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5篇(热门)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习作教学设计
河北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高启山
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中安排了这样的一个习作:我们已经度过了不少童话故事。这次习作就来编童话故事。请你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编一个故事。现想象一下它们可能发生什么事,然后写下来。写好以后读给大家听,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教材分析:教材顺应三年级儿童喜欢编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安排了一次想象性习作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教材在教学要求下面还为学生编排了一些小动物的插图。
教学设计思想:
1.使学生进入一种童话故事情境,促使学生进入角色投入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
2.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互相启示,体会到合作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意义;
3.让孩子们从三年级开始就能够感受到写作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了以学习写作,投入热情去学习写作,进行习作实践。
4.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将绘画、手工、游戏性实践活动、口语交际与写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第一步:想一想:“我们”来干什么了?
美术课上,为学生出示一幅众多小动物在森林间的草地上活动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这是在哪里?上面有哪些小动物?(对,是在一块草地上。有小花猫、长鼻子狗、流着口水的小狐狸、小鸭、小鸡、小鸟,呵呵,还有一只大老虎。)再想象一下,可能还有什么动物在这里?
让学生同学自愿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每一个人选一个喜欢的角色,为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头饰。教师指导学生在班板纸上面用彩笔小动物描画小动物图像,然后剪、粘贴、扎制,制作成一个漂亮的头饰。
头饰做好以后,让学生把头饰戴在头上,启发学生想象:小组同学围坐在一起,想一想,你们这几个可爱的小动物到这里干什么来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你们做了些什么?
第二步:到草地上玩一回“童话游戏”
时间活动课上,把学生带到一片草地上面,让学生在草地上面分角色来玩童话表演游戏。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头饰代表的一个小动物角色,戴上自己做好的头饰,按照想象好的情节,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演一演小组内商量好的故事。教师提示学生:随着故事的发展,事先想象好的情况可能会有变化,大家商量一下角色的变化是否合理,如果合理,游戏中允许跟预先设计的有变化,大家细致观察一下:看哪个角色的变化更有趣味。
第三步:把小组的“童话游戏”讲给大家听。
口语交际课上,班上召开一次“我们小组的童话游戏”信息发布会。各小组选一个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小组的游戏是怎么玩的,其他同学作补充。交流完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童话游戏最有趣、最吸引人?
然后,请同学思考一下:假设你们小组的游戏再修改一下,故事情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每个角色在游戏中说的、做的.会有怎样的改变?
第四步:写一个童话游戏“剧本”。
习作课上,布置学生按照交流讨论的情况和自己的游戏修改设想,写一个“童话游戏剧本”。教师提示学生:所谓剧本,只要写一个故事就行。然后,以一个小组的想象为例给学生作示范:
──让学生想象后表述: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你们到了哪里?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呢?
告诉学生:把每一个小动物怎么说、怎么做的,包括你自己怎么想的,都写进去,写的通顺、明白就可以了。
写完了,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看看自己写的是不是很有趣,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修改?再给小组的同学读一读,看看大家是不是喜欢,让大家提点建议,修改一下。
教师批阅学生习作,对学生的“剧本”提出好的建议。教师批阅的重点是学生的“剧本”中的故事情节是否完整、故事情节是否明白具体,角色对话标点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等。教师批阅后请学生再按照老师的意见改一下。
第五步:“谁喜欢我的剧本?”
学生写完以后,把自己写的童话“剧本”贴在教室指定的位置。组织学生阅读,遇到自己喜欢的剧本就在“剧本”上面做一个表示喜欢的记号。如果哪一个同学的剧本喜欢的人少,教师引导同学去就去问问同学们,为什么不喜欢?让同学给他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指导这个或这些学生按照同学的意见再进行修改。
为了拓展交流渠道,可以引导学生将“剧本”发到网上去,写信寄给手拉手小朋友,寄给杂志社的叔叔阿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使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教学难点:
通过信中的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使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
1、巴金爷爷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2、他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呢?
二、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2、思考:巴金爷爷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
3、讨论交流:
①朗读正音,奉的韵母是“eng”,不是“en”;慕的韵母是“u”,不是“o”。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学生质疑问难。
4、指名试读课文,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精讲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家乡的孩子写了40封信,给巴金爷爷怎样的感觉?(站在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3、朗读第一段的第二句话,感受四十多个孩子围着巴金爷爷唧唧喳喳的热闹场面。
4、朗读巴金老人感谢孩子们的话。这些话体现了巴金对孩子们的什么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四、精讲课文第二段
1、巴金爷爷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87岁了,写字困难,手不听指挥,写信比较艰难。朗读第二段第一句话,体会写信的`不容易。
2、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拿起了笔,给家乡的孩子们写信,这是为什么呢?
3、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情感的句子。
①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力支持这样一次长途的旅行”一句的意思,体会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②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用“多么……多么……”练习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文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精讲课文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2、巴金是个普通人吗?巴金是“五·四”以来著名作家,创作了二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十二本散文、游记,大量的短篇小说,还有很多译著,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他为什么只是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呢?
3、巴金为什么而写作?
①理解“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这句话的意思,体会为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而写作的思想感情。
②用“不是……而是”练习说话。
4、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的,同时又表达了什么希望?
①默读课文,思考:巴金为什么说自己的一生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的一生?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②理解“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
③什么是生命开花结果?读巴金说的第二句话,讨论: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是什么?
