰兔都很有礼貌

  1)你是从哪里看出它们都很有礼貌的?

  2)区别“您”和“你”的用法,明确“您”表示尊敬,有礼貌

  3)明确它们都很有礼貌 (板书:有礼貌)

  4)分别请男女同学读一读两只小兔子对老山羊说的话,注意读出礼貌的语气。

  过渡:讲它们相同的表现还有没有其他地方呢?那它们共有几个相同表现?分别是?(指板书齐读)我们继续找它们表现不同的`地方

  C、不同点之一

  ——小灰兔收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小白兔却向老山羊要了菜子

  (板书:要白菜 要菜子)

  为什么小白兔不像小灰兔那样要白菜而要菜子呢?(同桌讨论)

  D、不同点之二

  ——回家以后,小白兔辛勤劳动,自己种白菜,小灰兔却什么也不干,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板书:自己种 光吃不干活)

  1)回家后,小白兔辛勤劳动,它干什么呢?

  2)它是怎样种白菜的?请你做小老师带全班把课文写小白兔种菜的过程读出来(可配合动作)

  3)课文说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为什么要常常这样做呢?常常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课件)

  4)小白兔经过努力,白菜很快就长大了,可小灰兔拿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就不干活了,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后果呢?所以它们还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

  E、不同点之三

  ——小灰兔吃光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又去要;小白兔却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去。 1)小灰兔由于什么也不干,最后白菜都吃光了,而小白兔由于自己种白菜,所以它不但吃不完,还给老山羊送去 (板书:吃不完 吃完)

  2)看图4,小灰兔看到小白兔给老山羊送菜,觉得很奇怪,它对什么事感到奇怪呢?

  3)找学生把小灰兔问小白兔的话读出来(注意读出奇怪,惊奇的语气)

  4)小白兔最后对小灰兔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说一说你的体会吗?

  (找学生读最后一句)

  5)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

  四、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想:假如你是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2、提出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像小白兔那样,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成果。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掌握比较法,朗读法,讨论法等常用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

  1,准确把握词人复杂的心情.(即对"人生如梦"的理解)

  四,教学设想:

  按照情境教学理论,利用多媒体,结合朗读法让学生感知,体会,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气势磅礴,恢弘高远的意境;通过比较法,明确宋词两派在用词,选材,意境等方面的不同特点;通过了解背景和讨论,比较等方法使学生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起了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现在,就请同学们谈谈你的学习成果,好吗

  生1:老师,我能把这首词完整地背下来了.

  生2: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抒写内心的情感,也就印证了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

  生3:这首词语言比较精致,华丽,而且选择的意象为自然界中较小且静态的事物,如杨柳,晓风,残月,寒蝉,长亭等.

  生4:这首词格调深沉,通过一系列意象营造了细腻缠绵,低沉含蓄的送别诗意境,它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从柳永这首词的用词,意象,意境等方面进行了回顾,讲的都非常有水平.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词的另一派别——豪放派的代表作品,那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师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感知全文:

  师:好,现在老师把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读一遍,在朗读过程中,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以前鉴赏词的方法,一起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朗读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教师范读全文)

  师:好,刚才我们一起听了老师的朗读,现在大家一起来谈谈你对这首词的初步感受吧.

  生1:这首词好像也在者不愉快的心情,但这心情与柳永不一样.柳永写男女主人公分手时依依不舍的心情,而这首词在者老大无成的心情.

  生2:虽然都在写不愉快的心情,但苏轼不一样,柳永显得含蓄,细腻,而苏轼就显得气势磅礴,雄壮激烈.

  生3:这首词与柳永写的一样,也是通过写景,也就是通过描绘意象来抒发感情的.

  (三)鉴赏上阙:

  师:对,刚才同学们讲的都非常有道理,有见地.尤其刚才那位同学提到这首词也是通过写景,通过描写意象来抒怀的.

  (教师板书:写景)

  师:那这些景主要集中在词的上阙还是下阙

  生:上阙.

  师:对,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上阙,大家一起来找一下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

  (学生朗读上阙)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找一下.

