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那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
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
师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
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三、抽学生简要概括。
师:我发现你们概括得都很简洁。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么讲呢?
1.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四、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那么,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五、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六、关于考验智慧一段,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一些?
“两个难题”就概括了,这样就简洁了。
七、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件事仅仅是对西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八、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
九、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十、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
十一、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后记: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
一、从歌曲入手,引出课题,学习串字。
1、你们刚才唱的是哪个动画片中的主题曲?那你们一定非常熟悉和喜欢动画片中的主人公蓝猫吧!
(蓝猫)先给大家出一个字谜:门里一张口学生说谜底,老师出卡片.
2、老师想知道,在家里的时候,你遇到问题,喜欢问谁?(问爸爸、问妈妈,读卡片)
3、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有两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仰望银河,产生了很多想象,于是他们就--------出示词卡:问银河。谁想读读?
4、谁知道这个词中的第2个字念什么?(银—板书拼音和生字)
a、这个音节可以拼读吗?为什么?
b、你看,这个字的哪部分比较熟悉?蓝猫老师出的第二道题就是与金字旁和艮字有关的`内容,请看大屏幕。(出题)发小组合作单。
A 你认识的带有金字旁的字有哪些?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B 带有“艮”的字,你认识几个?能不能写下来。(很狠恨跟根银)
喜欢做哪道题就做哪道题。
汇报A题:
1、看了这些带有金字旁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带有金字旁的字一般都与金属有关)
2、对,我们学的这个“银”就是哪个银?(白银、银子、银圆、银钱)
汇报B题:
1、小组交流 2、出示:很狠恨跟根银
二、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
三、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读前两行诗时,你发现了什么?随机出示第一段书面形式和诗歌形式(一个词重复出现了两次)
讨论:1、在你学过的课文和诗歌中,发现过这样的句子吗?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
2、讨论这两个同样的句式重复出现你突出了什么?(为了突出强调自己要说的话。)
3、怎么读才能达到这种效果?你找一句读一读。(第二句加重语气)
4、说说文中的小朋友先向银河提了提了哪两个问题?
板书:鱼儿水草小朋友
出示银河图:根据板书谁来试着问问银河?
5、出示句子比较:
(1)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戏水的小朋友吗?
(2)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没有戏水的小朋友?
6、练习说话
银河啊,在你()里,有()吗?有()吗?
7、看板书试背第一节。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轻声自读,思考:接着小朋友又向谁提了哪两个问题?
2、读后指名对对着银河问一问,练习感情朗读
板书:客轮、货船、航标灯
出示“南来北往”的场景,说说什么是南来北往。
3、它们指的是什么?你知道航标灯有什么用吗?
4、朗读第二段,各自读,齐读。
5、练习说话:银河啊,在你()里,有()吗?有()吗?它们()吗?
看板书试背第二节
6、对比第一、第二节。
五、自学第三、第四节。
1、自学第三、四节。要求弄清每节中的小朋友向银河问了哪两个问题?
2、用线划出来。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请在旁边画上小问号。
3、分小组交流
4、说说老师该板书些什么?随机在电脑里出示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水力发电站。
5、说话练习
6、试背第四第五节。
六、学习第五节。
1、文中的小朋友对着银河问了这么多问题,其实他还有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能猜猜他还会问些什么?你也有问题吗?来试着问问。
2、所有问题你能解答吗?为什么?
3、是啊,文中的小朋友非常想知道银河里到底有什么,于是他怎么说的?“总有一天是什么意思?
4、齐读第五小节,说说你读了那个小朋友的话后有什么想法?板书:总有一天去做客
5、看板书,试背。
七、总结,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能读懂例文,感知作文介绍自己家庭的方法。
2、能凭借“习作要点提示”,通过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明确写作要领。
3、能像人介绍自己的家庭,并突出家庭的主要成员。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出家庭主要成员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重点观察其中的主要成员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其中一课时用于写作
五、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仔细观察加重的每一个人,看看个人有什么特点、爱好,你们做到了吗?
