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06 13:28:2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必备8篇)

语文教案 篇1

  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以及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下面一起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够自己独立设计出小雨点的旅游线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介绍。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4、正确、美观地书写“海、洋、跃”,并能够组成词语。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并能设计出小雨点的旅游线路。

  【教学难点】:

  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录音机、生字卡片、小红花小蘑菇等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去见了一个好朋友,它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喊出它的名字好不好?

  板书:雨点

  今天老师还要把小雨点请出来跟我们一起玩,现在小雨点要检查一下小朋友们昨天的学习情况了。

  1.默写生字:落 觉散 步 跑

  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练习本进行听写,并请四位小朋友到黑板上默写。

  2.认读课文中的词语:池塘 睡觉 小溪 散步 江河 奔跑 海洋 跳跃

  个读,小组读,齐读,看谁读的又准又清晰。

  二、初步把握课文

  1、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小雨点非常满意,让我们打开课本,看看小雨点今天 要带我们去哪里玩?

  2、原来小雨点今天要带我们去旅游,但是它缺少一条旅游线路图,很苦恼,小朋友可不可以帮帮小雨点呢?

  下面请小朋友们结合老师的挂图和课本上的图画,边读课文边思考,并设计出小雨点今天的旅游线路图。

  3.板书:

  开始→( )→( )→( )→(海洋)→结束

  4.请两个小朋友到黑板上设计,其他小朋友小组进行讨论,帮助他们进行修改,设计一个最完美的旅游线路。

  5.设计好的线路图

  开始→(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结束

  三、细读品味课文

  1、下面我们就拿着这个线路图跟着小雨点去旅游吧。

  第一站:池塘

  (1)描述一下小池塘的样子(像一个摇篮,很平静)

  (2)下雨点在池塘里干什么的呢?

  小雨点像一个宝宝在池塘里睡大觉了,谁能把小池塘睡觉的感觉读出来呢?

  (3)指名读,并加上小朋友的动作,老师范读,全班齐读。

  第二站:小溪

  (1)描述一下小溪的`样子(小溪的水是缓缓流动的,很清闲)

  (2)小雨点在小溪里干什么了呢?

  什么叫“散步”呢?你散过步吗?和谁一起散步的?心情怎样?

  看书上的图:雨点跟随着小溪的水,在自由自在地散步呢!请你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句话,并用动作表现出来(像一个老爷爷,手背在后面,悠闲的散步)。

  (3)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老师范读,齐读。

  第三站:江河

  (1)江河是什么样的呢?(波涛汹涌,奔腾不息)

  (2)小雨点在江河里做什么呢?(奔跑)

  小雨点在江河里为什么要奔跑呢?它跑到哪里去了呢?

  (3)你来读读雨点奔跑的句子,指名读,小组读。

  第四站:海洋

  (1)雨点在江河里跑啊跑,跑到了海洋里,海洋是什么样子的呢?

  (2)雨点在海洋里干什么?

  什么是跳跃?看书上的图,小雨点是怎样跳跃的?你来学学小雨点跳跃一下。

  小雨点跳跃时多开心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小雨点的开心来。

  (3)想去海洋旅游的小朋友读读,齐读。

  2.教师总结雨点落入不同地方时的状态,由静及动,由小及大.

  板书:

  开始→(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结束

  ↓ ↓ ↓ ↓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由(静)及(动)

  由(小)及(大)

  四、有感情地品读、背诵课文

  1、根据你自己设计的旅游线路图,尝试着讲述一下小雨点的旅游经过。

  2、这么快乐的小雨点,你能把它用动作表现出来呢?

  自由练读,加上动作。

  指名读,范读,齐读。

  3、小雨点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能不能把小雨点记住呢?

  自由背诵,指名背全文。

  4、休息时间:一起来听听一首儿歌《小雨沙沙》,放松一下。

  五、学写生字

  1、今天,雨点还要送给你们三个生字呢!

