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3 16:52: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P85-86《字母表示数》。

  【教材分析】

  字母表示数是代数学习的首要环节,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学习代数的关键。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创设青蛙儿歌、母子年龄、摆小棒等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并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学情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有具体的数过渡到用符号、字母表示数的认识上的一个较大的飞跃。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身体验用字母表示数这一抽象概括的过程,理解这一抽象概括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符号化思想。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数,感受字母的不同取值范围,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经历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感悟身边处处有数学,初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比较反思中渗透对应思想、函数思想和辨证思想,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展开新课。

  1、活动一:说儿歌(认识用字母来表示数,初步体验数量间的关系)。

  师:“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

  接下来男女生来对这首儿歌,女生说4只青蛙,男生对4张嘴。

  师:你们怎么对的这么快,这么顺呢?

  生:老师,有多少只青蛙就有多少张嘴。

  师:说的好,你们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生:几只青蛙几张嘴

  生:n只青蛙n张嘴。

  师:你用了字母来表示,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青蛙的只数与嘴的只数相同,用同个字母就能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这里的n可以是哪些数呢?

  生:任意数。

  师:你还能用其他的字母表示吗?揭题并板书:字母表示数

  2、活动二:猜年龄(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今年你几岁了?

  师:10岁的同学请举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大多是10岁。(板书:同学年龄/岁10)

  师:老师比同学大25岁,老师有多大?(板书:老师年龄/岁35)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当你们6岁时,老师的年龄你怎么算?

  师:如果你们在某一岁时,老师的年龄怎么算?

  同桌两个合作,只写出算式就可以。师巡视,拿几个学生的讲评。

  表格中有一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师: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这里的x表示谁的年龄?x+25又表示什么?从x+25中你还可以看出点什么?

  生述

  师:你们的年龄在变,我的年龄也在变,但我们之间始终相差(生:25岁),从哪里可以看出呢?

  师: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又可以表示出数量间的关系。那么这儿的x能表示任何数吗?

  同桌相互交流。

  师小结: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生活中的数量时,字母所取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

  师:如果老师的年龄用b表示,同学的年龄怎么表示呢?

  生讨论、交流汇报

  3、活动三、猜一猜(体会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师:摆1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怎么算?摆2个呢?3个呢?50个呢?你想摆几个三角形?你能像刚刚记录年龄的表格一样把你摆几个三角形要需要几根小棒的计算过程记录下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拿几个学生的讲评。

  师: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每个算式都“×3”)

  师:字母a表示什么?含有字母的这个式子a×3,又表示什么?从a×3中你还可以看出点什么?

  生: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a×3表示小棒的根数,也表示小棒的根数是三角形个数的三倍。

  师:当a是100时,需要多少根小棒?当a是10000时,需要多少根小棒?

  4、介绍乘法的简便的写法。

  学生请打开书86页自学。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补充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

  师: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个规律吗?(同桌交流)

  n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2、课本86页第二题

  3、用字母表示学过的所有图形的计算公式。

  4、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

  (三)总结评价,赠言勉励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赠言: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决时,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板书设计:用字母表示数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同学的年龄教师的年龄

北师大版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85—8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会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便利,发展符号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在用简单符号语言表达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经历由数字表示数到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学会在具体情境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有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学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和学生交流植树的事情,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未知数量。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一)1.结合“盒子里放小球”的例子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初步感知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

  2.通过练习引出含字母式子的简写形式并适当练习。

  (二)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年龄问题让学生深入感知含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三、组织练习,实践应用

  完成学案中训练卡的1、2题。

  四、总结提高,深化新知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字母—未知数任意数

  字母式—运算结果数量关系

  教学反思

  本课时“字母表示数”是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总体上讲本节课着重围绕三个问题:一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二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明白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三是通过老师和学生年龄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用字母、含字母的算式怎么去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

  在设计本课时我尽可能多地创设一些有趣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了解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基础上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感受字母的不同取值范围,从而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经历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这一课的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数学认知上从数向代数的一个转折,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而本质上的目标是要教给学生一些抽象化后的表达方式:即学生只有在这节“用字母表示数”的课上真正掌握一些技能后,他们才会在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中用数字和字母、符号建构起一些数学模型来。因而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用简易方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对于“用字母表示数”,除了内容比较抽象以外,其中的规律探寻也有一定难度。教学中,首要的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以我一开课创设和学生一起去植树的谈话式导入。其次,借助所学知识字母表示运算律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渗透符号化的数学思想。另外,课上通过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交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1、课堂节奏把控不到位,学生没经行独立练习。

  2、小组合作的方式没能完全带动起来,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教学方式没能充分发挥作用。(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北师大版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3

  学习内容:

  教材p52~53例1、例2及练习十二第1、3、7、8题。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现实生活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学习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难点:

  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学习方法:

  观察、比较、思考、交流

  学习准备:

  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你今年几岁了?再过两年呢?再过三年、四年、n年呢?学生回答自己的年龄,根据教师的问题回答:过几年就用年龄十几,n年就加n。

  2.质疑:这里的n表示的是什么?(一个数)

  3.揭题:今天咱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1.出示教材第52页例1。

  引导:图中小红和爸爸也在探讨年龄的问题,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小红1岁时爸爸31岁;爸爸比小红大30岁。

  2.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

  出示教材第52页的表格,引导学生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并集体完成表格。

  3.质疑: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通过表格,学生能很快列出式子: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追问:“小红的年龄”写起来有些麻烦,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的书写更简便?

