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不同的老师对猫的描述也各不相同,你觉得科学老师会怎么描述猫?数学老师呢?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那他是怎样来描述三只小猫的呢?在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又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和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整体感知
抢答:
我家养了几只猫?
三只猫的毛色分别是怎样的?
三只猫是怎么来的?
他们的性情有什么不同吗?
他们的结局如何?
三、认识小猫
1.我们给文中的小猫取个名字怎样?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那郑振铎又把这三只小猫叫做什么呢?你从称呼里感受到了什么吗?
四、品味小猫
1.对于三只猫的结局,我们一家人有怎样的反应?
酸辛、难过----怅然、愤恨-----更难过
2.作者不喜欢第三只猫,对于它的亡失又为什么会更难过呢?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3.我下了什么断语?那我的依据是什么?
一定是猫,一定是猫(肯定语气、愤怒心情)
4.事情澄清后,我当时的心情怎样?
重点品读30自然段
5.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追问:
第三只猫让我感到非常痛苦,所以作者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为什么我家会永不养猫?
五、感悟小猫
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シ彩虏荒艿テ居∠螅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ソ淌σ导: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ピ诓缓侠淼纳缁嶂校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六、师生总结,教师送名言。
1、学生谈课堂收获;教师课堂结语。
2、教师送名言:不要轻视弱势群体,每一个精灵都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贵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主题:阅读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一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1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2.会认“心、到、井”等11个字,会写“下、井、心、来、你”五个字。
3.理解课文,养成遇到困难时乐观、动脑的好习惯。
二、内容分析:
《快乐的小青蛙》是语文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第19课内容。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了一只小青蛙不小心掉到枯井里,它不慌不急,在井里唱起了歌,最后被大象救了上来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乐观的态度,勇敢地去面对,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
三、学生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浅显生动,没有说教,适合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理解本课设计的意图。学习本课,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遇到困难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四、设计思路:
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利用歌曲《小青蛙找家》激趣整合于本课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阅读,合作识字,探究自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演奏《小青蛙找家》,一个学生戴着小青蛙头饰,伴随音乐跳出来,全班同学也跟着唱。
小青蛙找家
1=bE24
天真地
(5i5i│5i5i│3523│555│5i5i│5i5i│3523│110)│
3523│50│3563│50│××│××│××│××│×××│×××│
一只小青蛙,呱!要呀要回家,呱!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000│0000│00│
跳跳跳,呱呱,呱!我怎么掉进枯井里了?
2.戴着青蛙头饰的同学说:“我怎么掉进枯井里了?怎么办呢?”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青蛙。引导说:“现在小青蛙掉进井里了,谁来给他想个办法?”找几个学生说。
二、初读课文,在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
3.学习小组合作识字。学生相互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卡片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的,也可以是爸爸妈妈写的。)
4.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教师出示生字、词语、短句卡片,开火车读,抢读,学习小组齐读。
5.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三、自主朗读,感知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给别人听,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他最好的`朋友们……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同学们评一评,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读出了恰当的语气。
四、分角色表演读。
1.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
2.抽一二组在全班表演读。
五、结合情境图,想想说说
1.教师出示情境图(幻灯片)。
2.想一想:①小青蛙掉到井里为什么还要唱歌?②如果小青蛙不唱歌,还可以怎么做?③你喜欢这只小青蛙吗?为什么?
3.讨论、交流。
4.教师总结:这只小青蛙是只快乐的小青蛙,聪明的小青蛙,勇敢的小青蛙。教师板书“快乐的”“聪明的”“勇敢的”。
六、在愉悦中下课。
教师弹奏《小青蛙找家》,让每一个学生都变成一只快乐的小青蛙,聪明的小青蛙,勇敢的小青蛙边唱边跳出教室外。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杜甫诗歌“诗史”的特点。
4、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重点分析老妇人的话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前准备】
关于战争的图片及关于石壕吏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战争图片,问:战争会带来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导入今天的古诗——《石壕吏》)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让学生尝试圈点疑难字词)
注意重点字词:
逾墙走:越过墙逃跑 一何:多么
戍: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 绝:没有
幽咽:隐约、轻声地哭。 犹得:还可以
2、给文章定朗读基调: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朗读语气该是怎样?
