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逆向思维的运用
主备人:使用班级:1-22
使用日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2、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教学难点: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一、导入
二、什么是逆向思维?
“反弹琶琶”即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反弹琵琶”作文学...。所谓逆向思维,即克服思维定势,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显露出新的思想,塑造新的形象。逆向思维法就是反过来想一想,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法具有挑战性,常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胜解决问题的方法。
“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即反其意而用之,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形式和结果,是经过了多种多样方向的"求异"之后,最终确定了朝原来的"信息"相反(或相对)的方向发展的一种表现,即是一种逆向求异思维。运用逆向求异思维的方法,立意才会有新的意境,发人深省。例如:
1、阿拉伯的一个大财主,对两个儿子说,你们去赛马,终点是沙漠中的绿洲,谁的马后到,我的全部财产就给谁。两个儿子听后,都骑上自己的马,缓慢的行走,太阳炙热,沙漠烤人,没过多久,两个人便热得支撑不住了。正巧一个“智多星”路过这里,给他们出了一条妙计,让两人换马骑。因为父亲说要看哪匹马后到,两人一换马,比慢的赛马就变成了比快的赛马。换了马,骑的是对方的马,对方的马先到了,自己的马就会后到。这个办法看起来只是换了一种骑法,实际上是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换了一个角度分析问题。这个问题若只是从正面讲话进行思考,是根本解决不了的,只有从反面去考虑,才可将问题解决。
2、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牧师在准备讲道,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反弹琵琶”作文学...》。那天下着雨,他的妻子没在家,他的小儿子吵闹不休,令他心烦。他无可奈何地他拿起一本杂志,一页一页的翻着,他翻到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图画——世界地图。他把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对儿子说:“小约翰,如果你能把这些碎片收拢,我就给你两角五分钱。”牧师以为这件事会花费小约翰上午的大部分时间,免得再反烦他。没想不到十分钟,小约翰就来敲他的门了。牧师见儿子如此快地拼好了那地图,十分惊讶。他问道:“小约翰,这件事你怎么做得这么快?”小约翰回答说:“这很容易,在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照片,我把这个人的照片收拢,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是正确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时侯若从反面去思考、去解决,会找到更好的方法。
正是,反弹琵琶是逆向思维方法。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常常有“卡壳”的`现象,会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此时如果折回来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有时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种把通常的思维反过来,在对立的思维道路上打开新局面的思维叫做逆向思维。
三、逆向思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逆向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
2、立论要经得起推敲。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
3、有时,"反其意而用之"只表现为局部范围的补充、发挥,并不一定要全部推翻原采的观点?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熟不一定生巧","弄斧应到班门","不看风焉能使舵"等,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的合理的逆向思考。对于这一类的"反其意而用之",一定要严格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严肃地探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避免从-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反弹”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我建议同学们用“反弹”这一手法时还是先作一番思考。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不适用“反弹”。
一是自古以来人们公认的道理。比如“尊老爱幼”,你不能说要“欺老骗幼”。
二是一些寓言、神话、成语、典故,不能单从表面字意理解,而应把握其内在含义。如《愚公移山》告诉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种精神,如果从愚公的做法这一角度思考,得出:移山不如搬家“这一结论,这是有悖于出:移山不如搬家“这一结论,这是有悖于寓言的原意的。
三是对名人的优秀事迹不宜反弹。
四是对国家政策、路线、方针、不宜用反弹。
总而言之,我们写文章要有新意,要敢于表达意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概述
说明学科(数学、语言艺术等)和年级(中学、小学、学前等)
简要描述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
概述学习内容
概述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分析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六、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媒体的运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揭题引入
1、欣赏图片,说说刚才看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呢?
2、你了解秋天吗?能不能来聊聊秋天?
3、引入:秋天,是一个落叶飘飘的季节,是一个景色宜人的季节,是一个瓜果飘香的季节,是一个五谷丰登的季节。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欣赏“秋天的雨”。(出示课题,齐读)
二、看录象,初步感知课文
说一说你看了以后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过渡:秋天的雨给我们送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更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让我们一起进入到课文中,感受课文带给我们的语言美。
1、出示要求:怎样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首先,请你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其次,把你最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最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你的同桌听,让他们分享阅读带给你的快乐!
2、生自学课文。
3、反馈:
A、生字词教学:
⑴出示“趁机、衔来、一枚、邮票、凉爽(开小火车──齐读)
钥匙、菠萝、衣裳、喇叭、柿子、粮食”(说说老师写的第二行词语有什么特点?)