  小组交流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小红”“红”代替小红的年龄,也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来代替。

  4.重点引导学生用字母来代替。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可能用n+30表示,n表示小红的年龄,n+30就表示爸爸的年龄;也有可能用a+30,用a代表小红的年龄,因为爸爸比小红大30岁,所以用a+30就是爸爸的年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代数式)

  思考:大家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代替上面所有的算式,既简洁又方便。这些式子中的字母n、a都表示什么?(都表示小红的年龄。)

  (板书:小红的年龄)

  追问:是不是只能用这些字母表示?还能用其他字母表示吗?

  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任意字母来表示小红的年龄。质疑:这些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呢?能表示200吗?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这里的字母能表示从1开始的自然数,但是不能表示太大的数,不能表示200,因为人不可能活到200岁。

  引导学生小结:用字母表示数时,在特定的情况下,字母表示的数是有一定取值范围的,比如表示年龄时。

  5.质疑: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都表示什么呢?(表示爸爸的年龄,也表示小红比爸爸小30岁。)

  归纳: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多媒体出示)

  6.提问:如果用a表示小红的年龄,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学生自主计算,汇报:a+30=11+30=41(岁)

  当a=12时呢?学生汇报:a+30=12+30=42(岁)

  (二)教学教材第53页例2。

  1.引导: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月球上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瞧瞧。

  (出示教材第53页例2):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在地球上我只能举起l5kg。

  你们知道为什么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吗?

  拓展:是月亮的质量小的原因,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2.探索:在地球上能举起l千克的物体,那么在月球上能举起多少千克?在地球上能举起2千克的物体、3千克的物体,在月球上能举起多少千克呢?

  出示:教材第53页的表格。通过刚才的列式,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入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学生自主思考,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把人在地球上能举起的质量用字母表示(以用x表示为例):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就是x ×千克。

  3.简写乘号。

  直接教学:x ×6,我们可以写成6x,中间的乘号省略不用写。在省略乘号时,一般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想一想: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引导学生小结:人能举起的质量是有限的,因此字母表示的数也是有一定范围的,不能过大。

  4.(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纸条的面积公式:长×宽。

  引导:此题的宽是3cm,怎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长方形纸条的面积?

  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列式汇报:3x 。教师提示乘号简写的注意事项。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题。

  先让学生回忆厘米、千克用什么字母表示(厘米:cm;千克:kg),再自主完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用字母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一个结果以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在特殊情况下,字母的取值是有一定范围的。

  2.在省略乘号时,一般要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作业: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3、7、8题。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我们四年级孩子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教学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讲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实现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本课开始,我从学生感兴趣的儿歌入手,一只青蛙一站嘴,两只眼睛四条腿。让学生从儿歌中捕捉信息,再进行编儿歌的过程,充分调动积极性的同时也自然引出了新的问题,如果有很多只青蛙该怎么表示。学生在编儿歌的同时也在经历着寻找规律的过程,从而自然总结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再把数量关系从用文字描述上升到用字母表示,体会用字母表示的优越性。在这一环节中,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因为这样的情境创设变得十分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被调动。更重要的是,在编写儿歌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在玩游戏的同时,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让教学情境直接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服务。

  2.练习设计的层次性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知识的作用,同时又起到一种激励效应,通过课堂练习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在上完编儿歌这一环节之后,没有急着出示更高层次的问题,而是设置了摆三角形小棒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基本练习中巩固新知,教师更可以从中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第一层次教学目标的落实。接下来的环节:“魔术盒”问题,就将显形的规律变化隐藏起来,要求学生要完全通过原始数据和结果中去寻找过滤,思维要求更高的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层次则是通过一些综合练习,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对于相同字母相乘,用“平方”表示,强调不够,教学时,只具体针对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2)数字写在字母前面,1可以省略,在做练习时强调的,教学时忽视了这一点。

北师大版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经历自主探索并用字母表示假发运算定律和用字母表示已经学过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知道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含义,会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以及正方形、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简单的演绎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根据字母公式求值。

  教学难点:理解平方的含义,乘号的简写和略写。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例1不计算,在○里面填上适当的符号。

  78+301○301+78219+86○86+219□+△○△+□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吗?还记得这些运算定律的文字叙述吗?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a+b)+c=a+(b+c)

  3、比较:用文字叙述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你有什么想法?(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明易记,也便于应用。)

  试一试:请你至少写出三组数,来验证加法结合律。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二、尝试、示范

  1、师:我们也学过一些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你还记得这几个图形的面积公式吗?请你用字母表示,行吗?

  2、生在练习本上用字母写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正方形:边长用x表示,怎样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4、示范:x·x可以写成x2,表示两个数相乘,读作x的平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一般写成S=x2。

  5、读一读:223242526282,说出表示什么意思?等于多少?

