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指名3个学生)
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课件变红字“残阳、瑟瑟、可怜)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产生问题能解决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你是结合第四句话读懂了“可怜”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评价:(指名3—4个学生)
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
第二课时
一、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2、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二、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
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六、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鸟鸣涧
山中月夜
月夜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学习本课的13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具准备】
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词语搭配练习。
金色的(阳光) 金色的(麦浪) 金色的(童年) 金色的(草地)……
师:《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呢?
二、新授
1、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说说你看过的蒲公英: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蒲公英,拿给学生看。
点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
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蒲公英的呢?
2、自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中批注:
⑴ 学生质疑:
老师估计学生的问题有:
① 乡下是什么地方?
② 为什么蒲公英开花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
③ 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④ 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⑤ 草地的颜色是做梦变化的?
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⑦ 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后当时就解决。
⑵ 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
出示上面两幅图,让学生观察,直观上的不同。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⑶ 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老师行间巡视。老师把蒲公英的实物交给动手实验的这一组学生。
点评:老师没有过多地设计问题来牵着学生,而是让学生找到有相同兴趣的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⑷ 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读书小组:直接读第三段。一个学生读书,其它学生补充解释。着重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读到早晨、中午、傍晚的景色时,请画画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图画,并解释。
可以及时利用刚才出示的那两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随机出现蒲公英的课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动手实验组的同学来解释。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蒲公英来演示,也可以拿着蒲公英的实物来说明。
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点评:从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融合在一起。
讨论:发现了蒲公英的这种开花规律后,我和弟弟有什么变化吗?
学习第二段与第四段,进行对比。理解第二段的“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和最后一段的“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引导、教育学生要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
师: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同学们在课下还搜集了不少有关蒲公英的知识、图片,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点评:通过展示、交流的 图片等 资料,激发了学生到课外去 学习知识的欲望,同时,也为课外学习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我和弟弟为什么能发现蒲公英的开花规律呢?
仔细观察。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三、作业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花草树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随意揪 新发现 最喜欢
早 晨 中 午 傍 晚
绿 色 黄 色 绿 色
细心观察
【蒲公英的有关资料】
小小生命,处处生长,草丛中,石缝中,处处可见,那嫩黄的叶子,像小小的锯齿,白中带粉的根。整个身体紧贴在大地上,不怕风吹雨打,就像依偎在大地母亲怀抱中的玩童一样。在这个时候,也是采集蒲公英的最佳季节,它的身上长出一朵朵小黄花,在微风中,就像仙女一样翩翩起舞,有的花已经开完了,又长成一朵朵毛茸茸的小白花。在微风的吹动下那一颗成熟的种子离开了它亲爱的蒲公英妈妈,在祖国的大地上又重新生根发芽,就像我们一个个幼稚的玩童离开自己的父母,去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一样。
你可别把那小小的东西不放在眼里了,它不仅是一种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之功效的作用。而且,它还是农家饭桌上的一道美味,同学是们放学后,提上小篮子到田埂上、河滩里挖它,挖回来择土根和杂草,用水洗干净,放在开水中煮三五分钟,拌上香油,味精等各种佐料,看着那盘中绿茵茵的叶子,白生生的芽,还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引得人们垂涎三尺,这可真是天然绿色食品。
有人还把它给小鸡吃,听说小鸡吃了,利于生长而不容易生病,我也想试一试,有一次,我把它挖回来。切碎在上面撒了些面。放在鸡笼中,小鸡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抢着吃,好像那些不懂事的小鸡也一下子领悟出那是家乡的天然绿色食品。
每当小孩子们脖子里出来疙瘩的时候(医生把它叫做腮腺炎),同学们就把蒲公英挖出来,连根带叶捣碎了,敷在疙瘩上,过不了三两天,疙瘩就消失了,而且再不会复发,这样即可以省钱又能免除打针吃药之苦。
这就是蒲公英──一种常见的草药和食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各种奇妙的桥的特点和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把你最感兴趣的桥的特点和样子介绍给大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
2、听写词语
3、过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言。
4、这篇课文介绍了哪些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
5、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各段的段意是什么?1,大家知道造桥的材料很多:木头、石头、钢铁等。2-5写了玻璃桥,纸桥,盐桥的特点和样子。6,写了这些用特殊材料作成的桥可真奇妙啊。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5、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本段的质疑问难,教师先让各个学习小组进行互相帮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
6、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材料可以造桥呢?(根据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发言)是呀,多么神气呀!玻璃、纸张、盐都可以造桥,用这些特殊的材料造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知道吗?想看看吗?
