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29 11:37:4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与细读相结合;

  2、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

  3、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

  4、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难点:

  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浪之歌)

  一、 课文导入

  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 (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

  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 (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4个部首。

  2、朗读课文,明白小山羊对待伙伴的做法好,而小熊对待朋友的做法是错的。

  3、有兴趣按自己的愿望为故事续编结尾。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和写字是教学的重点,按自己的愿望组织好语言,续编故事结尾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山羊和小熊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入题。

  板书课题,领读课题,学习这谝童话故事。

  二、激发情趣,乐识字。

  1、认读生字、新词。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和词语。

  (2)跟老师读一读,自己熟读。

  这些字的意思大部分结合课文都好理解。其中“冒”是顶着雨的意思。“让”本课是允许的意思,“欢迎”本课是愿意接受的意思。

  2、试读课文。

  (1)把这些字词放回到故事中,请同学边读边把这些生字圈出来。

  (2)找同学分自然段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听后评价谁读得最棒。

  3、抽读识字卡片。

  (1)在学习小组内,由组长抽读生字卡片,其他同学抢答。

  (2)老师抽读字卡,大家来抢读生字。同桌之间比一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4、给生字组词。

  三、灵活多样,助复习。

  生字学完后,做“小兔过河”游戏。

  四、认认真真,学写字。

  五、激情回味,谈收获。

  这节课大家的收获真大,不但认识了很多汉字,而且发现了很多构字规律,同时还掌握了很多识字方法。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个小嘉宾,我们来认识一下吧!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学习了这谝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朗读课文,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民。

  2、自读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找同学分段读课文。

  三、边读边理解。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读第1自然段,看一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从哪里能看出外面风大雪大?怎样读好这句话?

  3、在这样的天气里赶路,小山羊会怎样?应该怎样读小山羊说的话?

  4、在小山羊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小熊为什么说“不行!不行”呢?

  5、小山羊听了小熊的话心里会怎样?练习读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只好”的含义。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转眼夏天到了,有一天小熊在外面赶路,这是怎样的`一个晚上?

  2、从哪看出雨下得特别大?怎样读好这句话?

  3、在这样的天气里赶路,小熊会怎样?应该怎样读小熊说的话?

  4、在小山羊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小山羊是怎样说的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山羊是个热情、大度的人?怎样读好这句话?

  5、讨论:小熊的脸为什么红了?

  (三)分角色朗读。

  1、把小山羊和小熊的两次对话分别出示,进行比较后朗读。

  2、在充分体会小动物的内心情感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

  以前,在小山羊遇到困难的时候,小熊没有帮助它,可当小熊遇到困难的时候,小山羊不计较以前的事,而是热情地让小熊住进自己的房子。小山羊多可爱啊!它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五、想一想,说一说

  1、先说一说你喜欢哪个小动物?

  2、假如有一天,小山羊又来到小熊家,小熊会怎样做呢?续编故事结尾。

  六、读一读,并选择词语说一句话。

  1、熟读4个词语。

  2、大体明白每个词语的意思。

  3、选择词语说一句话。

  七、读句子

  1、熟读3个句子。

  2、认识句子中的“,”“。”

  “只”是个多音字。

语文教案 篇3

  一、认识字词

  寂寥(liáo)嘈(cáo)杂冗(rǒng)长陶冶(táoyě)

  乐(yuè)以教和(hé)和(hè)歌工尺(chě)

  弄,①弄(lòng)堂;②捉弄(nòng)

  和,①和(hé)平;②和(hè)歌③和(huò)药

  乐,①乐(lè)趣②音乐(yuè)

  二、文中线索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事情线索:

  下雨————躲雨———借琴———拉琴————惜别

  感情线索:作者: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乐———欣然惜别

  两女孩:怨天尤人———喜极而歌———难舍难分

  导入……

  一、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里,另外还出版了《护生画集》、《子凯漫画集》、《音乐入门》等。翻译作品有《猎人笔记》、《源氏物语》、《西洋画派十二进》等。

  二、认识字词

  正音:寂寥(liáo)嘈(cóo)杂冗(rǒng)长陶冶(táoyě)

  乐(yuè)以教和(hé)和(hè)歌工尺(chě)

  把需注音的生字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给加点字注音,并引出多音字,如:弄,①弄(lòng)堂;②捉弄(nòng);和,①和(hé)平;②和(hè)歌③和(huò)药;乐,①乐(lè)趣②音乐(yuè);把词语的解释念给学生听,并让他们找到相应的词语。

  释词: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

  2、掌握4个新偏旁,学习按笔顺正确书写8个生字。

  3、学会用普通话正确、连贯地朗读韵文,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教学难点:诵读中体会春色美景。

  教学准备:生词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创设情境。

  春天到了,郊外的'景色美极了,老师带小朋友到郊外去看一看,一起去找春天好吗?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在哪儿找到春天?请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

  春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轻轻的、柔柔的)

  春雨春天的雨是怎样的?(细细的、像牛毛)

  嫩芽谁来说说“嫩芽”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哪些植物的“嫩芽”?

