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01 09:54:3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2.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

  3.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重点

  积累朱熹的诗《春日》。

  教学难点

  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板书课题: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的前面为我们布置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要我们设计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一个是要我们详细介绍一处景点。你是怎样完成这两项任务的?

  2.学生自由说。

  3.教师小结:我们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就没有必要把四份材料仔仔细细读一遍,而是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做的任务是介绍太和殿这一处景点,则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

  4.同学们再想一下,我们在学习《竹节人》时,如果你的阅读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这一任务,你在阅读时应仔细阅读哪些部分呢?

  5.教师再次小结:我们要仔细阅读的是与制作和操作这种玩具相关的部分,对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一部分,就可以粗略地浏览一下。所以我们应该这样做,出示:

  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板书: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

  (一)看例子,仿写人物入迷的情景。

  1.请同学们分别阅读情景描写的三段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2.指名同学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谈谈认识,说说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情景,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分别点评,点拨指导。

  (1)第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一群同学围观竹节人搏斗的情景。这段先写了地点,然后从围观者人数之多、动作、声音、注意力等方面,写出了围观者围观时的情景,从侧面写出了竹节人搏斗的诱惑,或者说玩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2)第二段文字描写的是座位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玩竹节人的情景,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是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出玩竹节人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

  (3)第三段文字写的是罗丹忘我工作的情景。这段话中有对罗丹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大量的细节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罗丹。

  4.教师总结:写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写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还可以用上夸张、想象。

  (板书: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5.出示: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

  (1)爸爸看电视或者看书入迷了……

  (2)两位老爷爷在大树下下棋入迷了……

  (3)美术老师画画入迷了……

  ……

  6.学生交换阅读,互相提提建议。

  (二)学习用序数词逐项说明理由的表达方法。

  1.学生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一段话,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的好处。

  2.分组交流讨论:你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用这种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3.教师检查,指导:

  (1)这段话讲的是人们认为的天体上的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作者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板书)的方式,把四个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了。

  (2)用这样的方式说明理由会使听众或读者觉得条理清晰,理由充分,说理性强,说服力大。(板书:说理)

  4.请同学们从下面两个选题中自选一个,用自己刚刚学到的方式讲出自己的理由。

  5.学生汇报,师生评价,主要评价依据:①是否用上了刚学到的方式;②理由是否充分,并且相互独立,与其他各项没有交叉或相容关系。

  三、日积月累

  (一)指导预习

  1.自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春日》。

  (2)简介作者。(板书:朱熹)(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3.(板书:《春日》)解诗题。(“春日”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二)逐句学习,理解诗意

  1.出示:“胜日寻芳泗水滨”。

  胜日: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2.出示:“无边光景一时新”。

  光景:风光景物。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

  全句的意思:那里风光无限,刹那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3.出示:“等闲识得东风面”。

  等闲:随意。识得:认识到。

  东风面:春天的面貌。我国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全句的意思:哪里都可以领略到春风的气息。

  4.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

  全句的意思: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三)欣赏诗句,体会意境

  1.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万紫千红总是春。”)

  你能想象出作者当时看到的景致吗?(在春风的吹拂下,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2.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的?(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四)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出示: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练习背诵。自由背,同桌背。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说理: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0个生字。会写“练、习”两个生字。学习用“懒洋洋”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狮子图、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满头长发大步走,力气大得赛过牛,张开大嘴一声吼,吓得百兽都发抖。”猜猜是什么?

  是狮子,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对了。(幻灯片上出现狮子图)

  2、老师把狮子请来了,谁来叫叫它的名字?(出示狮子卡片)指名读。

  3、狮子呀,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了我们的新朋友。(指着卡片)这里有一个生字,你们怎么记住它?(生谈识记生字方法)

  4、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就跟狮子有关,题目就叫《两只小狮子》。(板书课题)

  这究竟是两只怎样的小狮子呢?能干的小朋友一定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分享的故事就在书本的第120页,请小朋友赶紧翻开书。

  你发现了吗?这故事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画),等会儿学习故事的时候可以读读课文,看看图画,这样的学习可有意思了。

  读故事前,老师要提个小要求,听清楚了:读故事时,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请拼音宝宝来帮忙把它读准确,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读好后给自然段标上小节号。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

  2、课文共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别读7个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有点难(出示幻灯片),里边有很多生字宝宝,请你们仔细拼读拼音,练习练习,好好准备准备。(生自由练习)

  指名读。(好多自信的小手举起来了)

  你很棒,一个生字都没读错,奖励你当小老师领大家读这段话中的四个生词。(注意读准前后鼻音)

  小老师教得很认真。谁会了?指名读词语。(真的一学就会,字正腔圆的。)

  要是没有拼音宝宝的帮忙,谁还能读好这段话呢?(出示去掉拼音的幻灯片)指名读。齐读。

  读得很正确。谁继续往下读第三自然段?指名分别读三到七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节

  1、出示幻灯片,指名说:

  我认识了一只( )的狮子,还认识了一只( )的狮子。

  2、贴勤狮子的.画,它在干什么呀?

