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儿童诗教学设计

儿童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16 10:09:3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儿童诗教学设计【合集】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儿童诗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诗教学设计【合集】

儿童诗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设计

  (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儿童歌曲。( 推荐曲目:《小白船》《 春天在哪里》)

  2师导:童年是一支歌,一支清新明快的歌;童年是一个梦,一个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梦;童年是一首诗,诗中飘荡着快乐和希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儿童诗两首》,走进童年,感受童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顺。

  2指名读诗并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

  (三)交流读诗感受。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诗。

  2交流读诗感受及对诗歌的理解。(可结合诗歌朗诵来谈)

  第一首诗《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的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撷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儿童生活的快乐。

  (教师相机指导并完成板书)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说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2说说怎样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3指名试读并评价。

  4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5再读课文。

  (个人读 ,齐读。小组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 )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它们分别是( )和( )。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亲近童年,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其实,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能说说你的童年吗?或者读一首有关童年的诗歌,或唱一首有关童年的歌曲也可以。

  (六)课堂练习

  仿写儿童诗。

  (七)作业 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出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一)我想

  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美好的愿望

  眼睛-------装在风筝 奇特的想象

  自己-------种在土地上

  (二)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

  溪边 美好快乐的生活

  江上

儿童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儿童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能自主选题,发挥想象,创作简单的儿童诗。

  2、通过品读赏析,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初步掌握儿童诗的创作方法。

  3、激发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聊诗激趣,导入课题(1分钟)

  同学们,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儿童诗则是诗歌王国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是诗歌王国里的小精灵,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儿童诗的世界,去亲近这个小精灵。(板书课题)

  (一)赏读儿童诗《爸爸的鼾声》(5分钟)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简短的儿童诗,你们试着读一读。(出示儿童诗《爸爸的鼾声》)

  你们喜欢这首小诗吗你喜欢哪一句同学们,请齐读第二句,说说作者由爸爸的鼾声想到了哪些事物这样写美吗这首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充满想像。(师相机板书:充满想象)

  2、在儿童诗的世界里,看似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往往因为想象而使它们有了传神的诗意。

  3、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儿童诗《爸爸的鼾声》。

  (二)赏读儿童诗《不学写字有坏处》(6分钟)

  1、儿童诗不仅充满想象,而且富有童趣,老师这里有一首非常经典的儿童诗,出示儿童诗《不学写字有坏处》。

  2、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小诗,猜一猜小虫和小蚂蚁说的分别是哪三个字师:你们的.想像真有趣,这首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富有童趣,你喜欢吗(板书:富有童趣)

  3、小结。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经常可以看到草叶上有小虫子和小蚂蚁咬的洞。这些自然现象,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如果针对这些普通的现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你也能写出一首首充满童趣的小诗来。

  (三)赏读儿童诗《萝卜》萝卜妹妹,你真粗心,捉迷藏时把头发留在外面。

  1、谁来读读这首诗

  2、你觉得这首诗好吗好在哪里

  3、师小结:拟人这种修辞手法的巧用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它让平淡的萝卜顿时增添了许多诗意。实际上在儿童诗的创作中,不仅是拟人,我们还需要巧妙地综合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师板书:巧用修辞。

  三.激发想象,诗意再现

  1、写好儿童诗最主要的是要有丰富而大胆的想象,现在老师要测测你们的想象力,先让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吧!

  2、出示:熊猫在雪地上画了一条横线,小马看见了,可高兴了,它说:“这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我沿着它跑过去,就能()!

  生:就能跑到大草原,吃到青青的草。生:就能跑到好朋友兔兔家,和它一起玩耍。生:就能跑回远方的家,和爸爸妈妈团聚了。出示:熊猫又在雪地上画了一条横线,小马急得大叫起来:“()”。

  生:哎呀,路这么崎岖,我到不了草原了。

  生:不好,前面有一条小河,挡住了我的去路。

  3、师小结。

  4、让我们走进魔法训练营。课件出示:o看到o,你认为它是什么。

  5、师:有一个孩子,他由“○”他想到了“蛋”,由“蛋”他想到了:

  课件出示《蛋》:这个皮球不圆嘛!也可以滚吧滚呀滚“啪嗒” 。

  师:想想看发生什么事了

  师:哈哈,从蛋里跑出的是一个个惊喜!你们的回答让我惊喜!