④让生命开花结果和实现生命的意义是不是一回事?(“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句话就是讲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享受)
5、小结
6、指导感情朗读。
二、讲读课文第四段
1、巴金爷爷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又不可能再活一次,只能怎么办?
2、感情朗读,体会巴金爷爷珍惜时间,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三、讲读课文第五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用亲切的语气朗读课文,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情感读出来。
四、讲解信的格式
1、以上我们讲的是信的正文。书信的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默读课文,对照格式,说说这封信中的称呼、结尾、署名和日期分别是什么?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介:
《画风》一课讲述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小朋友在画画时,宋涛提出画风的想法,在赵小艺的启发下,他们互相激励,用不同的方法描绘出了风的样子。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本文对话较多,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标:
1、会认七个生字和与生字有关的词语。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画一幅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巧设悬念
1、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请把你课前画的一幅画拿出来,我们一同欣赏,好吗?
瞧,这朵花真美,你怎么没把香味画上?这只小鸟一定叫得很动听,你怎么忘了把声音画出来?
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怎么画?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能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会画风的小伙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问题与伙伴共同研究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电脑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式认读。
(2)电脑出示生词,指名读。
(3)游戏《找宝》,学生一人读字音,其他人从字卡中迅速找出生字。
3、这些字真调皮,它们又都跑到课文里去了,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围绕字的音、形、意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
三、抓住重点,精读课文
过渡:三个小伙伴正画得起劲,这时,宋涛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经过动脑思考,他们都想出了自己的办法。
1、你喜欢谁画的风?选你喜欢的小朋友仔细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2、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1)课件演示图画:飘动的红旗
赵小艺在飘动的红旗上画出了风,此时她的心情怎样?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写赵小艺的句子吧!
(2)宋涛看到赵小艺的画,恍然大悟,因为他看到了风,陈丹也会画风了,他们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写宋涛和陈丹的句子吧!
课件分别演示: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转动的风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读为主,在多样式、多次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理解了宋涛、陈丹在赵小艺的启发下,也学会了画风的过程,认识了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了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造。
四、分角色朗读,锤炼语言
1、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28自然段。
2、指一组较好的在全班表演,其他同学从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方面评价,教师适机点拨。
设计意图: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课文内容理解更深,课堂的气氛更活跃。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9个字。
2、能用“敏捷”、“小心翼翼”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继续学习带着问题我读课文,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5、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能够说出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柿子的可爱之处和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继续学习带着问题我读课文,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能够说出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柿子的可爱之处和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课文题目“我爱家乡的柿子树”猜一猜,可文会写哪些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一方面些柿子树开花、坐果、丰收的景象,字字句句含着喜爱之情;另一方面,孩子们摘柿子吃柿子乐趣无限
3、默读课文,想一想。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爱家乡的大柿子?然后学生汇报
第2自然段,写柿子花,非常美,小巧精致,犹如童话王国中的金色皇冠。写出了对柿子的喜爱。
第3自然段,写柿子树坐果,把青里透亮的小石子看作是一个又一个的“小生命”
第4自然段,写柿子树的丰收。指导朗读,“火红”、“闪闪发亮”、“垂涎欲滴”,读出了柿子的美丽与可爱。
第5自然段,写孩子们摘柿子时欢乐的情景。
第6自然段,孩子们吃柿子,写出了对家乡柿子的喜爱。
那一段你最喜欢?(孩子们摘柿子的欢乐情景)
认真的读读,说说你最喜欢哪?概括出语言、动作、神态,将采摘的过程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采摘的过程写的条理清楚,先写“做好准备”,再写“分工合作”——有树上,有树下。
有语气的读一读,看谁读的最生动。
四、快速默读课文
说一说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1、体会写法。
2、师总结:在写作者爱家乡柿子树开花、坐果、丰收的景象时,爱摘柿子的乐趣、欢乐的吃柿子,写出了作者对柿子的喜爱之情,同时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爱。
3、你们最爱家乡的什么?
仿照这种写法,写出你对他的喜爱,对家乡的热爱。
4、作业:习作:我爱家乡的________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把家乡的特产栗子,学着课文的写法,把自己的作文写出来,一部分同学还加上了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2、我爱家乡的柿子
开花、坐果、丰收的景象
柿子 爱柿子,爱家乡
摘柿子、吃柿子的无限乐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9个字。能用“敏捷”、“小心翼翼”造句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1个生字。
教学难点:
用带词造句,把句子说完整,并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正确有语气的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注意11个生字的读音。
二、出示是个生字
1、偏 辟 涎 扛 侦 敏 捷 战 熟 唇
涩 缀 兜 攀 截 舔
给这些生字注音,熟,有两个音,shu和shou
2、用多种方法记住10个字,边说边组词。
熟字加偏旁,两部分合起来,按笔划记,结合字义。
3、用“敏捷”说一句话。
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的爬上一棵大松树。
同桌说一个句子。
你能用“小心翼翼”说一个句子吗?
吃完晚饭,刘燕小心翼翼的帮妈妈把碗端到厨房。这是老师想到的,你能说一个句子吗?
4、检查,师说字,生书空写。
5、重点指导书写。
僻 涎 熟 馋 唇 捷
三、认真书写字词,并造句
作业:给11个字组词,看谁组的多。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生字掌握比较好,但“涎”的第七笔,唇字多写一撇。
语文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学习重难点:
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三 、学习准备: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四、学习时间:2课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教案(精选)04-12
语文《口技》教案10-27
(经典)语文教案10-22
语文教案[经典]08-28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精选】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