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01 16:52:2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锦集(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从中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进行一个心理小测试。

  2、由此,老师想到了一句话:

  【课件出示】在自己处于困境中时,也能够想到处在困境中的他人,并且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这,才是真正的爱心,它比钻石还要珍贵、还要闪亮!

  3、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的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给予别人帮助的?(困境中)

  师述:其实,那时何止小姑娘一人处于困境,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整个地球都处于困境之中。这个困境是指(缺水)

  二、感受缺水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次旱灾之大,画出这些词语。

  根据回答,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4、师述:这三个词,虽然意思相近,但却不可以混淆,干涸是形容河流和水井的这三个词充分说明了当时人、动物、植物都已严重缺水,他们对水是多么的渴望!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生命之水呀!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要读出旱灾的严重程度,读出地球上万物对水的渴望。

  三、体会变化

  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请大家自由读25自然段。

  2、读了这部分,觉得最为神奇的是什么?(空木罐的变化)空木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请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的方框里,形成板书(见最下面)。

  3、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同学们再次读25自然段,从书中找出答案。

  4、体会第一次变化

  (1)谁来说说第一次变化的原因。

  先从书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简答。

  (2)这么漆黑的夜晚,一个小姑娘竟走出家门找水,水好找吗?从那儿可以看出来?

  我们可以想象:小姑娘为了找水,一定走了很多(生答),摔了(生答),吃尽了(生答),最后终于累得(生答)。指名读这部分内容,要读出寻水的艰难。

  (3)想象小姑娘睡着了他会做些什么梦。(魂牵梦萦的仍然是水和她的妈妈)

  (4)正是因为小姑娘这份深深的孝心感动了上帝,给了她一灌水。小姑娘意外得到了水,自然是(生答:喜出望外)什么叫喜出望外呢?指导用喜出望外说话。

  (5)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

  自由读。读了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细细体会带点字抱。(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

  5、体会第二次变化

  (1)谁来说说这一次变化的原因。

  (2)【课件出示】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啦。

  (3)读读这段话,有什么感想?

  (4)师述:这么宝贵的水,小姑娘自己都舍不得喝一滴,却舍得给小狗喝。她关心他人,甚至是动物,却唯独把自己给忘了。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姑娘!她的美好品质又一次感动了上帝,因此水罐竟变成银的啦。指名读这段话。

  (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还有没有让你感到疑惑的地方。(水为什么没有洒一滴?)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看法。(她的孝心使上帝给了她又一个奇迹)

  (6)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给这个自然段的朗读提提建议。)

  6、体会第三次变化

  (1)说说这一次变化又是什么原因?

  (2)妈妈为什么不喝水?

  师述:是因为母爱,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这深深的、伟大的母爱。

  7、体会第四次变化

  (1)这次变化因为什么呢?

  (2)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说明了什么?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师述: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给深深感动,她不仅关心自己的亲人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动物小狗,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独独没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小姑娘!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讲呢?

  (4)上帝又一次被他深深地感动,所以(学生齐读大屏幕上的一句话)

  【课件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a、你认为跳出的为什么是钻石?

  b、想象:此时罐子里的水不断的涌出,小姑娘会怎么做呢?(人类、动物和植物都得救了,是谁拯救他们?)

  8、小结:指名看着黑板说出四次变化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师述:其实所有的原因总结起来只是一个词(生答:爱心)(板书:爱心,并画出心的图案)正是因为爱心才使得空木罐装满了水,正是因为爱心此时,对于爱心,你有什么话要说。

  【课件出示】

  在自己处于困境中时,也能够想到处在困境中的他人,并且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这,才是真正的爱心,它比钻石还要珍贵、还要闪亮!颜老师

  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雨果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会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爱是能够创造一切奇迹的伟大力量。一位网友

  你背上哪一句了?

  四、讲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老师有一个疑问:七颗钻石是因为小姑娘的善良而产生的,应该奖给她才对,可作者为什么要让她升向天空变成大熊星座呢?

