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鸟语》教学反思

《鸟语》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6 12:37:2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鸟语》教学反思[优秀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鸟语》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鸟语》教学反思[优秀15篇]

《鸟语》教学反思1

  《放小鸟》一文,叙述的是我放飞一只小鸟的事,课文通过描写“我”养小鸟与放归小鸟的经过,告诉人们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小鸟、让鸟自由飞翔在蓝天上。课堂上,我给孩子们创设了一定的生活情景,在一定的情景中让孩子们自由的发挥想象。特别是课文的第二段,我让孩子们能充分的感悟到小鸟和鸟妈妈叫唤是彼此的思念,是妈妈焦急的心情。 这堂课上,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的朗读不够到位。孩子们的朗读不应该是技巧性的,而是在读懂课文内容后,充分感悟人物心理,或者充分理解课文含义的基础上通过读来抒发感情。

  教学的重点处把握还显不足,课文第一段的二、三两句话,主要是阐述了我因为爱小鸟,看到小鸟伤心,不吃不喝而着急,理解的重点在我着急的原因上。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这个问题:我很着急,那是因为?孩子们能点到我所着急的原因,但却被我点到为止了,让学生充分的说,理解我爱小鸟,所以我很为小鸟担心。重点理解的部分似乎有些蜻蜓点水了,今后我要注意,把学生该理解一句话掌握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该重点理解的要让学生充分的叙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思考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情况下再让孩子们练读。

  课文最重要的部分,我决心放小鸟回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看看图中的男孩,为什么把自己喜欢的小鸟放飞了,却还那么高兴?孩子们回答的虽然正确,但如果孩子们多一些想法,多一些理解,也许能有更多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重点理解的部分,应该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他们一定会更加明白爱小鸟就要给它自由,给它快乐。 我对小鸟的爱似乎在课文的教学中脱了节。因为爱小鸟,所以我很着急,因为爱小鸟,所以我要让小鸟和妈妈在一起,要放飞小鸟,“爱”字似乎贯穿着整篇课文,但从学生的回答中,在我的小结中,却有所忽略。

《鸟语》教学反思2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抓住这篇文章突出的两个方面的特点:

  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三幅十分清晰的鸟语景象,红喙鸟的缠绵,云雀的清脆,鹧鸪的飘渺。并且其中蕴含了三种不同而又相互依存的情感对自由的向往,对儿时快乐时光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宁静淡泊、质朴境界的追求。

  在设计这一部分的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有几点:

  1、培养学生不脱离文本的阅读习惯。

  任何一篇文章,要想领悟其思想或者形成共鸣,必须建立在读懂的基础上。结合到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出题者不会脱离文本,同样答题时必须从原文中找到依据,不能想当然自由生造发挥。课文描绘了三幅鸟语景象,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接下来,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三种鸟的声音特点分别是怎样的?”有同学可能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只是在粗略的看了一遍文章后就随口回答。这个时候千万要引导学生先找出文中描绘鸟的叫声的相关句子,然后再在此基础之上归纳总结。

  2、养成学生安静思考的习惯。

  我曾经在卓刀泉听过一位语文老师的课。讲的是一节阅读课,那是我见过的最安静有序的课堂,课堂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学生在安静的思考,而在思考之后精彩的发言仿佛宁静湖面上的层层涟漪,深深的触及了我的灵魂。那节课后我记住了一位评课老师这样的话“安静的环境更能沉淀有深度的思想”。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学会静下心来思考,而不是永远都浮在表面,做一个嘴巴快于思想的人。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蕴含在这三种鸟语景象中的分别是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希望他们在思考中体味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3、能让学生体会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并能够从中借鉴到写作时关于选材和构思的一些方法。

  在课堂上我会借助板书清晰的向学生呈现一个课文的提纲,让他们明白文章怎样做到条理清晰。第二、这篇文章语言的赏析。散文的语言很美,但是很抽象,而且初一的学生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所以老师需要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并且要由浅入深,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1、关于句子赏析,之前我跟学生归纳了这样一个口诀“句子赏析不用急,先把修辞来分析,比喻拟人和夸张,排比对偶和对比,行动副词不能忘,还有拟声和叠词,感情色彩有褒贬,语言清晰有条理。但是切忌泛泛谈,结合句子来分析。”这个口诀虽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是至少给了学生有章可循的方法,比较适合初一的学生。

  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找句子,并且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赏析,在课本旁做批注。在思考的基础上,同桌间相互交流,全班性的交流,互相修改。