  6、师:有一个女孩,看到这个“O”,她想到了眼睛,也写了一首诗,不过,她要请我们同学帮忙写完,行吗

  (1)出示:

  是天空的眼睛,露珠是的眼睛,奶奶眼睛看不清,是奶奶的眼睛。

  a、学生自由填诗。

  b、问:为什么我是奶奶的眼睛

  (2)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首我们集体创编的儿童诗读一读。

  过渡:同学们,儿童诗是自由的、快乐的,有着丰富的想象,写出了你们的天真,而且充满了情趣,也表现出了你们的一片真情

  四.尝试创作,步入诗意

  1、在刚才的训练中,我们的想象多了一些夸张,添了一些童趣,诗的意境就更浓了,听着同学们充满想象的表达,我觉得你们全是一个个小诗人,想不想自己动笔写一首儿童诗,当一回真正的小诗人

  2、现在就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1)自由读,指名读。(2)课件出示:

  大海是摇篮,,,。 a.谁会填一填

  b.大海是个丰富的世界,还有吗

  c.还有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写下你创作的儿童诗,你可以这样写(出示模式):

  3、(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学生自由选择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诗作,交流评价。

  师小结:你们真是一个个小诗人,从你们口中流出的,就是一个个美丽的诗句。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好玩的儿童诗,愿儿童诗这颗梦想的种子能够播撒在你们的心田,希望同学们在童诗的天地里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遨翔,最后成为一个个童诗高手,当然只有多看多想多写,才是创作成功的秘决!

儿童诗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设计理念】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建议】

  1、重视朗读训练:

  《我想》节奏齐整,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在不同的环节安排朗读训练,但要注意层次性,提升朗读的质量。《童年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

  2、鼓励大胆想象,如:

  《我想》一诗,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心愿的画面,感受童年的异想天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想象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3、借鉴诗歌写法:

  学生自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⑴ 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⑵ 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2、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师随机板书。)

  3、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⑴ 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⑵ 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

  ⑶ 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4、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⑴ 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⑵ 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⑶ 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⑷ 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⑴ 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⑵ 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⑶ 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⑷ 学生质疑,释疑。

  3、赏析诗句:

  ⑴ 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⑵ 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⑶ 感情朗读。

  4、鉴赏写法:

  ⑴ 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⑵ 交流感悟。

  ⑶ 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⑷ 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⑸ 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⑹ 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练习设计】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补充资料】

  爱之歌

  黑塞

  〖德国〗

  我是一头鹿,你就是那小鹿,

  小鸟是你,我就是那树,

  太阳是你,我就是那白雪,

  白天是你,我就是那梦。

  夜晚,从我入睡的嘴飞出,

  一只黄金鸟,飞向你,

  歌声嘹亮,翅膀斑斓,

  它对你唱一支爱之歌,

  它唱着我给你的歌。

儿童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尝试写主持词,写一首或一节儿童诗。

  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儿童诗两首》这两首分别是《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板书)。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通过同学们的自学来学习的。课前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习。老师有个提议,今天我们想采用闯关的形式来学习,有兴趣吗?每一关都有得分,随机加分看谁得分最多,一并计入语文感恩银行。

  2、创第一关 必答关学习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

  (1)大声朗读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想想这首诗描写了童年的几个怎样的画面?用简短的语言写在小纸片上。

  反馈学生的答案。(街头看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随机提问“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2)你最喜欢哪一个画面?说说你的理由。随机体会童年的快乐、情趣、可爱、顽皮,并进行朗读指导。

  (过渡:童年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多么快乐。除了童年的生活,同年还有什么?)

  3、创第二关 抢答关 学习第一首诗《我想》 比较两首诗

  (1)《我想》这首诗中,写了我童年的什么?

  (2)写了我几个愿望?哪一个愿望最令你神往?请你把它读出来。朗读指导

  (3)课文中的哪些字或词让你读起来感到特别的美?随机感受韵律美

  (4)快速浏览这两首诗,请你说出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内容不一样:一首诗表达愿望的,一首是表达真实生活学习场景的;形式不一样:一首是一首诗,另一首是组诗;三是第一首比第二首的韵律感强;意境不同)。

  4、创第三关挑战关尝试写作

  (1)写主持词。创设情景:表演诗朗诵节目。写好后评价。(提示:可用上书上的语言,写两三句即可)。

  (2)仿照课文中诗的写法,用诗歌来写写自己童年的愿望和生活场景。提示:写愿望和场景的可写一个或几个小节,视自己情况而定。反馈交流。

儿童诗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重点、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我想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①“安”字表现了什么?]

  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② “悠”字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节导读:第1小节写“我”想像桃花一样迎接春天的到来,用自己的手把春天打扮得更美。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③“伸进”“汲取”写出了什么?]

  节导读:第2小节写“我”要使树木长得更旺盛,为绿化作贡献。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④两个“望”字表现了什么?]

  节导读:第3小节写“我”把蓝天比作课堂,要去探索蓝天的奥秘,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

  [⑤“小草”“小花”的梦想表明了“我”怎样的追求?]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⑥“更是”和“最大”表明了什么?]

  节导读:第4小节写“我”远大的理想。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⑦为什么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呢?]

  节导读:第5小节写“我”把想象当成了现实,要去和爸爸妈妈商量呢。

  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①“听不见”“哪管”说明了什么?]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②嘴角为什么漾着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③“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说明了什么?]