  布谷“布谷”是什么样的?你见过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叫声?

  梨花、杏花、桃花图上的三棵树分别是什么树?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

  过渡:小朋友们,看到这副春景图,你有什么感受吗?春天的景色证是太美了?它们还有一些汉字朋友呢,你们想学吗?

  (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小组内开火车读词。

  3、全班认读词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受美景。

  1、同学们,词儿读准了,读得也很美,但如果我们把这些词儿连起来读,你会感到更美老师范读课文。

  2、同学们,你们也想读好吗?你们一定能行。

  3、以小组形式交流汇报读课文情况。

  (四)写字指导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组成的词“春天、布谷”。

  1、认读字词,读准字音,明确学习生字“春、树、布、谷”。

  2、学习新偏旁。

  认识“日”,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日”的字多与太阳有关。

  3、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描红书中生字,并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是情感的课堂,本案以“感动”这条情感主线展开教学,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格局,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使孩子们在“感动”中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在“感动”中让学生体会重点语句及反问句等一些特殊句式对表达情感的作用,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噩耗、刚强、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教学难点:

  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开展读书活动,了解志愿军抗美援朝,英勇牺牲的战斗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兴趣

  1、每个同学都在爱的海洋里成长,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这些有血缘关系、关系亲密、给了你无限帮助的人,我们都称之为“亲人”。

  2、我们中国人民与邻国的朝鲜人民跨越国界,并无血缘关系,可是当年,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却把朝鲜人民称为至亲至爱的亲人,分别时情真意切地说“再见了,亲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学习魏巍写的《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学生简介时代背景,教师作适当补充。

  二、初读感知大意

  1、提出初读要求: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他们的哪些事感动了你?

  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反馈、交流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í)、“谊(yǐ)”、“耗”(hào)等生字读音,注意“噩”、“嫂”的写法。

  (2)学生汇报:课文中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

  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所做的感人的事。

  三、品读感悟亲情

  1、是什么使不是亲人的两国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划出让你特别感动的内容,抓住词句说说体会,并把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抓重点词句感情亲情:

  (一)“志愿军与大娘”之情:

  (1)句子: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这真是雪中送炭哪!

  A、引导学生抓住“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想象当时这样做的危险和艰难,从而体会大娘为志愿军不顾生命危险的精神。

  B、抓住“雪中送炭”这个成语来体会,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成语的含义,接着联系句子具体谈谈这个成语“雪”、“炭”分别指什么,最后想象“雪”——志愿军当时的困境及困境会给他们带来的后果,从而进一步体会大娘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为他们而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品质。

  C、感情朗读:朝鲜大娘愿意为志愿军付出生命,给了志愿军及时的帮助,她把志愿军看成比自己还要重要的人,能不算“亲人”吗?读出你的感动吧!

  (2)句子: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您为了我们失去了惟一的亲人。

  A、引导学生抓住“惟一”、“丢”、“背”等词来体会,先理解“惟一”的意思,再谈谈“惟一的亲人”对大娘意味着什么,接着体会大娘这一“丢”丢下的是什么,“背”起的又是什么,从而理解大娘对志愿军的感情胜过亲人。

  B、感情朗读:朝鲜大娘为救志愿军不顾最亲最爱的小孙孙,这能不算“亲人”吗?

  [这两句教学不一定按以上顺序,根据学情而定。学生还可能谈到大娘洗补衣服几夜不眠、大娘八年来像慈母般地关心战士们等情节让人感动,老师都要予以肯定。]

  (3)朗读比较,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师引:大娘为志愿军所做的一切,怎么能不感人呢?难怪志愿军对大娘说一一

  “这比山还高比没得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出示句子)

  A、请学生改成陈述句。

  B、比较两句话,哪句更能体现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情?

  C、情境引读:

  师:在五次战役的时候,是大娘带着全村的妇女送打糕,所以——生接读

  师:在敌机来的时候,大娘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而丢下了自己的小孙孙,所以——生接读

  [设计理念:比较反问和陈述的语气,指导朗读反问句的语调,采取不同形式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反问句,体会反问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二)“志愿军与小金花”之情:

  (1)句子:你回来以后,焦急地等待着妈妈,可是……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

  A、引导学生抓住“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等词句体会小金花内心失去妈妈的悲痛。

  B、感情朗读,演读。

  C、“妈妈牺牲不落泪”,可“跟志愿军告别却哭成泪人”,你感受到什么?

