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九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炙烤有气无力发现发掘挖掘发掘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了解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特点,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
3、找出课文中推想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推想的依据。
4、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领会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的假想,增长科学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谁先给大家介绍?
(指名学生上台解说并组织其他同学介绍、展示自制的化石图片或有关的资料等。)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出示课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板书课题:黄河象)
(二)学习第一段
1、看着这具大象的骨架样子(板书:骨架样子)
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高大、完整。师板书。)课文在第几段描绘,请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
3、齐读这些语句,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
4、(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5、学生自由提问。师引导提出: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样完整?
6、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检查:人们是怎样挖掘出这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学生回答)
2、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化石的发现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
3、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4、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这句话。
师板书:斜插沙土 脚踩砾石。
5、师提问: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中间部分介绍了什么呢?
6、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板书:假想来历。
(四)学习第27自然段
1、师问:什么是假想?
生答:假设、想象。
2、师: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
3、科学家从哪几步假想了黄河象的来历?
讨论得出四层:
(1)当时的时间、气候和地理环境。
(2)黄河象怎样来到小河边。
(3)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
(4)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4、师: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
5、根据读书要求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
(2)对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你想问什么?请准备好,在小组内交流。
6、小组合作,表演大象当时陷进淤泥里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说说文中所说的黄河象是什么样的。
二、复述课文。
1、提示:(1)按课文的叙述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黄河象喝水失足变成化石发掘化石展出化石。
2、指名复述内容。
3、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
4、如果不是科学家想象的这样,还可能是什么样?
5、自由感情朗读。
三、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
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你们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吗?
2、生自由谈。并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肃发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老师收集的关于甘肃地貌的资料。(出示甘肃地貌)
4、待学生看完后,师问: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引导学生谈到环保的话题)
四、回顾课文,巩固练习
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同的见解吗?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课文吗?(只要学生的见解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板书设计:
黄 河 象
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炙烤
高大 ↓ 斜插沙土
完整 干渴 脚踩石头
↓
陷进
↓
化石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说明:《想飞的乌龟》是新世纪小语教材第一册第14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梦想”为主题,编选了两篇主题课文,设计了说一说、比一比、演一演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渗透。结合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语、说话练习
学习朗读课文,进行情感渗透。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能力。
培养学生追求理想的信心;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同情心、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句子练习。
难点:体验乌龟的内心情感。
教学准备:录音带挂图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画:教师画乌龟简笔画。
问:“乌龟的背上有好多裂纹,你们想知道它的来历吗?”
板:课题《想飞的乌龟》
二、初识课文
1、看动画听故事(播放多媒体动画,放课文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故事内容。
2、落实要求:听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一只乌龟想飞。
我知道了一只乌龟飞到天上又掉下来了。
我知道了……
师:小结,自己读书,你会知道的更多。
3、请小朋友用手指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来解决:
(1)借助拼音学习。
(2)请教小老师。
(3)向老师请教。
(4)联系上下文认读。
4、同桌互相听读课文,遇到障碍,合作解决。
5、脱手试读课文,多读几遍。
三、学习第一部分(从前——乌龟很伤心)
1、指名试读课文,请小朋友认真听,进行评议。
2、师问:乌龟为什么“很伤心”?请小朋友看图再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乌龟为什么很伤心”,并试着说一说。
3、联系生活,体验情感:
师问:你伤心过吗?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你很伤心?
生:我生病了要打针,我就很伤心,
我完不成作业我就很伤心。
妈妈下岗了,妈妈伤心,我也很伤心。
……
4、指导有感情地读:
师:乌龟想飞飞不起来很伤心,你能把乌龟伤心的样子读出来吗?
5、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评议。
6、多媒体出示生字:前去走问方你们
出示这几句话读一读:从前,有一只想飞的乌龟。
我们走吧!我们快走吧!
我们要去一个很美的'地方。
巩固识字。
四、布置作业:自读75页“语文天地”《乌龟》。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生带头饰表演读课文第一部分。
三、继续学习课文。
师:乌龟多么想和小鸟一起飞到很美的地方去呀,可是,它不会飞,它伤心得——
生:想像补充:伤心得低下了头。
伤心得流下了泪。
伤心得哭了。
……
师:谁为它想一个办法?想了什么办法?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第二部分(小鸟想出了一个办法——乌龟很高兴,他喜欢飞的感觉。)
1、合作学习:说一说小鸟想出的办法。 21
演一演小鸟带着乌龟飞的样子。
议一议乌龟的心情。
2、联系生活,体验情感:你什么时候很高兴,你有什么高兴的事?
生:小组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继续学习课文。
1、读一读: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
2、说一说:说一说乌龟看到了什么。
3、画一画:画一画乌龟在天上看到的美丽的景色。(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在画中充分发散思维,教师及时表扬鼓励。)
4、想一想:这时候,乌龟的心情怎样?(开心!)