  节导读:《街头》写读《水浒传》的孩子,那样专注,街头的喧闹、时间的流逝他都浑然不觉。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④作者是怎样写溪水的?]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⑤红蜻蜓立在钓竿上,说明了什么?]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⑥草地上蹦跳着笑声说明了什么?]

  节导读:《溪边》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⑦这一句是怎样写孩子的?]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⑧“钻”字表现了什么?]

  节导读:《江上》写江上孩子们尽情戏耍玩闹的情景。

  曾学过的儿童诗。

  一、出示课文题目,朗诵诗歌

  1、出示课文题目《儿童诗两首》,询问学生还知道哪些儿童诗。

  可以说出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诗歌。

  二、朗读诗歌,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读诗歌中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A、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B、你有什么感受?“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啊,飞”又是怎样的感觉?

  ③有感情地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一说。

  学生甲:在阳光下,春风中,“我”翩翩起舞。

  学生乙: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坐在绿绿的草地上。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指导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1)朗读诗歌,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说说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儿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明白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玩耍的场景。

  ①《我想》都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我想变小草、小花、柳絮和蒲公英”“我想飞”。)

  ②《童年的水墨画》分别描写了哪些场景?(在街头看书,在溪边钓鱼,在江上游泳。)

  ③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四、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

  (1)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2)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3)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韵味。

  (2)诗句的语言中有图画。

  ……

  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五、总结全文

  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绝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

  我们曾经阅读过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让我们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1、重视朗读训练。

  《我想》节奏齐整,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可以在不同的环节安排朗读训练,但要注意层次性,提升朗读的质量。《童年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

  2、鼓励大胆想象。

  如《我想》一诗,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心愿的画面,感受童年的异想天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想象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3、借鉴诗歌写法。指导学生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并写下来。

  儿童诗两首

  我想——丰富的想象力,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童年的水墨画——童年生活的快乐

  1、精彩教案——培养诗性心灵。

  《儿童诗两首》与前几篇文章最大的不同是,它是成人幻化成儿童,以儿童的笔调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想象审视世界。所以它不是记录真正的童年,而是一种渴望童真的表现。因此,教学时教师千万不要进行分析,而要让孩子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可爱,从而感悟童年的乐趣。孩子在心理上与儿童诗是相契合的,反而是老师要蹲下身子走进这两首小诗,只有自己被这两首可爱的小诗打动,才能在课堂上与孩子一起分享读诗的快乐。

  诗歌是用心灵的想象抒写的,它是生活情趣、生活态度、审美价值的综合体现。建议教师教这两首诗歌之前,多读一些儿童诗歌,读到心情爽朗,读到情不自禁地看到小花儿就想写一首儿童诗时,怎么教学就不是问题了。

  然后,还要引导孩子进行儿童诗歌的创作。可能有的老师都会这样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不过更主要的是保护和培养孩子诗性的心灵,让他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美,时时都有写诗的冲动。

  2、儿童诗《爱之歌》。

  我是一头鹿,你就是那小鹿,小鸟是你,我就是那树,太阳是你,我就是那白雪,白天是你,我就是那梦。

  夜晚,从我入睡的嘴飞出,一只黄金鸟,飞向你,歌声嘹亮,翅膀斑斓,它对你唱一支爱之歌,它唱着我给你的歌。

儿童诗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我想》

  1、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2、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⑴ 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⑵ 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⑶ 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⑷ 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⑸ 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① “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② “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⑹ 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⑺ 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3、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⑴ 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⑵ 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⑶ 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⑷ 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1、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⑴ 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⑵ 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⑶ 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2、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⑴ 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⑵ 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3、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⑴ 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⑵ 生探究、发现。

  ⑶ 交流感悟。

  ⑷ 师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⑸ 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⑹ 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⑺ 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4、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儿童诗教学设计8

  一、游戏引入

  出示“饥时嚼一点,渴时嚼一点”

  猜一猜这是什么?

  学生做了多种猜测。

  思考:文本的选择和问题的切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思考。

  二、赏析童诗,梳理方法

  1、出示儿童诗:

  临走的时候,把母亲水灵灵的嘱咐

  掐一段,放在阳光下

  晒干,装机小小的旅行袋

  饥时嚼一点,

  渴时嚼一点

  一小行晒干的话儿

  嚼他

  需要我一生的时间

  2、齐读儿童诗。

  3、赏析儿童诗:我们平时多是嚼什么,嘱咐可以嚼吗?理解“嘱咐”,体会“陌生化表达”的奇妙。

  思考:儿童诗仿写,除了要仿其形,仿其语,还要悟其道,这个道,就是童诗仿写的基本方法。何老师根从猜测入手,出示文本,解释答案“把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事物嘱咐、阳光等加以联想,使之与常人人难以想象的旅行袋建立联系,产生一种陌生的效果。,而带来一种奇特的张力,就是陌生化。”

