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7篇(实用)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晚年的辉煌业绩,受到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感染;
4.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语文教案-最后的辉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诺贝尔的故事和图片,都有谁带来了?
(教师鼓励搜集资料的同学,请他们介绍自已搜集到的资料,并充分将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教师总结并导入:那么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又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生词。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拿不准的字音和生词提出来请其他组同学帮助或教师指导,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最后的辉煌》。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先请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2)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描写诺贝尔的?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议答。
(l)“最后的辉煌”指的是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将他的巨额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对人类科学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课文写了诺贝尔两件事。一是写诺贝尔是伟大的发明家和举世闻名的企业家,拥有巨额的财产;二是写诺贝尔临终之际将所有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做为医学教育事业及奖励基金。
这两件事之间是因果关系。正因为诺贝尔创造了将近二百万英磅的.财产,才为晚年的捐助创造了条件。
(学生汇报时,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其他小组补充。)
4.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l)学生默读勾画理解。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采用读句子、抓词语、谈理解的方法汇报交流,彼此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4)指导朗读。朗读时重点指导学生抓句子,以体会诺贝尔对事业的执著以及对祖国、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
四、小结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谈感受后,教师总结。)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外,鼓励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以了解诺贝尔本人;课外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并通过感情朗读以完成本课的教学。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自学、自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理解“最后的辉煌”的意思,体会诺贝尔对祖国、对世界、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了解描写诺贝尔的两件事及其两件事之间的联系。
探究活动
以爱国科学家为主题,出一张小报,可以一人出一张,也可以几人合作一张。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引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技能:大胆写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情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要教会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实话实说。
对策:引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大胆表达自己的烦恼,在探究、交流中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课前准备:投影片,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了解他们心中的烦恼。
教学过程:
一、教师再次明确习作的要求:
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二、错别字(投影出示这些词语)
心信(自信)犹然而生(油然而生)
既使(即使)身怕(生怕)
由其(尤其)在过(再过)
只到(直到)守财权(奴)
看见视(看电视)反夺(反驳)
位子(位置)不会作(不会做)
疲备(疲惫)全世(全市)
同考(通考)
1、学生读一读,辨别这些同音字。
2、交流,分别给它们组词。
三、文章中的句子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
1、我平时写的不痛的,肯定本上扣了很多分数。
2、那时爸爸上午脸色十分镇定像用过激将法一样。
3、心理想要是考不好的话就不能去买肯得基了,我心里想要是这次考试靠的好就可以买肯德基了。
三、内容上的毛病。
1、在句子中前后意思相矛盾。
2、标点使用不当,人物说的话没有用双引号。
四、讲评方法。
小组交流,互相修改,取长补短。
1、四人一小组自评,找出对方不足之处,讨论如何修改。
2、选好的范读欣赏。
3、针对自己的不足自行修改。
五、讲评步骤。
1、分组自读自评。
四人一组,先自读自己的,交流有没有写己的真情实感来。
再读读同学的,指出对方不完善的地方。
2、范读夏庆玉的,能有详有略地写出在学习上所遇到的烦恼,并希望家长和老师能给予帮助的急切的心情。
3、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修改意见,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教案 篇3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围绕着“热爱生活”这一主题选入了四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每课文都洋溢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本组课文生动有趣,《比一比》、《菜园里》写的是农村田园美景,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趣味;《自选商场》则是对现代购物方式的解说;《日月明》巧妙地揭示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语文园地四》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延伸,又是对学生多途径识字的提示;《我会拼图》是对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的综合训练。
本组课文内容注重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联系,日常事物的名称与学习生字词相结合,为学生的识字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本组学习的重点是识字、写字,提倡学生多方式、多角度地识字,体验学习的乐趣。
单元总体目标
1、正确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朗读的乐趣,丰富学生的知识。
2、提倡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识字,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笔画“