7、出示各种用特殊材料造成的桥的图片和资料,共同欣赏,并谈感受。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2-5)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4、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本段的'质疑问难,教师先让各个学习小组进行互相帮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
5、小组讨论,看到这些奇妙的桥,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6、用横线画出课文中各种奇妙的桥的特点和样子的句子。
7、找出你最感兴趣的段落,谈谈你的体会。(小组内先谈,推荐代表发言)
8、学了这段文章,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我们人类真是伟大,可以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进行加工,让人想不到的事情总是发生了。玻璃可以造桥,纸可以造桥,连盐也可以造桥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全班齐读本段。
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说说这些桥的奇妙之处。
五、总结
这篇课介绍了哪些奇妙的桥?玻璃可以造桥,纸可以造桥,连盐也可以造桥。
读了这篇课,你有什么感受?围绕科学的神气和学生热爱科学这些主题进行发言。
六、作业
1、回答问题;为什么说这些桥是奇妙的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3、收集一些用特殊材料造成的桥的资料或图片。
七、板书设计
18
奇妙的桥
玻璃桥
晶莹透亮
纸桥
强度很高
奇妙
盐桥
万丈长
语文教案 篇4
第22课 我为你骄傲
学习目标
1、会认“滑”等9个生字,会写“报”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
2、 句子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课前板书“骄傲”)你知道骄傲是什么意思吗?(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补充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为“我为你骄傲”(生齐答)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中的“我”是谁?“你”又是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老奶奶 “我” 送报的孩子 “你”)老奶奶为什么要说“我为你骄傲”呢?让我们在课文里寻找答案吧!
二、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记忆字形。
2、 再读全文,做到通顺、流利 。
三、交流
1、 请学生指出自学过程中最容易读错的生字,全班正音。
2、 请班上朗读最好的学生分段读课文,老师用“我为你们骄傲”这句话来评价,请学生说说老师为什么为他们骄傲,铺垫“骄傲”在文中的意思。
四、朗读课文,学习词句
1、 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或者自己喜欢的句子。
2、 同桌互读互听自己画出的词语和句子。
3、 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生共同评价。
五、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六、指导书写。
1、 请学生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 细看生字,说说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词语:
“ 玻璃”的“璃”右下部分是“撇折”“点”,不是“人”。
“碎”的右边要注意“十”字要写在两个人字的下面,竖不能伸到两个“人”的中间。
“继”的笔顺是先写“ 纟 ”,再写“米”,最后写“ 竖折 ”。
“骄傲”一词重点区别“平撇”和“竖撇”,“傲”字中间的横画要短,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
3、 练习书写四个字、四个词。
4、 点评反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用多种方法认读生字、新词。
2、用投影出示一些句子,指名朗读。
二、自读感悟
1、 自由读课文,思考。
а.是什么事情,使老奶奶写了“我为你骄傲”这句话?(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说事情的经过)学生说到那里,就引导学生感情领悟到那里,进行感情朗读。如;
(1)想象“我”和小伙伴扔小石头时那开心、有趣的场面,想象在这种情景中“我”和小伙伴的神态、动作、语言,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我”
的情感变化过程。
(2)当老奶奶知道玻璃窗被打碎了,她没有去追问,她在想什么?
(3)当老奶奶天天收到“我”送的报纸时,她又会想起什么?当老奶奶收到“我”积攒的七美元和一封道歉信时,又会想些什么?