  生1:大江

  生2:赤壁

  生3:乱石

  生4:惊涛

  生5:……

  (教师板书)

  师:对,大家找得都不错,那我问大家,这些意象尤其是大江与赤壁,前后是否可以调换,就是说,先从"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卷起千堆雪",再写"大江东去……人物" 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1:不可以,因为按照人观察事物的顺序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即先写长江再写赤壁,符合这一规律.

  生2:也符合时间的规律,这长江,在作者看来,已不仅仅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江,而是绵延不断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作者身处这有着特定历史事件的赤壁,也就会情不自禁把思绪定格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三国,所以,这意象应该先写长江(久远的历史),再写赤壁(特定的历史).

  师:刚才两位同学分析得很有道理,他们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分析,实际上也是作者由悠久的历史想到了特定的历史,由绵长的长江想到了古战场赤壁.

  师:我们说,词人往往通过意象来渲染一定的意境,我问,这首词的上阙,作者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生1:激烈

  生2:磅礴,有气势

  生3:气势宏伟

  生4:雄伟壮丽

  师:因此,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描绘的景物,是哪一句

  生:"江山如画"

  师:对,我们说,所谓意象是景物与情感的结合,那么由这些意象上,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1: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

  生2:对古代英雄的赞美

  (板书)

  师:能否更具体些

  生:对周瑜的思慕 (板书)

  师:对,从上阙的哪句词表现出来

  生:"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师:为什么

  生1:这赤壁作者不称呼为诸葛赤壁,也不称呼为刘备赤壁,而是称呼为周郎赤壁.

  生2:作者把周瑜称呼为"周郎",这"郎"显得他特别年轻潇洒,不仅因为羡慕他年轻,而且还有更让他崇拜的呢

  四,鉴赏下阙

  师:对,这就是接下来我们一起要鉴赏这首词的下阙.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下阙好吗 其他同学思考,作者还描绘了哪些意象(即写了周公瑾的哪些方面)

  (指定一学生朗读)

  师:这位同学朗读得相当有感情,作者描绘了哪些景象

  生:"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师:这句写了周瑜的哪一方面

  生1:他爱情甜蜜,婚姻美满.

  师:对.

  生2:写他潇洒.

  师:也不错.

  生3:写他年轻.

  师:也很有道理 (板书:年轻)

  师:还有哪方面的 找具体的语句.

  生: "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师:这句在写什么

  生:写他有指挥军队,战胜曹军.

  师:指挥时,他的神态怎样

  生:"谈笑".

  师:说明什么

  生:指挥若定,展现了他高超的指挥才能.

  师:想看看周瑜指挥大军和火烧赤壁的情景吗

  生: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周瑜,体会周瑜的卓越才能.

  (播放《周瑜点将和火烧赤壁》)

  师:到这里,即周瑜年轻有为的形象,不仅浮现在作者眼前,也出现我们眼前.

  (板书:年轻 有为)

  师:这是作者在咏史.

  师:回顾历史,回到现实,作者却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会

  师:我们一一下作者写这首词的画像,从这画相中,你看出什么了

  (出示课件——画像)

  生1:郁闷

  生2:身体欠佳 (笑)

  师:也对.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苏轼写这首词的背景.

  (出示课件 《念奴娇·赤壁怀古》背景的文字)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要"多情应笑我"了吧

  生1:笑自己居然与周瑜相提并论.(人家一个大都督,我一个凡夫俗子)

  生2:笑自己老大无成

  师:都有道理,是吗

  师:同学们,面对这大江赤壁,想到自己的'老大无成,联系自己的政治处境,于是作者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叹.

  师:同学们,自这首词问世以来,对"人生如梦"这句有许多的争论,有人说反映了作者消极的,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见,你认为呢 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学生讨论)

  生:1,我认为,苏轼如此地执着,到头来也老大无功,壮志未酬,而周瑜呢,年轻有为,功勋卓越,太伤感了.

  2,即使是风流人物,英雄豪杰的周瑜,不也被这"大江"的"浪"淘尽,淹没了吗 所以说,"人生如梦",所以说有消极的意味.