⑵教学多音字,出示“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B、刚才和你的同桌分享了你阅读的快乐了吗?能不能把这份快乐带给全班同学?请生分节朗读课文。
⑶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师板书:色彩、气味、带来的消息)
四、讲读课文
过渡:你认为哪一方面写的最美?(色彩)
(一)自读第二节,找一找它美在哪里?(师总结板书:颜色多或句子美)
1、颜色美:
⑴秋雨送出了哪些颜色呢?请你找一找:
⑵归类:黄色
金黄色
淡黄色
红色
橙红色
紫红色
雪白……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一种颜色,可以和其他的词语搭配,变成新的颜色。别看这些小小的表示颜色的词语,只有仔细观察的人,才能准确的用上这些颜色,而且,不同的颜色,还能让文章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⑶拓展:老师说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你能学着样说说吗?
⑷那么多的颜色聚在一起,所以我们说它是──五彩缤纷。还能用别的表示颜色多的词语吗?(出示:五颜六色、丰富多彩、色彩斑斓、姹紫嫣红、五光十色、万紫千红)
2、句子美:
小作者用了什么方法,让句子变得那么美呢?
⑴比喻句:
①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②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邮哇邮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③田野像金黄的海洋。
⑵拟人句:
①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②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⑶小结:
原来用上一些比喻句和拟人的`手法,可以把句子写的更加生动。
3、小结:
同学们,我们从颜色多和句子美两方面体会了秋雨的色彩。那么,你能学着课文的样,来说一说吗?出示句式:秋天的雨,有_______。它把____送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说两句)
五、朗读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秋雨的色彩美,感受了文章的语言美,下面,就让我们配上动听的音乐,用朗读再来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2、秋雨不单给我们带来了色彩美,还给我们带来了香甜的味道和冬天将快来到的消息,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去学习。
3、布置课外作业:
⑴爱读书的你,不妨去课外读读《秋色》。
⑵爱画画的你,不妨画一张秋天图。
⑶爱写作的你,不妨写写《秋雨的色彩》。
⑷爱文学的你,不妨收集、摘录一些描写秋天色彩的词句。
⑸爱观察的你,不妨和爸爸妈妈到野外去秋游,寻找秋天其他的颜色。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第一册借生日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听、拼、读的方法认识12个生字,会在四线格中写今、正两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客观评价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朗读识记12个生字。
【教学准备】
磁带、书写课件、幻灯片、苹果卡片、学生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借,说话导行
板书:
借
1、请小朋友拼读一下,指名读,再齐读。
2、说话:
谁向谁借过什么?谈一谈。(行为评价)
二、板书生日质疑畅说
板书:
生日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想问的吗?
(可以让学生谈过生日的情形,也可以提问:生日怎么借?为什么借生日?)
三、听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老师读,看谁听得最认真,同时想一想文中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指名说,鼓励说完整的话。(结合板书:小云妈妈)(情感评价)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构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
⑴ 自由读课文。
⑵ 谈谈你碰到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
3、合作读课文:
同桌合作读课文,会读的`同学给不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棒。评价一下你的同桌。
4、自愿读,哪些小朋友认为自己读得流利了,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吗?其他小朋友当评委。(激励评价)
⑴ 学生评价,引导他们优缺皆谈。
⑵ 结合正音。
5、领读:
推荐一位小朋友当我们大家的小老师,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教读一遍,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拿起书本,尊重一下身边的小老师。
(评价小老师,评价自己。)
6、激趣圈词:
同学们通过读课文,认识这么多词语。(幻灯显示词语,指名读后正音,齐读)可是这些词宝宝特别调皮,它们喜欢在课文里躲着,和我们一起捉迷藏,现在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把这些可爱的词宝宝画上圈,把它们留住好吗?
7、小组合作认字。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互相帮助认识这里面的12个字,比一比哪个小组认得多、认得准。
8、游戏识字:
⑴ 现在我们一起玩摘苹果游戏,选择一个带生字的苹果要会读,还要说说识记的方法,老师就把苹果送给他。
(运用游戏的形式识记生字,激发学习的兴趣。)
⑵ 这些字可以组成很多词,现在我们来看卡片,拍小手。男生问,女生答。比一比好吗?
