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10 11:06:1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总(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汇总(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文字,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齐读课题)。茫茫宇宙中的地球裹着一件水兰色的纱衣,那是广袤无垠的海洋在奔腾不息。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敬畏海洋,但今天(出示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你们明白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练习用“由于”造句。

  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开发、利用海洋?怎样开发、利用海洋?)

  好,就让我们从这两个问题入手来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吧。

  二、学文

  1、把书打开,自由读5-8自然段,找出问题的答案,画出句子,圈出关键词,再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自学)

  2、交流:

  (1)交流为什么

  (生读能源危机出示“目前……能源危机”可以具体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知道了这些信息,我们心里沉甸甸的,感到(恐慌、担忧)有感情地读这一段。(生读文)

  (生读食物匮乏,出示“由于……威胁。”)说说你圈出的词语:

  “急剧”是什么意思?世界人口增长怎样急剧呢(20xx年60亿,平均每年增长7800万人,20xx年人口是90亿)人口如此急剧增长,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恶化”学生举例说说生态环境的恶化。

  人越来越多,可耕种面积越来越少,于是人类开始面临(食物匮乏的威胁)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除此之外,人类还面临着那些生存危机?

  (出示图片)是啊,近30年来,人类消耗了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可利用资源。与此同时,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30年内增长了一倍,并继续增长。陆地资源紧缺,人类事物匮乏,我们深深得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齐读这两段话,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生读文)

  ⑵交流怎么办

  人类真的到了山重水复、无路可走的地步了吗?有没有什么解救之道呢?(海洋……聚宝盆……丰富……)于是,人类把目光转向海洋,是怎么开发、利用的呢?

  (生读“如今……大显神威。”出示)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自豪,高兴)从哪里体会到的?(交流关键词)谁愿意自豪地读一读的?(生读文)

  (有感情)真好,想不想去看看海洋采矿者的风采(录像)

  (没感情)老师给大家看一段录象,相信看了后你会读得更好。(录像)

  继续交流怎么开发、利用海洋。海洋可开发利用的远远不止这些,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怎样开发和利用呢?(学生各抒己见)

  3、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21实际的希望了吧,谁来说说。

  4、是啊,曾经海洋孕育了生命,如今,又将解救人类于危难之中;可是,现代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个兰色希望的呢?

  这张照片展现的是漂浮在海面的石油!由于油船泄漏、油井发生井喷,大量石油随波逐流,生灵遭涂炭,海鸟的尸体不时被抛向海滩。

  这是赤潮爆发是的海水。

  随着海洋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鱼、虾、蟹等大量死亡,数万公里的海洋成为死海。

  除此之外,人类的乱捕乱杀,在全球近乎

  的水域内捕鱼,已造成海洋中很多物种的消失。

  同学们,心情沉重吗?想说些什么呢?

  是啊,正如我们书上所说,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生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生读“海洋才会乐于做出奉献”)

  同学们,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话(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万语千言只为大家谨记(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5、6自然段把自己开发、利用海洋的设想写下来。

  3、继续了解海洋的知识。

  四、板书

  海洋——世纪的希望

  生存危机

  开发、利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阅读第2课《窗外小鸟轻点叫》。

  教学目标 :

  1、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主题:小学生上课要专心学习,不受外界干扰。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会认“外、鸟、叫、你、我、课”等10个字会写“小、不、了、下”4个字。

  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出书中压韵的字、音节知道什么叫压韵。

  一、 激趣引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许多的家长,你们高兴吗?瞧,老师这里有好多礼物要送给大家,金手指送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金话筒送给读课文好的同学,金耳朵送给认真倾听别人回答问题的同学。你们想得到它们吗?

  2、幻灯出示课本插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画面上都有什么?

  师总结过渡:教室的窗前,绿树成荫,两只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唱歌,好像在招呼小朋友出来玩呢!教室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质疑: 师:看到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

  1、看大屏幕,自己轻声的试着看音节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原文)

  2、同桌之间读一读,遇到不会的字可看拼音或互相帮助。

  3 、找生读,评价。

  4、读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四、识字:

  1、课文里有几个生字小朋友想考考你,看你认识不认识它们,你敢接受挑战吗?(你们真勇敢!)

  2、出示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不同形式读。(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3、看着拼音你们会读,那不看拼音还会不会?(课件出示去拼音的生字) 鸟(你是怎么记住它的?)课(组词,用词说话)你、我(组词)

  4、我们又认识了几个生字小朋友,老师告诉你,把它们放到课文里,你会读得更流利,你们相信吗?试试看。学生练读。

  5、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老师告诉你,一个小圆圈“。”一个小问号“?”都表示一句话。谁能最快地数出来这首诗一共几句话?(4句)

  6、同学们认真观察每句的最后一个字,看哪位同学最聪明,能发现规律。(课件提示学生最后一个字)

  7、生: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o,师:你们真棒!老师告诉你们:这叫“押韵”。诗歌都是押韵的,这样读起来更好听,就像唱歌一样。你们愿意再读一遍吗?(课件出示课文)

  8、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五、细读课文

  1、 师:小鸟在窗前唱歌,教室里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叫小鸟轻点叫?把它们赶走不行吗?(带问题感悟、指导朗读)

  2、 反复练读,(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3、 深化主题: 师:这位小朋友做的'好不好?你想学习他什么?

