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复习已有的识字方法,运用查字典和联系语境的方式,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挣脱等词语的意思。
2、采用语言转化和想象画面的方式,体会运用数据的好处,感受数据的表现力。
3、凭借语言文字,在品词析句中,体验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遭遇厄运的痛苦,从而感受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理解厄运
读课题,理解厄运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二、检查预习了解厄运
1、文中的厄运降临在谁的身上?
2、介绍对谈迁的了解,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
3、降临在这位史学家谈迁身上的厄运是什么?
三、紧扣《国榷》探究厄运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一部怎样的《国榷》?被小偷偷走了,为什么称得上是厄运呢?认真读课文的
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找一找,可以用笔圈圈、划划。
方案一: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赏析这句话中的字词。从一点、一百多里等词感受谈迁为了这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付出的辛劳。引导学生有情感的朗读。
方案二: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读句子,当这些简洁、凝练的数字跳入眼帘,分别读出了什么?
2、句中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这些数据,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或句子呢?
3、数据不仅能化为词语或句子,它们的表现力是很丰富的,还能透过这一个个数据,联想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国榷》是谈迁的心血。
4、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读出数据背后丰富的.内涵,感受数据非凡的表现力。
5、喜悦还洋溢在谈迁的脸上,《国榷》却被小偷偷走了,这难道还不是厄运吗?为什么?
四、感悟信念战胜厄运
1、遭遇如此厄运,谈迁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读着这句话你感受到谈迁怎样的内心?
2、谈迁就这样被厄运打垮了吗?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新撰写这部史书。
读句子,理解挣脱,想象谈迁的内心,感悟谈迁的信念。
五、作业
完成作业纸上的练习。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2
一、教材简析: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囯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谈迁自幼刻苦好学,他克服生活的艰难,奋斗20多年,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二三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写谈迁克服重重困难重新撰写丢失的史书,且更详实,更精彩。第四自然段写人生难免有坎坷,但只要信念不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四、教学难点:明白文中数据的作用,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板书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 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导分段
(1) 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 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①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②第二段: (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③第三段:(4节) 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 (读句子,谈体会)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5、指导朗读。
(六)、作业
1.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
2. 课后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 不向困难屈服 自强不息
2、 师: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曾经过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是何等的伟大啊!你们说说这需要的是什么——齐读(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
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
三、全班讨论、交流。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理解:家徒四壁。
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化为乌有”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
(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
(理解:①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②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卷”“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品质。)
6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
四、学习第三段。
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齐读四自然段。)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六、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七、作业。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请摘抄写在本子上。
附:板书设计 :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家境贫寒 不向困难屈服
书稿被偷 坚定信念
从头撰写 自强不息
《国榷》 名垂青史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12-07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10-29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12-09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14篇12-24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12篇01-05
《我的信念》教学反思03-07
关于厄运的名言警句12-05
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10-30
《标志设计》教学设计10-26
标志设计教学设计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