  D、再读句子。

  (2)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方法同上)。

  (三)“志愿军与大嫂”之情:

  (1)句子: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

  A、可抓住三个“挖”来理解它们的不同背景,再想像这三个“挖”字背后,大嫂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挖的,从而理解大嫂不顾生命危险为战士们挖野菜的可贵品质,感人至深。

  B、感情朗读

  (2)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方法同上)。

  3、朗读体会惜别深情

  (1)师引:现在志愿军就要同她们分别了,此时此刻,战士们是怎样抒发自己那依依惜别之情呢?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来读一读,想想怎样读出句子中的感情。(生自由读)

  (2)评读。(注意体会与大娘告别的不舍,对小金花的疼爱,对大嫂的不忍心。)

  4、感情朗读1-3自然段,升华情感

  (1)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个自然段朗读,注意表达出志愿军的思想感情。

  (2)激情配乐朗读:

  A、在这分别的日子,当我们想到大娘为我们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想到大娘为给我们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想到大娘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时,我们再也忍不住了,动情地对大娘说――(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

  B、当我们看到泪流满面的小金花,想到她说要为妈妈报仇时的情景,禁不住对小金花说:――(配乐齐读第二自然段)

  C、当我们面对拄着双拐,背着孩子,走过崎岖的山路,送了我们几十里的大嫂,想到她为了给我们挖野菜而倒在血泊里的情景时,我们再也忍不住了,深情地对大嫂说――(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抒情赞颂亲人

  1、前来送行的人只有三个吗?课文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呢?

  2、这三个人代表着千千万万的朝鲜人民。光她们三个就为志愿军战士做了那么多的事,付出了那么多的血汗,可想而知,当年的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多少代价,怎么不令人感动呢?说出你们的感动,说出心中的赞扬,最好能合适地选用反问句。

  [设计意图:情感喷涌时,让学生适时地抒发,并尝试用反问句来表达情感,既能让学生抒发自己对朝鲜人民的赞美之情,又加强学生对反问句表达效果的认识。]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

  二、课内链接课外,仿写段落

  1、为了志愿军,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可以超越国籍,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不顾惜亲人的生命。她们为什么能为志愿军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呢?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读课文,体会无数志愿军战士也在朝鲜这片土地上洒下了鲜血,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两国人民的鲜血凝成的。]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故事?

  3、读《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片断(节选志愿军战士感人的故事),读后谈感想。

  4、师引:想一想,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为角色,以她们的口吻,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同样可以按“劝慰――叙事――抒情”的结构,用第二人称来写。

  5、交流评析。(评析可重点引导学生从事例描写是否感人,反问句运用是否恰当等方面展开)

  三、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

  1、战士即将启程,列车就要开动,两国人民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怎样才能读出这份感情。(学生个人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学生评读。

  (从理解“再”入手,理解句中表现的眷恋、依恋、留恋之情。“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似乎列车再停留片刻,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亲人,也可以慰藉我们充满离愁的心。)

  3、创设情境引读。

  (1)师:战士们登上了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亲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发出了喊声――生: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2)师:列车开始启动,紧紧拉着的手松开了,列车前行,亲人向后退去。战士们多想再看他们一眼呀!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生: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3)师: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战士们只好挥手,大声呼喊着――生: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4)告别的情景感人至深,现在你就是志愿军战士中的一位,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向朝鲜亲人挥手告别――生齐读4-6自然段。

  四、小结

  列车开走了,然而中朝两国人民的心永远连在一起。正如金日成首相所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之间结成的深厚友谊将永远留在朝鲜人民子子孙孙的心中。”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推荐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随机板书:游客、向导)

  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请大家迅速浏览课,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

  3.学习词语

  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文中有一些好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

  踌躇不前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争先恐后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同学们,这些词语中要注意哪个字的读音?

  三、学习“救幼龟”。

  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

  2.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

  3.自由读第4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

  (1)游人:紧张焦急

  (2)向导:极不情愿

  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四、自学“伤害幼龟”。

  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5至8自然段,这四个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发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一点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书,批注。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

  指名读——生评(怎么样?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指名读——全班读

  五、小争辩。

  1.学到此,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①读

  ②这句放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同学们,联系向导后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多媒体出示)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正方:赞同反方:反对

  六、启示。

  1.现在让我们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学了这课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2.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出示图片)

  3.谁还知道这们的例子?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板书:

  自然之道

  游人:紧张焦急——震惊悔恨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救”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08-15

语文教案07-17

语文教案07-17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