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22 11:43:4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合集10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研读两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要点

  1.认真研读两研究报告,思考:两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1)相同点:

  ①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

  ②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

  (2)不同点:

  ①《奇怪的东南风》的思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②《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思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结论。

  ③两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后一更平实一些。

  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怎样表达?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教后记

  优点: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缺点:个别学生不会搜集研究资料。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苏教版语文二年级《小摄影师》教案: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A案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完成比一比,组词。

  2、完成抄一抄。

  3、完成读一读,填一填。

  4、完成用加点的词造句。

  5、读一读。

  教学重难点:

  1、完成形近字组词。

  2、完成抄写易错字。

  3、完成积累成语。

  4、完成造句。

  5、完成节气歌、对联和成语。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型: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学生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元日》、《老北京的春节》和《冰灯》三篇课文,了解了不同地域春节的盛况。今天,我们一起到语文天地去学习。

  二、新课。

  1、完成形近字比较。

  ⑴、出示四组字,学生认读。

  ⑵、学生自由组词,说说每组字的区别。

  ⑶、指名组词。

  ⑷、指名上台填写。

  ⑸、读一读。

  2、完成抄一抄。

  ⑴、出示要抄的词语,学生读。

  ⑵、说一说哪些字易读错,哪些字易写错。

  ⑶、学生正确书写。

  3、完成读一读,填一填。

  ⑴、学生自由读。

  ⑵、找一找填写规律。

  ⑶、试填最后一组。

  4、完成造句。

  ⑴、出示例名,学生齐读。

  ⑵、找出加点的词语试说一句话。

  ⑶、把说的'话写下来。

  5、完成读一读。

  ⑴、出示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⑵、说说二十四节气分别在什么时间。

  ⑶、分组读。

  ⑷、试背一背节气歌。

  三、作业 布置:

  完成日积月累活动。

  四、板书设计 :

  组词

  抄词

  日积月累 填词

  造句

  读句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完成开卷有益。

  2、完成笔下生花。

  3、完成金钥匙。

  教学重难点:

  1、完成自读课文。

  2、完成习作。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型: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学生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语文天地学习。

  二、学习新课。

  1、完成开卷有益。

  (自读课文)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指名说说,自己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⑶、齐读课文。

  2、完成金钥匙。

  ⑴、出示(金钥匙资料归类)。

  ⑵、说说自己进行过哪些资料的整理归类。

  3、完成习作。

  ⑴、读题。正确地选择题目。

  ⑵、学生围绕选定的题目小组交流。

  ⑶、指定学生说一说自己要写的内容。

  ⑷、学生动笔写。

  ⑸、分组评议。

  ⑹、自己修改。

  三、作业 布置:

  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四、板书设计 :

  12、过年

  语文天地

  开卷有益

  金钥匙

  习作:选一项,写一写。

  五、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学习只有认真刻苦,塌实的练好基本功,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知道学习要认真刻苦,要塌实地练好基本功。

  教学准备:

  人物头饰

  教学流程:

  一、了解故事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和含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体会小燕子很愿意学飞行,第一次成功了,第二次却失败了的心情。

  二、体会角色

  1、读燕子妈妈的话,要引导学生读出亲切、和蔼、焦急、担心和鼓励的语气。

  2、读小燕子的话,要引导学生读出急切、焦躁、任性的`语气。

  三、阅读中识字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字。

  四、扩展延伸

  本课结尾只写了燕子妈妈一句鼓励小燕子的话。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小燕子筋疲力尽的是后可能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一次成功了

  小燕子学飞行{

  第二次失败了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会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认识泉水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课前准备

  预: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圈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会给课后的生字组词语。

  教学过程

  检:

  1、课件出示生字词,同桌互读互听,检查生字是否读准。

  2、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阅:

  一、谈话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泉水吗?在哪儿见过的,什么样子?