  出示:海 洋 跃

  2、逐字指导:

  (1)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2)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些笔画和横竖中线有关?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六、完成学案上的达标检测。

  【板书设计】:

  2 雨点

  板书:开始→(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结束

  ↓ ↓ ↓ ↓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由(静)及(动)

  由(小)及(大)

  巩固练习

  3.看拼音,写词语。

  luò jìn shuì jiào sàn bù

  ( ) ( ) ( )

  bēn pǎo hǎi yáng tiào yuè

  ( ) ( ) ( )

  2.照样子,加上偏旁再组词。

  包 跑 ( 奔跑 )( )

  羊______( )( )

  每______( )( )

  井______( )( )

  洛______( )(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雨点在( )( )里睡( ),

  雨点在( )溪里( )( ),

  雨点在( )( )里( )( ),

  雨点在( )( )里( )( )。

  四.迁移练习。

  小朋友们,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小朋友只要去看一看就会发现:

  雨点滴在果园里,_________________。

  雨点洒在树梢上,_________________。

  雨点落在田野里,_________________。

  雨点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文中的'问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学习词语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一直都很聪明,今天朱老师特意带来了几个谜语给大家猜!愿意吗?请听老师把谜面说完再举手回答,好吗?

  谜语1:三瓣嘴,胡子翘,一动一动总在笑。(课件:兔子图片)认识生字兔子

  谜语2:小老鼠,真奇怪,降落伞,随身带。(课件:松鼠图片)认识词语松鼠

  谜语3:脑袋聪明,手脚灵巧,喜欢爬树,最爱吃桃。(课件:猴子图片)认识词语猴子

  师:看到大家表现这么棒,公鸡、孔雀、鸭子也赶过来凑热闹了,跟它们打个招呼吧!学习词语:公鸡、孔雀、鸭子。

  4、动物们今天要进行一场比赛,想请大家做评委,可它们比什么呢?猜猜看。(课件:比尾巴)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相机出示生字卡片:短、把、扁、最)

  2、学习生字

  ①指名读卡片上生字

  ②请读得好的孩子当小老师带读

  ③齐读生字

  3、识记字形,学习部首

  矢字部、曰字头

  4、说短、扁的反义词

  5、认读生字(课件:不带拼音的生字)

  三、学习课文

  1、师:动物们到底比尾巴的什么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前三问句)

  2、指名读、教师范读、评价、齐读

  3、指名说答案,(课件:猴、兔、松鼠图片)

  4、分男女生以问答形式对读。

  师:这组动物比得可真起劲!看另一组在比什么呢?

  5、(课件出示三问句,齐读)

  6、指名说答案,指导把话说完整(课件相机出示)

  7、分大组以问答形式对读。

  四、课中休息

  五、指导背诵课文

  1、开书自由读课文。

  2、老师范读课文

  3、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4、配乐背诵课文。

  六、拓展

  1、看图编儿歌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的特点和用处。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词语,能拼读词语,初步区分"的,地,得"的用法,能在句子中选择填空.

  2,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初步了解省略号的用法.

  3,复习巩固本单元训练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和短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第2,4,6,7题.

  教学难点:"的,地,得"学生往往难以正确运用,常常出现错误,教学时不需多讲语法知识,而要多放在实际例句中运用.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也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准备:投影片.作业错例.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词语.

  2.懂得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具体些,能正确填写"的,地,得".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二)教学过程

  练习第1题.

  (1)指名开火车认读音节

  (2)指名6人在卡片上拼写,其余学生在作业本上自行填写.

  (3)反馈校对.

  2.练习第2题.

  (1)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要求我们完成几个任务.

  (2)指名读第(1)组句子,集体讨论,比较.

  (填上"爽朗"一词,把"笑"的神态写具体了)

  自行填写第(2)组句子,再集体讨论.

  (明确用上"兴奋"一同,把教授当时的心情写出来了.)

  3.练习第3题.

  请"的,地,得"用得较为熟练的同学说说掌握它们的诀窍.

  自由填写,反馈校正.

  4.练习第4题.

  (1)自读,思考:这两个句子分别在哪篇课文中出现过

  (2)填写,试读.

  (3)指导朗读.(指名读一评议一小组读一齐读)

  5.完成课堂作业本.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二)教学过程

  1,练习第5题

  (1)复习第3课课后3中省略号的'作用.