  4、 师总结:他上课专心听讲,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真值得我们学习。

  六、写字

  1、 师:刚才又有几个生字娃娃悄悄告诉老师,看你们学得那么认真,也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你们愿意吗?

  2、 师分别出示生字卡片(小、下、了、不),先抢读,后不同形式练读。分别练习组词、说话、意思找反义词、记忆字形方法。

  3、 师:你想学会写它们的名字吗? 师在投影仪下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 投影学生作品,指名说一说他写的好在哪?不好在哪?应该怎么改?

  七、巩固延伸

  1、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一进门先要做什么?(生:提篮子、推小车)

  2、 老师今天也推来了几辆小车,我们要进行一次,词语搬家比赛,找自己喜欢的词语放到小推车里,看谁找的又快又多?

  3、 学生找词,师巡视指导。

  4、 指名汇报。

  八、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重点词语。(重点)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难点)

  3.理解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关键)

  【学习重、难点】

  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阅读信息?

  2.了解作者。

  3.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本文有中心句吗?如果有,是什么?

  5.检查字词。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须臾( )斜翘( )屏息( )绰号( )

  叛逆( )嘈杂( )铭记( )持之以恒( )

  (2)理解下列词语

  须臾:一会儿,片刻。

  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忘乎所以。

  洗耳恭听:指专心地听。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静。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2.文章共写了老师的几件事,同学们又有什么反应?

  三、默读课文,问题探究

  1.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

  2.文中除了写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分析写作方法)

  3.王老师请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用意是什么?

  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教学功底深吗?文章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分析段落作用)

  四、自读课文,明确写法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本文成功地塑造了王几何老师,给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作者运用哪些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找出来加以品味。)

  五、情感体验,拓展延伸

  1.说一说

  从小到大,哪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他的.外貌特征,或者他常说的一句话,或者模仿一下他最常做的一个动作,或者叙述一件你与他(她)之间难忘的事。

  (老师可以抛砖引玉,先讲一下自己难忘的老师,由此打开话题和思路,否则学生容易受束缚,不知怎么说。目的是为写作文做准备。)

  2.写一写

  搜寻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抓住最精彩的一个片段,尝试着用刚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心中的良师》。

  提示:抓住老师的特点写出老师的与众不同。(说一说你心中的良师是什么样的?)

  3.讲一讲

  你学完本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从学到了哪些知识和受到哪些教育入手谈收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和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意,感悟蒙生妈妈强忍失子之痛,佯装不知,坚持给战士们写回信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

  1、理清事情的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明白“不平常的信”指的是哪封信。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英雄母亲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体会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

  教师:可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

  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抗战资料。走访家长,了解书信常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理解“殊死”等词语。

  2、再读课文,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弄明白“不平常的信”指的是哪封信。了解事情的起因。

  预习学案:

  1、预习本课生字新词。

  (结合课后第二题进行,方法:可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完成任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

  1、辩词导入,引生入文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说谎”对不对?为什么呢?(不对,骗人,不诚实等)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有一大群人在说谎。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师板书课题(“不平常”用红色粉笔写)学生读课题。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题,挖出题眼“不平常”留作悬念激趣。

  (信为什么不平常呢?)

  二、预习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拿出预习笔记,交流字词的预习情况。

  3、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语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

  (“寡”字在书写时,注意下面是“刀”,不要写成“力”了。)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如:“敌众我寡”、“殊死”、“惨烈”等词,师引导学生一起品味体会词语的意思。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内交流预习笔记。

  (“我”的战友赵蒙生在一次战役中牺牲了;为了不让英雄的妈妈伤心,战友们代赵蒙生给母亲写信。而这位英雄妈妈在接到第一封信时,就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在了,为了让战士们安心打仗,她强忍失子这痛,坚持托人代笔回信的感人故事。)

  5、全班汇报总结,初步明白课文内容:他们不是撒谎,而是为了安慰抗日英雄赵蒙生的妈妈不要伤心难过而写的信,这是善意的谎言。

  三、质疑探究:

  师: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明白了这些人写信“撒谎”的原因,故事了解到这里,孩子们,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生共同质疑:

  1、文中写了几封这样的信?这些信是是谁写给谁的?

  2、“不平常的信”到底指的是哪封信?

  过渡:同学们提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那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定不逊色,下面请孩子们发挥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以上问题。看看谁是最棒的!