明确:(悲愤沉郁)
3、投入感情再次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人感觉诗歌的学习必须从朗读入手,好的朗读是进入“情”的关键,进入“情”后才能更好的理解认识作品。因此这个环节是本节课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和下个教学环节的重要铺垫。】
三、研读课文,明确主题
1、思考:全文围绕那两个字展开的?
明确:捉人
2、为什么捉人?捉何人?老妇人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中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打仗抓人;抓壮年男子;“老妪力虽衰”(看图)
3、为何连这样一个年老力衰的老夫人都不放过?(多媒体展示写作背景)
明确:通过了解背景后重点介绍杜甫是将途中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要求学生复习文学常识:《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再者结合当时时代背景介绍杜甫的诗为什么称是“诗史”。
4、主要内容分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1) 第一段交待了什么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
(2)研讨:a、为何吏要夜捉人?
表明县吏捉人手段的狠毒,在人们都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了个突然袭击。
b、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当时的时代气氛。
兵荒马乱 鸡犬不宁
总结;一段为后面老妇的致词埋下伏笔,也交代了致词的由来,是事情发展的开端。
(3)吏呼一何怒与妇啼一何苦对比分析
这两句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吏和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可强烈的对照;两个“一何”更加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酝酿出了悲痛的气氛。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听妇前致词一句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时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是全诗的开端,本人在这里介绍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及设计一些简单的小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能准确的把握住当时的时代气氛,初步感知吏呼一何怒与妇啼一何苦。】
四、即兴发挥,深入理解
(1)、把吏和妇人的对话用现代文的方式陈述(意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让同学进行即兴表演,揣摩人物形象。(意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这二、三两段是本文的重点,就是老妇致词的内容,事件在这里也达到了高潮。
(3)最后一段的写作意图(提问:如果去掉后会有怎么的效果?)
夜久表明老妇哭诉时间长,可以看出县吏的凶狠。如闻二字一方面老妇这家的凄苦绝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有无限深情。老妇被带走后这家到底会怎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是事件的结局。
(4)、总结性研讨:
a、吏和老妇的'形象。
明确:吏(蛮横 凶狠)妇(凄苦 悲伤)
b、文章结构
明确:开端(1)致词的由来
发展、高潮(2—3)致词的内容
结局(4)致词的结果
【设计意图:这部分本人认为老妇与吏的对话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设计了两个带有趣味性的学生展示环节,目的是在互动中化繁为简,从而使二者的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再者结尾部分通过本人启发性的情感引导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五、小结
通过这首“诗史”诗,我们可以想象下老妇被带走后在军中的生活,再试着想想孤苦伶仃的老翁又会是什么样子?他们还能再见面么?因此,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不易,望大家珍惜。
六、作业
1、背诵。
2、续写。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单韵母,学习三个单韵母的发音。
2.和学过的熟字“马、伯、禾”读音相联系,让学生体会a、o、e在音节中的发音。
3.观察四线格内韵母的字形和位置。
4.学习四声,认识四个声调,能正确读出三个单韵母的四声。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读出三个单韵母及它们的四声。
教具准备:
三幅主题图及“a、o、e”的字母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好朋友丁丁有一个可爱的小弟弟,丁丁非常喜欢他。一天小弟弟突然感冒了,丁丁急忙带他去看医生。出示主题图大家想:医生给弟弟检查嗓子时会让他干什么?
二、活动(一)
(一)出示单韵母a
1.你认识它吗?指名读。
2.你能带着大家读吗?会读的学生带读。
3.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读读。
4.你是怎么记住单韵母a的?(学生发挥想象,可以对照着图说)
5.谁能根据a的样子给它编个顺口溜?
嘴张大,就念a,我要做个发明家。
6.现在用你喜欢的顺口溜记住它。
过渡:丁丁家养了一只大公鸡,每天早上催人们早早起,它是怎么叫的呢?
(二)出示单韵母o
1.你知道它怎么念吗?学生念,师要及时纠正发音。
2.你愿意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读吗?
3.指名带着大家一起读。
4.你是怎么记住它的,能编个顺口溜吗?