2、指名2~3人说一说
3、今天,老师让你们介绍自己的家庭,你们愿意吗?
二、学习例文:
1、怎样写好今天的'文章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例文。
2、学生阅读例文。
3、指名说说例文的主要内容。
4、师生共同小结:
A、共有四个自然段。
B、先告诉我们全家一共几口人。
C、接着重点介绍爸爸、妈**爱好和特点。
D、最后简单介绍了字的爱好。
E、组织讨论,明确写法
三、组织讨论,明确写法:
1、阅读“习作要点提示”。
2、学生小组讨论:“习作要点提示”告诉我们。介绍自己家庭的要领是什么?
3、检查点拨并小结:
A、全家有几个人,组成了一个怎样的家?
B、家庭主要成员的爱好和特点
C、家庭次主要成员的爱好和特点
D、家庭次要成员的爱好和特点
4、作者又是怎样写“爸爸”的呢?
5、点拨:写出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人物写具体
6、再读例文体会
四、进行说写,运用写法
1、明确作业要求
2、指名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3、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拨、提示,再分小组说
4、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我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鱼、五、巴“三个生字。
2美读儿歌。
3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目标1
音难:热、身、尾巴、鱼
意难:热带鱼、五彩衣、做游戏。
形难:鱼、五、巴
教具准备:
生字卡、词卡、句卡、热带鱼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课题,认读“热、带、鱼”三个字,理解并读好“热带鱼”三个字。
1、出示热带鱼图,引入课题。生和老师一起书空“鱼”。
2、介绍“热带鱼”。
3、认读“热、带、鱼”三个字,读好“热带鱼”这个词。
二、边读儿歌,边学生字。
1、读准儿歌第一句,认读生字“身、五、衣”,读好词“身子、五彩衣”,读美儿歌第一句。
(1)师教读儿歌,生自己读一遍。
(2)出示“身”,读准翘舌音,出示“身上”把词读连贯。
(3)“由热带鱼身上披着()的衣服”这句话引出“五彩衣”这个词。认读“五、衣”,并用衣组词,读好“五彩衣”这个词,要求连读,不拖、不断。
(4)齐读三个词,要求不拖、不断,读连贯。
(5)指导读准读好儿歌。
(6)指导读美第一句。
2、读准切不可第二句。认读生字“尾、巴”,读好词语“尾巴”(强调轻声),读美第二句。
(1)出示第二句,师教读,生齐读。
(2)出示“尾”,指导念准三声,出示“巴”,指导念准一声。出示“尾巴”,指导读准轻声。
(3)由黑板上的图引出“做游戏”这个词,师教读2遍.