  给儿童的仿写以一种思维和方法上的引导。这是我平时玩儿儿童诗没有做到的。

  4、找一找你觉得奇怪的,陌生化的词语:掐一段、水灵灵的嘱咐、晒干的话儿。

  思考:学了方法之后,马上在文本中去寻找,那些地方也有这样的陌生化表达,是从认知层面到理解层面的具体操练。通过找一找、圈一圈等语文实践活动落实操练。扎实有效。

  5、自由读儿童诗,体会作者表达深感情。

  6、指名朗读,点评。(学生读得好)

  思考:作为一首例文性的儿童诗,是不是可以让孩子读得充分一点,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让孩子对是个很有感觉之后,认识“陌生化”表达。再回到文中,去寻找陌生化表达的其他词语,这个过程,专业的讲解可不可以少一点,学生的活动还可以多一点。让孩子在文文字中去感受文字,感受儿童诗的奇妙表达乐趣。

  7、出示题目:

  声音的味道

  你的声音

  从电话里传来

  有甜的味道

  有酸的味道

  有冰淇淋的味道

  有巧克力的味道

  有果酱面包的味道

  有蛋黄饼干的味道

  嚼着嚼着

  把日子嚼甜了

  把生活嚼香了

  把天上的小雨点

  嚼成五颜六色的彩虹了

  8、对比前一首儿童诗,体会陌生化的表达。

  9、梳理:把声音变成尝得到的东西,你还可把他变成看得见的吗?

  10、梳理:可以把声音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的东西,这叫做“无中生有”!

  思考:这里教了陌生化表达的又一个实用技术“无中生有”,这个方法的总结真的很适合孩子的口味。短短四个字,把学术的内容口语化、儿童化表达,孩子一听就懂,佩服。

  11、出示周杰伦《菊花台歌词》听歌,找出无中生有的词语

  你的笑容已泛黄,心事静静淌、影子剪不断等

  思考:和上面一样,从认知到理解,通过具体的操练得以实现。何老师的课,很实在。

  三、尝试仿写

  1、出示梦

  梦是风铃,叮当叮当

  2、尝试仿写一句,用“看到+听到”这样的方式创编

  思考:这一环节的练习,学生好像有些孩子打不开思路。是不是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详细想一想,梦可以是哪些可以看到的东西,写在黑板上,想一想梦的声音可以是怎样的,想出拟声词,再将事物和声音进行搭配,这就解决的事物和声音不匹配的问题。同时,在头脑风暴中,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扩宽想象的思路和角度。仅仅用“看到+听到”的方式,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思维。

  四、仿写整首儿童诗,以“时间”为题。

  1、出示要求:

  把五官打开

  可让时间可看、可听、可闻

  思考:这里的`要求就是支架。学生是否真的能够做到,如果是我,在教学中遇到孩子依然打不开思路的情况,可以怎么调整呢?或许可以用孩子现场创作的例文,找一找,不同孩子调动的不同感官,分享给大家,帮助孩子打开思路。

  2、分享、评价

  结合学的方法,对照评价。

  思考:何老师的教学评价是与前面的要求紧密相连的。真正做到了教学评一致。何老师也特别注重引导孩子对照要求一一评价,并强调评价之后的再次修改和反馈。凸显一个“实”字。

  五、以时间为例,作为结课的仪式。

  渗透儿童诗的简洁和节奏感。

  思考:这是苗苗老师现场设计的一个互动,老师们分享自己写的诗,和学生现场比拼,听了那个穿蓝色衣服的小男孩儿的诗以后,我大致可以猜出,现场没有一个老师可以超越他了。老师们写的也很好,也很有诗意,但,那不是儿童诗,更像散文诗。儿童诗,是真的属于儿童的。

儿童诗教学设计9

  一、孩子们,我们学过描写动物的诗,还记得吗?你们喜欢吗?孩子们,诗歌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我国历史悠久。课件1

  二、今天学习这组儿童诗,我们要通过阅读、朗读,了解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又是谁呢?(板书:它是谁?)

  (一)请打开桌上的儿童诗(乌龟)

  1、自由读

  课件2

  2、齐读

  课件3,猜写题目。板书乌龟

  3、边读边勾特征

  课件4

  4、再读,说理由

  5、再自由读,齐读

  6、师小结,课件5(学习步骤,读诗歌、猜题目、勾特征、说理由)

  7、现在如果我给你材料,你能自己完成学习吗?别怕,可以的,请拿出自己信封里的儿童诗。

  (二)学习《老鼠》《狗》《萤火虫》《熊猫》

  1、4人一组,每个人学习的`内容不同。

  2、读儿童诗,猜写题目

  3、读儿童诗,勾画特征。

  4、读儿童诗,想一想为什么要勾这些词?说说理由。

  5、生汇报

  读儿童诗,说题目

  读儿童诗中勾的特征词。说说为什么要勾这些词?

  4、组内交换儿童诗来读。

  刚才都读了不同的诗,想不想再读一读其他的诗?(想)那你们就和其他同学交换,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来读一读。

  5、再抽

  3、4个同学齐读

  三、师小结今天我们读了五首儿童诗,下去找一些诗来读一读,再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好不好?