  课文怎么描写这小狮子的,请把课文中的句子找出来。指名回答

  1)出示幻灯片,谁来说说,小狮子在练什么本领?指名说。

  2)我把这些本领一一请到黑板上来,贴字。现在,你就是这只小狮子,指名问:“小狮子,你在练什么本领?”

  出示 滚 扑 撕 咬

  学习生字“滚、扑、咬”。

  3)这四个本领都在这句话中了,指名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这真是一只刻苦的小狮子,它学这些本领干什么?是为了攻击别人吗?(保护自己,捕捉猎物)有了这些本领,他就不会挨饿。这些本领真有用,小狮子就用这些本领学会了捕捉田鼠,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捕鼠经历的,谁来介绍介绍?(小狮子学会了捕猎,我们也为它高兴,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小狮子的快乐。)齐读。

  3、多能干的小狮子呀!可你们知道吗?小狮子为了练这身本领,可费了好大劲儿呢!每天,天刚蒙蒙亮,它就开始练习(滚、扑、撕、咬);中午,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他还在练习(滚、扑、撕、咬);傍晚,太阳公公都要回家了,这只小狮子仍然在练习(滚、扑、撕、咬)。像这样,从早到晚地练习,文中用了一个词(出示整天卡片),老师把这个词送进了句子中,谁能读好它?指名读。

  4、可你们知道吗?小狮子在练习这些本领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它碰到了什么困难呢?

  ……但它还在坚持练习……

  ……他咬咬牙,继续练习……

  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狮子?(勇敢、努力、坚持、刻苦)出示“刻苦”卡片,老师把“刻苦”送进了句子,谁来读一读。

  (听了你的朗读,一只勤学苦练的小狮子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5、听了小朋友的夸奖,小狮子心里美滋滋的,一齐夸一夸。齐读。小狮子托老师带来一句话“无论学习什么本领,只要你认真、刻苦,就一定能学好它。”不信,我们来试试。

  6、今天,我们就来练习写字的本领好不好?小狮子请大家练习的是什么字呢?(出示“练习”两字)

  指导写字。

  讲评,再写一个。

  7、当这只小狮子勤学苦练的时候,另一只小狮子在干什么?

  指名说,出示句子。

  1)谁来读读它,这句子也挺长,需要小魔杖的帮忙。指名读,女生读。

  2)模仿它的样子躺一躺。这时,暖洋洋的阳光照在你身上,你有什么感觉?(暖和、舒服)

  引读。

  3)是呀!这只狮子就这么懒洋洋地晒太阳,懒洋洋地( )。练习看图用“懒洋洋”说话。(睡觉、休息、翘二郎腿,眯缝着眼)。

  生活中你有没有“懒洋洋”地做过事情。

  懒得都让人家抱了,无精打彩,有气无力,我们送他一个词“懒洋洋”。记住这个词了吗?“懒洋洋”就是有气无力,无精打采的,什么也不想做,一起读读这句话。有气无力的,所以读“懒洋洋”地时候语速要(放慢),再试一试。

  是呀!真够懒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只小狮子,一只(指板书)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而另一只却整天懒洋洋地哂太阳(贴懒狮子图)。

  8、学习儿歌,巩固生字

  老师把今天学习的内容编成了儿歌,儿歌里有不少生字。指名读。这小朋友读儿歌时嘴都撅起来了,真替这懒狮子担忧呢!一齐读。

  这两只表现截然不同的小狮子身上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

  两只小狮子

  滚 扑 撕 咬

  勤狮子图 懒狮子图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和表达。

  2、会认本课15个生字,写6个生字。

  3、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

  4、使学生知道有了美好的愿望必须付诸行动,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体会“长大”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从文中得到启发,明白做好事情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准备:

  教师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学生

  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头饰、小字卡。

  一、谈话导入,情境激趣。

  1、今天,我们来上课的路上,我手里的东西撒了一地,咱们班的小朋友立刻帮我捡起来,我觉得心里啊真温暖!