ь.老奶奶为“我”的什么品质感到骄傲?(引导学生懂得做了错事,要勇敢地承认并及时弥补)
2、 分组或全班交流。
三、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1、 分组练习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2、 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做了错事应当怎么办?是怎么解决的?
3、 回家把课文读给你的好朋友听,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听听他们的想法。
四、练习书写。
听写生字词。
五、积累语言。
1、 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得最好,用横线画出来。如:
(1)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
(2)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2、 读读抄抄课后词语。
光滑 破碎 飞快 轻松 骄傲 往常 自在
足够 真诚 顿时 继续 风和日丽
3、 交流评议,提高学生对文字鉴赏水平。
语文教案 篇5
课题:能说会写 在书上应该写、画些什么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在读书时应标些什么。让学生明白应该爱护书籍,不应乱涂乱画。
2、培养学生爱护图书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简单的标注方法。
教学准备:几本册书的各类课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观看几名学生在读书时不同表现的录象,引出本课口语交际话题。
二、自读提示,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和基本要求。
三、自由讨论
1、小组讨论,可讲讲自己在读书时习惯写、画些什么。
2、出几种常用方法:
(1)不认识的字常点“.”标注,便于查字典。
(2)妙词佳句常画上~~~~~~~。
(3)遇到不懂的地方,用?在旁边画上。
(4)书的空白处可以写一写体会。
(5)自己补充的资料也可以写在书上。
四、小组讨论
1、如何进行实际性标注。
2、师生评说。
3、出示几乱涂乱画的书页,学生发表意见。
五、
看书的时候应该爱护书籍,不要乱涂乱画。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复韵母ai ei ui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ɑ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认清字母的读音。
2.过程与方法:练习复韵母ɑi ei ui拼音,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学好汉语拼音。
教学重点:
学会ɑ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读准韵母读音。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
教学准备:
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复习:我们先来探望一些旧朋友——单韵母
(逐一出示):ɑ i e u,复习,认读。
(卡片组合)ɑi ei ui它们结成朋友,会怎样呢?
3.引出:单韵母的兄弟感情很好,单韵母i瘦瘦的,胆子也小,ɑ,e,u主动带他出去玩。所以,站在这里的不是一个字母了,它们叫复韵母。
板书:复韵母
二、学习新知
(一)学习复韵母ɑi
1.出示“ɑ”卡片和 “i”卡片
2.引导:当它们做了朋友以后会变成什么?(右手滑过左手拼成ɑi )
要先摆好ɑ的口型,再摆好i的口型,由ɑ滑到i ,ɑ的发音短,i的发音长。
范读,齐读。
3.出示课文的图片,(板书ɑi)
引导观察课文图片,明白a和i是挨在一起的。
学生开火车式抽读
4.出示儿歌:ɑ在前,i 在后,滑过来ɑiɑiɑi
5.示范写法, 学生书空
(二)学习复韵母ei
1.右手出示“e”卡片,左手出示“i”卡片
2.请同学试一下帮它们结朋友:要先摆好e的口型,再摆好i的口型,由e滑到i ,e的发音短,i的发音长。
范读,齐读
出示课文的图片,(板书ei)
小朋友砍木头,嘴里发出ei 的声音。
4.编儿歌:e在前,i 在后,滑过来eieiei
5.示范写法:学生书空
(三)学习复韵母ui
1.由“喂”的读音引出ui
2.提问:怎样读ui?
要先摆好u的口型,再摆好i的.口型,由u滑到i ,u的发音短,i的发音长。
范读,齐读
3.学生编儿歌
u在前,i 在后,滑过来uiuiui
4.板书ui : 示范写法,学生书空
三、巩固练习
1.戴帽子游戏:课件出示ai ei ui的声调拼读。
ai ei ui的声调帽都戴在谁的头上?