3、初步理解量词的用法,在日常生活中准确使用量词。
单元教学建议
识字、写字既是本组的'重点,也是本组的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识字、写字往往显得枯燥无味,所以在本单元教学中,老师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因而建议老师做到以下几点:
1、运用情境描述、实物展示、课件展示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在识字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借此拉近学生与书本的距离。
3、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单元教学时间
共8课时
1、(识字二)比一比2课时
2、自选商场2课时
3、菜园里1课时
4、日月明1课时
语文园地四1课时
我会拼图1课时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解】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 初识作者。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有四句名言,请你去读一读,力争读懂它们。【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学生自由读能读懂吗?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能给我们很好的警示,我们一起熟记于心。【齐读】
3、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朱熹)【板书,强调熹的写法】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观书有感,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观书有感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A.初步了解克隆知识及事理说明文的特点,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常见的说明方法。
B.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充分预习。
B.有机地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充分讨论辩证地思考科学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
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三)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领悟“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的深层内涵。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的处于生物科学前沿的克隆知识贴近生活,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克隆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生物常识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上一单元说明文知识的学习训练,已使学生对说明常识有了初步把握,他们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且通过一年多的训练,他们已养成了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
三.教法、学法
为使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我将做适当的点拨。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延伸拓展法。对克隆人的看法展开辩论,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哲学家的名言)“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谈对这句话的认识……现代科技的发展却使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那就是“克隆”,现在就让我们随同我国生物学专家谈家桢的脚步,走进《奇妙的克隆》去领悟克隆的“奇妙”。
(二)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学生根据个人阅读喜好,或朗读、或默读、或略读、或精读、或跳读、或连读等),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
1.根据小标题,感知文意。(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2.整体把握克隆的“奇妙”在何处?
注:结合学案预习内容,整体把握文意,即“什么是克隆”,“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依据课本或生活中的实例体会克隆的“奇妙”。教师适当引导生活中的实例,如扦插类植物:吊兰、月季、富贵竹、桂花、土豆、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还如俗语中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等。
(三)研读探究
为了把克隆的“奇妙”说明白了(说明文的艺术是把事物说明白的艺术——叶圣陶语),作者是如何来进行说明的?
1.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展开竞赛研读。(多媒体展示竞读内容)
第一小组探究内容: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又有什么好处?
第二小组探究内容: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清晰条理地说明了克隆的'“奇妙”?
第三小组探究内容: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2.教师在整个自主研读、合作探究过程中适当点拨引导。并针对各组表现情况加以点评
3.班内交流,展示各组探究成果,教师予以适当点评(以鼓励为主,有争议的问题班内研讨,师生共同明确)。
(四)拓展延伸
1.克隆如此奇妙,有何妙用,又有何弊端?(学生结合文本提取筛选关键信息,为下一步的辩论做铺垫)
2.针对克隆的利弊问题,由作者的“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这句话展开辩论。
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正方辩题是“克隆技术能为人类造福”,反方辩题是“克隆技术不能为人类造福”。以课本的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加上他们课内外所了解的事例、数据、故事等作为论据,展开激烈地辩论。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随同谈家桢体验了克隆的“奇妙”,了解了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掌握巩固了说明文体的“说明白了”艺术,也为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所感动,更为作者“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的话语所震撼。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同样,克隆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应在向前飞奔的时候,抽空看看头上的这把利剑。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的: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 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 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
三、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2)
四、教学设想:
以多媒体画面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自己感悟诗意。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 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 生评;
3. 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 生评,师随机点拨;
5. 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 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 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
1. 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 汇报探究结果;
3. 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 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 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
附:
这篇教案经过执教者的实践,在全区召开的七年级语文课改培训会上面对二百多位初中语文教师上了一堂成功的观摩课,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1. 诗歌教学突出了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的特色,让学生初步完成了对诗歌美的欣赏。
2.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直至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
3. 较好地把握了诗文的内涵,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读诗感悟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更好地品味诗意,领悟意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ao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oe的音。
2.学生能通过自我探索、发现,找到隐藏在插图中的字母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字母的音。
3.让学生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有主动学习的兴趣。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ao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oe的音。
教学难点
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oe的音。
教学准备
配合学习a、o、e发音的录音带;a、o、e及带声调a、o、e的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音,认清字母形。2.认识声调符号,学习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教学重点
a、o、e的发音方法和韵母带调一口呼是重点。
教学难点
读准韵母的二声和三声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1.给同学们读一个小故事,喜欢吗?教师先读一个带有注音的有趣的`小故事,告诉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自己就能阅读注音读物了,以后学习查字典、学习普通话都离不开汉语拼音,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读儿歌。
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3.看图讲故事(依据课本插图教师编讲),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单韵母a
1.看图引出单韵母a,板书“a”。
2.教师示范发a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嘴张大,舌头居中,舌位低,嘴唇呈自然状态(不圆唇),发音过程中口形不能变动。
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啊”读准a的音;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张大嘴巴aaa。
3.再引导学生看图:小女孩的头部像a的形,小女孩张大嘴巴发的就是a的音。教儿歌,帮助学生记忆a的音和形。
4.学生反复练习发a的音。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单个练习(开小火车,指名读)。
三、学习单韵母o(方法同上)
注意教发o音时,讲要领,做示范。
发“o”音时,嘴半开半闭,嘴唇圆拢,舌尖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发音方法,把“喔喔”的音拉长,口形舌位不变,接着呼气发音,就能发出正确的字母音了。拢圆嘴巴ooo
四、学习单韵母e(方法同上)
注意教发音时,讲要领,做示范。这韵母不是鹅的音,是第一声“e”,鹅是第二声。发音时,口形要变扁,半开半闭,舌头后缩,舌根稍微抬高一些,嘴角往两边咧开,露出牙齿。嘴巴扁小eee。
五、小结
教给学生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
1.“张大嘴巴aaa,拢圆嘴巴ooo,嘴巴扁小eee。”要告诉学生发单韵母a、o、e时,口形不能变动。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忆a和e的形,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找出图与字形相似的部分。
2.跟着老师读儿歌。
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3.跟着老师读一读,说一说。
六、学习声调
1.认识声调符号,配合手势和儿歌学习。
“-”是第一声,“/”是第二声,“ˇ”是第三声,“”是第四声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看图上小汽车的走势,“汽车平走üüü,汽车上坡áá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ǎǎ,汽车下坡ààà。”。
2.练习读a、o、e的四声。
(1)顺序读,变序读。
(2)二、三声对比读。
á—ǎ?—ǒ?—t
(3)联系日常生活,教师引导用带调的a、o、e组词。
ü阿姨好!á啊!你说什么?ǎ啊?这是怎么回事?à啊,伟大的祖国!
ō噢,我懂了。?哦,是这样吗??哦!我明白了。
?飞蛾额头t恶心a饿了凶恶
七、巩固练习
1.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
2.让学生读卡片上不带调韵母,说字母形状。
3.读带调韵母,自读,指名读。
八、小结
我们今天学会了a、o、e三个单韵母的读音、认清了字母形,掌握了四个声调。
九、游戏巩固
1.给三个孩子分别起字母名字,一个叫a,一个叫o,一个叫e,然后请他们上台介绍自己。还可以给这三个字母分别加上四个声调再起12个名字.
2.教师示范说:“小朋友好!我是a!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下面的小朋友都大声地说:“a,你好!我们愿意和你做朋友!”接下来就到o和e上台介绍自己。这样每个小朋友既有中文名字,又都有自己的拼音字母名字,这个字母名字就一直跟随他们,课下也可以叫拼音字母名字。
十、课堂总结
表扬本课表现好的同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a、o、e三个单韵母的读音、字母形及声调。
2.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学习书写a、o、e三个单韵母的正确笔顺。认识拼音字母的基本笔画,“”左半圆,“”竖右弯。
教学重点
巩固练习a、o、e四个声调的练习。
教学难点
学会书写a、o、e三个字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经典]语文教案08-03
(经典)语文教案10-22
语文《口技》教案10-27
[精选]语文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