5、体会:你什么时候最开心?
生:我过生日的时候最开心!
我们过新年的时候最开心!
老师表扬我的时候我最开心!
……
6、扩展思维,合理想像:
①乌龟从天上掉下来了,它会想什么?
乌龟想:天上太美了,我还要飞。
乌龟想:小鸟太不注意安全,我找孙悟空带我飞。
……
②乌龟还想飞,请你为它想想办法。
生:乌龟,你坐着月亮船飞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3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赶驴人在驴子的脖子前挂一块肉,驴子为了吃到那块肉就不停往前跑,但是驴子始终也追不到那块肥肉。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关注字音、节奏)
2.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圈画疑难)
3.个别朗读,同学互评
4.集体朗读
三.合作探究
1.疑难字词,小组交流,班级互助
2.根据幻灯解决重点词句
3.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同时思考导致驴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预设:
(1)好事者(2)老虎
(3)驴本身(4)黔地
4.你认为哪个原因更重要(用自己的话概括)
预设:
(1)好事者带来且无用;不带,或带而用,则不会出现此悲剧
(2)老虎要吃它,驴并未有侵犯虎之意,是虎主动入侵(直接原因)
(3)驴本身无能,仅一“鸣”、一“蹄”。(根本原因)
(4)黔地,没有挖掘驴的价值
注:由预设2、3理清结构,解读课文
①虎对驴的态度前后有何变化(看图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句子,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深层挖掘虎的心理)
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觉无异能——终不敢搏——技止此
畏---疑---恐---不奇---怕---喜(结合画面,试背课文)
②面对凶悍的老虎,驴有何反应
“鸣”“蹄”(成语:黔驴技穷黔驴之技)
③观看flash影片《黔驴技穷》,概括虎、驴的形象
驴:软弱无能狂妄自大迟钝麻木愚蠢虚荣
貌似强大外强中干
虎:勇敢大胆谨慎小心观察仔细狡猾敏捷
小结:好事者与老虎包括黔地,作为外因在这场悲剧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根本原因在驴自己.文章标题是《黔之驴》,但着力多的却是虎,是否偏题,标题可否改为“黔之虎”(学生讨论)
以虎衬驴
5.作者为何要塑造驴的形象,通过什么方法来塑造,目的又何在。(作者、背景、体裁)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合称为“韩柳”,被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作品多为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残暴凶残,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
背景:《黔之驴》是柳宗元被贬官时所作的《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作品讽刺了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
6.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虽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作者除了讽刺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以外,还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1)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点能战胜它。
(2)透过现象看本质
(3)知己知彼
(4)不虚荣买弄
(5)正确估计对手
(6)坚持,不放弃
四.拓展:
1.一场驴虎之争以驴死虎口而宣告结束,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虎家族正在为它们的英雄召开庆功会,驴家族却在沉痛哀悼他们的不幸同伴,请你代表虎家族写一份贺词,代表驴家族写一份悼词。
2.柳宗元在这则寓言中塑造了一个不光彩的“蠢驴”形象,其实驴也很无辜,请你改编《黔之驴》,为驴平反,重塑驴的形象。
3.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疑问、新的观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画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会读生字字音,会写落、藏、爬、躲,重点理解藏、躲等动词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动词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掌握藏、躲、爬的字型特点和意思。
教学难点 :
按秋天到了,树叶落在(哪里),(谁怎么样),把它当(什么)。的句式说话。
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收集树叶;
2.做好相应的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启发谈话
1.小朋友,你们树叶找到了吗?(出示课件树叶)请你拿出来,高高举起来。
2.请小朋友转动一下小脑袋看看四周,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反馈(突出秋天的时令特点,突出树叶多、美)。
4.这么多的树叶,你们是怎么找到的?
二.揭示课题,教学落字
1.秋天到了,许多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我们把这样的黄叶叫落叶。(出示课件,将树改成落)
2.全班齐读课题。
3.指名读生字落。
4.你能给落字找个朋友吗?(组词练习)
5.这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
6.反馈:①(部件分析法)
②(加偏旁法)
③(换偏旁,加偏旁法)
④(其他)
方法有很多,但是小朋友们应该选择你喜欢的,比较简单的方法。
三.教学第一段
1.刚才有很多同学谈到了秋天,那我们来看看秋天是怎样的?(出示课件,观看录像)待会儿,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刚才你看到的美吗?那你能用美的句子来说说吗?(反馈评价突出秋天的美,引导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3.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秋天,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里又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课件:课文第一自然段)
4.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读出秋天的美。
5.指名读课文,请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这段话中,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反馈重点:
①(出示课件: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一片一片能换个词吗?(一张一张、一张张、一片片等)
②(出示课件: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树叶黄了,一片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问:一片一片和一片片又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试说。
③教师当树爷爷,学生口吹气,(当秋风姐姐),分别演示树叶一片一片和一片片的情景。
④现在你发现了什么?(一片一片是指落叶时有时无,随风飘落的样子;一片片是写落叶接二连三、纷纷飘落的样子。)
6.你们理解得不错,那你们能读好这段话吗?指名读学生评价再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四.朗读课文(2-5自然段),学习生字
1.过渡:你们读得很好,那么树叶会落在哪里呢?后来又怎么样呢?