  在理解作者的用意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大熊星座

  【课件出示】当我们夜晚仰望天空,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普照着大地,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北斗七星是光明的象征,是爱的化身,给人温暖,给人力量。

  读完后,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带着作者的这份美好的愿望,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拓展深化

  1、朗读全文,再次感悟、品味作者表达的感情,表达我们对小姑娘的敬仰之情。

  2、出示课后作业。

  【课件出示】(1)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都像童话故事中的小姑娘,有着一颗钻石般闪亮的心。能举出一些人、一些例子吗?课后把这些例子写下来。

  (2)将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会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请谁怎么样”以及“什么时间干什么”、“谁请谁干什么”等句式说话。

  2、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听话、记话、说话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把别人的话听明白,快速准确地传递别人的口信,并学会两种传话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改变说话传话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报通知,揭示课题。

  上课铃声响后,老师迟一点进去,一学生急急忙忙冲进教室。(同学们,我告诉大家一个通知:星期天晚上七点钟,在学校开家长会,请你爸爸或妈妈来参加。)说完后转身走了。

  这时候,教师走进教室,就会看见有学生举手。问:“××同学,你有事吗?”“刚刚进来一个人,告诉我们一个通知。”“说是开家长会。”“七点钟。”“在学校里。”“请爸爸或妈妈。”

  老师转身板书:捎口信。

  (二)明确要求,复述通知。

  1)明确要求

  讨论:怎样才能正确、清楚地捎好口信呢?

  板书:听得明白,讲得清楚。

  2)复述通知

  ①先四人小组讨论(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什么事)。

  ②学生复述(根据复述情况,个别纠正)。

  3)改说通知

  ①告诉学生回家后不能按照原话讲,讨论应该怎样对爸爸、妈妈说(同桌讨论)?

  ②全体学生各自练说

  ③指名说

  ④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说

  ⑤表演

  4)小结

  我们要传好通知,必须做到:

  a、要认真听,听清通知讲的时间、地点和事情。

  b、能正确复述通知。

  c、能把通知正确传达给爸爸、妈妈,有些话要能改变说法。

  (三)看图,练习说话。

  (1)看插图,练说话。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捎口信比赛。

  ①明确比赛规则:不能离开座位,传话声音轻,不让别人听到,没有轮到的要守纪律。

  ②游戏过程

  a、第一次比赛,男女同学比。男同学的内容是:今天傍晚我值日。女同学的内容是:今天晚上开联欢会。请优胜组的代表说说为什么能得优胜?

  小结:别人说话要认真听,听明白,要记住这句话,说话时口齿要清楚。

  b、第二次比赛,每个小组参加比赛。

  内容:明天早上请你家长来校,老师有事。(比赛程序一样)

  (四)总结谈话,明白道理。

  小朋友们,我们做了捎口信的游戏,大家很开心,老师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都学到了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听,听明白,才能正确,清楚地把口信捎到。

  板书:

  20 捎口信(听说训练)

  听得明白 讲得清楚

  说课:

  本课教材由两幅图及两个听说训练组成。一是听读通知,然后进行复述。在这一环节中,我故意让一位其他年级的同学来说通知,这比起老师读通知更有新意。同学们在上课铃声响后,静等老师来上课之时,突然闯进一位陌生人对他们讲了一些话,同学们会很有兴趣很自然地记住它。等老师进来之后,说给老师听,这样就很轻松地完成了第一个内容。二是捎口信。我用游戏的形式来捎口信,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这样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进行比赛,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他们会表现得更好,在寓教于乐中轻松学习。

  这堂课的各环节在可行性上应该说一般地课堂都可以可以尝试,比较实用,对于小班化的班级更好。如果人数比较多,那么很容易引起课堂气氛比较乱。

  这课教材着重训练学生能正确地听话、传话,培养学生的.听力和记忆力。初步养成听话时集中注意力,安静地听的习惯以及听懂内容简单的几句话。我运用在轻松的、活跃的气氛中练习说话、听话、记话,觉得效果比较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重点】

  学习重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教学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3、理解结尾的话。

  4、理解行文中叙述口吻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学习方法】

  朗读法、感悟、品味、交流。

  【课前准备】

  1、读准“读一读”中的字音。

  2、自看并理解注释中的词语。

  3、阅读课文,质疑。

  4、思考:探究与练习。

  【课堂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学生已学过回忆鲁迅的作品《一面》,可以用提问回忆的方法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2、导语: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里面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阅读时要细心品味;文章写景状物、叙事写人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

  三、学习文章结构

  1、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

  ⑴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⑵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

  ⑶过渡段:第9自然段。

  3、提问: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四、学习景物描写

  4、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老师提示引导并归纳)

  ⑴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⑵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

  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声:长吟、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⑶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地写动物;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

  ⑶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

  5、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写景的妙处。

  五、学习民间故事和冬天的百草园

  1、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让学生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

  2、问: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下面一段写的是什么?