  3,苏轼尽管有"人生如梦"的感叹,然而,作者的人生态度,还是比较洒脱豁达的,"一尊还酹江月",他"还是举起酒杯,祭奠这万古长存的大江与明月吧",还是把这苦闷,这压抑寄情于这滚滚长的长江 ,高悬的明月吧!

  师:同学们,这首词虽有消极的意味与成分,但,它并没有影响全诗的格调与意境,这豪迈,雄壮的意境和略带消极(伤感)的情绪与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同出一辙,两词都写到了长江,也发表了对人生的态度,同时,也都用酒表达了豁达的心胸.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同样豪放的歌曲.

  (学生欣赏《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提示学生关注歌词)

  (五)拓展训练:

  师:这豁达其实在苏轼其他的词都能表现出来,包括同一时期的作品,如:他在黄州的第四年写的《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词中有对快哉亭周围美丽环境和悠闲生活描写的基础上,他用"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作结.

  师:我们一一下这首词.

  (出示苏轼图像与《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六)课堂:

  师:好,到这里,我们的上课即将进入尾声,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一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让我了解了宋词另一词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的风格——雄壮,豪迈.

  生2:让我更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了词人苏轼,尤其是他写这首词时壮志雄酬又不失豁达的胸襟,太让人感动了.

  生3:让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内涵.

  生4:让我在课后会更深入地讲究宋词两派别的风格,也让我在今后的业余时间有方法去鉴赏宋词----比较法,讨论法,朗读法.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也很有体会.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词来结束今天的课吧!

  (学生背诵全词,播放音乐)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改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文字表达能力。

  2、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1、读懂原作,先列提纲,理清起因、经过、结果,将剧本改写成故事。

  2、了解人物性格,引导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

  教学准备

  《负荆请罪》的剧本及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主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2、集体交流,明确要求。

  将《负荆请罪》改写为故事。

  二、指导。

  1、了解什么是改写。

  2、回顾剧本《负荆请罪》内容,了解人物性格特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引导改写。

  (1)先列一个提纲,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刻画人物,体现人物性格特点。

  A可以通过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

  B引导学生将原作内容进行揣摩,如何表达出来。

  C可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原作中省略的没有表现的`内容,使人物丰满起来。

  三、学生讨论交流。

  1、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2、人物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如何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

  四、学生自由习作。

  第二课时

  一、学生交流习作。

  1、学生朗读习作。

  2、学生欣赏习作:习作有哪些优点?存在哪些不足?

  3、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是怎样写具体的?

  4、提出修改建议。

  二、学生修改习作。

  1、对照欣赏的习作,找自己习作的精彩之处、不足之处。

  2、检查自己的习作是否符合改写要求。

  3、进行修改。

  4、小组内交流、评议。

  5、再次自行修改。

  三、抄写习作。

  将自己的习作抄写在本山。

  第三课时

  一、组内交流,品评习作

  1、小组内交流,品评习作。

  2、推荐小组优秀文章。

  二、全班交流优秀文章

  1、学生朗读优秀文章。

  2、学生点评,教师点拨。

  3、师生共同推荐优秀文章,共同欣赏。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体会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性和讽刺意味;

  二、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能通过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把握人物性格,提高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葛朗台形象的分析,认识资产阶级贪吝、自私、虚伪、狡诈的本质。

  【教学重点】反映葛朗台特征的对话和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葛朗台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分析】: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⑴分析人物形象,鉴赏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动作等细节描写。这也是教学重点。

  ⑵把握作品主旨,针对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崇洋媚外思想严重,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实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A激发兴趣法,补充相关情节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B问题引导法:巧设问题,循循诱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C激发思维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因此要注意设置创新性问题,激发性思维。

  学法:如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因此,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发现创新。A早读时检查有关材料,预习课文,划出生字,词语,查字典解决问题。B合作探究:课堂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加以表演,品味小说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以及传神的动作描写,进而把握小说主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泼留希金是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那么,其他三位分别是哪位作家的哪部小说中的人物呢?