  (2)归纳省略号的几种用法.

  (3)朗读并抄写句子.

  2.练习第6题.

  (1)指名读例句,说说这两个句子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2)自由读例句,体会语气的不同.

  (3)指名改写第一句.

  (4)自己试改第二句,集体讨论.

  3.练习第7题.

  (1)自由读文,思考短文写了件什么事.

  (2)划出人物的语言,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读

  (3)指导感情朗读全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阅读这篇抒情散文,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体会作者对于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体会作者对于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贵有志,竹贵有节”。挺拔的翠竹,有着宽容大度的胸怀,有着令人臣服的谦逊气度,它立身千岩万壑,笑对风雨雷电,为人间输爽送绿,这是多么无私的品质!今天我们学习《竹颂》,更深入的感受竹的精神内涵。

  二、自主学习:

  1.读标注音:劲(jìng)竹僵(jiāng)石坚贞(zhēn)攀附(pān)不朽(xiǔ)摇曳(yè)

  吞没(mò)郁郁(yù)葱葱(cōng)尘埃(āi

  )潜藏(qián)千仞(rèn)

  2.解词:

  a)

  凌云:在空中,升高,登上。

  b)

  攀附:跟地位高的人拉关系。

  c)

  积习:经过长时间积累而形成的。

  d)

  郁郁葱葱:(草木)繁盛。

  三、合作学习: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1、2段,写作者对劲竹的热爱。

  第3

  段,写劲竹的奉献精神。

  第4

  段,写劲竹给人带来的.精神慰藉。

  2、感知文章主题:本文描绘竹子外形、生长、气节等方面,突出他的坚毅顽强、纯洁朴素、虚心有节、无私奉献的精神。

  3、重点分析竹的精神:如板书

  四、探究学习:

  1、文中写桃花,紫罗兰,牡丹等花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与竹对比,突出了劲竹如同苍松一般抗击风雪,并在酷热的夏天里,给人送去绿色和凉意,写出了劲竹的奉献精神。)

  2、找出表现竹子抗击恶劣环境的顽强精神的句子:(明确:在命运的风暴中,你轰响着翻卷碧波,击打着汹涌的云海。你全身闪耀着电光,你的吼声吞没了雷声。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寒霜冰雪里你更加郁郁葱葱。)

  3、本文中用“你”称呼劲竹,读一读,体会作者需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明确:“你”是拟人化的称呼。作者表面赞“竹”,实际赞美具有高风亮节的人)

  五、回顾反思: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通过对《墨竹图题诗》和《竹颂》的学习,谈谈对你的启示?

  板书设计:

  外形——坚毅顽强

  生长——纯洁朴素

  气节——虚心有节

  态度——无私奉献

  教后记: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一幅图画、一首古诗、9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和5个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锄禾》这首古诗既要求学生背诵,又要求学生理解诗意,开始理解古代作品的语言。用听读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锄、盘、餐、皆”由学生看查字表的拼音认识。5个学会的生字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习书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学情分析:

  《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师生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巩固识字: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师:开到我们这里来。

  师:呜呜—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2、我们的火车开到了苹果园。看,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干什么?要摘苹果吃有个要求,仔细听:摘下来的苹果上的字能和哪个盘子上的字组成词,就放进哪个盘子里,听明白了吗?谁想来帮大家摘苹果?(指名摘苹果,同时播放《劳动最光荣》歌曲)苹果都摘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苹果是谁摘的,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这里增加识字量,让学生说说“饭、求、吃、通、识”这五个字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三、写字: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们想把他们漂亮的写出来吗?好你们看:

  1、课件出示“当”:

  (1)这是哪个生字朋友?请学生跟生字朋友一起书空(课件演示“当”的书写笔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时应注意哪一笔;写下半部分时应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

  2、课件出示“汗”:

  (1)这个生字朋友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课件演示“汗”的书写笔顺)。

  (2)分析结构,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时应注意些什么才能把字写漂亮,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一笔点,二笔点,三笔提到横中线,四笔写得是短横,五笔写得是长横,六笔写坚,竖要直,这样“汗”字才漂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对比展示,一本写得好的,一本写得不好的)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谁写得好,谁写得不好(给写得不好的'学生以鼓励)。

