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16 12:50:1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精华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感受水乡美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朗读,感受意境。

  教具准备:水乡美景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熟诗歌,了解大意,学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意,体会意境,学习书写生字:荡、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词,引入课文。

  1、师:昨天我们学习了21课的生字词,孩子们能把他们的名字叫出来吗?(读词语卡片)

  2、读读课文。读后老师说:“这首诗里出现了三次‘水乡什么多?’李老师也想用这句话来问你们,你读了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水乡的什么多?谁能用一句话来说出?”

  二、学习课文。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一)请一个孩子来读读这首诗歌,其他孩子思考:这首诗告诉了我们水乡的什么多?

  (二)师:是啊,水乡的水多,船多,歌也多。李老师忍不住画了一幅水乡图,看,清清的水,绿绿的'山,我们再让片片帆船飘荡在水面吧,让美妙的歌声也飘荡在水乡的上空好吗?(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贴画:水多、船多、歌多。)

  (二)、逐节学习,体会意境。

  1、教师指图描述,创设学习氛围。

  2、你喜欢哪一节就好好地读一读,读后来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一节:水多

  1、喜欢这一节的孩子读一读(多抽几个孩子读)

  2、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水多——千条渠万条河一个连一个处处)

  3、谁来读一读,读出水多的情景。

  4、师:“处处绿水荡清波”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加深体会水乡的美)

  5、师描述指出水乡不但水多,而且因水而美。所以读的时候不但要读出它的多,还要读出它的美。

  6、抽生读,齐读。

  第二节:船多

  1、自己读第二节,读完后把自己的感受读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并问问他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2、抽生读,其他学生谈听的体会。

  3、齐读

  4、师:我想知道船里都装着什么呢?你们能告诉我吗?(引导学生说到水乡的美吸引着许多人。)

  5、把第一二节连起来读一读。

  第三节:歌多

  1、听,水乡的孩子们正在唱歌呢!(播放歌曲《采菱》)

  2、师:划着小船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水乡,一定不止这么一首好听的歌曲。不信,我们来读读第三节。

  3、如果你也是一个水乡的孩子,你想唱点什么呢?还想说点什么呢?

  (三)、齐读全文,升华感情。

  1、在风景秀丽的水乡,人们过着幸福愉快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读读全文,祝愿水乡人们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用我们美美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祝福好吗?

  2、联系背一背。

  3、听了孩子们的朗读,水乡绿水荡清波的样子,白帆片片飘满河的情景已经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来,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

  二、学习书写生字:荡、飘

  三、学生写字练习。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3个,会写6个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文中我与伙伴小熊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教学准备:学生回忆童年美好时光、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多彩的童年生活,在这段最美好的时光里,总是少不了朋友的陪伴。你有哪些童年的朋友呢?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你的朋友?

  是啊,这个朋友可能是你儿时的玩伴,也可能是你养过的小鸡、小猫、小狗,或者是一只小熊、一个布娃娃。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苏联作家维德拉贡斯基,让我们听一听他的童年回忆。(板书:童年的朋友)

  二、初读课文,把握脉络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我们中国的汉字有一类叫做形声字,它的字形中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例如:这课生字中的瘾,就是这样的形声字,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记住它们的字音、字形和意思。

  你还发现哪些生字也是形声字,如何记住它们?

  2.学生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童年的朋友指的是谁?它和作者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指的是我童年时的玩具小熊。课文讲我想用童年的朋友旧玩具熊作为练习拳击的沙袋。但是在我准备练习前,回忆起以往与小熊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于是我自责不该忘却小熊曾经带给自己的快乐,改变了主意,再也不想当拳击家了。)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受

  (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当时有一个怎样的心愿?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1.学生带着问题读文,思考。

  2.汇报:(迫不及待地要当一个拳击手)

  3.朗读课文,要读出作者对当拳击手的渴望。

  过渡:这么强烈的愿望,在当那可爱的旧玩具小熊我儿时的好伙伴充当了练拳的梨后,被放弃了。

  (二)精读课文重点段,想一想,是什么让我又改变了想法?在文中勾画出重点的词句,细细品味。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画重点词句。

  2.汇报交流:

  作者与小熊之间深厚的情谊。想想:课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和小熊之间的关系?(形影不离)形影不离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我和小熊形影不离?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吗?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指导学生读出我内心的不平静,既有回忆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自责。)

  3.回想起这些温馨的画面,作者犹豫了。根据课文的内容想象一下,补充下面一段话。

  小熊用那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击,我真的很。我想对小熊说:。

  (三)学习最后一段。

  故事的结果,大家预料到了吗?(指名读文)说说你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理解内容,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我内心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这篇文章让你感受到什么?(可自由讲,稍作点拨)

  二、重温重点段的描写,进一步体会感情

  1.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作者与玩具小熊之间的亲密情谊,感受那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后三个自然段)

  2.童年的美好回忆是最珍贵的,我想作者肯定还有很多话没有说,经历了这次情感的转变,替作者想一想,小熊现在怎样,他会怎么说呢?(请你试着仿照课文写法,合理想象)