嘴一缩,就念o,学习拼音好处多。
过渡:我们一起认识了两个单韵母,老师这里还有个新朋友想跟你们认识。
(三)出示主题图3
1.会读的同学站起来读出它的音。
2.你愿意教不认识e的同学吗?(学生可以自己找同学教)
3.你愿意让同学检查你的发音吗?指名读。
4.编个顺口溜记住它
嘴一咧,就念e,我爱跳舞爱唱歌。
三、活动(二)巩固发音
1.说悄悄话:师出示a、o、e的'卡片,1、3、5组的同学说,2、4、6组的同学听。然后交换。
2.做抢读游戏。
课中休息
四、观察三个单韵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师:你们想看看a、o、e在四线各种的位置吗?师板书,说明以后会教大家写的。
五、活动(三)复习学过的字
1.出示带拼音的“马、伯、禾”字,这些字读什么?你们看,它们的拼音里有你认识的朋友吗?
2.你再读读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字的尾音和所学的单韵母的发音相同;也许有的学生会发现声调。)
六、活动(四)学习四声
1.学习四声:汉字的字音是有声调的。出示“a”的四声,谁会读?
2.自己试试读“o、e”的四声,不会的同学找会读的同学学学。
3.老师教给大家一个能记住四声的好办法,愿意学吗?教四声谣,边教边出示手势帮助学习声调的变化。
一声起音高高一路平
二声由中到高往上升
三声先降然后再扬起
四声从高降到最低层
4.能用手势帮助读出单韵母的四声吗?指名读。
5.做碰对游戏
要求:请三个同学每人举一张单韵母卡片,再请四个同学每人举一张声调卡片,指名任意说出带调单韵母,举卡片的同学要碰对组成学生说出的音,其他同学作评委判断对错。
七、给基础好的学生拔高,试着给学过的字标声调
日、山、石、田、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i、u、{3个单韵母,学会它们的发音。
2.继续巩固四声,唱读四声体会每个字的声调。
3.复习3个汉字,巩固新学的韵母。
教学重点、难点:
i、u、{的四声
教具准备:
1.3幅主题图,“地、出、女”的生字卡片。
2、“i、u、{”的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3个单韵母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3个单韵母,咱们复习一下。
四声练习,接龙游戏开始。
二、导入新课,活动(一)
(一)出示主题图一,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件漂亮的小衣服和一个新朋友,出示卡片i,你认识它吗?你们谁来正确的读出它的发音,
1.指名读。
2.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3.你怎样记住它,请你编个顺口溜。
4.同桌的两个同学听听各自选择的顺口溜。
iii戴帽穿新衣
(二)出示主题图二和三,现在还有两个单韵母朋友想跟你认识,出示卡片u和{,谁认识它们?
1.指名读。
2.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检查发音。
3.打开书23页,用刚才编顺口溜的方法记住这两个朋友,两个人互相学习。
4.开始汇报学习成果:
(1)谁带着同学读。
(2)老师读。
(3)放书,看黑板上四线格里u和{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观察自己说。
三、活动(二)
1.先复习四声谣,边说边用手势帮助声调的变化。
2.出示“地、出、女”的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其中“女”字没有学过,请认识的同学带读。
3.再读“地、出、女”3个字,细心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4.引出3个单韵母的四声。
5.观察:“i、{”的四声有什么变化。
6.讨论:为什么i加声调后可以省略头上的点,而{却不能?
7.做接龙游戏,复习“i、u、{”的四声。
课中休息
四、活动(三)
1.今天学的3个单韵母你们会了吗?老师要加上以前学的3个单韵母,放在一起考考你们,你们行吗?