  俄果戈里《死魂灵》泼留希金;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

  法莫里哀《铿吝人》阿巴贡;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

  那么,中国文学史上有类似的典型人物吗?学生发言

  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他临死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中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众亲友却不能猜出他的心事,只因灯盏里点着两根灯茎,老婆知道他的心事,挑灭了一根灯芯,顿时就没了气。如果说严监生的吝啬还带有中国农民的质朴,那么,老葛郎台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学习《守财奴》》一文。

  二。简

  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提示]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梳妆匣的来历和继承权的问题,正因为这两个原因,导至下文故事的展开。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老葛郎台的个人档案内容?就像,“非常周末”等娱乐剧场里介绍嘉宾的个人档案一样。

  老葛朗台档案

  年龄:七十六岁

  职业:箍桶匠投机商

  性格:吝啬专制执着狂

  嗜好:看到金子,占有金子

  人生信条:人生就是一场交易

  2、课文思路(板书设计):

  抢夺梳妆匣:发现——抢夺——交回(爱财——惜财如命、凶狠、冷酷)

  诱骗继承权:提出——诱骗——骗到(骗财——狡猾奸诈、虚伪)

  看守密室:守护金子——保管金子(守财——贪婪、执着)

  临死抓金:抓取法器——“看住金子”(恋财——至死不变)

  3、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葛朗台的形象。并完成下列表格。

  爱好金子

  曾用名箍桶匠、老头儿、老家伙、守财奴

  事迹抢梳妆匣、骗继承权、看守密室、临死抓“金”

  性格吝啬、贪婪、蛮横、冷酷、狡诈、骗子

  人生格言人生就是一场交易!

  评价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一个视金如命、狡猾欺诈、贪婪执着、冷酷无情的资产阶级爆发户、守财奴形象。

  4、如何形容葛朗台的家庭关系?

  明确:他与妻子女儿的关系只是一种金钱关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关系了。”

  三、小结

  纵观全文,作者刻画葛郎台,紧紧扣住他的贪婪、守财奴的性格特征,精心安排了矛盾冲突,以爱财———骗财————守财的完整情节,这些丰富多彩的情节组成了守财奴晚年的一部性格史,令人惊叹世上还有这样一种人!

  第二课时

  一、研习课文

  (一)“财”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称得上是“财”的东西。

  ——匣子、路易、遗产、首饰、密室、金子、十字架……

  [板书:匣子遗产密室十字架]

  (二)“守”当葛朗台面对这些财宝时,他是什么态度?

  1。匣子

  A(动作)

  ①当葛朗台无意中看到查理寄放在女儿这里的金光闪闪的匣子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瞪着金子的眼光”

  ②“瞪”的意思是睁大眼睛,本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在这里葛朗台的眼睛却瞪得可怕、厉害、非同一般。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

  ③接下来有哪两个动作?用得怎样?

  ——一“纵”一“扑”。葛朗台76岁的人了,身手是多么敏捷、迅猛,看似于年龄不符,实则和本性贴合。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纵”不“扑”又怎能成其为葛朗台呢?因此,“纵”“扑”的细节,既形象展现了葛朗台饿虎扑食、秃鹫擒鸡般攫取金钱的丑态,带有动态的夸张性;又揭示了他崇拜金钱、聚敛无厌的思想本质,体现了动机的真实性。

  ④作者在第一段已经给他下了一个评语,是什么?

  ——“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板书:抢]

  B(语言)

  ①当女儿看到自己的亲人寄存的梳妆匣被父亲占有时,是什么反应?——阻止

  分角色朗读这一个片断(“欧也妮四肢发抖。……‘她会的,老爷。’母亲说。”)

  ②欧也妮是如何阻止父亲的?

  a。“是的,父亲,不是我的。这匣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寄存的东西。”

  ——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动,这实际上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可是对葛朗台先生来说根本不顶用,他是怎么辩解的?(“他拿了你的家私,正应该补偿你。”)

  b。“父亲,父亲,看在圣母面上……我得原封不动地还他。”

  ——这是从宗教信仰的角度上劝阻,西方人非常信教,可是对葛朗台这样的'人管用吗?不管用。他又是怎样讲的?(“看比动手更要不得。”)

  c。欧也在手边抓到了一把刀子……“父亲,你

  的刀把金子碰掉一点,我就用这刀结果我的性命。”

  葛朗台什么反应?(“把刀子对着梳妆匣,望着女儿,迟疑不决。”)

  ——女儿拿做人原则、宗教信仰、甚至自己性命来阻止都没有用,看到黄金一切都抛弃了,这就是葛朗台在金钱和女儿面前做出的选择。

  2。遗产

  A(过渡)

  ①后来葛朗台把匣子还给了女儿,为什么?