  板书:

  猜猜他是谁?

  乌龟图

  萤火虫图

  熊猫图

  小狗图

  老鼠图

儿童诗教学设计10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所以,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创作生动活泼的儿童诗,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使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的校园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进行儿童诗创作的兴趣。

  2、训练学生儿童诗创作的思维,培养学生丰富、夸张的想象力。

  3、初步会用联想法创作一首或几首儿童诗,能够对别人的儿童诗作出初步的赏析。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熟悉、非常好听的儿童歌曲。请欣赏:(课件播放儿童歌曲《种太阳》。)

  你知道吗。

  这其实就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

  这节课,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一起走进儿童诗的世界。

  二、诗歌赏析

  〈一〉种太阳

  师:请看大屏幕,这就是这首诗。

  1. 出示《种太阳》。

  2. 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3. 你喜欢吗。

  为什么喜欢。

  4. 在作者的想象中,太阳是可以种的,并且会结出许多许多的太阳。正是因为这大胆的想象,让这首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脍炙人口。

  (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特点:生动形象,语言精练,富有情趣。音韵美:押韵ang )

  〈二〉出示其他的儿童诗

  师:我们再来欣赏其他一些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儿童诗。

  自由读:

  《梦》 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它/它已经跑了/梦像一阵风/从远方吹过来/想抓它/它已经离开了。

  《远足》 我们去远足/雨悄悄地跟着/结果/他玩得好开心/我们只好看着他玩。

  《橡皮》 橡皮/是最没有学问的东西/因为/他读过的字/都是错别字。

  《爸爸的鼾声》 爸爸的鼾声/就像山上的小火车/它使我想起美丽的森林/爸爸的鼾声/总是断断续续的/使我担心火车出轨了/咦/爸爸的鼾声停了/是不是火车到站了。

  《狗》 我喜欢狗/是自己家的/会撒娇/会防小偷/我不喜欢狗/是别人家的/在他眼里/我好像变成了小偷。

  1. 师:你最喜欢其中哪首诗。为什么。

  最喜欢其中的哪句。

  2. 指名反馈:(总结方法,适时板书)

  1. 比喻:梦——小鱼,一阵风

  2. 拟人:雨——玩

  3. 夸张:单手——一动不动

  4. 对比:自己家的——别人家的

  师:大到太阳,小到一块橡皮都可以是一首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诗。太阳都可以种,还有什么不能写呢。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诗,只要你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一颗敢于想象的大脑。

  我们再来看看同龄人写的一些生动有趣的儿童诗。

  《云》 云象一个忙碌的画家/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云象一个贪玩的小捣蛋/常常忘了回家。

  《风》 风最讨厌了/每次都偷偷掀起我的裙子/然后在旁边大叫/羞。

  羞。羞。

  /真是气死我了。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就是交通警察/因为他有“气功”/只要单手轻轻一推/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不动了。

  《如果我变成风》 如果我变成风/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替妈妈/把脸上的汗珠/一颗一颗吹干。

  你喜欢哪首。为什么。

  三、想象思维训练

  师:这些儿童诗之所以写得这么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无一不是因为进行了大胆的想象。

  同学们,要写好儿童诗,最关键的是必须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你们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夸张的'想象力。

  伍老师先来测测大家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抓住事物的形状、颜色、作用等特点展开想象,想象时要把握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

  当然,我们的想象可以多一点童趣,多一点夸张。

  1. 直接联想:

  蘑菇

  伞、亭子

  高梁

  火把

  太阳

  喝醉酒脸红了、同月亮婆婆吵架了

  燕子的尾巴

  剪刀

  蒲公英

  小伞兵、棉絮

  闪电

  拍照

  2.层层联想:大家的想象力真了不起,不过,要写好儿童诗还应该学会层层联想,往往联想的层次越深,童诗的意境就越好。比如:

  看到牵牛花我们马上想到什么。想到喇叭你马上又想到什么。

  原 物

  第一层联想

  第二层联想

  螃蟹

  横着走

  横行霸道

  冰糖葫芦

  甜

  生活快乐

  雪

  棉絮

  冬爷爷棉衣破了洞

  电线上的燕子

  五线谱

  奏响春天的歌

  树叶

  招手

  欢迎

  3.思维训练:

  光有想象力还不够,还要会写儿童诗。下面老师给大家进行一些思维训练,其实,每一个训练题就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

  1、《小太阳》有只老母鸡在下蛋/咯咯嗒、咯咯嗒/一不小心/鸡蛋被石头磕破了 流出了一个金色的小太阳。( 你为什么要这样想。

  同流出了一个蛋黄比较,好在哪里。)

