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七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小语第十一册10课《凡卡》,主要写9岁的凡卡在城里当学徒,忍受不了连狗都不如的生活,写信给爷爷,哀求他带自己回去的事,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白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文章最后写道:凡卡把一封没贴邮票,没有写清地址的信寄出去后,满怀希望做了一个甜美的梦梦见爷爷坐在炕上念他的信。这种结尾暗示凡卡的爷爷将收不到他的信,所以他的愿望只不过是个美丽的梦,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凡卡的爷爷收到了他的信,他的悲惨命运是否就可以改变了呢?为了深化主题,使学生更深刻了解文章的内容,我逆着文章思路,给同学们留了个想象性作业:凡卡的爷爷收到信以后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说:凡卡的爷爷收到信之后,非常伤心,恨不得立刻把凡卡带回来。可是,自己一日三餐都吃不饱,又怎能抚养凡卡呢?再说,城里那么远,自己连张车票都买不起。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没有去带凡卡。凡卡在日夜翘盼之中被吝啬狠毒的老板夫妇折磨而死。还有的`同学写道:凡卡的爷爷看了信之后伤心欲绝,总以为去城里当学徒可以改变一个命运,没想到凡卡更加孤单可怜。他不顾一切来到城里把心爱的小孙孙带了回来。可哪来生活来源呢?最后,爷孙俩都活活地饿死
通过这种逆向思维,深化了文章主题:不管爷爷是否收到信,凡卡的悲惨命运始终得不到改变。同时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在白俄时代穷苦人民是没有生路的。通过和自身生活对比,激发了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的:
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2.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编写。
教学理念:
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提倡编者意图、写作意图和学习意图的和谐会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内容:
《心声》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日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要遵循学生认知的原则:要研讨小说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在把握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为了充分调动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拟安排两课时学习本文。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示例: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学生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他的这一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万卡和自己的心声。
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三、自主阅读,体验感悟
1.教师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并设计话题让学生讨论。
出示话题并进行讨论:小说着重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你喜欢这个人物形象吗?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所应把握的基本点:李京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全文,讨论: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结合小说中具体的语句或段落谈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设计原则:在多数同学能够提出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揣摩,根据关键语句或段落,了解李京京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把握李京京情感倾诉的需求。
预期成果所包含的实质: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3.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段深入阅读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课堂小结
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主人公用全部感情朗读那篇动人的课文,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他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启示。让我们在下一堂课再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吧。
五、布置作业
1.提取小说主要情节,把课文缩写成300字以内的故事。
2.阅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说。把握小说的主旨、赏析小说艺术特色是我们学习本文的主要的目标。
二、赏析体会
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学生阅读课文的.自主性,调动学生赏析的积极性。以学生选择重点语段朗读、赏析为主,教师适时指导赏析。
关于小说主旨,应充分肯定学生的独到发现与体会赏析。关于小说的艺术特色,应落实好重点问题: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
三、合作探究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探讨研究。(似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充分发挥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自由。)
1.《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认为李京京纠正同学赵小帧的朗读这一行为做得对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提示:《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2.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程老师为什么最后让李京京读完了全文?假如你是李京京或程老师,你会怎么做?
教师引导时要把握的方向: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作为受教育者,我们也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着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让我们携手前行吧!
五、作业
平时注意积累,记下自己在文学欣赏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教育学生懂得母亲的辛苦,理解母亲的爱,从而学会感恩母亲,孝敬母亲。
活动过程:
一、古诗《游子吟》导入
二、出示母亲节图片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母亲节的.资料(由来、习俗、象征等)。
三、提出问题:为了我们的成长,母亲付出了什么?
1、四、学生交流,全班汇报。
2、出示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付出艰辛的图片,让学生直接感知母亲的辛苦。
四、提出问题:你准备如何汇报妈妈?
1、学生交流,口头汇报自己的想法。
2、拿出准备好的爱心卡片,把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卡片上,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配乐,学生制作卡片。)
3、抽学生展示读,同桌互读,全班汇报读。
五、教师总结。
六、爱心拓展:课下制作爱心卡片,把自己的关爱送给我们班你最关心的同学。
七、欣赏歌曲:《母亲》 阎维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是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3、指导学生读好问句的语气,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生字,并在此基础上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本课出现的问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戏导入(指尾巴)。人没有尾巴,可是有好多动物有尾巴,谁来说说哪些动物有尾巴?