2.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课文2-5自然段,注意带有音节的字多读几遍,把生字读正确。(出示课件: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检查。)
3.反馈:会读了吗?现在我们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听听他们有没有读正确,待会儿请你来评价。
4.再指名读生字全班指读生字。
5.藏字教学。
①看样子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会读了。不过现在又有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你们有信心去解决吗?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些生字中哪个特别难写?(藏)难在哪里(字很复杂,笔画很多。)
②我们先来看看藏字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课件演示)。
③原来是由4个部分组成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藏字又是怎么写的。教师范写。
④学生试写一个出示2名学生作业 ,学生评价;请学生说说写这个字的时候,你们觉得哪个部件最难写。学生再写一个,要求写得比前一个更好。
⑤字写得不错,不知这个字的意思是否理解,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吧!(出示课件: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做船。)请你自由读读这句话,想想藏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⑥反馈。(课件演示小鱼藏在树叶底下的动画)你还有自己的理解吗?
⑦谁能用藏来说一句话。
⑧小结:从刚才的说话中,老师知道你们对藏字的意思完全理解了。
6.躲字教学
①其实与藏字的意思相近的在课文里还有一个字,你们知道是谁吗?(躲出示课件)
②关于这个字,你已经学会了什么,能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吗?
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重点要学生交流对躲字的记忆;身字旁和身字的区别;躲字的意思等。
④你能用躲字来说句话吗?
⑤朗读句子: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做船。指名读全班读。
7.爬字教学
①小虫是怎么过来,躲在里面的呢?(爬)
②指名读。这个字中有一个新的偏旁:爪字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注意一捺)
③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句子:树叶落在地上,甲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做屋子。)
8.小结:到现在我们学了哪些生字?(出示课件:落、藏、躲、爬),全班齐读,书写练习。)
五.拓展延伸,积累动词
1.出示刚书写练习的生字:落、藏、躲、爬。问:请你仔细看看这四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动词;都有偏旁)
2.像这样表示动作的词你还知道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3.这类词的确很多,老师也摘录了一些:
A:爬、游、飞、跳、跑、走
B:躲、藏、坐、披、包、顶、拿、举、戴
请小朋友自由读读。
4.你能从上面的动词中选择几个,用秋天到了,树叶落在(哪里),(谁怎么样),把它当(什么)。的句式来说说话吗?(课件出示)
5.学生自由准备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评出说得最好的。
6.全班交流,要求听者听出说者说了几个动词,是哪几个?
六.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还想学习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导入
1、读课题
2、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个题目也有眼睛?指名回答
师在“棒打”二字上加点
3、指名完成填空,用一句话来概括得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原因 ,林冲棒打洪教头, (结果) 。
4、同桌互相说说
5、把一篇课文概括成一句话,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林冲和洪教头分别是怎样的人?在重要的地方圈圈画画,作好批注。
2、交流(可读可说)谁?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读好句子师相机板书
(1)洪教头:自以为是(“洪不让座”一句)
(2)林冲:有礼貌(林“躬身施礼”一句)相机让学生表演
(3)林冲:谦虚(“请教”一词)
(4)洪教头:见钱眼开(使出浑身解数)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5)洪教头:骄傲(挑衅)
出示“洪教头跳起来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练习读(骄傲的口气)
(6)林冲:忍让
出示: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为……。”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
A、自由读,体会人物的`性格
B、指名读,哪些词语中体会洪教头的瞧不起人?(冷笑、依草附木、骗吃骗喝)
C、齐读
为什么柴进说你可别小瞧了他?
出示: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柴进说:“……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A、指名读
B、男女生分角色读
C、采访:洪教头、柴进分别是怎样想的?
D、从“八十万禁军教头”上你还体会到什么?(武艺高超)
3、小结
4、品读第七节
(1)自由读文,看看林冲如何棒打洪教头?(出示插图)
(2)前面的文章也要看看,读4、5节
(3)指名读4、5节,圈画“脱了、拿、掂量、喝”等动词
(4)读7节(男女生个一位,老师三人赛读)
让学生打分并说说理由(评价)
(5)创设情境: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对他们有什么话说?
