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时间:2021-06-19 09:12:39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教学计划范文汇总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现在就让我们制定一份计划,好好地规划一下吧。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计划范文汇总5篇

教学计划 篇1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逐年逐年增加,而造成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重大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交通参与者幼儿活泼好动、生活经验少、缺乏交通安全常识,还不能充分了解机动车的危险性,因此出交通事故较多。根据国务院关于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的指示要求和全国公安机关坚决遏制道路交通死亡事故会议精神,结合《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标准》,确保在校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特制定20xx年度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计划。

  一、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亢胡根

  组员:张英飒、魏晓燕、刘娟红等各班级班主任36人。

  负责对全体幼儿的安全教育、管理和安全督导检查。

  二、教师安全执勤小组

  星期一:张英飒

  魏晓燕、亢红娟、刘一波

  星期二、刘娟红、黄伟丽、许建丽、王海燕

  星期三、彭晓红、孙肖飞、赵艳锐、张娜

  星期四、陈晓红、段选峰、赵清江、王淑宁

  星期五、高文娟、李娜、樊世英、张亚茹

  负责每天放学维持大门口学生乘车秩序,组织学生过马路,督导学生安全离校,定岗,定责。

  三、宣传教育

  1、定于20xx年3月和9月分别为两个安全教育宣传月,以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主题,根据本校学生交通安全特点,制定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遵纪守法,预防交通事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安全教育活动。

  2、利用学校校园之声、宣传栏、班级板报等宣传渠道,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10月底举行交通安全知识竞赛。

  4、安全教育月中,组织师生观看交通安全知识和交通事故录像片,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5、签订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安全责任书,要求全体教师、家长高度重视安全教育,落实责任,教育学生。

  (1)、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随意横穿公路。

  (2)、乘车不坐无证、无牌照车、不坐驾驶员酒后开的车、不坐超载车辆、不坐农用车等。

  6、配合交警队,对学校周边交通安全进行治理,消除不安全隐患。

  7、组织班主任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培训,要求班主任每天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一次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落实把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10、组织领导、班主任组成学生安全检查小组,对违反交通规则的班级进行扣分制,并纳入学校班级考评中。

  四、车辆管理

  1、自行车、摩托车:统一指定地点摆放整齐,要求上锁。在校内、校门口禁止骑车。

  2、接学生的机动车辆:组织对车辆进行管理,协助交警队对所有车辆进行排查,保证车辆合格,才能上路使用,并签订司机责任状,确保每一位学生能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总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要抓细、抓好,确保不发生任何特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努力创建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

教学计划 篇2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是“相片的长于宽的比例”“速度与水果价格”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多个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考:

  1.精选典型情境,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情境,每个情境都是同时出现两组、三组或四组相对应的量进行研究,最后对比的结果进行比较。两个是生活情境,是不同类量的比较;一个是数学情境(在数学中使用比和比例式最多的就是几何),是同类量的比较。这样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

  2.联系数学史料,借助比号的写法沟通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体会比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广泛地应用。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出比:

  1、情境一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看是谁?——幻灯

  生:海宝。

  师:这里还有三张图片,你们看看哪张与A图最像?(学生选择)

  师:B和C为什么不像?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幻灯

  师:看来与A图像不像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一起研究一下。我们把图片放在方格纸上,—幻灯

  生观察并回答。师板书:6÷4=1.5、12÷8=1.5,所以它们很像。

  师:图A的长是宽的几倍?

  生:A图表示长是宽的1.5倍。

  师:12÷8=1.5表示什么意思?

  生:D图表示长是宽的1.5倍。

  师:B,D 两幅图为什么不像呢?我们来看一看,它们的长又是宽的几倍?

  师:刚才我们解决像与不像的问题,用的是除法。

  2、情境二

  师:凭大家的生活经验和平日观察,从我们学校到小白楼,是骑车快还是跑步快?生答。

  师追问:真的是骑车快吗?我们来比一比。——幻灯

  请学生读条件和问题。

  师:怎么求速度?生答:路程÷时间=速度

  指名列式求速度,板书:40÷2=20(千米/时)45÷3=15(千米/时)

  提问:你们说谁快?