  2、 出示泉水图片欣赏。

  了解:泉水是从岩石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地下水,根据温度可分

  为:温泉、冷泉和普通泉。

  二、学习课文,理解感悟

  1、丁丁冬冬的泉水唱着歌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那温暖的阳光照射着它,那芬芳扑鼻的花香抚摸着她,她高兴极了欢快地向前跑去,她都去了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3、4、5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来。

  (1)指名汇报:板书(水池、平地、果园、山谷)

  (2)师:同学们找得很准确,让我们随着泉水去山腰的水池去看看吧!说说她遇到了谁?说了什么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汇报)板书:姐姐、多(出示课件)

  (2)“天然水塔”指什么?(没有污染的`水源,在这里指泉水。)

  (3)你觉得泉水应该用什么语气说话呢?(自豪)谁能用自豪的语气读读泉水说的话?(指名比赛读)

  (4)如果你是山里的姐姐你会对泉水说什呢?(指名说)

  师:看来泉水是个热心肠啊!为山里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那就让我们

  美美地读读这段话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泉水姑娘帮助了山里的姐姐后,又来到了山间的平地,这下又会遇到谁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汇报:板书:杜鹃花

  师:火红的杜鹃花在干什么呢?这说明了泉水怎么样?板书:清

  (2)谁来读读泉水的话?指名读。

  (3)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你还能用“……像……”说句子吗?指名说比喻句。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从泉水的话可以看出泉水又帮助了火红的杜鹃花。让我们替杜鹃花说声:谢谢吧!

  过渡:泉水继续流着,它流到了果园,也穿过了山谷,她又会遇到谁呢?

  4、同桌合作学习4、5自然段:

  (1)同桌互相读一读并说一说:

  汇报:遇到了果树,板书: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

  a.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拟人)从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果树非常渴。)

  b. 泉水说了什么?你从泉水的话中知道了什么?(甜、帮助人后快乐) c.她还遇到了谁?指名回答。板书:画眉鸟 它在尽情地歌唱,可以看出它非常的高兴,是因为泉水在帮它伴奏呢!板书:美。很美很美的琴声要给人以美的享受,谁来美美地朗读泉水的话。

  小结:泉水姑娘好不好?是啊!它用那清甜的水滋润着成长的果树,

  用它那优美的琴声为画眉鸟伴奏,真是每到一处都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图。

  (2)你喜欢她吗?你觉得泉水怎么样?

  板书: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过渡:无私奉献的泉水,听到了你们的表扬高兴极了,丁冬,丁冬,欢快地弹着琴跑下山去……

  5、齐读课文6、7自然段:

  理解:“好多同伴”(小溪、江河)约定大海里见。

  师:说得真好,作者用这简单的一句话,就把大自然的知识告诉了我们,无数的河流,小溪最终都会流入大海。

  6、想不想去欣赏那欢快的泉水呢?(想)请同学们说说。

  四、回顾全文,整体感悟。

  1、读完课文,你喜欢泉水吗?为什么?

  板书:关心别人,乐于助人

  2、我们应该怎样向泉水学习呢?说说你打算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

  五、指导写字。

  拓:

  1、泉水美不美?这么美的泉水姑娘你们舍得它停下吗?

  齐读第7自然段。丁冬,丁冬……

  2、这里的省略号你怎样理解?(泉水还会去很多地方)

  好,那就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泉水姑娘还会流到哪里去?还会

  做什么好事?

  3、我们应该学习泉水什么品质呢?(助人为乐,奉献爱心)在日常生活中你会怎么做呢?(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写:

  1、在拼音生字本上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

  板书设计

  山腰姐姐 多

  平地杜鹃花清

  果园果树 甜

  山谷画眉鸟美

  无私奉献 乐于助人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词语,理解“斤斤计较”“开卷有益”“熙熙攘攘”“门可罗雀”“矜持”“邂逅”“回心转意”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了解书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的阅读方法。

  3、体会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重点难点:

  边读边思,了解书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的阅读方法,体会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性格 (指名读)

  2、“性格”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谁的性格?

  3、你们知道吗?书和人一样也有不同的性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9课,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书会有什么性格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到他的书架前去看一看。

  二、整体感知课文。

  (媒体出示第一节)

  1、 轻声读读,读准难读的词语。

  (难读词用蓝色显示,指名读)

  2、生质疑。

  理解:“蛰居”。(藏起来不食不动。)

  (预设:为什么说家中有了藏书,寓所因此不一样了?

  第3句中为什么说这个寓所不会让人寂寞?

  书不会发出声音,为什么竖起耳朵一听,书架上藏着许多诱人的热闹?这里的“热闹”指什么?)