  2、优美的语言,除了文字的赏析,还需要在品读中细细体味。所以在句子赏析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重点的句子和段落。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理想构建,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主观客观的都有,我想先从我的角度做反思:首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掌控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课后看教学视频,我发现很多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在课堂上对这些学生没能够及时的引导。

  其次,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太少。老师还是掌控着课堂的话语权,一堂课下来该讲的问题我都讲了,但是学生能否掌握还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第三、打断了学生思考的连续性。可能是最学生的极度不放心,在问题提出后,本应该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老师却在这段时间里不停的插入提示语,影响了学生的深入思考。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大的教学目标和方向,虽然目前收效并不明显,但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会努力实践,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和积累。

《鸟语》教学反思3

  在《翠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课堂中,随着情节的开展。我提出“如果你是一只翠鸟,你觉得你什么样?”一个“你”字的发问,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对形象的猜测。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个“你”字的发问,引导学生进入了作品的'情境。产生了换位移情的功效。随着对文字的感悟,丰富了教材的内涵。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多元解读。

  语文科学的独立之处在于它不象教学,有一个标准答案。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丰富的,对每个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的深度、广度是不同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所以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学完《翠鸟》一课后,学生可以有多种体会,如认为翠鸟可爱,要爱护翠鸟,自己要努力学习,快长本领,去研究翠鸟……在课尾我设计了一个富有艺术性的环节:“此时,你对想捉翠鸟的想法有什么看法?如果你是翠鸟,你想对那些想捉你的人说些什么?再次换位思考,使学生的情感由感性(对翠鸟的喜爱)到理性(爱护益鸟,保护大自然的升华,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鸟语》教学反思4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课文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结构清晰。

  在教学“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仿写。但是,由于时间和铺垫不够,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第二课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一句中的终日忙碌、飞行整齐、搏击风雨去掉行不行?”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行”为什么不行?我追问到。学生马上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小作者还会从那些鸟的身上得到启示呢?学生的回答丰富而富有创意:“从捉虫能手乌鸦那里,我知道了什么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从夜里忙碌的猫头鹰那里,我学到了保护庄稼的重要性。”“从为树治病的啄木鸟那里,我认识到了助人的快乐。”“从海面的清洁师海鸥那里,我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从努力起飞的雏鹰那里,我学到了不怕失败的精神。”“从拼命保护孩子的母鸡那里,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从‘叽叽喳喳’正在练声的百灵那里,我学到了勤学苦练的精神。“从行动迅速的翠鸟那里,我了解到做事的态度。”“从善于捉虫的啄木鸟那里,我懂得了‘爱护树木,人人有责’。”

  教学中,我紧扣住主线——“朋友”,文中小作者和鸟儿成了朋友,他是怎样喜欢鸟,接近鸟的?怎样和鸟儿交流的?从鸟儿身上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读课文,找到“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然后在阅读课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为主线展开学习。

《鸟语》教学反思5

  《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课前,我读这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我”的确成了研究“鸟语”的专家。便可以得出:我们要认识某一事物,要想成为专家,不去多角度的收集信息,不陶醉于其中,不去思考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好处,那肯定不能成功。也就是说,这一课其实给四年级学生一个成功的公式。“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等于什么?答案不就是作者的研究获得的资料及自己想法吗? 本着这样的解读,我设计了教学:扣住“朋友” 主线,提炼升华。上课伊始先将收集的百灵、喜鹊、布谷鸟的叫声配以图片一一放给学生听、看,让学生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后引出公冶长的故事和文中“我”也想成为通晓鸟语的人。

  接着,我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去和孩子们共同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其间穿插梳理课文内容的.“句式”训练,同时这一句式也为之后的想象说话打基础。孩子们沉浸在其中,乐此不疲。

  而教学“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仿写。但是,由于时间和铺垫不够,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第二课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 1