(如:这是谁?这是放。什么放?放心的放。)
四、结合插图,再激情感
1、同学们,你们真能干,会认识这么多的生字。这篇课文,不仅字宝宝喜欢你们,里面的插图也想和你们交朋友,请你们欣赏一下告诉大家,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畅谈。(激励评价)
板书:
爱
3、听音乐。《好妈妈》拍拍手,唱一唱。
4、爱心大行动:
⑴ 找教室中的事物。(如脸盆、画纸、发夹、毛巾等。)
⑵ 看一看实物,请小朋友说一句爱妈妈的完整的话。(提供实物资源,爱妈妈的行动指南。)
五、书写指导
我已经和字宝宝交上了朋友,还共同合作知道了许多爱妈妈的行动。在这里面还有两个亲密的朋友想跟你回家,欢迎吗?还给孩子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13个生字:“挂、街、熟、伙、伴、尝、甜、温、冻、脸、该、季”
(二)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园、因、为、脸、阳、光”6个生字。
(三)情感目标:
通过正确书写生字感受汉字的结构美。
教学重、难点:
? 1、识字、写字,重点指导“为、光”。
2、初步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出示图片,同学们跟你们平时见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2、板书课题:《四个太阳》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随着音乐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老师随着音乐泛读课文。
3、课件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读音。
(1)指名认读。
(2)找小老师带读。
(3)自由练读。
(4)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随机抽读。
(5)指名扩词、说话练习。
4、记忆字形。
(1)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2)自愿回答,奖励生字、笑脸。
三、 再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我”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根据回答贴太阳图)
2、你最喜欢哪个太阳?(自由回答)
3、自己喜欢哪个太阳就读哪一段。(自由练读)
4、喜欢四个不同太阳的同学合作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四、 指导书写。
1、师范写易错的生字:园、因、为、光。
2、学生练习生字。
3、展示学生作品。
4、评出最佳作品,颁发奖品。
五、 作业。
课后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熟。
附:板书设计:
18、四个太阳
红太阳 绿太阳 黄太阳 彩色太阳
为: 光:
园: 因: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正确书写“摇、促”。
3、练习用“已经”说话。
4、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正确书写“摇、促”。
【教学难点】:
1、练习用“已经”说话。
2、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八课《小鹰学飞》,你还认识这些词语吗?
出示词语:总算 头顶 盘旋
拼命 急促 矮小
摇摇头 鼓起劲 喘着气
2、指名读,齐读。
3、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一共练习了几次?我们还知道了小鹰分别飞到了什么地方?
4、出示填空: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 ,它先飞到了(大树的上面),然后飞到了(大山的上空),最后飞到了(白云的下面 )。
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再请学生回答,注意将话说完整。
二、学习第一段(第1~2节)
1、(出示小鹰)看,这就是学飞的那只小鹰,当它飞到大树的上面时,心情怎么样?(高兴)
2、你是怎么知道的?拿起书,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巡视学生自读情况)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高兴得喊起来)
3、师:小鹰初次学飞行,就飞到了大树上面,很高兴,谁能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一读小鹰说的话?(指名读,相机表扬)
4、小朋友能通过朗读来表达小鹰此刻的心情,小鹰认为自己会飞了,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
你也能用“已经”说一句话吗?
举例: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已经 。
, 已经 。
(经过一年的学习,小朋友已经学会了这么多本领,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5、觉得小鹰认为自己能飞上大树了,心里很满足。可是老鹰满意了吗?它是怎么回答小鹰的?(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6、你明白鹰妈妈的话的意思吗?
预设:还不算会飞,差得远呢,必须继续学飞行。
师:老鹰的话应该怎么读呢?老鹰是小鹰的长辈,一般长辈对小辈说话,态度是亲切和蔼的,请你试着用长辈的语气,提醒一下这只高兴的小鹰,好吗?(生齐读)
7、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老鹰亲切、和蔼、语重心长的口气。(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8、分角色朗读,男生读小鹰,女生读老鹰。
三、学习第二段。(第3~4小节)
1、过渡:鹰是鸟类中的飞行冠军,小鹰第一次只飞到大树上根本算不上会飞,所以老鹰很不满意,他想让小鹰继续向上飞。
同学们 ,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下面我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2、相同:都先写小鹰学飞,飞到什么高度,小鹰很高兴,最后老鹰教育小鹰。
不同:飞到的高度不同,第二次学飞加了两个又,小鹰强调真的会飞。
3、指导朗读
①师生分角色朗读;指三名同学朗读,一人独旁白,两人分别读小鹰和老鹰的话。(在学生读时老师可以相机评价小鹰的心情。)
②(出示小山和大树的对比图)当他飞上山顶时,心情怎样?(高兴,而且比第一次更加的高兴。)
③你能用这种心情把小鹰的话读出来吗?相信你一定能读的很好,自己练一练吧。
(指名读,相机表扬。你真会读啊!我听出这只小鹰真的会飞啦!这只小鹰真的太高兴,能飞到大山的上空了。这位同学把“真的”重读,强调小鹰会飞了 )
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3、4自然段还有哪个字要重读?(又,表示 第二次)
4、分角色朗读第3、4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段。(第5~6小节)
1、听了老鹰的话,小鹰是怎么做的呢?(努力学飞行)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六自然段,看看从那些词语能看出小鹰努力学飞行的。(交流理解“鼓起劲、拼命”。)
2、第三次,我们的小鹰努力飞到了白云的下面。白云下面高不高?书中哪句话告诉我们了?(从“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可以知道。)
3、小鹰飞到了白云的下面,这时,它是怎么说的呢?