  3、课件出示“知”:

  (1)又来了一个生字朋友,他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

  (2)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的左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写右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小撇写到横中线,写了短横写长横,再写长撇和小点,右边的“口”字方又小。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学生自己先来评价,再让其他小评委评价。

  4、课件出示“午、禾”;

  (1)请“小老师”带大家书空。

  (2)课件再播放“生字朋友”的要求:请学生自己来写字,一定要看清生字的模样,把生字写漂亮。

  (3)学生独立观察写字,教师及时指导。

  (4)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组评出“小小书法家”,进行展示。

  四、拼字游戏:

  生字朋友看大家这么聪明,想和我们来玩拼字游戏,你们愿意吗?在每一组的桌子上有一些字和笔画的卡片请每组小朋友来拼一拼,看能拼成哪些字。(请一组学生到黑板上拼字)

  五、课件演示五个生字朋友,教师进行总结。

  六、课后小记:

  学生游戏中掌握了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课件的演示,学生能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认真书写生字。“午、禾”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写字,效果较好。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有实效,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愿意写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案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乌塔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中国孩子学习,中国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案例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我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爱迪生爱科学,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引导学生向爱迪生学习,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世界闻名、省吃俭用、顽强、合适、不懈”等词语;会用“节省、顽强、合适”造句;了解句与句的关系。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爱迪生进行实验的故事。

  教学重点:

  1.通过重点词、句、段,体会爱迪生热爱科学、不懈努力的。

  2.了解段落中句与句的关系,弄清叙述层次。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垃圾瓶瓶罐罐燃烧聋瞎

  省吃俭用顽强合适价钱便宜

  (二)教学另一部分生字词。

  爱迪生做实验,要用上各种各样的化学物品。如:

  磷(l0n)是一种非常容易燃烧的化学物品。

  (三)继续学习课文。

  第2、3自然段

  1.12岁的爱迪生在火车上卖报。卖完了报,他做什么?请你们自己读第2自然段。

  2.学生自读。

  3.这一自然段中,什么是你没有想到的,使你很感动?(12岁的报童卖完报,想尽办法在火车里做实验。)

  4.车长同意他在吸烟车厢占一个角落。我们可以想见,爱迪生怎么向车长提出要求,车长才同意的。如果你是爱迪生,你会怎么说?

  5.后来,车长又为什么把他赶走了,而且还打聋了他的耳朵?

  当车长把爱迪生那些心爱的瓶瓶罐罐、化学药品扔到车外时,他会怎么样?

  6.这两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爱迪生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着了火,被车长赶走了。

  (四)继续学习课文。

  1.爱迪生为了研究科学,耳朵被打聋,对于12岁的少年该是一次多么大的打击!生活又是那样地贫穷,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但是爱迪生是怎样做的?

  指点:这一段开头第1句就很明确地告诉我们“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

  2.整个这一段都是讲他钻研科学的`决心怎么没动摇的。紧接这总说的一句,后面讲了几句?每句讲的是什么?第1句与后面几句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3.齐读第一句。第2、3、4句各指名一人读,以弄清段落中句与句的关系。

  4.这一段的内容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指点:这就是“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作者把这一句概括全段内容的话,写在全段的开头,我们一看就明白了。

  第5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从上一段学习的内容,我们一看就明白,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3.指点:写的是“爱迪生试制电灯”。这一内容也是用一句话写在段落的开头。

  4.谁能根据全段的内容具体说说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5.提示:这一段中的“常常”“实在”“不懈”“终于”这些词语告诉我们什么?(不懈:即不放松。)