  2、介绍小尤拉。今天,曹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非常可爱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3、出示:好事情我们来替小尤拉想想什么样的事是“好事情”呢?

  4、到底小尤拉想做什么“好事情”呢?咱们还是快快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范读。曹老师特别想读课文,能给我一个机会吗?

  (二)想自己读读吗?我们要做几件事情呢?(1、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2、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认识它。3、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三)查生字

  1、出示生字课件。

  2、点击,自主识记。“变字小魔术”。

  3、游戏。“猜半边”

  三、学习课文,体验感悟。

  (一)读课文,想想小尤拉到底想做哪些“好事情”?

  “如果马莎掉到河里,我就跳下去救他。”

  “如果狼来抓小狗,我就开枪把狼打死。”重要

  “如果奶奶不小心摔断了腿,我就背着她去医院。”

  1、小尤拉想帮助谁?(马莎、小狗、奶奶)想在什么时候帮助他们?(见义勇为、保护神、大力士)读读句子,体会毫不犹豫、坚决。

  2、尤拉在想好事情的.时候,马莎、小狗、奶奶正好遇到什么困难呢?

  恰好马莎需要到山上玩

  正好小狗需要喝水正在发生

  正好奶奶需要帮他刷碗

  3、小尤拉帮助他们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读书、体会,。

  (课件:点击一件事,就出现一段课文。)

  第2段:理解“委屈”。

  第3段:体会“夹着尾巴”。

  第4段:“大声”,多没礼貌。

  4、这些虽然不是大事情,但是马莎、小狗、奶奶正遇到困难急需帮助呀!三个人物里,你找到自己了吗?你是谁?小尤拉这样拒绝了你你心里怎样想?(揣摩心理。)

  *

  马莎——尤拉不喜欢我了。一点也不友好。

  *

  小狗——我渴死了,小主人对我一点儿也不关心。

  *

  奶奶——唉,我们的小尤拉还没长大,一点儿也不

  知道孝顺奶奶。

  (二)交流讨论,明白道理。

  1、你瞧!(图:妈妈对尤拉说话,录音配文字。)

  我们来帮尤拉想一想,究竟哪些事情才是“好事情”呢?(课件)(辩论,判断,用动画图标表示)

  2、你觉得小尤拉是好孩子吗?

  (他别人的美好愿望。但只想当了不起的大英雄,要在人最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

  3、可小尤拉为什么一件好事也没做成呢?

  (原来,这些事都是发生在尤拉身边的小事情,能给别人帮助的事儿,每一件都是应该做的好事情。)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好事情应该从哪做起呢?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回到教室后,你会做什么事呢?(录象:刚才,咱们的教室,如粉笔掉在地上、黑板没擦、桌子歪了、扫帚横在路上、小朋友的书掉在地上……)

  这教案本打算是上研讨课的,我备课,准备了好几个晚上,还做了课件。结果活动推迟了。不过没关系。我用这教案给孩子们上课时,他们非常快乐,也很喜欢这样的学习。孩子揣摩文中人物的想法,说的特别好。下课了,争先恐后地抢着为班级服务,看来这节课没有白备,对孩子来说都一样深课!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

  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

  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

  倾诉:完全说出。

  栖息:停留,休息。

  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一(1、2):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二(3~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的3~5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

  第三自然段:写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第四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第五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

  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

  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6、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时间顺序)

  (2)这样的顺序体现在这样几组词上: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4)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三、指导背诵第二段。

  帮助学生弄清这一段的层次,再让学生明白第一层的叙述顺序。

  四、作业

  背诵课文3~5。

  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梳理李广的生平并能简要地概括。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评点李广的人生经历。

  4、理解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和他对传记人物评价的倾向。

  教学重点:

  1、概括李广的生平。

  2、评点人物。

  3、理解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

  教学难点:

  1、分析李广的命运悲剧。

  2、司马迁对传记人物评价的倾向。

  教学方法:

  朗读、点拨、研习、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

  以大屏幕代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独臂将军去似飞,弯弓百步虏无遗”,这说的就是李将军。我们今天就一起欣赏李将军的风采。

  二、概括李将军的生平

  请学生回忆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李广的人生经历。围绕他的人生经历中主要发生的事件概括。

  教师提示:李广的一生都在做什么?抗击匈奴。用他的话说就是,“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整个人生都与抗击匈奴有关。曾经为抗击匈奴得到皇帝的赏识,也曾经因为抗击匈奴获罪,更是因为抗击匈奴被捉,最后也是因为抗击匈奴而自刭。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一生都在抗击匈奴的战场。

  三、司马迁传记人物

  司马迁为什么会给他立传,他在李广身上看到了什么?李广对于司马迁来讲,有什么传记价值?