2.做抢读6个单韵母四声的游戏
3.书上只给我们出示了每个字的一声,你能不能把其他的3个声调读出来。
五、活动(四)
1.出示生字卡片:“七、土、我、河、目、绿”,先认读,体会6个单韵母在音节中的发音。
2.进行唱读四声,体会6个字的声调,并且把没有出现的其它声调读出来。先自己试试读,再2人互相读,最后指名读。
六、活动(五)拔高题
你还能想出那些字发“a、o、e、i、u、{”的音。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孟子、《孟子》及其思想。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并总结词类活用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能根据句式特点、词类活用的规律,熟练翻译文言语句。
2.掌握本文的论证技巧和说理方法。
(三)德育目标
理解文中阐述的“保民而王”、“仁政”的思想和主张。
(四)美育目标
欣赏孟子散文的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以及善设机巧,引人人彀,先纵后擒,用比喻说理,论辩是非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1.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具体内容;
3.体会文章磅礴气势及形象的说理;
4.学习孟子的论辩技巧;
5.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
教学难点
1.孟子的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及在文中的体现;
2.孟子的论辩技巧;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课前结合书下注释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阅读课本中郭预衡的《<孟子>简介》,找出要点。
二、关于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
1.民本主义思想。
2.邦国的主权在民。
3.对不施仁政的暴君人民是不可以不服从的。
4.政事以民为归宿。
5.用人以民意为准。
6.国家应以保民为职责。
7.国君施行仁政以使百姓安居乐业。
8.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善辩,在论辩时又善设机巧,先纵后擒。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
三、课文诵读、感知
思考:
1.孟子和齐宣王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文章的结构如何划分。
明确:
1.孟子和齐宣王的.谈话主要内容的实行王道仁政的政治主张。
2.文章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
第二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
第三部分:“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至篇末。
四、分析第一部分
依据第一部分内容,可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至“则王乎”。
第二层: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至“是以君子远疱厨也”。
第三层:从“王说”到“王请度之”。
1.学生朗读第一层,抓住重点词。
“是以”属固定词。
“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正常语序的“臣未闻之也。”
(书下注释中重点词语)
教师点拨思路:
齐宣王与孟子的谈话以“霸道”开端,而孟子以“臣未之闻也”一句巧妙地将话题转向谈论“王道”。
2.学生自读第二层,明确“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体会“以羊易牛”的阐发艺术。
重点词:
“莫之能御”属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莫能御之”。
“之”字一词多义现象。例如:“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牛何之”,“王见之”。
3.学生自读第三层,概括大意,并用两个字概括孟子为齐宣王指明的方向。
明确:阐述齐王之不王,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的道理。
孟子为齐宣王指明的方向:推恩。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二部分
学生熟读课文。
教师点拨:
“危士臣”“朝秦楚”属使动用法。
特殊句式:“若是其甚与”“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二、分析第三部分
熟读后译再背。
抓住“进”“愿”“恒心”“仰”“俯”“谨”等重点词。
三、作业
课后思考与练习二、三。
第三课时
一、学习孟子论辩技巧
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话题切换,理出作者论辩思路。
明确:
1.齐宣王以问“霸道”开头,被孟子“臣未之闻也”巧妙将话题转向“王道”的讨论。
2.从“以羊易牛”的事例切入,将对齐桓晋文之事的注意转到对“仁”的注意。
3.以一系列的比喻引出对“仁政”的议论,说明齐宣王不行仁政非不能而是不为。
4.列举“霸运”的种种危害,从而衬托王道仁政的益处,进而激发仁政之道的具体措施。
二、领会孟子形象说理,善用比喻的妙处
学生归纳文中比喻句。
三、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语文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关于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活动体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第一个板块“吟诵青春”中,我们在诗歌的吟诵活动中一起礼赞了青春,体验了青春的激情,明确了青春的使命,在接下来的“体悟人生”的板块中,让我们一起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体验感悟青春话题,交流青春话题,感悟多彩人生。每个人对生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说人生是一部书,从第一页写到最后一页结束;有人说人生是一部影集,满载着不同生命阶段的照片。在张洁看来,生命如四季,今天让我们走入张洁生命中的“我的四季”。
(二)1。作者简介:张洁,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2。理解题目的'比喻含义(人生——四季),概括春、夏、秋、冬各自的人生阶段,为什么说生命如四季?