  2、《萝卜》萝卜妹妹/你真粗心/捉迷藏时把 头发 忘在外面。

  3、《螃蟹》螃蟹/你为什么老是横着走。是不是 想横行霸道,欺负弱小 , 还是 在等待对手,准备一决高下  。

  4、《圆规》圆规是个 舞蹈家 ,他总是 踮着脚 , 跳个不停 。/可惜他只会跳 圆圈舞 。

  5、〈〈星空〉〉老师是一个美丽的月亮,我们是 51颗闪亮的小星星 ,那教室是  是一个美丽的星空 。

  6、《树叶》嫩绿的叶子是大树的 小手 /在微风中轻轻招手,唱起沙沙沙的迎宾曲,正在欢迎春姑娘的到来。

  四、自主选择,尝试创作

  1、老师给大家出两个最简单的儿童诗题目,《太阳公公》、《石榴》,大家自主选择其中一个题目写。

  太阳我们已经讨论过了,那石榴的特点是什么呢。你会联想到什么。

  2、指名反馈:你觉得他的诗写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五、提供素材,自由创作

  1、想象力的训练和思维训练,对大家用联想法创作儿童诗有很大的帮助,大家可以模仿思维训练题中的儿童诗,用联想的方法创作儿童诗,自然景观、天文现象、动植物、静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儿童诗的创作素材。

  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素材,供大家参考,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素材,下面大家开始进行自由创作。

  2、读自己创作的儿童诗,你说说你哪些地方写得较成功。

  其他同学还有补充意见吗。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作品,你们的诗好在哪里,怎样做修改。

  把好诗推荐给大家一起分享,看哪一组推荐的诗最好。

  4、再次点评。

  六、小结

  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只要放飞我们想象的翅膀,我们人人都可以作诗人。

  最后用一首同龄人写的一首诗来结束我们的学习:

  诗 诗是一只背篼/盛满了大千世界神奇万物/诗是一个情绪收藏家/集满了我们童年生活的喜怒哀乐/诗又是一艘载着我们理想的小船/帮我们悠悠地驶向文学大海。

  让诗歌伴我们成长,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着诗情画意。

  附:板书设计

  放飞想象的翅膀

  生动形象 比喻

  语言精练 学写儿童诗 拟人

  富有情趣 大胆想象 夸张

  假设

儿童诗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音乐《童年》响起

  一、导入新课

  出示“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齐读)

  再改变为:

  童年

  是一幅画

  画里

  有我们五彩的生活

  童年

  是一首歌

  歌里

  有我们的幸福

  和欢乐

  童年

  是一个梦

  梦里

  有我们的想象

  和憧憬

  (指名读)

  师:一段优美的文字,转眼间就是一首美妙的诗。梦从“我想……”开始,而五彩的生活则定格为《童年的水墨画》(出示:我想 童年的水墨画)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儿童诗两首》(揭题)

  师:何谓“儿童诗”?(生略谈)

  二、整体感知

  诵读诗歌,说说两首诗各写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诗。

  根据反馈出示:《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好的幻想;《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

  三、学习《我想》

  (一)指名读诗歌

  1.其他同学思考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2.交流

  3.填空完成:

  1。“我”想把手安在( )上,使它( )。

  2。“我”想把脚接在( )上,使柳树长得更( )。

  3。“我”想把眼睛装在( )上,使它看到( )的东西。

  4。“我”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 )上,使自己更( ),更( )。

  (二)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请你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说说理由。

  2、齐读1—4节,领悟写法

  根据反馈出示: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三)尝试仿写一节诗。

  师:了解了这个孩子一连串的梦想,是否激起你美好的遐想。

  出示:发挥你的想象,你还想……

  学生练笔:我想

  交流。

  师:心有多远,我们的想象也有多远,想象终归是想象。

  出示: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齐读)

  师:我们走得太远,爸爸妈妈会担心。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同样精彩,同样生活得有情趣。(出示:童年的水墨画)

  师:在“街头”,在“溪边”,在“江上”,我们的快乐无限。(依次出示:街头 溪边 江上)

  三、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想想每节诗的主要内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诗的主要内容。

  交流反馈出示:阅读 钓鱼 戏水

  (二)赏析诗句

  师:如果说“街头”是一幅画,你在这画中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指名说,随机解读诗句)

  用同样的方式学习“溪边”和“江上”这两幅画。(学生自由学)

  交流

  感情朗读。

  (三)鉴赏写法

  1.体会这两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交流感悟。

  3.师小结:

  ⑴ 《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⑵ 《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⑶ 《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语言比较跳跃。《童年的水墨画》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四、拓展延伸

  欣赏儿童诗,包括:数学诗、图像诗、童话诗、可以表演的诗、你也可以创作的诗

  出示:

  儿童诗的特点:

  盎然的儿童情趣、丰富的儿童想象、天真而纯粹的语言、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五、总结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有人说童年是人生的春天,那是最美的季节,我们何不采撷其中的一些,写下来。你也可以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出示:创作儿童诗)

  课后反思: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落实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略读课文教学“粗知文章大意”和“运用方法自己读懂文章”两大任务。我们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自由阅读——自能阅读——自得收获,即激发阅读的兴趣,自觉走进文章;以弄清诗歌主要内容为任务自由阅读;以详学一首,略学一组为教学安排;最后获得知识、情感、能力方面的收获。

