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悟出他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体会其非凡的治理才能和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做法之妙。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批注法、多媒体展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门豹治邺》(板书课题)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①西门豹是谁?②西门豹是如何治邺的?③邺是什么地方?④为什么要治邺?
过渡语:那么邺地最初是怎样一幅景象呢?“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默读(1——9)自然段,找出问题答案,完成表格。
2、学生汇报,填写表格
3、通过读来体会两个“闹”字的含义,体会老大爷的心情。
纵观表格,我们发现老大爷说了两句话都带有“闹”字(这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年年闹旱灾),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这两个闹字含义有何不同?此时老大爷的心情如何?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话吗?
师:由此可见,西门豹通过调查已经了解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一)是人为的——给河伯娶媳妇闹的;(二)是天灾——年年闹旱灾。
通过调查,情况已经了解。假如你是西门豹,你将怎样做?
(板书:调查了解)
【设计意图:此部分处理略详得当。其中联系上下文理解“闹”字的含义,体会老大爷的心情是重点。猜测环节的设置是为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西门豹做法之妙”做铺垫,也是妙招。】
过渡语:————可是西门豹却说:“这样说来河伯可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四、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语:(接上)时间过得可真快呀,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到处锣鼓喧天,张灯结彩;老巫婆身着盛装,身后还跟着十几个弟子,十分气派。这时,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1—12)自然段,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请在课文空白处做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朗读理解、做出批注的能力。】
2、学生们汇报、交流批注所得:
谁先来汇报一下,西门豹首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出示课件①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生:西门豹这样说很妙,他找到了合适的借口、理由,既救出了姑娘,又惩治了巫婆,一举两得、将计就计。
生:西门豹说话语气坚定,没有回旋的余地。
问: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西门豹的心情表达出来吗?
出示课件②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催吧。”
生:他“等了一会儿”,实际是做出个样子给众人看,让众人相信,连西门豹也相信有河伯。其实是在“将计就计”“假戏真做”。西门豹说这句话的用意是借机把官绅头子扔到漳河里。
出示课件③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生: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目的是为后面教育官绅和百姓做准备。官绅们提心吊胆,跪下来求饶,说明官绅们确实受到了教育,惩治首恶确实收到了成效。
问:那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官绅,你受到了什么教育,以后准备怎么做?
问:看到此情此景,围观的老百姓有何反映?
假如你此时就是漳河岸边的一名老百姓,你最想说点什么,想对谁说?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巧妙,通过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的形式来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进行朗读指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小结:西门豹在调查了解之后,治理邺地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惩治巫婆与官绅头子来教育其他官绅和老百姓,最终来达到破除迷信、统一思想的根本目的。“送送新娘”这一做法真是“妙”到了极点。
3、回归文本,朗读感悟
接下来就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11、12自然段,细细体会西门豹做法之妙。
五、学习第三部分:
师:(接上)迷信已经破除,天灾依然存在,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兴修水利)
六、评价人物:
学了,你肯定受益匪浅,对西门豹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谁来评价评价他?
【设计意图:在理解文本之后,让学生对西门豹进行整体评价,既是对文本的理解与开拓,又是对课文的深刻把握。】
七、联系实际,体验情感。
两千多年以前,科学不发达,人们思想十分愚昧。在人们普遍相信鬼神存在的情况下,西门豹就敢于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真是胆识过人!今天,科技已经很发达了,但迷信活动仍然存在。谁能从科学的角度来谈一谈吗?
【设计意图:走出文本,向生活拓展,才是语文教学的宗旨。】
八、布置作业:
以“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为主题进行调查,并出一期板报。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设计巧妙,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体会西门豹做法之妙,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整个教学重点突出,教材处理详略得当,既面的处理,又有点的侧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富有层次感。】
板书设计:
治调查了解将计就计
西门豹—破除迷信妙假戏真做
邺兴修水利一举两得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联系生活理解“穿梭、注视”等词语,结合语境理解“相当到家”。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用段意归并法概括主要内容。
3.通过阅读比较,了解纪昌练眼力的经过,联系重点词句体会纪昌专心刻苦、有毅力等品质,明白“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在学习文本表达方式的过程中,体会人物品质,感悟寓意。
教学难点
明白“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形成期待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亡羊补牢南辕北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
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寓言故事,都有一个小故事,里面有一个道理)这些故事与其它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2.导入: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⑴指名读题,正音:读纪(jì)对吗?来看看字典里的注释,相信你会有所发现。
(根据字义选择读音,出示解释:1.jì:①记载②世纪③制度,纪律④表示地质年代2.jǐ:姓。)。
⑵指名读,齐读课题,评价:字正腔圆、字字清晰……
⑶板书题目:纪昌学射(生在桌上书写,提醒“昌”的写法,上窄下宽。)
3.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内容的浓缩,再读读题目,你猜猜故事可能写什么?围绕着“学”字,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
质疑:向谁学?怎么学?结果怎样?为什么要学?副板书梳理问题。
二、初读感知,把握内容
1.带着问题再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交流反馈:
(1)读音:(分组出示)能读好这几个词语吗?指名读,注意听。
妻子梭子虱子/百发百中聚精会神
逐一出示图片、实物(虱子:大小只有芝麻粒那么大的小虫虫;见过梭子吗:织布时用来穿引织线用的工具;梭子在织布机上来回地快速穿行,用上课文中的'一个词叫——来回穿梭,高速公路快速行驶的汽车看过去也像梭子似的——来回穿梭。)
(2)交流解疑。板书:练眼力百发百中
向谁学:在哪一段?读第一段并成一句话说说,纪昌向射箭能手飞卫请教射箭;
结果怎样:在哪一段?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怎么学:纪昌先练眼力,再练开弓放箭。
3.把“向谁学、怎么学、结果怎样”连起来简洁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先练眼力,(先练盯着目标不眨眼,再练把小的看成大的,)最后才学开弓射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4.指题目过渡:题目是说纪昌学射的,为什么用了两大段写练眼力呢?
三、比较学文,体会表达
1.先仔细读课文2、3自然段,也练练你们的眼力,看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之处?教师巡视。看看自己能找到几处,跟同桌交流交流。
2.交流反馈,板块教学。
板块一:两段都提了要求——不眨眼看大
(1)读:这是飞卫老师提出的要求,他说——他还说——
(逐句出示,指名读,教师示范读。)
(2)说:你从老师的话中还听出了什么?
(两次要求明确;严厉;语气强烈说明很重视这一点;要求一次比一次高……)
(3)小结:虽然两项练习的要求不同,可飞卫老师要求难度都很高,飞卫老师的话也都毫无商量余地。
板块二:苦练的过程相同——体会纪昌是同样的专心和勤奋。
出示语段:
(1)你是怎么知道纪昌练习专心勤奋的?请你读读纪昌两次练习眼力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2)重点交流,板书:“注视”、“盯着”。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1-12
小学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12-12
小学语文四年级《鸬鹚》教案03-03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05-15
小学语文《鲸》教案 12-27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