  问题:“这一句中的终日忙碌、飞行整齐、搏击风雨去掉行不行?”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行”为什么不行?我追问到。学生马上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有的说:“这几个词分别代表了燕子、大雁、苍鹰的特点,不能去掉。”有的说:“如果前面不出现这几个词,后面我所认识到和懂得的道理就没有说服力。”还有的说:“正是因为燕子、大雁、苍鹰具有这些特点,所以我们才会去学习他们的可贵精神。”那么,小作者还会从那些鸟的身上得到启示呢?(这样的处理方式就会使仿写和想象融为一体,一举两得)学生的回答丰富而富有创意:“从捉虫能手乌鸦那里,我知道了什么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从夜里忙碌的猫头鹰那里,我学到了保护庄稼的重要性。”“从为树治病的啄木鸟那里,我认识到了助人的快乐。”“从海面的清洁师海鸥那里,我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从努力起飞的雏鹰那里,我学到了不怕失败的精神。”“从拼命保护孩子的母鸡那里,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从?叽叽喳喳?正在练声的百灵那里,我学到了勤学苦练的精神。“从行动迅速的翠鸟那里,我了解到做事的态度。”“从善于捉虫的啄木鸟那里,我懂得了?爱护树木,人人有责?。” 当我们翻开色彩缤纷、凝结着编者智慧和汗水的教材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世界。每一篇课文都引领着孩子们去认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惟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不断地走进新课程,只有走进孩子,才能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

《鸟语》教学反思6

  《鸟语》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课文记述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上《鸟语》这一课,孩子们是喜欢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经历着“我”的经历,感受到“我”的感受,使孩子们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体会到深深的人鸟情,是我所注重的。

  要体会人鸟情,那就要体会什么叫好朋友。扣住主线——“朋友”文中小作者和鸟儿成了朋友,他是怎样喜欢鸟,接近鸟的?怎样和鸟儿交流的?从鸟儿身上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读课文,找到“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然后在阅读课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为主线展开学习。好朋友是能给你带来快乐的,和布谷鸟对话时的无拘无束正是快乐的体现;好朋友是能催你上进的,勤劳的燕子,守纪的大雁,勇敢顽强的苍鹰它们正展示着自己所具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上课前我先将收集的百灵、喜鹊、布谷鸟的叫声配以图片一一放给学生听、看,让学生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后引出公冶长的故事和文中“我”也想成为通晓鸟语的人。 我觉得创设情境很重要。让学生处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与文本更接近。听鸟鸣,学生平时在这方面不注意,或者未曾思考过,如果此时我一味要求学生想象鸟的叫声,学生也许因无法想象而进入思维的低谷。此时借助多媒体设计一个活生生的场面,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情景中联系文本的语境想象鸟语,我想这一次是学生有意识地听,是听得最认真的一次。它把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拉近了。接着,我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去和孩子们共同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

  其间教学“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仿写。我提问:那么,小作者还会从那些鸟的身上得到启示呢?(这样的处理方式就会使仿写和想象融为一体,一举两得)学生的回答丰富而富有创意:从捉虫能手乌鸦那里,我知道了什么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从夜里忙碌的猫头鹰那里,我学到了保护庄稼的重要性。从为树治病的啄木鸟那里,我认识到了助人的快乐。从海面的清洁师海鸥那里,我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从努力起飞的雏鹰那里,我学到了不怕失败的精神。从拼命保护孩子的母鸡那里,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从善于捉虫的啄木鸟那里,我懂得了爱护树木,人人有责。

《鸟语》教学反思7

  《鸟语》是一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深深的人鸟情,我做了如下尝试:

  我在设计时主要以文中的一个感叹句“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为主线来设疑:“小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感叹”。然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布谷对话,感悟鸟语的催人奋进,与喜鹊对话,体会鸟语可以为生活增添乐趣,再与群鸟对话,明白从鸟儿身上可以获得启示。最后,再反复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鸟的世界,体会作者的这种感受。我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去和孩子们与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教学与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自然段,我抓住“疏忽、倍感亲切”两个词语,通过这两个词语的联系上下文解释引入到和布谷鸟及喜鹊谈话的内容中去。与布谷鸟的对话,让学生想象小作者和布谷鸟还会聊些什么,与喜鹊对话,让学生报喜,感受人鸟相望的情趣。此外,我又安排了“听鸟语,猜鸟音”这一环节,让孩子们也尝试着做鸟儿的知音,做一做猜想,编一编故事。而教学“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进行句式的训练“从 那里,我 ”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并把感受真实地表达了出来,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上述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已默默地渗透到他们的心中,我又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破坏鸟儿的生存环境、捕鸟、杀鸟等现象,让学生来谈谈他们的看法,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将爱鸟之情转化为护鸟的实际行动,做保护鸟儿的“小卫士”。这时我再让学生写一写保护鸟儿的宣传语,让爱鸟之情化为实际行动,升华了情感。但上完课,自己感觉还有很多遗憾:

  (1)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还不够到位。

  (2)朗读的指导还欠缺,对于一些句子,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悟,但未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鸟语》教学反思8

  苏教版小语四下《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经历着“我”的经历,感受到“我”的感受,使孩子们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体会到深深的人鸟情,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爱鸟

  课开始,我借助多媒体播放“百鸟争鸣”的场面,以此把学生领进鸟儿的世界,面对如此热闹的场面,学生怎能无动于衷。于是,他们也像鸟儿一样情不自禁地叽叽喳喳议论开来,此时的情绪表达是他们的主观所需,于是感叹句、反问句等表达强烈感情的话语此起彼伏:“多么可爱的鸟儿呀!”“怎么会有这么多鸟儿呢?”“太壮观了!”“鸟儿的鸣叫怎么这么好听?”由此可见,鸟儿的形象美已把学生心中的“爱鸟情”激活。

  二、引发对话——知鸟

  在学生对鸟儿已有“好感”的基础上,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公冶长的故事,使鸟儿的魅力倍增,“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此时也成为孩子们的心声。“鸟儿”真能表白?我们能否听懂?他们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走进文本。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此时,把课文读通、感知课文内容便是“触及精神需要”,他们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进行自主、有效的对话。

  三、启发性灵——懂鸟

  高万同老师说:小孩子都是有灵性的,天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独有的感受和想法,虽然他们说不清,但一心想表现,教师要给他们充分的机会。学生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与鸟儿动听的交谈感染着他们,由动听到动心,他们也想尝试着做鸟儿的知音。于是,我再次播放百鸟争鸣的音响请学生欣赏,并创设让他们表现的空间,即:听后可把自己的收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这种“有我之境”中,学生便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放进他们曾经经历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他们独特的心态聆听鸟语,并将他们的独特的感受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有的在文中搜索与“我”同感的句段,细细欣赏品味;有一位学生谈到“‘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这一句时说:“有一次,我考了双百分,放学的路上,喜鹊枝头叫,仿佛在说:‘恭喜你呀,恭喜你呀!’所以我认为喜鹊真能给我们带来喜讯。”说完,他动情地朗读了第10自然段;有的迫不及待地寻找恰当的语言,进行了创造性的表述:鸽子“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分明是催促我“多读点书,多读点书”,白头翁在告诉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的学生说,上次我过生日,同学们为我唱了这样一首歌“小斑鸠对我说:‘咕咕’,幸福,‘咕咕咕咕’,真幸福。你可真幸福”,这次听鸟语,我仿佛又听到这首歌……孩子们尽情地渲染着,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教师适时点拨。

  四、情感延伸——护鸟

  学生在上述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已默默地渗透到他们的心中,鸟能给人启迪、带来智慧和乐趣,还有哪些可爱之处?联系旧知,学生知道鸟儿是森林的护卫天使,是人类的朋友。你现在最想为鸟儿做点什么?孩子们有的写诗赞鸟,有的写护鸟标语,有的走出校园为鸟儿护窝搭巢……爱鸟之情化为实际行动,既升华了情感又付诸了实践。

  爱鸟、知鸟、懂鸟、护鸟,将文本激活,将旧知激活,将孩子们的情感激活。声声鸟语都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体现着孩子们心中的爱鸟情。的柔弱无援,还可欣赏某些写法。以下为阅读的第三层面:带着问题研读课文,经受人文熏陶,提升心灵感悟。

《鸟语》教学反思9

  《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课前,我读这篇文章,觉得这篇课文告诉学生什么叫好朋友,人与动物之间一种纯真的情意!好朋友是能给你带来快乐的!和布谷鸟对话时的无拘无束,喜鹊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正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吗?好朋友是能催你上进的,勤劳的燕子,守纪的大雁,勇敢顽强的苍鹰不正是人类积极向上的动力吗?