  再问:40÷2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马拉松运动员1小时跑20千米。

  师:马拉松运动员很厉害,比骑车都快。

  师:刚才我们比较谁的速度快又用的是什么方法?生:除法。

  二、揭示课题,探究比的意义。

  1、 揭示课题

  师小结:看来,除法(板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手指着除法式子)除法还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示,谁知道?生答。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说。板书:比。今天我们来认识比,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比。

  2 、探究比的意义

  6÷4如果用比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请知道的学生来前面写。

  教师再进行示范写,边写边强调比号写两个小圆点,在两个数的中间。

  它读作:六比四。

  师:这四组比都是谁与谁的比?这个比表示的含义与除法是一样的。

  师:谁能把40÷2也用比的形式来写。

  提问:45∶3是谁与谁的比?生...它表示什么意思?那么路程除以时间可以写成路程∶时间=速度。

  师小结:看来比表示的含义就是除法算式的含义,比与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做比呢?生...

  师揭示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板书。

  3、 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

  师:比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两个小圆点叫什么?以6∶4=1.5为例: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是前项,后面的数是后项,比的结果叫比值。

  问:你知道比号是怎么来的吗?——幻灯 介绍比号的来历。(17世纪,著名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所以比号与除号有一种亲缘关系,而比号与除号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横线去掉,于是“∶”就成为了现在比号。)

  师:现在同学们对比已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事情是和比密切相关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面的比。

  1、甘蔗汁与水的体积比是1∶2

  师:先读一读,你怎样理解这个比?通过以上的数据让我们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倍数,分率,份数关系,一个小小的比让我们产生这么多的联想,我们再来看一看下面这一组比。

  2、师:树高与影长的比是5.7∶3 。随机提问

  3、 我们还可以借助比的关系在不同的事物中求出新的量来,就从生活中最熟悉的购物开始吧。哪个摊位上的苹果便宜?

  4、 找身边的比

  师: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比,其实我们身边也充满了比,例如:我们班人数和老师人数比是25∶1。大家想想,用智慧的眼睛观察身边,能不能找到更多的比。学生汇报。

  5、师:其实,身体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

  课件出示:学生自己读一读。

  (1)、婴儿的头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4。

  (2)、成年人的头长与身高的比约是1:7。

  问:读完这两条你有什么想法?

  3)、两手平伸的长度和自己身高的比约是1:1。请学生比划自己的身高。

  4)、人的心脏与拳头的比约是1:1。

  教师观察,有的同学伸出小拳头,老师问:你这是干什么呀?生…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成年男子的肩宽与头长的比约是2:1

  6、与体育比赛中的比比较。——幻灯

  我们今天学习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体育比赛中的比只是借用比的形式,是记分的方法,是比较大小的,表示的是谁多谁少,是一种相差关系。

  7、知识延伸:——幻灯 师:同学们,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宽与长的比是9∶16,液晶电视屏幕宽与长的比也是9∶16,为什么都选9∶16呢?它是一个不简单的比,是一个黄金比。宽与长的比值接近0.618的长方形是最美最舒服的。我们一起欣赏几幅黄金比的图片吧

  三、总结与延伸: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比,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下课后,请同学们用你充满智慧的双眼,寻找生活中更多的比,用你细致的心灵去感受更多的比,用你聪明的头脑去探究更多的比,用你所认识的比去创造更多更美的事物吧。

  布置作业:完成书51页练一练。

  寻找适生活中的比,记录下来,再说说它的含义。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6÷4=1.5 12∶6=2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8÷4=2 8∶4=2 12 ∶ 6 = 2 读作:十二比六

  6÷3=2 前 比 后 比

  4÷8=1/2 项 号 项 值

教学计划 篇3

  本学期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口头和 书面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英语在实际的操作和运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合格的中专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口头语和专业用语有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提成的空间。

  一. 学生现状分析:

  该班学生于20xx年下学期入校,属初中毕业生,已经进行了几年英语学习,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仍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进校时英语基础总体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很差且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英语学习没必要或畏难而有厌学情绪。

  2、有些学生的学习方法欠缺,也没有养成应有的英语学习习惯。

  3、 还有些学生上课效率低,作业马虎、不交,课外时间全部放在休闲娱乐上,课堂上打瞌睡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学生则是由于缺乏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害怕背诵、记忆,只满足于课堂上听听课,课后没有复习、预习等学习环节,导致英语成绩提高缓慢。