  3、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在小组内与合作伙伴交流。

  4、班内展示:

  (1)生汇报:课文中一共出现了三封这样的信。

  A、分别指名读一读这三封信。

  B、这三封信分别是谁写给谁的?(第一封信是排长替牺牲的战友赵蒙生写给母亲的;第二封信是赵蒙生母亲请人写给儿子的;第三封信是替赵蒙生母亲写信的大叔写给战士们的。)

  (2)生汇报:“不平常的信”具体指的是第三封信。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第三封信,谈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从中感受到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4)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条理。

  引导学生沿着“起因(赵蒙生牺牲)――发生(排长写信)――发展(英雄母亲托人代笔回信)――结果(最后一封信)”这一线索,理清文章的条理。

  5、了解故事的起因。

  师导读:同学们,现在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回到战友赵蒙生牺牲的那次战役中去。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象画面。

  (2)同桌交流:听同学读了这两段话,你们脑海里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一个是战火纷飞的画面,一个是战士们因为战友赵蒙生牺牲了的悲痛场面。)

  (3)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殊死”、“至关重要”、“尽管、、、、、、但、、、、、、”、“非常”、“落荒而逃”、“光荣牺牲”)

  四、达标检测: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封信为我们阐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出示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拓展:

  总结:同学们,赵蒙生牺牲了,他死得悲壮、死得光荣。但对于失去战友的战士们来说这是一件悲痛的事情。这要是让赵蒙生的母亲知道了,她该有多伤心啊!所以才有了战士们定期给英雄妈妈写信的“欺骗”行为。从这些欺骗行为中,我们也感悟到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敬重。

  拓展:生活中你们有过这样类似的“欺骗”行为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后练习2的词语。

  2、有感情地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不平常的信

  赵蒙生牺牲

  (起因)

  排长写信

  (发生)

  英雄母亲回信

  (发展)

  最后一封信

  (结果)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这是一封什么样的信,问什么说它不平常,了解信中的内容,知道生活中会有善意的谎言,一定要了解情况,做好自己的判断。让学生也感悟到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敬重。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抄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对话。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导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自学课文,合作质疑。

  1、把课题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读懂。

  4、全班汇报交流,学生互相,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1)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在学生说不清楚时适当引导学生回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议一议,把问题弄清楚。

  (2)重点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问题:

  什么叫年轮?树木是怎样依靠年轮来记录、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的?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把课文表演出来。

  四、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对话读一读,再抄下来,学生抄写后,可互相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暮江吟》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 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习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语文教案 篇7

  能说会写:

  从一点一滴做起

  目标:

  1.进一步深入单元主题,提高学生对遵守社会公德的认识,并形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2.通过交流和谈感受,提建议,使学生能够思考遵守社会公德方面的做法。

  重、难点:交流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遵守社会公德的认识,并形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教具:挂图、音像资料。

  教法:交流、讨论

  流程:

  一、激情导课,引入话题

  二、明确要求,指导方法

  1.自读文学说明,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先引导学生谈谈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可以结合本单元的课文来谈。

  3.小组学习,全班交流

  (1)先在小组内交流

  (2)推荐生动典型的发言在全班交流。

  (3)评选“最深感动奖”和“最有创意奖”。

  三、小结:学生汇报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

  从一点一滴做起

  要求:

  1.谈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和现象

  2.谈感受

  3.提建议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辬

  1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理解“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拔地而起”等词语,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3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山里学校环境的美和山里孩子成长的快乐,进一步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山里孩子成长的快乐。

  教学准备

  1鄙字卡片、朗读带、教学挂图或课件。

  2贝领学生参观自己的学校,了解学校各类人员的工作情况。

  3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见面交流或书信,了解山里学校的一些情况。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读激趣

  1碧富埃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来,打个招呼。(出示教学挂图或打开课件)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学生提问

  2崩矗听听山里的'伙伴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学校的。(放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他们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哪些情况?然后自由发言。

  二、自读感知

  过渡:山里的孩子为了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特别写了这篇文章,叫《我们的学校》。来,我们一起学一学。

  1、读出自豪感。

  2、鄙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讨论词义,老师巡视。

  4、帮助学生理解部分词语。

  三、品读欣赏

  1、同学们,读了课文,这个学校的环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根据插图和课文的描述,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用彩色笔画出学校的草图。

  2、校园里,山里的孩子们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根据学生对重点句的欣赏,老师相机指导朗读并归纳:

  (1)快乐游戏。

  (2)与大自然交朋友。

  (3)认真学习。

  3、这么难得的学习条件,山里的孩子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1)自读第5~9段,展示自己读得好的句子。

  (2)说说自己朗读时的感受,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山里的孩子成长是幸福的。理解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四、读写延伸

  过渡:在这么美的校园里学习,山里的孩子们是多么快乐、幸福、自信和自豪,让我们也投入大山的怀抱,和山里的孩子一起,也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经典)07-30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口技》教案10-27

语文教案(精选)08-09

(精选)语文教案08-16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经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