  教学中,我紧扣住主线——“朋友”

  文中小作者和鸟儿成了朋友,他是怎样喜欢鸟,接近鸟的?怎样和鸟儿交流的?从鸟儿身上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读课文,找到“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然后在阅读课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为主线展开学习。

  教学中,我还穿插梳理课文内容的“句式”训练,同时这一句式也为之后的想象说话打基础。孩子们沉浸在其中,乐此不疲。

  “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仿写。但是,由于时间和铺垫不够,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第二课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一句中的终日忙碌、飞行整齐、搏击风雨去掉行不行?”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行”为什么不行?我追问到。学生马上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有的说:“这几个词分别代表了燕子、大雁、苍鹰的特点,不能去掉。”有的说:“如果前面不出现这几个词,后面我所认识到和懂得的道理就没有说服力。”还有的说:“正是因为燕子、大雁、苍鹰具有这些特点,所以我们才会去学习他们的可贵精神。”那么,小作者还会从那些鸟的身上得到启示呢?学生的回答丰富而富有创意。

《鸟语》教学反思10

  教学这一课,我抓住的是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你瞧,作者从小就爱鸟,爱看鸟儿矫健的身姿,爱听鸟儿的歌声和软语。

  作者不爱鸟儿就不会听爷爷讲鸟儿的故事。

  作者不爱鸟儿就不会深情地发出:“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

  作者不爱鸟儿就不会与鸟儿结为好友,就不会试探着接近鸟儿,试探不仅是鸟儿怕“我”,更主要的是作者怕惊吓鸟儿,是出自对鸟儿深深的爱意。

  再看后面,如果不爱鸟就不会与布谷鸟聊天,就不会让我们看到两个好朋友的亲密无间,作者就不会感受到布谷鸟的款款深情,作者对待学习也许就会疏忽怠慢。

  作者不喜欢鸟儿就不会感受到喜鹊的倍感亲切,就不会感到生活的.乐趣。

  作者不喜爱鸟儿就不会以“知音”自居,就不会对鸟语进行猜想,就不会与鸟儿建立深厚的感情。

  如果作者不爱鸟儿,就不会和它们成为好朋友,鸟儿给予了作者快意,作者对它们充满爱意,这就是好朋友。

  在初读课文之后,我运用了梳理课文内容的句式训练,“在和________的交谈中,我懂得了___________。”或“在和_______的交谈中,我学到了______。”让学生对课文有大概了解。这一句式也为之后的想象说话打下了基础。之后我再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和孩子们与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教学与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自然段,我抽出“无拘无束、倍感亲切”两个词语,通过这两个词语的联系上下文解释引入到和布谷鸟及喜鹊谈话的内容中去。与布谷鸟的对话,让学生想象并表演小作者和布谷鸟还会聊些什么。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鸟语》教学反思11

  我用我近20年的教学经验精心地准备了几个周后,终于录好了《鸟语花香》。短暂地轻松之后,我又反复地观看录相,长时间地沉浸其中,反复咀嚼,一点点寻找自己“精彩的”和“糟糕的”环节。

  精彩一:

  我最得意的是把花鸟画来自于生活的理念传达给了学生。因为在讲课之前,我详细了解了学生对于国画的掌握情况,发现国画在学生心目中只是临摹,临老师的临书上的,国画只存在于书本中,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而我的作画思想是“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展示一幅生活中野菊的照片,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哪里可以用点来画,这样等于对物写生;之后又把齐白石大师的荷花图与生活中荷花的照片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艺术来源于生活,但绝不是对生活的照搬,要高于生活。”;在课的最后,我又把这个理念延伸,把花鸟画在衣服上、陶瓷上、包上、挂历上,甚至美甲上的应用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追问学生: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把花鸟画应用到生活的哪些方面?使学生明白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最终要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精彩二:

  当我点击课件出现我自己非常喜欢的吴冠中大师的《春如线》后,没有想到学生们哗然一片,他们竟然不屑,认为这不是成品的作品,只是随意的'关于点线的小练笔。说实话,当时,我的确有些慌,因为这完全出于我的意料之外,好在对于吴冠中我多少还是有些了解,我说:“吴冠中曾留学国外,他的画引入了外国人的思想,中西合璧造就了他的画与众不同。尽管这幅《春如线》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有点和线,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请大家再投入地看一看,你从中看到了什么?”几句话介绍了吴冠中作品的风格,也把学生带入了想象中,打破了学生心目中固有的国画概念,使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花鸟画也需要想象力,创作起来也可以这样随意轻松啊!直到交流展示作品的环节,当一位学生在介绍自己作品时说到:“这节课让我成了吴冠中大师的粉丝……”我是那样欣喜若狂。我也从下课后学生们纷纷要回自己的作品,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欣赏的举动中,看到了学生们不但喜欢上了吴冠中,更喜欢上了花鸟画。

  精彩三:

  我利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激趣导入本课,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一幅幅动起来的花鸟画中,引导学生说出它美在哪儿?一切是那样事半功倍:有学生说青蛙和叶子用墨来画很神奇,明明是黑色的,却让人感觉它是深绿色,品味出了中国画用墨的神韵;有学生说它不象现在的动画片那样色彩强烈,却有着诗一样的画面……真是不能小瞧学生的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

  糟糕一: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由于没有把花鸟画与平日里的水彩笔画进行对比,所以学生在创作时,有一个学生竟然似在生宣纸画水彩笔画:在给自己的花鸟画作品匀匀地涂一个底色,他不了解花鸟画“留白”的艺术;还有两个学生在生宣纸上反复涂描,结果作品撕了。虽然在评价环节中有学生点出来,并给了他们适当的建议,但仍弥补了我设计中的不足。

  糟糕二:

  在教学设计中,我忽视了小组合作的力量,我想如果把每位学生创作一小幅作品改换成一个组创作一张四尺作品,效果会不会更好呢?在我寻问了几位同行的意见后,他们都认为合作完成一幅大作品更震撼,更大气!

  一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我的反思仍在进行中,希望在这不断的反思中,我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前行的脚步!

《鸟语》教学反思12

  我上了《鸟语》这一课,我体会到创设情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处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学生才能读到点、悟到点。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进入鸟类王国,感受鸟儿无拘无束的谈话,学生在交流中成了鸟儿们中的一员,引起他们与鸟儿的共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感在心灵萌动,语言的倾吐完全是“有感而发”。听鸟鸣,学生平时在这方面不注意,或者未曾思考过,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想象鸟的叫声,学生也许因无法想象而进入思维的低谷。我借助多媒体设计一个活生生的场面,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唤醒,由鸟声到鸟语找到了知识的新的生长点。在情景中联系文本的语境想象鸟语,我想这一次是学生有意识地听,是听得最认真的一次。它把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拉近了,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外,我穿插梳理课文内容的“句式”训练,理解“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仿写。但是,由于时间和铺垫不够,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课后,我给了学生较充裕的时间完成了这个排比句的练习,有的说:“我从森林医生啄木鸟那里知道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有的说:“我从喜欢群居的灰椋鸟那里懂得了团结的可贵。”还有的说:“我从善于捕鱼的翠鸟那里懂得了刻苦练习的重要性。”

  《鸟语》一课蕴含着文本意味的人文素材,在品味语言文字时应与人文教育有机整合,抓住文本内容重点词句来让学生体会、感悟人文内涵。从“勤劳刻苦”、“预报喜讯”、“声声催促”、“倍感亲切”等文字中,感悟到作者的情思,透过蕴涵在文字里的丰富内涵,去触摸作者朴实而积极的人生态度,与鸟结为“知音”、爱鸟、护鸟,巧妙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感化、吸收,直至内化,最后指导学生的自觉行动。

《鸟语》教学反思13

  3月18日下午,我在卫岗小学本部执教了苏教版四上第15课《鸟语》第一课时,几多收获,几多遗憾,几多感慨。

  先谈谈收获:

  (1)、通过这次参赛、摸索、研究,我初步知道了第一课时怎么上?上些什么?我觉得第一课时,上多少,怎么上,应该根据课文内容来确定、制定教学过程。而且课堂上时间有限,学生又没预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最短的时间里,指引、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力求高效。

  (2)、本节课,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我在教授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再读课文,谈谈感受;三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学生有自读、齐读、比赛读、男女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

  (3)、结尾送“礼物”一节,设计精彩,不仅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小标题概括课文大意后可串联出全文大意,还巧妙渗透了“爱鸟”教育,初步感知了课文的思想感情,更给学生对这节课及授课者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再谈遗憾:

  (1)、对于课件未用上,我准备不足。临场应变能力有待加强。

  (2)、对于学生的读书评价,我的评价语不够丰富、生动。

  这次的比赛,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给了我很大帮助,甚至比我自己埋头苦干半年带来的感悟都多,感谢有这次机会,若能再当面听听评委的'点评或看到评委的书面点评,那对我们的帮助就更大了。

《鸟语》教学反思14

  【教学构想】

  一个用唐吉柯德似的热情拥抱文学,以清教徒般的信仰面对人生的诗人,他会用怎样的一双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又会怎样去谛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一个有着一双充满爱的眼眸,一生都在缅怀故乡的诗人,他会用怎样的一支笔去书写心中的爱恋,又会怎样深情地去吟唱一首怀乡赋?