  写的是冬天的百草园。

  4、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5、捕鸟。

  6、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讨论并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六、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直接写了“学校生活”。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

语文教案 篇4

  习作六第一课时本节课目标:

  1、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拜访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习作6。2、通过对家乡名人的采访,了解他(她)的特长以及奋斗的历程,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如何把通过调查访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在叙述时应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自己家乡的名人。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1、导入:同学们,说起名人,同学们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那些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技术标兵”、“种田能手”、“养鸡大王”……也可以称得上地方上的名人,

  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名人”呢?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吗?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二、布置自学1、出示自学题:根据课前的采访记录,用一句话说说你所认识的名人的事迹。通过,我认识了名人,他。2、学生自学。三、检查自学。指名汇报。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1、过渡:我们的'家乡的名人还真不少。你了解他们具体的事迹吗?2、当我们面对“名人”是,心情会是怎么样呢?(激动、胆怯、紧张……)3、请同学们把上一周的采访记录拿出来,大家来交流交流,可以说说自己的采访经过,也可以把你采访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

  (1)分小组交流。 (2)大组交流、汇报采访实录。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采访他,和其他同学比起来你有没有哪些优势?能不能谈谈你的采访过程?你是怎样想到要采访他的?他具有哪些精神品质?有哪些事迹令你感动?

  除了在文中你对他所写的这些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想向大家补充的?经过这次采访,你得到了哪些经验?有哪些话要告诉大家?五、课堂练习。1、本节课作业: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习作就是写写你所采访的那位家乡名人,先把我们的采访实录交流一下,然后再进行调整、修改,

  特别要注意:(1)采访前的想法 (2)采访中了解到的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3)采访后的感受 2、学生完成3、当堂反馈。六、总结提升写人物类的作文,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预习习作七

语文教案 篇5

  又到一学期的复习时,我们知道复习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当然更主要是给学生查漏补缺,使得某些学生因为平时的缺漏而存在的不理解,能在复习中得以理解,进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在今天的复习交流活动中,我根据组长安排是讲讲关于第四组课文的复习要点。

  教材分析:第四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每篇课文都以生活中的启示为主题,都是以展示生活中的一件件事例,来告诉我们如何做人的哲理的。具体学习这些课文,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本次习作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发的事(或凭借课文提供的漫画故事),以及给自己留下印象特别深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写清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

  我在考虑复习这组课文时,我想复习除非是基础知识与阅读写作。于是根据教参要求、教材安排,以及单元检测卷和学生的课堂作业,作了下面的设想:

  一、基础知识:

  1、掌握本组新词,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一定要会读会写,在复习中可以以听写或看拼音写词的方式进行巩固检测。读读记记中的词语一定要会读,特别注意发准每个字的音,并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运用。这可以以同桌互检或认读给小组听的方法,加以检测。

  2、这一单元中以“的”“地”组成的词组较多,因而这一词组也应该是本组课文中要加以复习的,主要让学生能正确运用“的”“地”的词组,并能正确地给以合理搭配。在本组中共出现的词组,我作了个累积。(彩色)的涟漪(银光闪闪)的湖面(皎洁)的月光(企求)的目光(不容争辩)的声音(沮丧的)孩子(严格)的教育(月光如水)的夜晚(永久)的回忆(终生)的启示(星罗棋布)的村庄(大胆)的念头(特殊)的技能(与众不同)的展览(络绎不绝)的人(鲜红嫩绿)的果实(深幽)的丛林(简易)的竹条(繁茂)的绿蔓(滚圆)的身子(细腻)的绒毛(美好)的境界(颤动)的笔尖(蓬松)的球儿(好奇)的眼睛(亲近)的情意(又细又亮)的叫声(生气)地叫(小心翼翼)地收竿(熟练)地操纵(得意)地欣赏(神气十足)地站(不停)地甩动(急切)地问(平静)地说(依依不舍)地放(清楚)地知道(有力)地摆动(源源不断)地流出(不动声色)地写(高高)地挂(深深)地印(友好)地啄两下(默默)地享受

