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3 10:09:2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语“扣、值”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古诗中表达的意境。

  读懂诗句,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从“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欣欣向荣之美。

  教学难点:

  在对比中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用此的考究和魅力。体会“一”“满”“关”“出”的妙用。

  教学准备:

  搜集描写春天的景物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引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诗歌的起源比文字还早。千百年来,形成了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诗文化,诗给人以灵性,给人以美感,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力作,请同学们看投影《题李凝幽居》,找学生读。

  (教师引导:按照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在朗读时,一二声应该读的声音拉长,三四声应该读的短促。)

  3、刚才我发现这名同学在读时“敲”字读的很重,你们知道“推敲”的故事吗?(教师介绍:唐代诗人贾岛去探访友人李凝,结果李凝不在家。贾岛不远万里而来,一心想见到李凝,并想从他那里得到回来的盘缠。这个时候的贾岛,大家一定猜得到,心情极度沮丧,不但扑了个空,而且还可能冒着沿街乞讨的危险回去。幸亏贾岛是个聪明人,于是他很快凑了几句诗,打算找几个识字不多又极度崇拜诗人的文学青年骗点银子花。当时贾岛骑在驴上,想起了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是又觉得不好,想改成敲,又觉得不好。便在驴背上作“推敲”之状,不觉一头撞在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上。韩愈问他缘由,贾岛说出了自己的疑虑。韩愈问他:“你说那和尚为什么半夜回来呢?”贾岛道:“前一句已经交代过了,他在池边树旁刚犯了色戒(详情参照影片《色戒》,著名艳星钟丽缇勇敢出演)然后兴冲冲的就回来了。如此说来,应该用推啊,因为他不想被师父知道自己夜不归宿么。”韩愈说:“非也非也,如果偷偷摸摸回来,更显得行止不端,惹人怀疑。如果是个聪明的和尚,就一定会若无其事的敲敲门。”贾岛赞道:“好见识!”然后找出一张纸,把这首诗写了下来,又特意让韩愈在一旁注明:“此处用敲好!韩愈”又表达了滔滔敬仰之情,这才拜谢离去。次日,贾岛于路边高声叫卖:“京兆尹韩愈先生亲笔签名啦!”终于安全回家。推敲二字遂成佳话。后人便把认真切磋学问叫作“推敲”。)

  “敲”字的`使用使全诗更具魅力,这又让我想起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也是诗人推敲的经典之举。同学们这种思维品质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再看看贾岛的另一首《寻隐者不遇》(投影点击),按照刚才的读法自由读诗。

  师:又是“不遇”,两首诗都是找隐者的,都是没有见到。作者就“不遇”写诗,看来这“不遇”真的是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呀!可是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和他们不同,我们在延安小学的大教室里(相遇),这可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呀!

  就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拜读南宋著名的诗人叶绍翁富有灵性的代表作《游园不值》吧!(板书齐读题目:游园不值)

  分析题目:理解“值”“不值”的意思。教师适时激励。

  二、深入理解,品读古诗:

  1、叶绍翁在杭州西湖一带长期隐居,雨过天晴之时,他去拜访友人,可是却不遇,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什么呢?(投影朗读,引入情景)

  2、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吧!看看作者游园看到了那些事物?(学生汇报:苍苔,红杏、柴扉)

  4、结合你生活中对这些事物的理解汇报。

  (教师适时引导:苍苔---一种绿色的植物,空气潮湿的时候,春雨过后就会贴地皮长出来,沿着街门的小路不断的生长,苍就是绿,苔就是沿街而上的。)

  苍苔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说出给人一种春天的欣欣向荣之感,我们就会情不自禁的发出由衷的赞美:春天真美呀!(请你带着这中感受读一读。)

  5、一种普通的植物,让我们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品,推敲推敲这句诗中的哪个字饱含了对我们所见的这些景物的特别情感呢?(引导学生说出“怜”“印”。说体会,再读。)

  6、用以上的方法汇报:“红杏”“柴扉”

  (红杏:引出幻灯片“红杏”一句的比较,体会“红杏“的妙用。

  师:杏花二月就开,这让我想起孔子当年在四棵杏树下给学生讲学,每到二月,学生要进京赶考。抬头看那红红的杏花,就是给他们的希望啊!)(比较投影:陆游的诗“杨柳不争春,一枝红杏出墙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叶绍翁也禁不住赞叹这枝杏花:齐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7、“柴扉”重点理解“小扣”之意,(教师引导动作,学生学着用手轻轻敲)

  8、我们只是发现了如此普通的景物,如此而已的园,却给你怎样的感觉。你是从哪个句子感受到的。(春色满园关不住),引导学生从“满”字体会园内的景色。(师:一怎么就是“满园”,我想起了一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乃无穷尽也,一想象怎么多就怎么多。没有一就没有满。难怪后来有人将这样的景色概括为(春色满园)。

  9、你就是那一枝红杏,你回头望望园子里,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的空间。)(百花争艳、花团锦簇、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百花盛开、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万紫千红……)

  10、教师适时表扬。

  11、同学们,这些自然的小生物啊,这苍苔将我们的眼睛染绿了,这红杏将我们的心肺滋润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啊!我们还有必要进到园子里吗?游园访友没能进园,隔墙观花,神游园中,作者心愿意酬。这么美就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配乐齐读。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领略了名家的力作,在品词析句中我们感受了语言的魅力,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真的好像是一名伟大的鉴赏家,喜欢古诗吗?我们来检验一下:(投影显示练习题)和学生一起做。

  2、告诉你,你也可以做诗,老师这里搜集了学生的作品(投影),结合老师给你的描写春天的资料,你来赞美春天。(板书:魅力)

  3、拜读朱自清的优秀散文《春》。(此项机动)

  四、结束语:

  回过头来,让我们再看题目:不值,如果说不值是不遇的意思,那么,学完诗,猛然间,我又有了新的收获,不是不值,在不值中,还有一份美好的感觉,是不遇中有遇。人生啊,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太多了,可是在不遇中往往会有不知中的可知,不能中的可能,不遇中依然有遇。让我们再读课题,(游园虽不值,不遇中有遇,同学们今天的相遇不是不遇而是---------值。)

  五、布置作业:

  把想象中的春天美景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就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古诗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由于是四行诗句,课上容易在课上完成背诵。

  三、设计理念:

  1.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3.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

  4.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五、课前准备:

  课件《春江花月夜》词带

  六、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精讲引思。

  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春江花月夜>>)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

  2.复习古诗学法

  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知诗人,解诗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师生互动)

  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合作完成)(师生互动结合课件)(抓字眼,晓诗意)

  ①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学生回答的问题略)

  ②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③读全诗。

  ④完整地说说诗意。

  三.学生质疑、乐于探索。(入诗境、悟诗情)

  1.学生质疑的问题(略)

  2.师问一个问题:你认为园主人是怎样一个人?(淡泊名利的人)

  师点拨: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

  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扫兴、喜悦)

  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

  4、指名读,齐读。

  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

  5、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同学们可否用音乐来唱出来。(自拟题目,写一则短文)

  四.思维拓展,延伸探索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投影出示)(学生有感情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

  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3.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小组选一名同学读)

  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

  (作业: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题诗作画)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04-13

古诗 《游园不值》赏析03-29

游园不值古诗改写作文(通用21篇)07-08

标志设计教学设计08-09

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06-19

教学设计08-23

古诗《咏柳》教学设计《咏柳》教学设计优秀02-04

春天游园的作文01-03

《写字》教学设计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