  《空山鸟语》是一篇隽永含蓄,富有深刻哲理的散文。在诗化的语言的外表下的,是作者对古朴、淡泊、宁静、清雅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作者在开篇,就满腔热情地向世人宣告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请注意,这里的鸟语,不是公园鸟语林里向游客乞讨食物的鸟鸣声,也不是住在鸟笼里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贵族鸟的鸣叫声,而是有着娇艳的花、婆娑的树,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的山林中的鸟语。它们在远离尘嚣的空山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唱自己喜欢的歌,叙述动人的爱情故事。难怪作者一到山上来,就会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听这些鸟儿唱歌。在这儿,作者的这种情感不仅仅只是对空山鸟鸣的钟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它还源于对自私、冷酷、暴力、唯利是图等社会现象的憎恶。山林中的鸟儿自由自在,没有世事的羁绊,没有世俗的媚骨,它们不求好听的名字。由此可见,作者喜欢空山鸟语,是在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远离物欲横流的尘世,鄙弃追名逐利的欲望,不媚悦权贵,不迎合他人,说自己想说的话,唱自己想唱的歌,做一个真正自由幸福的人。

  文中有一段内容写到作者因为听到鹧鸪的叫声,勾起了对故乡的回忆。鹧鸪的鸣叫声将作者带回了故乡那古老的江南小镇,带回到古朴、恬静、淡雅的生活之中。又因对孤岛上灯红酒绿生活的厌倦,更加思念怀念江南小镇那淡泊宁静的生活。虽然他知道这只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但仍然喜欢重温。这里重温的不仅仅只是故乡,更是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古朴、淡泊、宁静、清雅。正是带着这份追求,作者以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的奇思妙想结束了全文。

  这篇文章的风格灵秀而飘逸,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畅,有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在诗化的语言下,却又有着深刻的哲理。作者观察力犀利,解析透彻,而且精确地掌握文字运用的技巧,能够剖析自我,刻画人性,描绘平凡的现实和瑰丽的自然。由于他在淡淡的抒写中投入了赤子之心,所以表现出来的是能够牵引人们哲思的玄思。正像他自己所说的,要耕耘一片宁静和平的文学净土。

  这篇文章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学生往往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更侧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章,通过一遍遍的朗读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在作者的经历中找寻作者的思想根源,从而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

  【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多角度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作者的人生态度。

  3、理解文中运用的意象,学习作者诗化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中诗化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安排】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笔下的空山鸟语。

  2、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法研读课文。

  3、自主品读诗化的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朗读加点评品味课文,积累妙词佳句。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学生看课题,展开想象,描绘由空山鸟语所想象的画面。

  引导学生注意空字,体会空山与俗世鸟语的区别。

  面对如此静谧绝美的景象,你是否也会如陶渊明一般,产生要遁入山林做一个隐士的想法?置身这样的境地修生养性,你是否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是超然物外,超尘脱俗?

  (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想象唤起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景象的主动体验。再用优美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学习需要学生的感性参与,而想象力的唤起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积极地调动了起来。富于诗意的导语,又为这篇用诗化语言写成的文章的学习营造了一个绝佳的氛围。)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关上课本,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喜欢的原因。

  (让学生在初读中就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不必追求体验的深度和广度,只要有感受即可给予肯定,让学生在初读中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新课标一再强调,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中就更应重视这一点,要对学生的富于个性的观点与见解,作出及时的适当的肯定。)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笔下的空山鸟语,可借用课文中的词语,但一定要符合文中描绘的空山鸟语的特点。

  (这一处的处理既完成了对课文中内容的熟悉,又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让学生对文中的景物描写有自己独到的体验和感受。语文课应该有语文课的特点,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要有优美语言的品味,更要有学生对优美语言地使用。文章中的优美语言,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丽,那么,教师就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运用这些优美的语言。)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提出疑问:在课文的最后,作者发出了我想做只鸟,在山中。的感叹,你是怎么看待作者的这一感叹的?要求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探讨这一问题。这一步只要求学生能谈出自己的观点,但一定要言之成理。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也可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谈。

  (这一步设计主要是想通过学生自读,来完成学生对文本的初步解读,在解读中要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观点。特别强调学生在解读中要有自己的观点)

  2、分组研读课文,让学生结合郭枫的生活经历以及其他作品,对作品中的一些内容进行研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明确:想做一只山林中的鸟,其实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追求。

  此处可着手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 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② 作者想做一只鸟,在山中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鸟语好听吗?

