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溶解度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溶解度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溶解度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 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过程与方法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多媒体
课 题:2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氯化钠呢?物质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一定量的水中究竟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溶质呢?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
讲授新课:
[活动与探究一]
操作
往20mL水中
加入5gNaCl
再加入5gNaCl
再加入5mL水
现象
结论
[活动与探究二]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
加热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提问: 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吗?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小结:说明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溶解某种溶质的。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讲解: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已经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引导分析:在这个实验中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从改变温度、溶剂的量引起溶解情况发生的改变上来分析)
小结: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变的'。
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媒体播放:海水晒盐的过程
总结:略
作业:新学案
教后:
第二课时:
讨论:P35页——在上面的活动与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中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
分析、讨论:由此可见,当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时,最好要注意什么?除此之外,还要附加什么条件?
设问:用一杯水和一盆水来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谁溶解得多吗?
小结:我们把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
讨论: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如何理解?
分析: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阅读:P36页:溶解度的相对大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P37页:资料
讨论:为什么用银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败?
讲解: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读表:P36页表9—1
指导绘图:根据表9—1,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讨论〈投影〉:
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 。
3.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过渡:前面我们所讲的都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是
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讨论:1.P38页讨论
2.烧开水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讨论: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
小结: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吗?
课堂练习:课后习题
溶解度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使学生大致了解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有关溶解度的几种基本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计算。
2.难点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区别,掌握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教具
溶解度曲线挂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什么叫饱和溶液?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稀程度是不是一样?
(2)怎样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引入新课】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
【板书】
一、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1.溶解性大小跟溶质、溶剂的性质、结构有关。
【讲解】如食盐容易溶解在水里。油脂和汽油都属于有机化合物,油脂容易溶解在汽油里。(因此可用汽油去油污)
【板书】2.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讲解】如相同质量的水里,蔗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多。
【板书】3.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讲解】如碘在酒精里容易溶解而在水里难于溶解。因此医药上用酒精来配制碘酒。
【板书】4.物质溶解性常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四种情况。
【讲解】物质的溶解性易受温度的.影响,因此,讲物质的溶解性要规定一定的条件,除了温度外,物质溶解的量还跟溶剂量的多少有关,因此,也要规定一定的溶剂量。为了定量描述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必须用一个尺度来衡量,这就是溶解度。
【板书】
二、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
【指导阅读】课本内容。
2.固体溶解度的“温、饱、剂、质”四要素。
【讲解】(1)因为温度变化对溶解度大小有影响,所以要指出“在一定的温度下”。
(2)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对溶剂量制定一个标准。规定用“100g”溶剂作标准。
(3)因为每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和不饱和状态时,溶解的量不相同,所以规定不同固体物质溶解度都应该达到饱和状态。
(4)固体溶质的量的单位规定为克,这样与溶剂的量的单位一致。
【溶解度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化学教学设计06-27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11-20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06-20
中学化学的教学设计06-27
化学教学设计15篇12-18
化学教学设计(15篇)12-16
高二化学教学设计10-25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06-14
化学教学设计通用15篇12-08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