今天,森林里有好多动物聚到一起,他们要举行一个特殊的比赛?你们猜他们要比什么?(板书:比尾巴)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比什么;结果)
二、初读课文
学习1、3小节
过渡:书上P83也就有答案,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1、有谁来参加比赛了?哪位同学愿意充当来宣布一下参赛选手的名字?其他同学听他的发音正确洪亮吗?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带音指名读。不带音读。全班读。
2、谁能把选手的名字完整的'播报一遍,说时用上有有还有)
3、全班齐说。
三、细读理解
过渡:运动员们就要入场了,谁愿意做小领队把运动员带入场。(放音乐,学生贴小动物图片。)
比赛就要开始了,想不想当评委?现在我宣布:我是这次比赛的主裁判,请各位评委保持安静。我来宣布第一个比赛项目,他们要比什么呢?
出示:谁的尾巴长?
1、这是什么句?范读,学生读。这只是其中一个项目,还有五个呢?谁愿意接着宣布?
随机处理:长──短
一把:还有什么能用一把?弯弯:
扁扁:
2、谁能把这六个项目完整的播报一遍。其他同学做手势。
3、学习2、4小节
过渡:比赛进行了一段时间,评委们看看比赛结果怎么样?快读读。
那位评委先来播报比赛结果?边播报边贴上比赛结果。(学生贴)
师生:指黑板;生生:看书;分组
四、拓展
1、其他小动物也来参加比赛了,如果你认识他就大声喊出它的名字。
2、用谁的尾巴像什么说一句话。
3、也可说说其他动物。
4、用谁的尾巴怎么样提问,并做出相应的回答。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2—63页的例1、例2及第64页“做一做”的习题,练习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认识钟面及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理解1时=60分。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学会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读写几时几分的时刻。
教具准备:课件一套,学生每人准备1个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大风车》节目画面。
师: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你们最喜欢看的什么节目来了?有谁知道这节目是在下午什么时候播放?随着学生的回答点击出现时刻下午6:10,晚上7:00中央电视台播放什么节目?有谁愿告诉老师你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电脑分别显示时刻)看来,时间和我们的生活、学习关系十分密切。而钟表可以告诉人们时间),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时间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电脑出示一个钟面)
(1)学生看书自学,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自主探索、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课件演示并填空。
①钟面上有 针、 针、 针。
②钟面上有 个数字,按从1—12顺时针方向排列(点击顺时针方向)。有 个大格、 个小格,并演示时针分针的走动方向。
③分针走1小格是 分,走1大格是 分,走1圈是 分。 ④时针走1大格是 分,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圈。
2、认识时、分
(1)认识“分”
①观察分针
师: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②体会1分有多长。学生分别做口算题、写生字、拍皮球、踢毽子、跳绳。老师计时。
师:你用1分钟做些什么?让孩子们说出自己1分钟做的事。其实1分钟能干很多事情,老师让你们搜集资料的,谁愿意把你搜集到的知识告诉大家?学生充分发言后,然后老师将自己搜集到的知识出示在屏幕上:银行点钞机每分钟点1500张人民币,汽车厂每分钟生产一辆汽车,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每分钟播180个字。
师:1分钟很短,充分用好它却能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2) 认识“时”,知道时、分的关系
师:时针是用来表示“时”的,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
① 分针走1圈是60分,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
师:时针走一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1时,板书 1时。
② 1时和60分有什么关系?随着孩子们的回答板书1时=60分。
③ 1时有多长
一节课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 分就是1小时。
(3)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比较各种动物每天睡眠时间的长短。(设计成动画形式,在屏幕上完成)
3、时刻的读写
(1)读写整时的
① 让学生尝试说出下列钟面的时刻。(电脑出示)
② 随着学生的回答,用读法、写法将时刻点击出来。
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整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得出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④ 练习:学生在钟面上拨出7时、9时、12时、6时。
(2)读写几时几分的(课件演示)
① 从1:00—1:15,现在是1时还是1时多,为什么?(因为分针不在12上,)时针有什么变化?(先看时针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多。)
② 到底多多少分呢?(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格,算出多少分)