  3、带着问题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边读边找找课文中介绍了几种书的性格?划出有关的语句,再认真读一读。

  三、研读课文。

  1、根据学生回答交流归纳,板书:

  神情倨傲的书

  性格严谨的书

  性情开朗的书

  趣味横生的书

  神态矜持的书

  (预设:有五种文章里能直接找到词语来概括书的性格,让学生找找读读。后两种随机点拨)

  2、学习体会,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另两种书的性格。

  (1) 理解“倨傲”和“矜持”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①这两个词原来是什么意思?

  倨傲:骄傲,自高自大。 给“倨傲”找近义词。(骄傲、傲慢、高傲)

  矜持:慎重,拘谨。

  ②读读句子,想想他们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③(媒体随机出示填空)想象举例,理解词语。

  我常常要用到的 ,感觉就是矜持的,因为 。

  我们读的 ,满肚子都是一些人世间的大道理,每读一次,我就明白了 。我觉得自己在这本书前,什么也不知道。它就像我们的家长什么都知晓。

  (2)还有几种书作者没有直接写出它们的性格,你能根据你找到的有关语句,学着来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随机出示句子)

  这本书不是让我读的,它只想挤入一个熙熙攘攘的书架,然后静静地歇在那里。

  (媒体出示)“熙熙攘攘”变红。然后出示“熙”字并放大。

  ①学习生字:熙 指导左上部分的笔画并书空。

  ②理解:熙熙攘攘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③读读句子,想像一下,在非常热闹拥挤的地方,一个人静静地歇在那里,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板书:默默无闻)

  (媒体出示句子)书的名字激起了购买的欲望,但我还来不及读它们。

  ①什么情况下,会激起你的欲望?(好奇、特别想知道或得到、令人向往……)

  ②这本书是因为 而激起了购买的欲望,但我还来不及读,因此它对于我就充满了——(板书:神秘莫测)

  3、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

  师: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性格,它们的阅读方法也不同。请你再读读课文,从文中划出有关的语句,完成填空。

  (媒体出示填空)

  读神情倨傲的书,先沐浴焚香,通常绕道而过。

  读性格严谨的书,要在精力充沛的时候。

  读性情开朗的书,可信手翻阅,也可一边看电视一边读。

  读趣味横生的书,增加了我对文学的兴趣。

  读默默无闻的新书,让我念念不忘。

  读神态矜持的书,认真上门求教。

  读神秘莫测的书,让我充满期待。

  师:“我”得承认这本书与 “我”的文学爱好密切相关。

  (媒体出示练习)想象说话: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 深深吸引了我,我越来越喜欢看书,我模仿着写 。我尝到了阅读的乐趣。

  4、你最喜爱哪种阅读方法呢?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生活中阅读的书来说说自己的阅读故事?

  (媒体出示练习)想象说话:

  我最喜欢读 ,这本书 , (书名) (怎么样)

  每次阅读,我 ,感到 。 (怎么做的) (怎么样)

  (1)学生自己准备。

  (2)指名交流。

  课后小结

  四、复习巩固。

  1、师:不同的书有——生接: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所以课文中用一本书有——生接:一本书的性格来概括。(板书: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性格。)

  2、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2——9小节,体会藏书、读书的乐趣。老师读第二节,女生读书的性格,男生读阅读方法。

  3、引读10、11小节。

  师:以书为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书从来不失信,——(生:它们总是耐心地在那里等着我。)

  师:书没有强加于人的脾气。我可以将书合上,——(生:拒绝与之对话;)师:待我回心转意之后重新翻到那一页,——(生:中断的一切又活跃了起来。)

  师:有时某些书从书架上失踪了,不久又悄然归来,——(生:如同外出旅行一样自然。)

  师:也有些书一去不返,它们因为年迈而退役了。——(生:它们不仅为后来者腾出了席位,而且,它们不惜按照斤两变卖了自己,而后倾囊相助。)

  师:家有藏书,——(生:不亦乐乎?)

  4、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家有藏书,不亦乐乎?