  在实施中,感觉有几点做得还不错。

  一、变细碎的讲解为学生的品析。如学习《我想》时,在了解了这个孩子一连串的梦想后,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来诵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尽管在学生交流时,这个随机还是有痕迹,但至少让学生能有个性地来解读文本。如学习《童年的水墨画》时,选其中的一首重点讲:“如果说街头是一幅画,你在这画中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诗歌的意境。

  二、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上课一开始从一段话引出两首诗,整体感知,接着学习两首诗,最后把两首诗放在一起来比较它们表达上的异同,从而领悟儿童诗的写法。其次,课外诗歌的补充,也让学生对儿童诗的特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课内自然引向课外。整体性、延续性都还不错。

  三、课中实现了两次动笔。一次是概括幻想;一次是仿写。前者是课文知识方面的积累,后者是能力方面的锻炼。

  综观整节课,学生的自能阅读能力培养还不够,表现为独立阅读的深度不够。如果能在课外让学生来创作一首儿童诗,或许更能检测到本堂课学生的收获有多少。

儿童诗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素材,谈谈自己的希望,鼓励学生谈出新意,而不是天马行空地空想。

  2.学习运用“植物嫁接法”把自己心中的希望嫁接在大自然的景物上,赋予景物生命的力量,在“物化”中表达自己的心声。

  教学过程:

  一、希望畅想

  师:有希望就有梦想,同学们心中一定有很多的梦想,有梦的明天是美好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己的世界与你的朋友们谈谈你的`希望好吗?(板书:希望)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希望……/

  当你高兴的时候,你希望……/

  当你后悔的时候,你希望……/

  你看到……会希望……

  你听到……又会希望……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交流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

  师:希望从生活中来,希望在生活中长大。因为我们有希望,所有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充实。

  二、移花接木

  1.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随即板书可以引发思考的事物

  教学中的简要记录:

  眼睛——希望不再近视

  同桌——希望变得勤奋好学

  翅膀——希望飞得高看得远

  口袋——希望有机器猫的万能口袋……

  2.教师点拨

  找到你希望中的奇特点,在希望中要包含美好;在希望中学会讲述一点道理。

  指名答——你希望中的美好与奇特。

  3.范诗赏析

  小小的希望

  我有一个小小的希望。

  我希望能有那么一天:

  小鸟能听懂我的话,

  我也能学会讲小鸟的话。

  那样,我就可以告诉它们:

  “不要往那边飞,

  有个猎人正举着枪;

  也不要到这里来,

  这里张着捉鸟的网!”

  我希望和小鸟一起飞,

  到没有危险的地方。

  我躺在林中的草地上,

  望着绿叶间的小鸟,

  用我们彼此都能听懂的话,

  交谈着永恒的春天、树林,

  还有越来越多的花园……

  ⑴自由读,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因此,他的希望是 。

  ⑵说说这首诗中的希望的美好与奇特:希望人类爱护小鸟、美化环境;小鸟懂得人类的语言,我和小鸟可以自由的交流。

  ⑶诵读

  4、找到与事物的联系点,例如从看到人类伤害小鸟,想到自己能讲话,如果小鸟能说话,美好的希望可以实现。那么可以说些什么?

  根据这个创作的思路,再次说说自己的希望。——(从自己的角度转移到事物上)

  三、学生创作

  1.启发引导

  以眼睛为例,可以从几种小动物的眼睛着手,引导学生讲述预防近视的道理。

  注意点:从自己讲述的希望中,搜寻特点,然后把这几点嫁接在事物上。接着从找到的事物的角度抒发自己的情感。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儿童诗教学设计13

  活动目标:

  1.学习并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2.感知周围事物的色彩变化,并能大胆地运用语言表述。

  3.体验诗歌所展现的大自然的美和欢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副绿色眼镜、绿色草地背景图、小猫、甜糕、手套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变一个神奇的魔术,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幼儿回答)下面我要请出我的道具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绿色的眼镜)下面我要带上我的魔术眼镜,我的魔术开始了。

  二、理解并学习儿歌内容

  1.师:哇!带上这个神奇的眼镜我发现我们的世界都变成了绿色!你变成了绿色、你也变成了绿色、你也变成了绿色。我把这个神奇的眼镜借给你带一带,你看一看,我们的教室里的东西都变成了什么颜色的?(绿色的)

  2.你们想不想都带上这个神奇的眼镜看一看呀?(想)好,那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拿出板凳下的眼镜,我们一起带上这副神奇的眼镜去看一看。

  3.带上这个眼镜,你发现我们周围的东西都变成了什么颜色?(绿色)我们现在来到了绿色的世界。那我们现在走进这个绿色的世界去看一看吧。(幼儿充分讲述,引导幼儿说“绿色的xx”)