  3、词语的辨析。课堂作业本上及试卷上要求区别的是“剧烈、激烈、强烈”“告诫、告诉”“启示、启事”“鼓励、鼓舞、激励”“展现、出现”这一题,从学生的作业情况看,“剧烈、激烈、强烈”与“鼓励、鼓舞、激励”的区别学生是有点搞不清楚的,因而它们的.区别,我们要适当让学生通过练习比较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从而正确运用。

  4、掌握多音字(空地、播种、便宜)。

  5、近义词

  怪(挺)居然(竟然)希望(期望)辉映(映射)嘱咐(吩咐)

  辨别(分辨)索性(干脆)乞求(恳求)争辩(争论)清楚(清晰)

  启示(启迪.启发)告诫(劝诫)爱慕(羡慕)收获(收成)可惜(惋惜)

  体面(好看)开辟(开拓)剧烈(猛烈)熟练(娴熟)诱惑(引诱)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欣赏(观赏)抉择(选择)和蔼(慈祥)

  梦想(理想)巧妙(灵巧)念头(打算)吩咐(嘱咐)便宜(廉价)

  颤动(抖动)信赖(信任)淘气(顽皮)

  6、反义词

  爱慕(厌恶)便宜(昂贵)外表(内心)体面(难堪)熟练(生疏)

  可贵(可鄙)实用(没用)争辩(沉默)清楚(模糊)诱惑(劝阻)

  和蔼(严厉)巧妙(笨拙)消失(出现)推迟(提前)居然(果然)

  爱慕(嫌弃)温暖(寒冷)熟悉(陌生)享受(吃苦)淘气(乖巧)

  遥远(附近)严格(放松)短暂(永久)

  7、关联词的运用:尽管……但是……要是……就……既然……就……不但……还……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8、重点的句段必须背诵抄写。在本组的课堂作业本中,每课都有“收藏屋”要求把文中含义深刻、对我有启示的语句抄下来。故每课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句,能够熟读背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社会的人。我摘录如下:

  《钓鱼的启示》、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和课文的重点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积累好词佳句(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能背诵、默写父亲教导“我”的话(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并领会它的深刻含义。

  《落花生》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及“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和“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并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珍珠鸟》抄写课文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并理解其含义。

  而通过课堂作业本及考试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在这一单元存在的最大问题,还是课外阅读,故加强课外训练是重点。

  二、阅读

  本单元的阅读思想性较深刻,给学生的分析带来较大困难。因此我认为,像这种阅读题,我们一定要按本组的教学目标,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词句的含义的方法,然后寻找相应的主题或相应的内容的文章,给学生以训练。首先让学生养成读通读熟文章再解题的习惯,然后再根据要求答题。

  三、习作:虽然习作中的取材有三个方面,但每个方面都是写一件事,因而习作指导重点是把事情的发生和经过讲清楚,把从中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复习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13《钓鱼的启示》认读生字,听写新词,区别积累的、地、得的词组,读熟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出“我”的心情变化,会区别运用“剧烈、激烈、强烈”“告诫、告诉”“启示、启事”,背诵抄写课文中描写月景及重点句。

  第二课时:14课15课16课,内容见上

  第三课时,阅读训练与习作指导。习作(可以是拿出教学时写过的习作,重在指导后,重新修改)

  第四课时:进行检测

  注:像一些抄写练习我们可以放到回家作业中完成,包括园地中的“日积月累”知识。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读书生活的散文,浅显易懂。考虑到它在内容上与第一单元“亲近文学”有内在联系,语言优美,饱含深情,故而将整体感知作品,理解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及品味欣赏文章语言作为教学重点,并作适当的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和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于漪老师就深情地追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忆了文学对她深刻的影响。

  二、板书课题,解释“依依”的含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动笔标示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注意参看注释和利用工具书),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写了哪几件往事?第一段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往事的追忆之情?

  (2)你认为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用意是什么?

  (3)作者的经历,对你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迪?(教师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做适时的点拨指导。)

  4.全班共同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及时鼓励。

  四、品味语言。

  1.请学生用心默读课文,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完成后可先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勾画的好词佳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丰富联想。(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抓住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延伸。如调动学生的诗词积累、生活经历、读书体验等。)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五、全班带着感情齐声朗读课文最后两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荷花》教案03-21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经典】语文教案10-04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