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17个生字,会写“真、间、与、首”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咏华山》。
3.读写绘结合的方式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咏华山》。
教学难点:
读写绘结合的方式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准备:
课件、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
自己 真高 山间 云朵
2.复习古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二、诗文对对碰
1.课文有些句子和古诗的意思一样,你能找出来吗?小组合作完成
2.汇报
3.这些的说明了华山的——高。
4.读好这句话:华山真高啊!
学习生字“真”
用真啊!说句子。体会感叹号的.用法。
三、我也来描绘
1.华山怎么高呢?说一说。
2.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用图画画出来吗?再配上几个句子。
3.自由完成绘画。
4.展示并介绍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随机教学“间”
5.我们只是读文看插图就都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小寇准身临其境更有自己深刻地体验了。我们一起来跟着小寇准来吟诵这华山的高吧。
四、学写生字“与”“首”。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两个新偏旁,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插图、光盘、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指名读课题——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二、借图初解:
1、好多小朋友都对寇准写的这首诗很感兴趣。现在就请大家自己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吧!(出示古诗)
2、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
3、读了这么久,你都读懂了些什么?(交流)
4、现在就请大家到这幅画里去找找诗句的意思。(出示挂图)
5、交流:从画中你看明白了什么?
你们觉得华山怎么样?(紧紧围绕“高”生发开去)
6、我们已经在图中寻找了那么久,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是不是比刚才明白了一点,把你对诗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自由读)
三、品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篇课文很特别,这首诗的意思,不光图里有,课文里也有。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细心地把古诗的意思找出来。
(2)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些。
出示句子: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3)谁来读读第一句话?看看谁读得美。(指名读)
谁看出来了,这句话是那句诗的意思?
(4)谁来读读第二句话?看看谁读得美。(指名读)
谁看出来了,这句话是哪句诗的意思?
(5)师读诗句,生读出相应的解释,再换一下。
(6)现在你们一定对这首古诗游乐自己的认识,请把你们对在这首古诗的理解告诉你的'同桌。(同桌说说诗的意思,师巡视)
(7)读到这里,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试着读出感情(指名——齐读)
(8)是的,华山真高!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躲躲白云。所以,寇准见了才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9)请小朋友读读第一句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交流:“艰难”看出华山的特点:高大,险峻)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寇准的这一首诗,把华山的高大、险峻、神奇、美丽全道出来了,难怪先生听了——(连连点头称赞)
(2)先生都称赞了些什么?能加上先生的动作说说吗?
指名表演读——全班表演读
(3)如果你是先生,你还会称赞些什么?
3、演读课文:
(1)四人小组演读课文
(2)指名演读课文
(3)全班表演读
四、作业:
背诵课文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咏华山》说课稿10-16
《咏华山》说课稿12-30
《咏鹅》教学设计12-18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26
白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0-04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17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8-27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9-23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