(4)指导读准儿歌第二句,要求读连贯,不拖、不断。
(5)指导读美儿歌第二句。
3、指导美读整首儿歌。
三、复习生字宝宝。
1、游戏抢读生字,要求读才算抢到。
2、分小组开火车。
四、指导写好“鱼、五、巴”三个字。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1、指导写好“鱼”。
(1)了解笔顺。
(2)了解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3)引导学生从“鱼”的难写处着手观察田字格里的“鱼”。
(4)师边范写边讲解写“鱼”字时每一笔的要点。
(5)强调写字姿势。
(6)生练习写2个。强调写完第一个字后,把自己写的字与田字格里的字进行比较,看看哪一笔写得最漂亮,哪一笔没写好,再写第二个字。
2、指导写好“五”。
(1)了解笔顺。
(2)引导学生从“五”字的难写处着手观察田字格里的“五”。
(3)师范写讲解。
(4)生描红后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3、指导写好“巴”。
(1)了解笔顺。
(2)引导学生从“巴”字的`难写处着手观察田字格里的“巴”。
(3)师范写“乚”,讲解它的写法。
(4)生先描红,再在本子上写2个“巴”字。
五、布置作业。
1、把“鱼、尾、巴”各抄写一排。
2、把生字做成卡片,与爸爸妈妈做考一考游戏。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培养我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2.编写动物童话故事,培养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发展想象力。
3.认识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4.积累八个字组成的成语。
5.通过生字连词,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6.读懂成语故事《刻舟求剑》,理解寓意。
学习重点:“读读背背”“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的阅读。 学习难点:口语交际和习作
学习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设疑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总是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例如:书包里面的东西杂乱无章,用的时候找不见;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当你遇到这些麻烦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好办法解决,今天我们就讨论这些问题。
二.明确交际的要求
1.提出你生活中发现的问题。2.寻找生活中不方便的事情的原因。
3.和同学讨论,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大家听,大家评一评。
三.小组交流
1.我来说说生活中遇到的不便之处,大家帮我想办法。
2.按照“发现问题——寻找原因———联想启发———解决问题”的`思路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3.选出说的好的同学。
四.擂台比赛
我要参加擂台赛,介绍我的办法,请其他同学评议我解决问题的办法好不好。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读了这些词语后,我发现每组词语意思是__,是___(反义词还是近义词)。
2.区分贬义词和褒义词:“我的发现”中上面一行是___,下面一行是________。
3.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优美 —( ) 茂密 —( ) 集合 —( )朦胧 —( )
善良 —( )诚实 —( ) 伟大 —( ) 温暖 —( )
二.日积月累
⑴读读背背
1.我记住了这八个字的成语,我来背給大家听。大家评一评,看我背的怎么样?
2.补充下列成语
①千里之行,___________。②人无完人,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更进一步。④___________,眼见为虚 。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连连认认
1.我能借助拼音读生字,并把它和相应的字连起来。
2.我会填
①“笛”是 ____结构,部首是___,共——笔,第八笔是______。
②“谎”是 ____结构,部首是___,共——笔,第八笔是______。
③“棍”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再查—画,组词( )。 ④“港”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再查—画,组词( )。 ⑤“捆”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再查音节___,组词( )。 ⑥“愤”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再查音节___,组词( )。
3.我能给下面的生字组两个词
谎()( )棍()()愤()()妇()()
笛()( )港()()怒()()捆()()
二.阅读成语故事
1.我发现了“不慌不忙”这个词的特点,我还能写出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里填上序号.
⑴我们做事情要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方法.
⑵我们看人看事不能用老眼光看,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⑶我们不要做一个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而要做一个思想开放灵活的人。
三.习作
第三课时
一:启发激趣,创设情境
我读过很多的童话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仔细读题,明确要求
1. 编写童话故事2. 要写清它们之间的事情3. 编的故事要生动有趣 三:小组讨论
1.我知道什么是动物童话,它就是把动物当作——来写,使他们像——一样有生命、言行和情感。
2.我确定的主人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_________的事情。通过编写这个故事,我要给大家一个启示:________________。
3.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大家评一评,怎样才能更生动有趣。
4.我知道了要想写好动物童话,首先要联系动物的___________,还要联系___________,要把文章的___________确定好。
四:我来写一写
第四课时
一:自己修改
1.我要读一读自己的习作,看是否具备下列要求:
①写时有一定的顺序,故事过程要清楚
②语句要通顺。③童话故事的内容是否有趣。
2.我要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桌听,听取他的建议,然后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誊写习作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嘘!小朋友们静一静!”“听!是谁在讲故事呀?”
2、画面展示:
画外音:在茂密的树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正翘着蓬松的尾巴在树干上跳上跳下,十分灵巧!虽然现在刚刚进入夏天,可小松鼠已经在为采集过冬的食物做着准备工作呢!看!它在认真地观察,准备挑选一些茂密的松树,因为它认为这样的松树上结的松果一定最多,最好吃!