  请同学们思考作答。

  预想:1、李广的卓越才干。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他在抗击匈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作战才能。

  2、李广的正直品行。结尾评价里反复说他身正、诚恳、忠诚。

  四、人物评点

  司马迁如何展示人物风采的?

  学生活动:安排学生自由组合评点人物的风采。提示先寻找有关人物风采的内容,然后运用评点法点评。

  教师提示评点范例:

  如: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通过文帝的感叹,可以看出李广的作战才能。“万户侯”就是对他的肯定。课本上第51页。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引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正派,以身作则。课本第56页。

  卓越才能可以从骑射、机智、胆量三个方面评点。

  正直品行可以从身正、廉洁、爱士三个方面评点。

  五、人物命运悲剧

  以上是李广的名将风采,但这样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将军为什么最后却引刀自刭?

  学生依据内容思考。首先是自刭,面对刀笔之吏他自杀了,这就说明与他有关,表现了他的正直,有宁死不屈的气节。另外就是卫青的原因,他让李广去和别的部队合并,而根据当时的情况就没有合并行军的条件;而在行军路上向导逃亡,最后延误了会师的时间。

  归纳以上的原因,既有个人的,也有别人的,既有人为的也有客观的。如果我们纵观李广的生平,发现他的一生并不平坦。连写《滕王阁序》的王勃都对他有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在这篇传记里文帝感叹他生不逢时;自己曾被活捉;也曾经被贬为平民;他能射杀老虎也能被老虎伤害;为抵挡单于请命不许;一生作战七十余次,在六十多岁的时候面对刀笔之吏。统观这些经历,我们会逐渐明白造成他命运悲剧的原因。

  那李广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思考作答。

  预想:1、朝廷不用。

  “天子以为老”、“毋令当单于”、“令广并于右将军军”。朝廷不用的背后是对人不信任,迷信思想在作祟,用人唯亲的原因。

  2、性格局限。

  如他抗击匈奴,极具作战才能的他却被活捉?他能射杀老虎的时候能被老虎伤害?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有个作战特点,他善骑射的特点是“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这个能反映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自恃其能并且思想保守,甚至有些顽固。

  后来明知卫青和公孙敖的关系,但还对大将军做出请求。不与大将军辞别;对大将军的问话不做解释。可以看出他讷口少言,不谙世故,性情冲动。

  那么这两个原因,哪个是主要的?性格局限。其实刚才我们在梳理他一生经历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大多数的不如意与自身有关。所以李广的命运悲剧也可以定性为性格悲剧。这与项羽类似,这种悲剧更让人显得悲叹惋惜。

  六、司马迁的评价倾向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司马迁为李将军列传,既有对他卓越才能的.赞赏,也有对他正直品行的颂扬,还有对他命运悲剧的同情。那么这三点哪个是最为重要的,是最被司马迁重视的?

  是他的正直品行。依据一是他结尾对李广的评价,引用《论语》的话赞扬他的为人正直,直接评价“李将军恂恂如鄙人”,说他的“忠实心”,引用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他的为人。二是司马迁对多个传记人物的评价都注重的是他为人的品行。如评价孔子“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评价屈原“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等。三是只有肯定了传记人物的为人,才可以推崇他的才能,因为具有这样的为人的才能才可以发挥出社会效用,如果没有为人,只有才能,那样他对社会的作用是极其狭小的。也只有在肯定了为人之后,才会为他的悲剧命运产生同情和怜悯,借此感同身受地抒发心中的愤懑,而这也正暗合了“发愤著书”的传统。这在《报任安书》中提到的“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样就在肯定为人的同时,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愤懑。所以司马迁特别看重传记人物的为人。

  所以我们不妨这样说:如果说《诗经》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诗,那屈原则用《离骚》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诗人,而司马迁则用《史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七、作业

  解释“不虚美、不隐恶”这个观点,并用《李将军列传》来说明。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经典】语文教案10-04

(精选)语文教案12-31

语文阅读教案01-01

语文《氓》教案03-12

(经典)语文教案10-22

(经典)语文教案08-28

语文教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