  我们看到了谁?(小猫图片)小猫变成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猫?(绿色的小猫),出示甜糕图片,甜糕变成了一块什么样的甜糕?(绿色的甜糕);出示手套图片,手套变成了一双什么样的手套?(绿色的手套)现在我们看到的东西都变成了绿色。看看这儿,(一片绿色),再看那儿,(一片绿色),到处都是绿绿绿。戴上这个神奇的眼镜,我们看到的`东西都变成了绿色。那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把这个绿色的眼镜拿到,会有什么变化呢?(请幼儿把眼镜拿掉)

  4.请小朋友想一想,刚刚我们带着绿色的眼镜在绿色的世界里看到了什么呢?(小猫、甜糕、手套)老师把你们看到的编成了一首诗歌,老师给诗歌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绿色的世界。下面请小朋友来听一听这首好听的诗歌。在这首好听得诗歌里有一只小动物,它是谁呀?(绿色的小猫)小猫邀请老师和所有的小朋友到绿色的世界去做客,你们想不想去啊?(想)小猫说了,这次去啊,有一个闯关任务,要和老师一起朗诵诗歌才能有机会进入绿色的世界,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ppt)小猫说有几个小朋友刚刚没有闯关成功,

  三、我们戴上绿色的眼镜,看到教室里的东西都是绿色的,现在小猫要带着我们到外面去看一看,我们到外面再去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哪些东西变成了绿色。戴上眼镜去外面看一看,活动结束。

儿童诗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

  1、学习《阳光》、《太阳》两首童诗,体会诗歌语言特点,仿写《太阳》一诗。

  2、学习《夕阳》、《为天量身高》和《标点符号》三首童诗,体会诗人的奇思妙想,指导学生写一首想象诗。

  3、让学生体会到:想成为小诗人要拥有一颗爱心,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拥有一个富有想象力的脑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阳光》和《太阳》两首诗,仿写《太阳》一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孙老师想成为魔术师,在课堂上把你们每个人变成小诗人,你们愿意吗?怎么成为小诗人呢?我们先来看看人家诗人写的儿童诗。

  二、学习林武宪的《阳光》

  1、读熟《阳光》

  2、品味《阳光》

  (1)、为什么说“爬着”、“笑着”、“流着”、“亮着”?

  1(2)、“流着”能否改为更恰当的词呢?

  3、仿说《阳光》

  (1)阳光在树上,(2)阳光在路上,

  三、学习梁上泉《太阳》

  1、齐读《太阳》

  2、品味《太阳》:你认为什么地方写得好?

  3、仿写《太阳》(1)、在山顶,

  太阳是被;(2)、在学校,

  太阳是被;

  四、总结两首诗的特点,练写小诗。

  1、这两首诗有什么特点呢?

  (1)、句子整齐(2)、语句简洁(3)、想象合理

  2、以《太阳》为题,仿照《阳光》或《太阳》写一首小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夕阳》、《为天量身高》和《标点符号》三首诗,练习写想象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儿童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像《阳光》和《太阳》一样句式特别整齐的诗,也有句子并不整齐,但想象特别奇特,充满童心童趣的诗,请看——

  二、学习管用和的'《夕阳》

  1、自读全诗

  2、欣赏全诗:你觉得这首诗哪里想象特别奇妙?

  3、齐诵全诗

  三、学习子鱼的《为天量身高》

  1、读诗

  2、赏诗:你觉得这首诗哪里想象奇妙呢?

  3、诵诗

  四、学习丁云的《标点符号》

  1、读诗

  2、品诗

  3、诵诗

  五、总结练写

  1、怎么就能变成小诗人呢?要有“三个一”:(1)、拥有一颗爱心

  (2)、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3)、拥有一个奇思妙想的大脑

  2、练习写一首想象诗:

  1、以“月亮”为题指导学生拓展想象。(像宝宝、妈妈、银盘、宫殿、食品、水果等等)

  2、提示:自然界风月雷电,花草树木,雨点云朵,小动物以及我们身边的课桌文具等一切皆可入诗。

儿童诗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读读记记“花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听《童年》,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2、导语引入。

  二、初读

  1、自由读。

  2、同桌合作读。

  3、指名读。

  4、默读,说说你的感受。

  三、学习《我想》

  1、再读小诗,勾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说一说为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汇报,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4、小结:

  想象力的丰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动词的准确使用。

  5、续写小诗。

  四、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小诗:

  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有何感受?

  2、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其他人补充:

  街头:鲜明的对比(喧闹与宁静)。

  溪边:动静结合,色彩艳丽。

  江上:点面结合。

  4、指导朗读。

  五、拓展

  学完这课,你想说些什么?

【儿童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儿童诗教学设计08-08

儿童诗教学反思03-06

儿童诗说课稿12-05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04-05

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10-30

标志设计教学设计08-09

《标志设计》教学设计10-26

教学设计08-23

古诗《咏柳》教学设计《咏柳》教学设计优秀05-20

《穷人》教学设计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