  ③ 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并在此时引入作者的生平简介和他的作品风格介绍,并可适当选择他的作品《草虫的村落》,让学生在作者生平和其他作品中寻找作者的思想根源。

  (此处的研读,主要是想让学生学会结合作者的经历及相关作品来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

  3、自主研读课文,选择文章中富于哲理的句子进行品评,体味其中的深刻哲理,并可适当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的认识。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却含蓄隽永,富有深刻的哲理,体会这篇文章中的哲理应该成为文章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

  四、美读课文,积累佳词美句。

  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朗读训练,要求读出美感。

  (诗化的语言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读出它的美感,让学生在美的语言中体会感受文章,会比老师去教要好得多。)

  2、对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加以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前几课点评的内容,指导他们抓住文中生动精美的字词、关键的句子、巧妙的构思、精彩的手法等进行点评。

  (在这一单元中,学会对文章进行点评是一项重要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可对学生的这一能力进行训练。同时,品味语言的妙处也应是处在语言积累阶段学生的学习重点。)

  3、小组交流点评内容,推选好的全班交流。

  4、把文中你最喜欢的词和段积累下来。

  【教学后记】

  课堂上的语文味

  《空山鸟语》教学后记

  在《空山鸟语》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再次发现语文教学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那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味。所谓语文味,即是课堂上有朗朗的读书声,有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有在具体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语文课中,学生要有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

  这是一篇隽永含蓄,富有深刻哲理的散文。对诗化语言下的深刻哲理的体味,应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在教学安排中,我把体会诗化语言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设计第一个环节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体验文中所描绘的景象,营造一种浓郁的语文学习的氛围。为了唤起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景象的主动体验,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描绘由空山鸟语所想到的景象。再用富于诗意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这样不仅一种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被营造了出来,而且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了起来,这就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空山描绘鸟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谈印象深刻的地方,不仅符合新课标中,学生在阅读中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要求,也让学生在初读中就有了初步的审美体验。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空山与鸟语,这不是对第一个环节中安排的重复,而是在有了对课文熟悉的前提下的对课文内容的再巩固,是学生在一定语境下对优美语言的运用,也是学生的一次审美体验。在这个审美环节中,学生对于文章中所营造的优美意境,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安排学生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来研读课文。要想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就必须对文章作者有更理性的认识。为此,我引入了作者生平简介,并把他的一篇相关的文章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前面的情感体验转化为理性的思考或感性认识,为全面而深刻的体会作者的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富于哲理意味的句子进行分析,这时的分析中,我们将不仅看到学生对文章中作者情感的感性认识,也将看到他们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的理性的思考。

  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应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能体现语文味的地方,它既有对优美语段的朗读,又有对优美文字的点评。如果说前面的所有安排都是铺垫的话,那么这个环节应是这次教学活动的主角。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评中去思考。在读与评中,把前面环节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都表现出来,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纬度有全面收获。

  在这次教学实践中,语文味使得学生们不仅学得热情投入,而且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这就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有语文课自己的特色,否则,一味的求新求异,最终会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猫。

《鸟语》教学反思15

  音乐欣赏课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内容大部分跟我们的生活及我们一些历史挂钩的,并且每一首作品都有自己表达的内在涵意,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知道这个道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学生懂得作品的背景和表达的意义,不能只让学生听听就算交任务了。

  如何在欣赏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音乐欣赏的兴趣,其中最有效的放飞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最简单、通俗、艺术化的语言叙述是我们在音乐欣赏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例如《空山鸟语》一课,作为音乐欣赏课,最主要的'学习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民族器乐以及理解民族器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在上这种音乐欣赏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视、听相结合的教学效果不错。在导入环节,我将同学们曾经学过的古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先从“空山”“鸟语”作品名称的涵盖词汇意义上初步理解作品表达的意境,然后通过聆听,进行感受。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以丰富的图片、视频,创设音乐情境。在欣赏环节,运用聆听感受与对比的方式,感受二胡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加深《空山鸟语》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达到拓展的目的。

  通过《空山鸟语》一课的教学,结合前辈教师的评课,反思自己

【《鸟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鸟语》的教学反思03-22

《鸟语》教学反思07-19

《鸟语》教学反思15篇06-14

《鸟语》教学设计07-03

鸟语花香的春天作文09-01

教学教学反思11-12

鸟语花香的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06-17

古诗教学教学反思04-06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06-02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