小松鼠对大家说:“咳!你们好!想跟我一起去走走看看吗?”
3、展示看到的情景,同时播放轻松的音乐。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画面出示小松鼠奇怪的表情。
教师问:“咦!小松鼠怎么了?”(生:很奇怪)“噢!原来它不知道眼前的东西叫什么名字?”出示:“这是什么呀?”句子。“你能读出问的语气吗?”指名读一读。“你愿意告诉它答案吗?”
小朋友们真热心!看!这只热心的小蚯蚓也从泥土里钻出来了,它也大声地告诉了小松鼠:“这是花生!”
2、看画面,同桌读一读它们之间的对话。
3、“再来看看花生长得怎么样?”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引导学生观察叶子、小花。
理解“绿油油、黄灿灿”教师指导:绿油油是说绿得发亮,像是冒出了油似的;黄灿灿是指黄得耀眼夺目。引导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是绿油油的,黄灿灿的,完成填空。同时出示:绿油油的( ) 黄灿灿的( )
提示:两个词分开来讲,即讲过绿油油意思后就接着填空绿油油的( ),讲完绿油油,再讲黄灿灿。
4、延伸:像“绿油油、黄灿灿”这类词还有很多,它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你能说一说在它们家庭中还有哪些成员吗?
启发引导说说ABB形式的词。
5、“颜色这么美!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出示:“绿油油、黄灿灿”,美读这两个词。
“多么好看的花生呀!谁想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花生的美?”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1、过渡:我们大家都知道,植物的生长规律一般先是种子、发芽,再开花,最后结果。看到这么美、这么艳的小花,小松鼠的脑子里产生了许多想法。
画面出示:一只小松鼠及脑袋旁出现许多问号。
2、小组合作学习。
想象、讨论:小松鼠会想些什么?交流回答
3、“想到马上就能吃到香甜的花生果,小松鼠的心里——”(高兴)就画面展示:小松鼠开心地跑去,失望地回来,反复几次。
启发思考:看了画面,你发现了小松鼠来回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发挥想象:每次在来的路上,小松鼠会想些什么?在回去的路上,它又会想些什么?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4、教师点出:小松鼠找得多辛苦呀!每天都去!
指导朗读“从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这一句。
5、“可是,找的结果怎样呢?”
画面展示:一只望着花谢的花生地发呆、失望的小松鼠。
引读句子“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
此时的小松鼠心情怎样?指导朗读这句,读出失望、奇怪的语气。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过渡:在失望的同时,小松鼠还感觉到非常奇怪!你能读出小松鼠心中的奇怪吗?
对照画面,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2、“为什么找不到花生果呢?我们好心的蚯蚓告诉它了。
3、看画面,练习朗读小松鼠和蚯蚓之间的对话
同桌对读,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4、画外音:小朋友们,听完了故事,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蚯蚓知道花生果长在泥土里,而小松鼠却不知道?指名回答
5、看画面,启发想象;
今天的外出,给小松鼠有了很大的.收获,她知道了花生不是长在地面上,而是长在泥土里。想象一下,回到家以后,它会怎么告诉妈妈呢?
老师做妈妈:“孩子,其实还有许多植物的果实也长在泥土里!自己去想一想吧!实在想不起来就去问问小蚯蚓吧!”
谁已经想好了?交流回答。(萝卜、山芋、土豆、荸荠、芋头等等)
6、教师总结:“今天,不仅小松鼠收获很多,我们的收获也不小。确实,从童话故事中,我们能学到许多课外的知识,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愿大家多读书,读好书,让书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
五、指导写字。
“最后,来看看今天要写的三个字。”
1、出示“结、语、谁”。
2、读生字,指导先看结构,再看笔画。
指导学生说说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重点指导:“谁”最重要的是写好中间的部分,撇的起笔最高,右边是四横,还要写紧凑。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时刻提醒写字姿势。)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08-15
语文教案07-17
语文教案07-17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