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节人》优秀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竹节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竹节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
《竹节人》是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玩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教材在阅读提示中给学生安排了三个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二、教学目标:
1.会写“凛”、“棍”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
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
细阅读,达到阅读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
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
言。
四、教学难点:
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完成三个阅读任务;体会“根据阅读的目的,
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语文要素。
五、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小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1.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的课文,请翻开单元导语页,齐读单元导语。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本单元的习作要素。)
板书课题――竹节人
2.猜一猜课文写什么?
(预测、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发现策略秘密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围绕竹节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
预设:刚才同学们自觉运用了预测、提问等阅读策略。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它对于课文的学习有哪些要求?
板书:有目的地阅读
(三)聚焦阅读任务,分组合作阅读
1.明确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
分组前指导:要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阅读时关注的内容一样吗?采用的阅读方法一样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快速浏览课文选择内容)
2.分发学习单,出示阅读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和任务二。
PPT出示阅读要求:
(1)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
(2)对照任务,反复细读文段。
(3)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单。
(四)交流阅读收获,提升语文素养
任务一竹节人制作指南
1.介绍完成的制作指南,你们是如何阅读的?主要关注了哪些内容?
预设一:我们小组在完成制作指南时重点关注了第三自然段的内容,通过细细的阅读、圈画关键词梳理出了制作指南准备材料和制作步骤部分。
预设二:我们先找到描写制作过程的段落,对所描写的内容进行了整理,提炼了制作竹节人的要点。
预设三:我们关注了课文的8.9自然段,知道了竹节人的玩法。
总结:阅读要仔细,搜集信息要全面;阅读关键信息时,要学会根据需要进行整理。
2.展示、评价优秀作品,指导非连续性文本的写作。
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了制作指南,阅读上有什么收获?
为了完成阅读任务,我们先快速地浏览了课文,找到了制作竹节人所对应的段落。对于与任务有关联的内容,我们进行了细读,其它内容,我们则进行了略读。
板书:提取关键信息
任务二品读乐趣体会情感
1.竹节人这种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乐趣?你们是怎么读出来的?
2.关注语言、精读品味语言。
(1)预设:出示第11-13自然段,师生配合读出神气。
孩子们用各种材料装饰竹节人,给竹节人起上各种名号,把竹节人当成在战场上厮杀的战将,写出了孩子们斗竹节人的热情之高,以及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之多。
(2)预设:出示第17-18自然段,这三个词常用作武术招式名,形象而生动,突出了招式的威力强大,可见竹节人“战斗”的紧张和激烈了。文字烘托了斗竹节人时紧张而又激烈的场面。
(学生活动:做动作,读句子,再想像其他有关武术招式的四字词语,欣赏竹节人打斗的视频,为视频有感情的配音。)
(3)预设:出示第19自然段,你从那些词语中感受到乐趣?
读第18—19自然段,感受场面之热闹。
预设: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如“一圈黑脑袋”极言观战的人多,反映了观众很投入;“攒”的意思是“聚”,表现了同学们围聚、簇拥的状态。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我们”专心入迷的样子,而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表现出“我们”对斗竹节人入迷。
总结: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加深我们的读书感悟,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
(板书:抓关键词句)
(五)回顾过程、教师总结。
1.这节课,同学们根据阅读目的,找到对应的段落,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了阅读,体会了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完成了玩具制作指南。
2.下节课我们将要完成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我们应该关注哪些内容呢?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呢?同学们,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继续完成任务
1.分组检查字词。
别出心裁技高一筹暴露无遗忘乎所以
威风凛凛叱咤风云大步流星轻手轻脚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虎视眈眈
2.根据任务,明确内容。
任务三的阅读任务,要重点关注哪些内容呢?(形成策略意识,采用适当阅读方法。)
预设: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关注第20―29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验证阅读任务
1.默读课文,讲一个有关这位老师的故事,要求用上“虎视眈眈”“怒气冲冲”“忘乎所以”这三个词语。(出示)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起因(虎视眈眈)
经过(怒气冲冲)
结果(忘乎所以)
2.指导故事的梳理。
板书:复述故事
小组内讲一讲,推荐优秀同学在全班展示。
(三)分享学习经验,形成策略意识
1.结合课后三个学习伙伴的交流情况,回顾一下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了哪些内容,采用了哪些阅读方法。
2.交流反馈。
预设:任务一,重点关注了课文3~18自然段,提取了关键信息。
预设:任务二,特别关注了“我们”投入地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的部分,聚焦关键语句和描写,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预设:围绕第三个任务,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关注了老师没收竹节人的动作、玩竹节人的神态描写。
小结: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板书: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不同
3.实践运用: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有目的地阅读”。如果是一本书,你觉得可以运用这一策略么?
预设:有目的地阅读一本书,我们可以有选择地跳读,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篇章,短时间翻阅多本书籍。
结束语。
板书设计:9竹节人
有目的地阅读
制作指南(提取关键信息)
分享乐趣(抓关键词句)
讲述故事(复述课文)
【《竹节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竹节人》优秀教学设计04-30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01-04
天地人教学设计12-21
《机器人》教学设计10-27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12-04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12-30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07-27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09-19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10-08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