  (媒体出示练习)想象说话:

  家有藏书,不亦乐乎。

 

语文教案 篇7

  课文导学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词语,积累文言语言材料。

  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整篇大意,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以培养阅读能力。

  3.进一步了解《战国策》长于写人记事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

  触龙说赵大后的经过。“训练重点”中所列的文言词语。

  三、学法指津

  (一)研读步骤

  1.明确本课教学目标。

  2.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是《战国策》中的写人记事的名篇。前面已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要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新旧联系,温故而知新。

  3.课前预习要求:借助注释自读课文,初步疏通字句,划出“训练重点”中所列词语,回答文后“练习二”的思考题。

  4.教学时教师着重介绍当时的背景材料,设计若干问题,理清全文思路,通晓文意,熟读成诵。

  5.知识的恰当延伸:联系《唐雎不辱使命》和《赵威后问齐使》,通过比较阅读加深理解。

  (二)问题探究

  l.从题目入手,了解本文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交代时代背景。关键是抓住一个“说”

  字,思考为什么“说”,怎样“说”及“说”的结果。

  2.阅读课文,分步解疑。

  l)触龙说赵太后,劝说的背景是什么?

  明确:研读课文第一段内容。赵太后新用事,国内动荡不定,秦国认为有机可乘,遣兵

  “急攻之”,不得已赵国求救于齐。齐虽答应出兵,却提出要“以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且扬言: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必唾其面!

  2)矛盾迅速激化,赵国危在旦夕。面对危局,尽管老臣触龙心急如焚,如果像其他大臣那样“强谏”,必遭“唾面”之辱。所以,触龙必须找到一种太后能接受的`方式。试想一想,如果你是触龙,你将采取什么方式去劝说盛怒之下的赵大后?触龙又是怎样劝说赵太后的呢?化解矛盾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研读课文2-4段内容。

  关键是抓住太后溺爱幼子的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达到劝说的目的。

  3)触龙“说”的结果如何?

  明确:故事的结局,长安君质于齐。

  3.课文题目为什么用“说”,而不用“谏”

  明确:文中触龙的劝说不同于一般的进谏。纵观全文,故事情节几乎都是在人物对话

  中展开的,要仔细体会触龙运用策略之巧妙和运用语言之精当。文章笔调轻松,人物细节描写生动。

  能力训练

  一、下列加横线的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大臣强谏(qiáng jiàn) 恃辇(sì niǎn)而行

  B.盛(shèng)气而揖(jī) 膏腴(yǔ)之地

  C.填沟壑(hè) 持其踵(zhǒng)为之泣

  D.媪(ǎo)之送燕后 约车百乘(chéng)

  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赵太后新用事( )

  2.至而自谢曰( )

  3.日食饮得无衰乎( )

  4.乃自强步( )

  5.窃爱怜之( )

  6.入而徐趋( )

  7.以长安君为质( )

  8.和于身也( )

  三、下列各组中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少益耆食

  最少,不肖

  B.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徐公何能及君也

  C.妇人异甚

  王之蔽甚矣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老妇必唾其面

  四、下列加横线的词与“赵王之子孙侯者”中的“侯”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

  B.朝服衣冠

  C.质于齐

  D.其继有在者乎

  五、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少益耆食

  B.必勿使反

  C.没死以闻

  D.曾不能疾走

  六、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赵氏求救于齐

  B.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C.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七、翻译下列句子:

  l.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2.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八、简答题:

  l.在触龙看来,父母应该怎样爱子女?

  2.简要分析赵太后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九一十三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那?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平?”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那?”(《战国策·齐策》)

  九、“岁亦无恙耶”一句中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岁:年成,收成 恙:生病 B.岁:年 恙:灾祸,忧患 C.岁:年成,收成 恙:灾祸,忧患 D.岁:年 恙:生病

  十、对下列四句中“而”“于”的用法与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

  ②岂先践而后尊贵者乎

  ③赵氏求救于齐

  ④甚于妇人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③不同,③和④不同

  十一、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未发:发出。

  B.使者不说:说话。

  C.臣奉使使威后:使者。

  D.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以……为先,意动用法。

  十二、翻译下列句子:

  1.苟无岁,何以有民?

  2.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同学们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们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同学们在读中悟。

  2、充分尊重同学们的感受,体验。 尊重和相信是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在课堂学习中,要实现与同学们平等的对话交流,首先要尊重同学们,而尊重同学们首先要相信孩子学习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会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发生过争吵吗?有过不愉快的事情吗?指名述说。(同学们各抒己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两个好朋友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谁愿意读课题。(风筝的筝要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要求: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划出难读的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同学们朗读时可能有困难的句子,课件出示,重点指导。

  A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B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C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D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2)检查同学们识记生字的情况。

  课件出示:扎、坏、抓、莓、幸福、受、吵

  具体操作:指名同学们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感悟体会

  1、学习1——6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1——6自然段,然后按照——当我读到( )时,我觉得很( ),因为( )。