  ——因为他的妻子可能死,如果妻子死去,他的财产会被女儿继承一部分。

  ②葛朗台认为如果把财产放手一部分交给女儿,会怎么样?

  ——“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说明他把钱看得像生命一样可贵。

  ③既然把钱让给女儿是抹脖子,想什么办法?——“决意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

  [板书:骗]

  ④他是怎样巴结、诱哄女儿的呢?把巴结、诱哄女儿的句子划下来并齐读一遍。

  ——“他对她多么温柔多么体贴……常在女儿面前哆嗦。”

  B(动作)

  ①“搀”

  搀,扶持的意思。一般场合,都是年青人搀扶老年人,健康者搀扶体弱者。这里,一个76岁的长者去搀扶作为晚辈的年青人,真是悖于常理。

  a。一个“搀”的反常动作,逼真地表现了葛朗台的什么独特心理?

  ——要守住财产,就得让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要让女儿痛快地放弃,就要讨得女儿欢心。为了守财,他不异以老迈之躯,低三下四,强作慈祥,骗取女儿的信仰。一个“搀”字,活画出守财奴的骗子本质。

  ②“慈祥”

  a。他的眼神是什么眼神?——“差不多是很慈祥了。”

  b。差不多,差哪一点?——眼神慈祥,内心不慈祥,少了点真诚,多了份虚假。

  ③“哆嗦”他常在女儿面前哆嗦,他为什么哆嗦?

  ——“哆嗦”是葛朗台故意装出一副可怜相,博得女儿的同情。

  C(语言)

  ①“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

  ——说明他虚伪,他把继承遗产看作是小小的事,实际上他在内心却看作是大事,和性命一样的大事。他和女儿玩了一个花招。

  ②“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

  ——意思是说如果你爱你的父亲,如果你不要你的父亲受罪,就赶快把遗产放弃,不然你父亲就会像受罪一样难过

  ③“乖乖,这可不是我的事。——克罗旭,你告诉她吧。”

  ——他把这件事抛

  在克罗旭身上,表明这些决定都是克罗旭安排的,他也是和欧也妮一样只是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说明他在继续欺骗女儿。

  ④“要是对你可怜的母亲,你肯无条件抛弃继承权,把你的前途完全交托给我的话,我觉得更满意。”

  ——在这里葛朗台提到了欧也妮的母亲,意在博取同情心,利用女儿对母亲的感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密室

  A(过渡)

  a。毕竟是80几的人了,葛朗台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了,这时欧也妮是怎样对待他的?

  ——“想到自己不久就要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了……鞠躬尽瘁。”点学生把这段文字读一读。

  这就是女儿对待父亲的态度。父亲快要去世了,女儿对父亲格外的照顾、格外地眷念。可是这个父亲关心的是什么?金子、钱,守着的是装满金钱的密室。

  B(概述)

  把写他一天到晚守住财产的段落找出来,点学生读一读。

  —“从清早起,……不时用手摸一下。”[板书:看]

  C(语言)

  把他一天到晚念叨的几句话划下来,点学生读一读。

  “裹紧,裹紧,别给人家偷了我的东西。”“在那里吗?在那里吗?”