  二.教学措施:

  1、教学目标:

  中专一年级下是中专的重要阶段,又是走进企业工作的承上启下阶段。因此,让学生在下学期打好学科基础并有所发展极其重要。下列目标应在本学期内达到: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口头和书面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

  2、教学方法与措施: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①坚持每天朗读,学会背诵的有效方法。

  ②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反复多记忆单词,学会记忆单词的多种方法。

  ③学会观察语言现象,总结语言规律(如通过例句总结出词的用法);

  ④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整洁、独立完成),掌握各种解题技巧。

  ⑤坚持预习,学会看书,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⑥学会记笔记和整理笔记。

  (2)强化词汇、阅读训练,夯实语言功底。对于词汇教学,常把派生、转化、合成三种方法运用到词汇学习中,同时坚持细水长流,长抓不懈,不断反复,及时巩固。本学期继续抓住统编教材的词汇,同时适当扩大英文报刊的阅读量,以扩大词汇量、增强阅读能力。

  短文阅读是吸收信息、学习语言、提高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学期将有计划地坚持每天补充一篇课外阅读文章,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坚持对听力训练、写作训练常抓不懈,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做好记录与反馈。

  (4)学习其它教师及兄弟学校的教学经验,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它运用到教学中。

  三:时 间 内 容 安 排

  第 一 周 研究初中第三册1——4单元

  第 二 周 研究初中第三册5——7单元,互相听课

  第 三 周 体备课8——11单元

  第 四 周 集体备课12——14单元,月考

  第 五 周 放 假

  第 六 周 月考讲评,集体备课15——16单元

  第 七 周 集体备课17——20单元

  第 八 周 集体备课21——24单元,互相听课

  第 九 周 月考,月考讲评

  第 十 周 中专教材第一册1——2单元

  第十一周 集体备课中专教材第一册1——3单元

  第十二周 中专教材第一册4——6单元,月考

  第十三周 月考讲评,中专教材第一册7——8单元

  第十四周 中专教材第一册9——10单元 ——中专教材第二册1单元

  第十五周 中专教材第二册2——4单元

  第十六周 中专教材第二册5——6单元,月考

  第十七周 月考讲评,中专教材第二册7——8单元

  第十八周 中专教材第二册9——10单元

  第十九周 月考,月考讲评

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应用类文章的基本特点与作用等总体情况,掌握应用写作相关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基础知识,把握文体的一般特征。了解应用写作的含义与种类及提高应用写作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

  (一)应用文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知识要点:应用文的概念,产生,发展

  (二) 应用文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点

  知识要点:属性,特点

  (三)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要求

  知识要点:应用文写作的特点、要求

  第一章日常文书

  第一节 条据

  知识要点:条据的概念、作用、特点

  第二节 告示

  知识要点:启示、申明、海报、广告、电子文书的概念、作用、特点

  第三节 书信

  知识要点:一般书信、专用书信

  第四节 说明

  知识要点:说明的概念

  第五节 消息、简讯

  知识要点:消息、简讯的概念、作用、特点写作

  第二章礼仪文书

  知识要点:1、祝贺词、迎送词、答谢词、证婚词、讣告、悼词、唁电、明文、碑文、对联的概念、作用、特点

  2、祝贺词、迎送词、答谢词的写作

  第三章会议文书

  第一节 开幕词

  知识要点:开幕词的概念、作用、特点、写作

  第二节 会议报告

  知识要点:会议报告的概念、作用、特点

  第三节 闭幕词

  知识要点:闭幕词的概念、作用、特点

  第四节 会议纪要

  知识要点:会议纪要的概念、作用、特点、写作

  第五节 会议记录

  知识要点:会议记录的概念、作用、特点、写作

  第六节 演讲稿

  知识要点:演讲稿的概念、作用、特点、写作

  第四章事务文书

  第一节 计划

  知识要点:计划的概念,作用,分类,特点,结构,写法

  第二节 总结

  知识要点:总结的概念,作用,分类,特点,结构,写法

  第三节 述职报告

  知识要点:述职报告的概念、作用,分类,特点,结构,写法,总结和述职报告的区别

  第四节 调查报告

  知识要点:调查报告的概念,作用,分类,特点,结构,写法

  第五节 先进事迹材料

  知识要点:先进事迹材料的分类,结构

  第六节 简报

  知识要点:简报的概念,分类,作用,特点,结构,写法

  第五章契约文书

  第一节 合同

  知识要点:合同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内容,结构,写法,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协议