2.引出规律,出示标调歌:有ɑ你可别放过,没有ɑ就找o e, iu并列标在后,声调千万别标错。
3.齐读。
四、汉字森林(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ai ei ui拼读
2.领读,齐读,男女读,开火车读,抽读
五、课堂总结
生活中的许多字的音节都是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我们平时要多加观察,把课堂是学到的用到生活中去。
六、作业
读会复韵母ai ei ui并听写。
板书设计:
复韵母
ai ei ui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的景物及其特征,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前学习活动
1.摘录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图书馆、网络等,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和描绘冬天的诗文或名句;
3.反复朗读课文,能读出感情并体会语言的精妙。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提起北国的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畅所欲言: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等萧条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去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
①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这个特点能从哪些景物上感受得到?
②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③作者写景是按照一定顺序的,你能理清写景的层次吗?
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三、研读赏析
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可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赏析文章,品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色。
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赏析,教师提供示例。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还原到课文中,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妙处:
(一)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划线的词语好在哪里。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老城”本是无情物,作者却说它们“睡着”,还能被春风“唤醒”,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这一个老城写活了。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着一“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两个“卧”字,与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传神地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
4.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三字将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样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仍然充满着春意。
(二)精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然后把这段文字背诵下来。
这一题主要训练学生精读文章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发现美,理解美的所在。
这一段写雪后的小山,有很多准确生动的语句。如“看吧”一语,好像把读者置身于作者的情境中,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如不说树尖上落满了雪,而说“顶着一髻儿白花”,紧跟着又比作“日本看护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诗情画意。又如写薄雪“害羞”的情态,写露出“粉色”容颜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们娇美的情态和小山秀丽的景色。
(三)阅读全文,找出一些精彩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这一题主要是积累语言材料,由学生自由完成。
(四)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2.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归纳五点: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按顺序(不同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五、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白马湖之冬》,和本文进行比较鉴赏。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两个部首“竖弯勾”、“横折弯勾”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11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2.难点:了解诗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导入
同学们,老师带来一幅挂图(出示挂图),看看这幅画上画了些什么?(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看出是春天?
1、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看见过“山、水、花、鸟的情景吗?那老师问你几个问题,请想好后回答
(1) 如果从从远处看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 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季节就会怎样?(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学习课文
板书:1。画
二、 分散识字
1、试读课文
A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B 找出生字并圈出来,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C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D 愿意读的站起来一起读。
2. 问题引路,学文识字
A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B请一位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
C请一名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什么时候开的?(春天)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花还没谢?(板书:春去还在)
D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E把课文再读一遍,圈出的生字同桌读一读,互相当小老师。
3.巩固练习
A试读全文,小组检查朗读,班上朗读比赛。
B检查生字(卡片,指名读)
C生口头组词语
D认识两种笔画“竖弯勾”、“横折弯勾”和偏旁“走之”
三、集中识字
1自学课文
A自读课文B小组读课文
2学习字词,读音说义
A指名读课文
B师配音读课文,生表演,加深记忆
C开火车、指名、做游戏读生字(卡片)
D说说不懂的问题,集中讨论解决。(小组)
E齐读课文,试着背诵(以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四、课堂练习:开火车每人一句背诵课文。
五、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能说一说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档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学习生字
1、学习“竖弯勾”、“横折弯勾”。
2、分析字形。(说说是怎么记的)
3、师范写,出示带有田字格的小黑板,师边说边写,重点指导“竖弯勾”、“横折弯勾”。“二”、“七”、“无”竖弯钩中的“竖”都在竖中线起笔。同学们在课本剩余格中写。师巡视指导。
三、认识反义词
1、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意思相反的词。同桌交流。(师板书:远---近、去——来)
2、你还知道那些意思相反的词?谁来说一说。自由发言,师订正。
四、课堂练习:
在田字格本上写本课的生字,每个字写4遍。
五、拓展延伸:
课外收集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六、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谜语古诗和很多意思相反的词你们都能背上来。真聪明!在以后的学习中也有很多意思相反的词和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留心学习,多多识记,语文水平会大大提高。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反义词:远——近
有——无
去——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长征教案06-21
(经典)语文教案08-28
语文教案【经典】08-29
(精选)语文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