  “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

  这个人快死了,女儿这样照顾他,他心里有没有暖和?没有。有没有父女感情?没有。这时唯一能给他安慰的是金子和钱。

  4。十字架

  A(动作)

  临死的时候什么能打动他?镀金的十字架。只有黄金能打动他,一把抓住十字架。“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板书:抓]

  B(语言)

  这时女儿最希望的是什么?希望父亲在临死之前衷心祝福她。这个父亲不祝福,他讲的是一句什么话?齐读一遍。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他迫不得已要到“那边”去,等到女儿也到了“那边”再把钱交给他。自己死了之后女儿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这个世上生活怎么办他没有想过,他至死念念不忘的还是金钱。

  小结:葛朗台对于钱财进行了不择手段的

  获取,如“抢”、“骗”、“看”、“抓”,这一切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守”。“守”在这里的含义我认为不是简单的看护、看守的意思,而是不断的获取、强烈的嗜好和疯狂的死守。

  (三)“奴”

  A。(引导)

  如果葛朗台的守财是依靠正当的手段获的,是建立在顾全亲情的基础上的,这些钱是用来消费、享受或者赈灾、济贫的话,那么葛朗台应该说过的是一种非常快乐的生活,他也可能享受到亲人间的天伦之乐。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他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这里补充一些葛朗台平时生活的材料。

  葛朗台住的是破旧的阴暗的房屋,吃得极其俭省,不允许买肉吃。家里不允许同时点两支蜡烛。不管春寒秋凉,每年冬天实在熬不下去了才点上壁炉取暖,春寒料峭的时候就要熄火。这一切都是他的“守财”的本性惹的祸。

  B。(思考)

  把葛朗台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相比,看看他有什么,而我们没有;我们有什么,而他又没有?

  ——他有很多钱,多到什么程度呢?《项链》中玛蒂尔德奋斗了10年才偿还清了一挂36000法郎的项链,而葛朗台的财产达20xx万法郎之多,需要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中产阶级奋斗5000年。但是葛朗台除了有那些钱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我们没有他那么多的钱,但是我们有的是和父母兄妹的亲情、和同学朋友的友情、和老师的师生情……这些都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

  葛朗台占有金钱却不懂得享受金钱可能带给他的乐趣,他支配金钱又被金钱所支配,他既是金钱的主人,又是金钱的奴隶。

  [板书: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葛朗台很穷,穷得只剩下钱了。尤为可叹的是,是钱葬送了葛朗台的命,而这些钱葛朗台一分也带不走。而我们很富有,我们拥有许多非常宝贵的东西,它们都是一些无价之宝,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甚至我们后来的人。

  说到这里,有一个很古老的填空题,请大家做一做:

  题目:金钱能买到,但买不到。

  ——房屋,家庭;药物,健康;伙伴,友谊;书籍,知识;娱乐,快乐;婚姻,爱情;官职,民心……

  二、小结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葛贪婪、吝啬、专横、凶狠、虚伪,带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特点。他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以致这个大财主的家庭没有任何幸福可言,相反成了一个“苦难的家庭”。他又是一个十足的拜金主义者,在他的一生中,占有金子是唯一的内容。

  三、概括小说主题

  生讨论,师点拨。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描写葛朗台这个极端自私、极端贪婪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的拜金主义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巴尔扎克娴熟地运用了漫画式的夸张手法,运用幽默离奇的语言,刻画出一个极端贪婪、吝啬的变态人物形象,让人觉得既荒诞可笑,又真实

  可信。这个可憎的人物是由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土壤成就的。在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我们每一个文明人都应加强自身修养,远离铜臭,与时俱进!

  四、拓展阅读

  虽然葛朗台很有钱,但葛朗台住的是破旧的阴暗的房屋,吃得极其俭省,不允许买肉吃。家里不允许同时点两支蜡烛。不管春寒秋凉,每年冬天实在熬不下去了才点上壁炉取暖,春寒料峭的时候就要熄火。这一切都是他的“守财”的本性惹的祸。

  葛朗台占有金钱却不懂得享受金钱可能带给他的乐趣,他支配金钱又被金钱所支配,他既是金钱的主人,又是金钱的奴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葛朗台很穷,穷得只剩下钱了。尤为可叹的是,是钱葬送了葛朗台的命,而这些钱葛朗台一分也带不走。而我们很富有,我们拥有许多非常宝贵的东西,它们都是一些无价之宝,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甚至我们后来的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口技》教案10-27

语文教案[经典]08-28

(经典)语文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