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什么标点?一般的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话要说,这里小鹰努力的飞呀飞呀,飞的.上气不接下气,飞的气喘吁吁,所以在这里省略号就表示语气的停顿,语气的断断续续。是小鹰在急促的喘气。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喘着气的?
4、谁来试着读一读?
5、出示小鹰三句话的对比,说一说第三句和前两句还有什么不同?
小鹰说的话从感叹号变成了问号,小鹰前两次都很肯定很自信的认为自己会飞了,可是都被老鹰否定了这一次小鹰说话的语气变的不肯定,虚心了,谦虚了。
(轻轻读小鹰的话,体会语气的不同)
6、这次老鹰怎么回答的?(老鹰向上指了指说:“孩子,你再往上看!”)
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此时小鹰心里会怎么想?(原来比它本领大的人还多着呢,自己还没有真正学会飞行呢,以后要更加刻苦地练习,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应该克服困难,勇敢地向前进。老师送给你们四个成语: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学无止境 一往无前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摇、促”
2、谁来说一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一样高。
3、教师范写,注意摇右下部分“缶与击”的区分。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六、板书设计
8.小鹰学飞
小鹰 老鹰
大树上面 高兴 不算会飞
大山上空 高兴 还不算会飞
白云下面 虚心 你往上看
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学习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凭”等13个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稿纸、梅花、跌倒、开辟、抓痒、撞疼、屏息凝视、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猫等待老鼠出洞和捉老鼠的课件(或录像、图片);猫叫声录音带。
2、学生收集有关猫的图[文资料,张贴到教室的相关栏版上,办一期“猫趣”展。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
a.导语:观看了同学们精心布置的“猫趣”展版,老师对猫的了解和喜爱都更进了一步,这小生灵真是有趣、可爱!参观了“猫趣”展,你最想说什么?
b、师生各抒己见,谈“趣”激情。
2、揭示课题,简介老舍。
整体惑知
1、自由练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可自读,可同桌一起读)
2、反馈生字词预习情况。
自由发言,就容易读错或写错的生字词互相提个醒。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交流: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了你怎样的第一印象?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什么方法能迅速抓住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条理?
5、展示交流,理清脉络“方法”有三:
a、抓住各段中能概括主要意思的重点句,连起来读一读。
b.设计填空题,如: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至第( )自然段写大花猫( );第( )自然段写满月的小猫( )。
c、设计板书,如:
老实 贪玩 尽职
(大花猫)性格古怪 高兴时…… 不高兴时……
胆小 勇猛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剖析“古怪”,赏“猫”悟“情”
1、自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简要概括出猫性格古怪的几个方面,然后全班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每人以猫的一个性格特点为例,把文中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语句读给同伴听。
3、深入研读,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a、同桌交流:老舍先生喜欢这一只“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花猫吗?你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会的?
b.范例引路。
出示例句:“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引导赏析:抓住“屏息凝视”“一连”“非……不可”边读边想象,并结合相关课件演示,体会作者对这只“尽职”的猫的欣赏、喜爱之感。
c、全班交流。
找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借助朗读、比较、品赏关键词语等方法,体验作者渗透于字里行间的爱意。如: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用身子蹭你的腿,……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积累运用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小组合作学习:
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可是……”分别说句子,比比谁说得准确、说得多。
3、扩词练习
贪( ) 性( ) 高( ) 采( )
贫( ) 姓( ) 稿( ) 踩( )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材简析:
课文中描写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最后一块密境”,是世界仅存的一块处女地……它是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让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纲式)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
2、课外阅读
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
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世界之最
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课后札记: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11-28
教学设计方案10-05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8-26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7-05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9-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19
教学设计方案3篇11-12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