  (2)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随机进行第3、第5自然段的朗读指导。

  具体操作:借助课件让同学们体会小熊和松鼠快乐的心情,再指导朗读,并理解词语“乐坏了”。

  (3)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引导同学们小结。课件演示过程。

  师: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乐坏了,那我们就在音乐中去体会快乐吧!挺起腰来,看谁读得最幸福、最快乐。

  生在音乐伴奏下齐读1——6自然段。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时,这快乐却没有了,因为他们吵了一架,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在也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学习7——11自然段

  (1)这时,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到7——11自然段中找找答案吧。

  (2)汇报交流: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怎样?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相机指导第7自然段的朗读(读出小熊和松鼠的心情)。

  (3)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后,他们非常难过,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和好如初,风筝又起飞了,纸船又起航了。多美呀!(课件出示)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导读11自然段。

  (4)(课件出示)此时此刻松鼠每放一只纸船 ,心里就会默默对小熊说上一句话,他会说些什么呢? (指名说)

  三、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重点指导“幸”。)

  2、写好后冲写得满意的字笑一笑。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感受行道树的奉献精神,体会文章象征的写作手法。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体会行道树复杂的内心世界,领悟奉献者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想利用这一节课的时间做一个“实话实说”的访谈节目,我呢,就是“实话实说”的主持人,你们则是被邀请来的嘉宾或是观众。我想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棵树,你喜欢在什么环境中生活?

  2、我们今天的节目现场来了一群很特殊的客人,他们就是生活在城市里的行道树,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行道树,哪位同学来把课文朗读一遍?(课件播放朗读的背景音乐。)

  二、感知行道树的形象。

  1、请以课文为依据,用行道树的口吻作一个自我介绍:我们是,的行道树,我们。

  (提示:可以从生活环境、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等方面介绍。)

  2、听了刚才行道树的自我表白,你认为哪一句最能打动人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见机落实一些重点语句的理解:

  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3、你认为文中最能概括行道树形象的是哪一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抓住“忧愁”和“快乐”这两个词重点理解这句话。

  三、体会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行道树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进入我们的“实话实说”节目的'互动环节。

  2、我们先进行一下角色调整。同桌的两名同学一人充当行道树,一人充当现场观众,现场观众的身份自定,也许你是来自树家族的任意一员,是行道树的近亲;也许你是来自人类社会的一份子。你还想对行道树有更深的了解吗?请与它进行心灵的对话。下面就请同桌两个同学开始对话,一问一答。问的同学在问之前先作个简单的身份介绍,如:大家好,我是来自黄山的一棵松树,我想请问行道树?

  3、哪一座的同学愿意给我们大家表演一下的?

  4、通过刚才的互动交流,我们的现场观众有哪些感悟?

  5、行道树通过自身的经历想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呢?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可分解为:什么样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你又如何理解这里的深沉呢?)

  四、拓展延伸

  1、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道树式的人?你能举例说说吗?

  2、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五、总结

  1、今天的“实话实说”节目让我们与行道树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我们深深体会到:正是这些行道树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让我们的天更蓝、风更柔、空气更清新!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美丽的语句来表达对这些自然界或社会中的“行道树”们的感谢吧!

  2、老师也写了一段话给行道树……

  3、最后,让我们在《好大一棵树》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这堂课,也希望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更多的行道树。

语文教案 篇10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相信大家对春节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传统、最热闹的节日,想必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春节吧!那么,你们知道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吗?你们知道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北京的春节》,就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浓缩的展现北京春节民俗风情的文章。

  板书:北京的春节老舍

  2、问:谁查到了关于老舍先生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资料: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老舍先生是一代“语言大师”,有驾驭语言的本领,尤其是北京话的运用,使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先生的作品很多,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龙须沟》、《春华秋实》等被誉为“人民艺术家。”1966年,老舍先生去世。(注:资料也可以换成介绍春节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老舍先生和有关春节的习俗,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热闹的喜庆气氛。

  2、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想一想:

  (1)、全文主要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你认为课文应该怎样来分段呢?

  四、汇报

  1、指名读课文

  思考:全文主要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学生汇报:学生:全文先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之后详细描述了除夕守岁,正月初一拜年,正月十五闹花灯,最后些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板书:腊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上册教案01-25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树教案12-05

【经典】语文教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