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15 07:37:3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4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集合4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爱迪生热爱科学,顽强地做科学实验的事迹,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20 爱迪生。

  2.学习本课15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并用“节省、顽强、合适”等词练习造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3.继续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通过4、5自然段,继续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自然段段意。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爱迪生热爱科学,积极实验的事迹,体会他不怕困难,顽强刻苦的精神为重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给自然段分层为难点。

  教学思路:

  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字音→理解课文(每节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句与句之间有什么联系→连起来讲了什么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习字形。

  教学用具:

  图片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用图片引起兴趣,简介爱迪生(可以检查预习的情况),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结合上下文想想词义。

  2.标好小节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垃圾、便宜”的轻读;“燃、聋”的声母不同,并了解爱迪生的主要发明。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想每句话讲了有关爱迪生的什么事。

  (2)指名回答:

  ① 第1句:讲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理解“闻名”。

  ② 第2句:讲爱迪生小时候家里很穷。(只上过3个月的学,靠卖报维持生活,后来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都是刻苦钻研的结果。)

  ③ 第3句:讲他热爱科学,省钱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理解“节省”,想象爱迪生的钱是怎样省下来的。练习用“节省”造句。(由此可见爱迪生热爱科学。)

  ④ 第4句:讲他做实验的器具是哪儿来的。比较“拣”和“捡”,学习“垃圾”一词,指导书写“罐”。(由此可见爱迪生克服困难,做科学实验的精神,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20 爱迪生》。)

  (3)本段的4句话,主要讲爱迪生热爱科学,克服困难,做科学实验。

  (4)练习朗读。

  2.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爱迪生是克服了哪些困难来做科学实验的?(克服了没有时间、没有实验的地方、没有实验的器具和药品等困难。)

  学习“占”,体会爱迪生热爱科学,积极做科学实验的精神。

  五、课堂练习。

  练习朗读课文1、2自然段,读准生字组成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准词语:

  节省 垃圾 占用 燃烧 瓶瓶罐罐

  顽强 便宜 合适 价线 省吃俭用

  2.爱迪生为了做科学实验,克服了哪些困难?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讲了爱迪生的什么事?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分别怎样?

  2.读读车长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句子,通过比较“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扔了出去,还打了他一个耳光”,体会爱迪生所受到的沉重打击!(好容易搞到的实验的东西全被扔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也被打聋,为了做科学实验,爱迪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3.练习朗读,读出感情。

  4.小结。

  三、学习第4自然段。

  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为了他所热爱的科学,不怕条件艰苦,克服了诸多困难,遭受到了如此沉重的打击,他能承受得了吗?他又是怎样面对打击的呢?

  1.理解“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受到打击,决心不改,这是他后来成为著名发明家的重要原因。

  2.爱迪生又是怎样做的?理解“省吃俭用”。从第2句中哪个词可以看出爱迪生的决心没有动摇?

  3.爱迪生后来又是怎样进行科学实验的?他在实验中遇到了哪些危险,又是怎样对待的?练习用“顽强”造句。

  4.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想想句与句有什么联系?

  5.练习分句读。

  6.小结。

  四、课堂练习。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导语:

  爱迪生小时候克服种种困难,做科学实验,为了做实验他不怕危险。除此,为了科学实验,他还有不顾劳累、连续工作的精神。

  二、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默读,这节有几句,每句讲了什么?

  (1)第1句讲爱迪生试制电灯。理解“试制”。

  (2)第2句讲爱迪生为寻找一种合适的灯丝做实验。理解“合适”;什么样的灯丝是合适的.灯丝?从文中找答案。(“合适”的灯丝就是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他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①做过的实验无法计算次数;②失败了不灰心;③有刻苦钻研、顽强地做实验的精神。)

  (3)第3句讲他连续工作,不顾劳累。

  (4)像他这样不顾劳累,反复实验,连续工作,文中是用哪一个词概括的?文中是怎样具体说爱迪生“不懈地努力”的?

  2.这一段的4句话分3层,该怎么分?说说每层的意思?

  3.分层朗读。

  4.小结。

  三、齐读第6自然段。

  1.了解爱迪生的发明成果,教师介绍“留声机”。

  2.结合省略号介绍爱迪生发明的其他一些东西。3.由此说明爱迪生不愧是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

  四、总结全文。

  1.本文讲述了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学了本文,你觉得爱迪生的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2.总结分析自然段,学习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五、指导书写、辨析字形。

  发明东西一千多种

  20 爱迪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写字训练。要求把字写端正,匀称,写正确。

  2、修改句子中的错别字。帮助学生正确地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讲读成语。积累语言,积累文化。

  4、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能根据词语选择字义的能力。

  5、阅读成语故事《一字之师》。目的是增加阅读量,扩大语言和文化知识。

  6、口语交际练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7、习作:记叙生活中的“第一次······”。

  教学难点:查字典练习,写字练习,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4课时。(包括习作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写字。

  1、师指导写以下几个字:

  幽:竖要写田格的中线上,而且最高最长。

  臂:月字要写得扁一些宽一些。

  皆:第一笔是横。不要丢一撇。

  2让学生写一写。

  3、看看“庐,曛,畏,寇,稻”这几个字写时应注意什么?

  4、自己写一写。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

  二、修改句子中的错别字。

  1、自己修改。

  2、全班交流。

  3、师: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应用。(以、已,在再,由、尤,)特别是(一、异)要从意义上区分。

  三、积累成语。

  1、读一读,讲一讲。自读自讲。

  2、集体交流。要说出成语的本意和比喻意。例如:落花流水:形容春景衰败,用来比喻惨败、狼狈不堪。

  3、把成语抄写在作业本上。

  四、查字典。

  1、读题。

  2、独立填写表格,自己确定部首、笔画、选择义项。

  3、集体交流,订正。(“累”查“田”部,再查6画,应选1。“屏”,尸,6,2。“洽”,“氵”,6,1、)

  4、师:选择义项,要据词订义;要符合词所在的语言环境。

  第二课时

  一、阅读成语故事,按要求去做。

  1、独立阅读故事,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自学。

  2、读故事,说说故事的主要意思。

  (1)两个同学互读。

  (2)集体交流读。

  (3)说说故事的'主要意思。(谁称谁为师?因为什么称郑谷为“一字师”?结果怎样?)

  (4)师:齐己写了一首《早梅》诗,请郑谷看。郑谷告诉齐己“数枝”不“一枝”更好。齐己接受了郑谷的意见,并且称郑谷为“一字师”。

  3、谈谈自己学习这文章的感受。你认为齐己和郑谷是怎样的人?

  二、背诵《早梅》

  1、师指。

  2、同学之间互读。

  3、指名读。

  4、自由练习背。

  5、竞赛背。

  6、集体背诵。

  三、学习补充资料《推敲》

  四、作业:抄写《早梅》

语文教案 篇3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语文教案提纲篇六:语文教学大纲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xx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要点点拨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积累

  《山市》选自,作者,字,世称“”,淄川人,清代文学家。

  2、给加点字注音

  高插青冥()倏()忽碧瓦飞甍()黯然缥缈()()

  连亘()蜃()

  3、疏通文意

  ①推荐重点字词

  ②推荐重点句子

  ③记录自己不懂的词句

  二、理解探究

  4、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5、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6、怎样欣赏感受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学解释其中的道理?

  三、拓展延伸

  7、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四、学习小结

  8、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阅读教案01-01

(精选)语文教案12-31

[精选]语文教案11-10

语文教案(经典)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