  三、总结全文,迁移训练

  1.同学们,童年生活的回忆是美好的,让我们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吧,也许是一些人,也许是那些可爱的玩具,也许是几本精彩的故事书

  2.布置作业:

  说说自己童年的朋友是谁?写一个发生在自己和他(它)之间的一个故事。可以展开恰当的想象,把你们之间的感情体现出来。

  有时间可以当场练笔。

语文教案 篇3

  海燕 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感知文章主题;

  2. 分析海燕的形象和精神;(重点)

  3. 文章中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难点)

  教学设想:

  朗读——整体感知——分析精神——回扣生活

  教学过程:

  课前:诗歌朗诵训练《过零丁洋》

  一、导入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博击狂风巨浪;当鸟儿们都躲避风雨的时候,它却高声的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就是海燕!

  二、背景介绍

  1901年11月7日那天,尼日尼诺夫戈罗德的人们很早就把火车站挤满了,他们是为了给自己喜欢的作家高尔基送行。沙皇政府这次破天荒的未经审讯就急匆匆的把高尔基放逐到库尔斯克去。高尔基刚到来,人群中就爆发出了“高尔基万岁”、“打倒专制制度”、“消灭黑暗势力”的呼声。示威者时而高唱革命歌曲,时而朗诵《海燕》。一位演说者大声说道:“高尔基被放逐了,原因是他说出了真理并揭露我们生活中可怕的事情。他有一件武器——他的笔,一种力量——他那在自由发表意见时所表示的思想……我们要用示威来表示我们是怎样的喜爱高尔基。” 示威结束后,一位生激动的高呼:“暴君将要死亡,而伟大的有利的自由的人民将要兴起!”就因为他的一篇短短的散文诗——《海燕》。

  海燕的写作背景:屏幕出示

  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三、听读

  多媒体播放《海燕》录音、图画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你怎么家?要求:要切合文章的内容;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

  四、学生试读

  小声读,小组交流,完成任务。

  勇敢的斗士 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五、再读课文

  1.本文的抒情主人公是海燕,作者赋予了它怎样的性格和精神?

  2.作者是如何塑在它的性格和精神的?

  六、分析

  你从海燕身上学到什么?如何做新时期的海燕?

  海燕的人生因 而 ;

  我们的人生因 而 。

  七、齐读

  八、布置作业

  以《海燕:我心中的歌》为题,写一篇随笔。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三个生字连、荡、船。

  3、让学生初步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一些字词,如:渠、驳。

  教学难点: 理解白帆飘满湖面飘满河和歌曲装满一箩又一箩。

  情感教育: 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口述:音乐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优雅的音乐,走进风光秀丽的水乡吧!

  2、(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屏幕出示江南的风光片)师述:大家看,这就是水乡。仔细看看,多美呀!绿水环绕着清波,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再看看湖面上,好热闹啊,捕鱼的小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象在开一个盛大的集会。湖水清澈蔚蓝,让人心情舒畅,分不清是在湖中央还是已在空中行。

  3、你们喜欢水乡吗?(生答:喜欢)其实我们的家乡--太仓就是一个风景怡人的水乡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揭题:水乡的美可以用音乐来渲染,用画面来展现,还可以用诗来描绘呢!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这是一首献给水乡的歌,想听吗?

  2、教师范读课文,配乐《秋湖月夜》。

  3、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同桌互读,相互评价、纠正。

  5、指名读,相机指导。 师:你喜欢读哪一段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6、随机出示词语:清波、飘满、装满、咱、新生活。指名读,齐读

  三、自读自悟朗读交流

  1、自读课文,思考:水乡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怎么体会到的?

  2、全班交流:①水多、船多、歌多。(此处教师板书) ②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指名说说,并进行朗读指导。

  四、鼓励质疑引导解惑

  1、再读课文,学生质疑。

  2、小组选择问题讨论,然后组间交流。

  3、教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 如:

  (1)渠、河、池有什么不一样?(出示画面,请学生一一指出)

  (2)驳与船一样吗?(看图理解)

  (3)歌能装在箩里吗? 教师提问启发:谁在唱歌?水乡人民用箩装什么?望着一箩又一箩的劳动成果,水乡人民会唱些什么呢?学生再次朗读第三小节。

  五、回归整体表情朗读 师生合作,师问生答。

  六、学习生字培养习惯

  1、写好飘、装、船三个生字。

  2、学生说说记忆的方法。

  3、教师板书,学生书空。

  4、学生在书上描红,师巡视指导写字的姿势。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一丝不苟康复这两个词语。

  (2)理解课文,体会婵德拉的聪明才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过程与方法: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应以自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能够掌握生字、理解内容,再以小组为单位反馈自读的情况,互相交流、讨论,体会婵德拉的聪明才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婵德拉的善良和机智激发学生对婵德拉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调动学生当一个聪明的人积极情感因素。

  重难点、关键

  了解婵德拉是怎样以自己的聪明智慧治好大象的病,并为村民从王公手中要回自己耕作过的土地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聪明的孙膑、机智果断的船长、机灵的小鹿,这节课,我们要到印度去认识一个聪明的小姑娘。(教师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读好题目。