四季人生阶段经历
春少年播种
夏青年耕耘,浇灌
秋中年收获
冬老年品味、反思
4.分组讨论,关于文中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结合课后练习
要求:(1)含义;经历;体会;写在纸上(2-3句)
(2)分组,明确责任,记录发言。
(3)15-20分钟
5.小组发言,同学补充,教师点评。
6.学生自由发言,谈对人生的思考,对个体的启示,教师总结:
人生重在过程,重在经历,失败也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失败,成功还有何意义?只要认真地努力过,付出过,无愧于自己,那么你的人生必将是丰富多彩的。希望大家珍惜生命的过程,走好属于自己人生的每一步。
(三)板书设计:
四季人生阶段人生经历
春少年播种
夏青年耕耘、浇灌
秋中年收获
冬老年品味、反思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体悟人生”板块。
2。完成教材“设计未来”板块上相应的练习。
3。和父母共读《十八岁和其他》一文,完成活动体验一练习,充分准备后开展一次语文活动。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本课16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指导书写生字。
3.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育孩子们从小立大志,并懂得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发愤学习。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
5.继续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教学重点: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本课16个生字。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育孩子们从小立大志,并懂得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发愤学习。
教学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育孩子们从小立大志,并懂得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发愤学习。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字扑克牌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居里夫人是谁吗?请把你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居里夫人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大家一起读:专心致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这篇课文不长,同学们想听老师读一遍,还是自己试着读?(学生表示自己读。)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2-3遍),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出来,用你喜欢的`识字方法去解决。
2.师:同学们在认字时肯定遇到了一些困难,现在请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如果他还有不认识的字,请你帮帮他。
(老师了解学生字已基本认识。)
3.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课件:认字表中字。)
这些字你都认识了吗?向小组同学介绍你的识字好方法,哪个字难记,也请同学帮帮你。
四人一组交流记字方法,找出那些难记字,重点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情况。
4.全班交流:同学们学得非常好,你们组还有没有认为难记的字呢?
指名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按词语记:专心致志贡献对付想方设法奖章诺贝尔
5.指名带读难记字,学生自己解决的字,老师抽卡片让大家读。
三、巩固识字
师:现在游戏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1.扑克牌。
今天老师教大家玩儿一个游戏:扑克牌(扑克牌是用认字表中的字印成的牌。)
先说游戏规则:组长负责,大家轮流抓牌,牌抓完后大家轮流出,出的什么字,就拼读出来并组个词,如果哪个同学不会,小组同学帮帮他,抓紧时间,看哪个组玩的次数多。
2.闯关。
小狗先生给我们设了词语关,谁愿意来闯关?
指名闯词语关,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他读一遍,如果读错了,请你帮帮他。
四、默读课文
风来了,它吹了一口气,生字宝宝全回到课文中了。
1.你自己默读一遍课文,找出小玛丽亚有什么好品质?(专心致志)
2.你再默读一遍课文,找出小玛丽亚是怎么做到专心致志的?(别人玩,她读书,想办法排除干扰,读书时达到忘我和忽略周围一切的地步。)
请你自己读读这两段,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大家评议。
3.你再默读一遍课文,找出小玛丽亚凭着专心致志的精神,取得了什么成绩?(各门功课总是第一名,中学毕业时得到了金质奖章。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大家一起读这两段。
4.小玛丽亚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请大家讨论。(小玛丽亚立志将来“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为了实现这样的志向,她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做事能够专心致志,而且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成人之后取得了常人不能企及的成就。)
5.自由读文读出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卡片读词语。
2.请大家自己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成语,写在采蜜本上。
3.读一读,用其中一个词语造句。
立志……下决心……发誓要……
4.带着对居里夫人的钦佩之情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写字表中的字是(出示课件,写字表生字。)
看看这些生字,你想写哪一个?
学生自主选择后,老师指导。县、顾、略、微容易写错,请同学们注意。
1.先观察这些字的结构,给它们分配房间,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2.老师范写,学生边看边书空。
3.自己描书上的字,在田格中仿写。
4.写完后立起来欣赏,找出优缺点再接着写。
5.写完后同桌交换检查,选出漂亮的字画一颗小星星。
三、互相交流,拓展延伸。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了志向应当怎么做?
我们要从小立大志,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发愤努力。
附:板书
专心致志
——居里夫人
志向: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行动:排除干扰专心读书
成就:金质奖章两次诺贝尔奖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专心致志》教案》,来自网!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教案(精选)04-12
语文《口技》教案10-27
(经典)语文教案10-22
语文教案[经典]08-28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精选】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