③ 老师拨出9时多,小组讨论:拨的是不是9时多?多多少?该怎么看?全班交流。
④ 说出下列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屏幕显示)主要练习几点差几分的和几点多几分的'。
⑤ 师生共同归纳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⑥ 操作:老师报时,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有意练习几点多几分和几点差几分的
三、巩固练习
1、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老师带孩子们出去旅游,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显示在课件的钟面上,请小朋友们分别读写出来。
2、游戏:小小邮递员
动物王国里有许多的小动物,可它们的时间安排各有千秋,下面请小朋友们拿着手上的“时间的写法”卡片,投递到相应的小动物的“时间的读法”卡片的信箱里里。小朋友们,谁最最棒,出发吧。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小朋友们,回家用一张硬纸壳、水彩笔、两小张条形纸(时针、分针)、一个按扣作一个钟面模型。
要求:钟面美观、数字清晰,时针、分针可以活动,形状、颜色、自己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再次突出本单元主题,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句,让学生学会珍惜今天的一切;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美文欣赏能力,从而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升华本单元主题,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书写“珍惜”。
重难点:
1.精辟中心句的点拨,引导学生理解“爷爷的毡靴永世长存”;
2.拓展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幻灯出示: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有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
二.播放<<珍惜>>,升华主题
三.书写<<珍惜>>,感情共鸣
1,小组讨论应珍惜身边的哪些东西,如何珍惜?
2,提出写作要求,练习写作:以“珍惜”为主题写一首小诗。
四.点评<<珍惜>>,共勉共悟
五.作业布置
1.同坐互相修改写好的小诗;
2.思想教育作业:六年级学生快要毕业了,请珍惜时间,珍惜友谊,珍惜身边的一切。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奇妙纸的特点和作用。
3、大胆想象一下,你还想造出什么样的纸。
二、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不同纸的不同特点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纸奶奶感慨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有出息。
四、课前准备:
准备课文中介绍的各种纸的实物。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正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纸今年有多大年纪了吗?(举一张纸)关于纸的历史和现在,你们了解多少呢?在生活中,人们通常用纸干什么?学习了《纸奶奶的生日》一课,我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同学们想到了什么?(纸奶奶是谁?纸奶奶有多大?有谁来庆贺?生日热闹吗?)
(二)初读课文,完成练习。
出示投影一:
摘录课文中的词语:
出示投影二:
摘录课文中的新词:。
出示投影三:
课文中讲了哪几种纸?
避水纸
耐热纸
食用纸
容器纸
防锈纸
速溶纸
(三)分组学习,合作讨论。
1、以组为单位,用最快的方法完成下列表格。
纸名
特点
作用
避水纸
耐热纸
食用纸
容器纸
防锈纸
速溶纸
2、产品展销会每小组任选一种纸为参展商品,派一位代表以推销员的身份介绍该纸品的'特点及作用。
如避水纸:我有一身好本领,不怕水来不怕压;不怕泡来不怕煮,身体结实武艺强。我可以用来做雨衣,做游泳衣,欢迎大家前来选购!
3、想象大比拼你还能发明什么纸?小组为单位,进行想象大挑战。介绍新纸品的特点和作用。
(四)语感训练,体会写法。
1、这篇课文采用拟人的方法,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和向人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纸的发展,让我们对不同纸的作用、特点有了深刻的了解。作者的文笔很生动,将不同的纸化作一个个可爱的人物,叙述方法也不断变化。如在介绍避水纸出场时,作者这样写道:避水纸恭恭敬敬地对纸奶奶说------同学们,你们还能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语句吗?读一读,加以体会。
2、体会带点词的准确用法。
我在开水里煮三天三夜,身体照样结结实实。
我在开水里连续煮三天三夜,身体照样结结实实。
我能经受1000摄氏度的高温。
我能经受近1000摄氏度的高温。
3、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呀!
(五)拓展练习:
1、给造纸厂写一封信,介绍自己设想中的新产品。
2、为其中的一种纸写句广告词。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11-28
教学设计方案10-05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8-26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7-05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9-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19
教学设计方案3篇11-12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