  3.教师导入新课:作者围绕印度王公的大米,写了这个聪明的印度小姑娘的什么事情呢?请大家自读课文。

  (巩固旧知,教师指导题目,导入新课,使学生指导课文讲的.是一个聪明的小姑娘的故事,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自读,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3.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婵匙傻是卷舌音,赐仓是平舌音。汤是后鼻音。

  字形:染字的九不能多一点,写成丸;填字的真里面有三横。

  (2)再读课文,巩固认读。

  4.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解答疑难。并在集体的交流反馈、师生的互动学习中检测学习的情况,巩固对本文生自新词的认知,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三、学生熟读课文,复述故事

  (通过复述的联系,将文本内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熟悉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复述几遍。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课文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第二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uánrǎntiānmǎnchéngnuògēngdì

  ()()()()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丝不苟:

  抚慰:

  慷慨: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婵德拉的善良和机智。

  2.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故事讲一讲。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棋盘。

  一、巩固生字,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2.听写

  允许汤匙填满承诺耕作嘲笑抚慰

  3.师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这位聪明的姑娘婵德拉,知道她是怎么帮助村民要回曾经耕作过的土地。

  二、研读课文,体会婵德拉的善良和机智。

  1.教师导读:婵德拉是个聪明的姑娘,课文列举了一个什么事例?

  2.指名反馈。(婵德拉帮助王公治好了大象的病。王公要给她报酬,婵德拉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帮助村民拿回了自己曾经耕作的土地)

  3.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婵德拉运用的是什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对仆人们在棋盘格子里放米的经过,说一说)

  4.教师导读:按这样的放米方式,当放到最后一个格子的时候,婵德拉能够拿走王公多少米呢?(指名找出婵德拉说的话来解答)

  假如算到棋盘最后一格,全印度的土地都会被这些米埋到膝盖那么深。

  (1)教师拿出棋盘:同学们,你们想象过在这个棋盘的格子上放米,能放这么多米吗?(没有)是呀,谁也不会想到,王公没有想到,村民们也没有想到。

  (2)引导学生找找当大家听到姑娘提出的报酬时的反应。(学生找出后,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村民们听了直摇头。

  王公则暗自高兴。

  (3)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此时村民们会想什么?议论什么呢?此时的王公心里是怎么想的?

  (4)教师小结:是呀,大家都认为姑娘很傻,其实只有小姑娘是最聪明的。她用自己的聪明不仅把王公的大米全运走了,还帮助村民拿回了曾经耕作的土地。

  5.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你想对婵德拉说什么?(表达自己对她的敬佩和赞叹)

  6.教师:通过刚才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我们体会到了婵德拉的聪明。你觉得婵德拉还是个怎样的姑娘呢?

  7.学生自由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品文中有关的句子。

  婵德拉还是个的姑娘。(善良、喜欢大象、喜欢数学、观察仔细、一丝不苟)

  教学建议:

  (1)指名完成填空。

  (2)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3)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学生了解开篇写婵德拉喜欢大象、喜欢数学的故事的原由。

  (尊重小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说中理解,在读中充分地体会作者流露出在文中的对婵德拉还是个小姑娘的敬佩和赞叹,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总结全文,教育学生

  1.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

  2.指名反馈: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善良、观察仔细、一丝不苟、善于思考、肯动脑筋)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聪明的人都是生活的有心人,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积累。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六、作业优化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燥()蔚()潮()期()

  澡()慰()嘲()棋()

  二、写词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慷慨--()抚慰--()嘲笑--()

  板书设计

  婵德拉聪明、善良

  课后练习解答

  1.提示:王公每年让大象把村民们的米运到王宫里。这样,非但村民们辛勤的耕耘没有结果,大象也很辛苦。我要让大象不再辛苦,要让这里的村民们都能够得到自己辛勤劳动应得的报酬。别看这格子小,它能把王宫里所有的米都运走,这样我就可以出这个为条件,让王公把地还给村民,并减少赋税。

  2.提示:正因为婵德拉她喜欢大象,当她看到大象病重的时候,才会主动提出给大象看病,当王公要她提出报酬的时候,她会第一个想到大象,想到大象每年从村里运走成百上千袋大米。正因为婵德拉喜欢数学,她对数学才会有研究,她才能想到运用数学方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报酬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熟练朗读的能力,掌握生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树立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⑵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

  ⑴准备与自然、与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⑵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本文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学习目标:

  1.把握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感知内容,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用笔标出读不准的字词。

  2.由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动笔标出有误的地方,听完后同学间相互交流。然后识记字词,如: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3.指导朗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每个小组出一人读,其它同学评价。)

  自学指导(二)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3.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充足的'时间阅读后,进行课堂交流。交流之中,学生可以互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指导学生在讲观点时要学会讲根据,可以用文中的话理清因果,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后帮助学生整理归纳):

  (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②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③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四、教师小结.

  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五、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课后练)

  2.研讨与练习一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备课教案01-25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