  知识要点:协议的概念,特征,格式和要求

  第三节 意向书

  知识要点:意向书的概念,作用,格式和要求

  第四节 目标任务责任书

  知识要点:目标任务责任书的概念,作用,特征

  第五节 备忘录

  知识要点:备忘录的概念,作用,特点

  第六节 承诺书

  知识要点:承诺书的`概念,作用,特点

  第七节 章程、守则、公约

  知识要点:章程、守则、公约的概念,基本格式

  第六章党政公文

  第一节 党政公文写作概述

  知识要点:党政公文的概念,特征,作用,文种,格式,写作原则

  第二节 党政公文写作

  知识要点: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的写作及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学术论文

  知识要点:学术论文的概念,特征,格式

  三、作业(本课程满勤同学选做10题,其中:第4、10、13

  14、15题为必做题;未满勤同学必须做满15题)

  1、什么是应用文?其本质属性是什么?

  2、简述应用文的基本特点。

  3、简述应用文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等方面的要求。

  4、9月10日是教师节,某市教育局拟向全市教师表示慰问,请为教育局拟写文稿。

  5、党政公文一般包括哪些文种?

  6、演讲稿的写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7、述职报告有何特点?与总结有何区别?

  8、总结的写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9、简述合同的基本原则和条款。

  10、写一份本次面授的学习小结。

  11、简述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12、简述公告与通告的不同。

  13、课本第339页第4题。

  14、课本第339页第6题。

  15、课本第340页第7、8、9题。

教学计划 篇5

  教学目标:

  1、在学习《采山》一课,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小朋友在濛濛小雨中光着小脚丫去采山时的灵活身影和愉快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通过音乐参与和实践,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歌曲中多变的节奏。

  3、通过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完成对歌曲的学习(体验)。小组合作,集体参与,丰富的表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地面图谱的游戏,使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即掌握知识有增强了乐趣;

  2、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歌词并较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响板、地面图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采山》进教室,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旋律。

  二、表演《采山》:

  新课导入:谈话(有关山里的知识包括民族风情、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等都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老师带小朋友到美丽的大山里看一看,走一走,然后告诉请你告诉老师你都听到、看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展现“采山小姑娘演唱”、“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

  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首新歌《采山》。

  1、歌曲学唱。(用跟唱法教学)

  2、找出自己演唱觉得困难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3、设计表演动作,边演唱边表演。

  4、分组选小小表演家来台上表演,其他小朋友演唱。

  5、跟着老师拍击歌曲的节奏。出示歌谱中提炼出的节奏。

  6、跟着歌曲拍一拍,找出在歌曲中出现的地方。

  三、编创与活动:

  “孩子们快看,老师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小蘑菇,我们一起来克服困难,把他们采摘回去,好吗?”

  1、让学生将蘑菇上的节奏拍一拍。

  2、分小组组合节奏,按着课本右上方的例子每人组合四拍,然后将一组几个人组合的节奏连起来读拍,形成一条节奏长龙,一个人接着一个人,读一读,拍一拍自己组合的节奏。

  3、每人选择一种打击乐器,分组用打击乐器一人接着一人来表现本组所编的节奏。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到过农村么?谁能跟大伙说说农村是个什么样子?

  大家都说的很好!农村的风光真的是又美又有趣,今天老师这里也有一幅与农村有关的画,请大家欣赏。

  出示图画,欣赏乐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

  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第一乐段。

  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第二乐段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第三乐段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分段分析

  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

  谈体会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三、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

【教学计划范文汇总5篇】相关文章:

1.有关教学计划范文汇总五篇

2.【精品】教学计划范文汇总4篇

3.【精品】教学计划范文汇总五篇

4.历史教学计划范文汇总10篇

5.【精华】教学计划范文汇总八篇

6.【精华】教学计划范文汇总6篇

7.【精品】教学计划范文汇总6篇

8.精选教学计划范文汇总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