  6.齐读全段,突出上面这些词句。

  7.结合教学“躺”,发准后鼻音;突出字形教学,写好“身”最后一笔。

  教学“供”(g3ng),就是“给”的意思。组词:供给、供应、供不应求、供销。

  8.现在看看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第1句):总的说爱迪生试制电灯。

  第二层(第2、3句):说爱迪生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废寝忘食地做实验。

  第三层(第4句):说他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最后一段

  1.上课一开始,我们说爱迪生是“发明大王”,这是为什么呢?读了最后一段就明白了。

  2.齐读。

  (五)复述课文。

  各自准备,从第3、4、5自然段中择其一段,讲讲爱迪生怎么热爱科学,刻苦钻研。

  (六)课后练习及作业。

  1.造句:节省顽强合适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叙中有议,叙议结合的写法;

  2、继续培养速读的能力;

  3、懂得不忘记过去老一辈的苦难日子,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学习边叙边议,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我"对养菜的特殊感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的许多地方,流传着。三月三,地菜煮鸡蛋"的说法。地菜就是荠菜,在很多年纪稍大的人心中,这是一种很好吃的菜·现在吃过的同学不多。这是我国的一种民俗。养菜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的草本植物·以我们今天的口味,这是一一种有苦味的草,但在几十年前的旧中国,它却是穷人的救命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挖养菜》,就反映了这种生活。

  作者简介。

  张洁,当代女作家,1937年生于北京,从小被父亲遗弃,靠母亲抚养长大,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改革开放之初,她发表了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尸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思想解放在文学界的反映。她的《森林里来的孩子风谁生活得更美好风条件尚未成熟》分获1978年、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总之,这是一位在当代文学界很有影响的女作家。

  三、教师范读课文。

  要读出感情,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特点。

  四、自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本文写了哪几件事?

  3.通过叙述这几件事,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4.我们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答案(或提示):

  1.线索是"挖芥菜"。

  2.写了三件事:童年的悲惨遭遇;童年挖芥菜的美好时光;解放后与孩子们挖芽菜、吃芥菜。本题允许学生提出更多的答案,如四件事、五件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主题是要了解上一代人的心情,珍惜身边的幸福生活。

  4本题应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切中一点,不计其余。

  五、组织讨论。

  围绕"代沟"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作者的感情可以理解,但儿女们的做法亦无可厚非,可以选中一个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注意理解当代学生的心态,要知道,这一代人恐怕连迁就的筷子都不会伸出去,但这未尝不是好事,我们不应该总想着把自己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强加给下一代。

  六、找出文章中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的句子。(目标1)

  张洁的散文自成一体,很有风格,语言清新、流畅,富有表现力,情文并茂。

  1.体会夹叙夹议的写法。

  可以以文章第一部分中的"不敢回家"和第二部分中的"儿女们不愿吃芥菜"为例.指导学生体会其中叙议结合的写法。

  2.学习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

  可以以文章第8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为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作者高超的写法技巧和语言能力。

  七、写作训练。

  根据自己的体验,联系课文,围绕"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这一中心,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

  让学生自由发挥,不要作过多的指导,不要束缚学生的思路。

  八、教师小结(思想教育)

  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夹叙夹议,写一位关心儿女成长的母亲。回忆她童年时代的`苦难,向孩子们提出殷切的希望。全文以"挖荠菜"为线索展开广泛而充分的联想,希望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消除两代人的隔膜,与孩子成为心心相通的朋友,并希望他们能珍爱生活,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

  九、布置作业

  A、完成练习四。

  B、完成练习二(揣摩语句)

  D、 围绕"什么是幸福,怎样得到幸福"这一中心,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

  十、说课精要:学生解答问题时,让他们自由发挥,不要作过多指导,不要束缚学生的思路。

  十一、教学结构:导入--简介作者--范读--提问--交流--讨论--自由发表意见--写作训练--小结。

  【教学总结】

  本课教案设计的得意之处,首先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从了解“馋丫头”的故事中,体会“我”所经受的生理和物质的苦痛;通过被追打一事,体会“我”所经受的精神的苦难,从而进一步理解精神的苦难甚于生理和物质的苦痛。其次,对于在文中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这句话的理解,遵循作者写作的思路,充分体会完前文的铺垫,再去体悟,这样,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才更加到位和深刻。不足之处是:文章对比的写法,夹叙夹议的语言,在课堂上没能够透彻的处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荷花》教案03-21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经典】语文教案10-04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