  6、区别:x2与a×2

  7、自学:P、8~9页有关内容,说说告诉我们哪些知识?

  练习:说出下面各组中的两个式子的意义,并说出哪组中的两个式子结果相同。

  62和6×2x·x和x22、5×2、5和2、52a×2和a2

  8、生汇报,师板书:C=x·4=4x

  9、师小结: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省略,但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如:a+b不能写成ab;在两个数相乘的时候,乘号不能省略不写,可以改为“·”,但容易与小数点混淆,所以一般仍记作“×”。

  问:如果用字母“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呢?

  练一练:

  (1)如果用a表示长方形的长,b表示宽,用字母分别表示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S=ab这个长方形的周长C=a·4=4a

  谈技巧——说明:在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或周长的时候,实际上是把数字代入有关的算式,算出的结果就是它的面积或周长。

  2、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a×ba×8b×ba×1

  3、下面我们来当一次小法官,

  (1)a×2写作a2。()(2)1×t写作t。()

  (3)a×9×c写作9ac。()(4)12+c写作12c。()

  (5)x×x写作2x。()

  三、体验: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P、9页1、2、3。

北师大版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字母表示数》,教材61--62页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会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第。

  2.经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师: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入我们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体验新知

  1.对歌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游戏吗?我们先来做玩一个对歌游戏?

  课件:1只青蛙4条腿,2只青蛙8条腿

  师:男生说1只青蛙,女生说4条腿;男生说2只青蛙,女生说8条腿,明白吗?

  预设学生:发现儿歌说不完。

  师:说不完怎么办呢?请字母来帮忙。利用字母一句话就能说完。

  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尝试记录下来。

  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你同意哪种方法,你的理由是什么?小组讨论

  让学生汇报,共同梳理。

  师:现在让你们夸夸你们共同认可的这种方法?(师指向:a只青蛙4a条腿)

  生1:字母可以表示任意自然数

  生2:字母表示较为简洁

  生3:可以看出青蛙的腿数是只数的4倍。(学生若没说出,则由老师补充说明,并板书:数量关系)

  2.续唱完整版的儿歌

  师:刚才的儿歌,还不是完整版的儿歌,想看看完整版的儿歌吗?

  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预设学生:不用老师提醒,已在尝试用字母来表达。

  师:你们是不是想用刚才的方法把这首儿歌唱完?在表示之前,老师先问下:完整版的儿歌增加了哪些数量?

  学生尝试把字母表示完整版的.儿歌。

  展示学生的作品,全班交流。

  3.字母表示年龄

  师:生活中什么时候还用到字母表示数?

  师:先看看老师带来的例子——妈妈比我大26岁。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你们想怎样表示儿子的年龄与妈妈的年龄呢?

  师追问:这里的字母可以代表任意数吗?

  三、在应用中,巩固拓展

  1、出示:一个书包a元,笑笑带200元买了一个书包,还剩()元。

  2、让学生寻找并交流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3、完成练一练第2题(机动)。

  四、反思评价,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表现如何呢?如果用分数来评价,可以得几分呢?想看看,老师给咱们这节课打几分吗?满分是100分的。

  课件出示:50+a(放慢速度出现)

  师:这节课的分数不能我说的算,前面50是我给的保底分数,另外a代表几分呢?由同学自个来评价?谁来说说想给几分?为什么呢?

  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用字母表示的例子,希望同学们多用数学的眼光去寻找,学好用字母表示数,对我们学习以后方程大有好处。

北师大版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85—8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会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便利,发展符号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在用简单符号语言表达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经历由数字表示数到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学会在具体情境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有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学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和学生交流植树的事情,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未知数量。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一)1.结合“盒子里放小球”的例子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初步感知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

  2.通过练习引出含字母式子的简写形式并适当练习。

  (二)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年龄问题让学生深入感知含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三、组织练习,实践应用

  完成学案中训练卡的1、2题。

  四、总结提高,深化新知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字母-----------未知数任意数

  字母式----------运算结果数量关系

  教学反思

  本课时“字母表示数”是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总体上讲本节课着重围绕三个问题:一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二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明白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三是通过老师和学生年龄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用字母、含字母的算式怎么去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

  在设计本课时我尽可能多地创设一些有趣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了解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基础上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感受字母的不同取值范围,从而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经历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这一课的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数学认知上从数向代数的一个转折,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而本质上的目标是要教给学生一些抽象化后的表达方式:即学生只有在这节“用字母表示数”的课上真正掌握一些技能后,他们才会在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中用数字和字母、符号建构起一些数学模型来。因而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用简易方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对于“用字母表示数”,除了内容比较抽象以外,其中的规律探寻也有一定难度。教学中,首要的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以我一开课创设和学生一起去植树的谈话式导入。其次,借助所学知识字母表示运算律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渗透符号化的数学思想。另外,课上通过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交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1、课堂节奏把控不到位,学生没经行独立练习。

  2、小组合作的方式没能完全带动起来,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教学方式没能充分发挥作用。(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07-30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12-26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12-21

平均数教学设计01-21

《平均数》教学设计04-18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6-23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5-30

《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1-20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设计03-05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