(6)表演“灰溜溜地的下去”
三、课外延伸
介绍其他故事“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让学生课后进行阅读
附板书: 林冲棒打洪教头
有礼貌 自以为是
忍让 见钱眼开
武艺高强 骄傲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充满幻想色彩而又富有时代意义的短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叙了阿德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梦境。本文以“梦”为载体,以阿德乘飞船去火星旅行,与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能电话为线索,描绘了幻想中的神奇太空世界。本文是连环画形式的略读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活泼,内容简单,易于理解。重点应放在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以及借助图画识字等方面。
喜爱幻想是低年级孩子们共有的特点,课文内容符合儿童的年龄实际。教学中应抓住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走进阿德的梦境,体会和分享他的幸福与快乐。然后启发学生结合当前的科学发展,展开丰富的想像,在说“梦”中训练语言,培养语感。激发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兴趣和培养科学幻想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大意。
3、培养学生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借助图画识字。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课文连环画,儿歌以及现代科技发展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切入举偶
1、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小朋友,这个小朋友也做了一个梦,不过他的'梦可与你们的梦大不一样!(板题)
(由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启发学生谈话,营造宽松的课堂气围。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
2、观察:出示航天飞机、飞船或太空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说说对它们的了解。教师由此引出世界或我国的科技发展情况。今天让我们去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体验一下现代科技先进水平。
(由学生喜欢的图片或模型引出科技发展的话题,既实现了内容的过渡,又对学生进行了科技教育的渗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一、识字
1、默读课文,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借助拼音读准。读前提出要求:不出声,不指读。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自学字词情况。相机正音,合作交流解决不懂的词语。
3、学生交流识字情况,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经验。(教师引导:“婆、屏、型、呜”等字可以利用熟字的偏旁认记;要注意区别“呜”和“鸣”;“喽”是语气词,可通过朗读的语气来感悟。)
4、出示儿歌,自读,齐读,指名读,巩固识字:
阿德早起要旅行,乘坐飞船是新型。起飞时间还未到,可视电话传真情。
电话屏上见外婆,聊起畅销新车型。预定新车无污染,动力来自太阳能。
飞船呜呜长鸣声,阿德落地未成行。原来未系安全带,大叫一声梦惊醒。
(本课只有识字任务而无写字任各,结合本课重点指导默读的教学任务,在识字中就对学生的默读提出要求。并用多种形式巩固生字的识记,特别是儿歌的引入,还起到感知课文内容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益。)
二、默读
1、默读课文,你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知道这是一场梦?默读前,提出默读的要求:不出声,不指读,速度要适当加快。
2、再读课文,结合文中的七幅插图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3、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分小组讨论:阿德梦中的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写在卡片上。
4、把各组写有新科技成果名字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进行读书汇报。
(本文为略读课文,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因此充分放手指导学生读书,采取合作学习,抓住重点进行汇报的形式,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了学生对科技成果的兴趣。)
三、朗读
让学生根据文中的叙述顺序摆好连环画,分组接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四、拓展
1、你认为阿德的梦有一天会真的发生吗?从阿德的梦中,自己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或动笔把心中未来世界的样子画出来。
3、课外阅读科学幻想故事。
(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想像,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愿望。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表现能力,适时地将学生的学习引向生活的大课堂,体现学科整合思想和大语文观念。)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移居:改变居住的地方。
污染: 空气、土壤、水源等混入有害的东西。
预订:预先订购。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21·司马光
没有慌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有主张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课型:工艺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设计制作能力。
2,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
教学准备
学具:(1)搜集并压平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树叶数十张。(2)16开色卡纸作底板、剪刀、胶水(双面胶)。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不同树叶不同造型的设计及制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难点
在树叶贴画制作中,培养学生画面的设计及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情况)。
(二)导人新课:
1。树叶的形状,老师带你们到秋天的小树林里找树叶,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树叶形状最多。(让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
2, ,认识树叶的不同形状。教师:我们把常见的树叶概括成几种基本形体。同学们也动手找一找自己带来的树叶的不同形状。
3。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n, bsp; 教师:自然界中,树木的种类繁多,树叶的形状各异:有心形、卵形、掌形、针形、扇形等,真是多彩多姿。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自然界各种各样的树叶为材料,拼制、粘贴成一幅漂亮的工艺美术作品。
出示课题:树叶贴画。
2.读画:出示课本范图,让学生初步认识树叶贴画。
1。首先让学生说说画面的内容及构思。
2,接着分析各种图形是由什么形状的树叶拼贴而成。
3。最后注意画面的完整、构图的合理性。
(二)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
1,构思设汁画面,要求用各色、各形的树叶加以适当剪裁,让落叶变成有生命的小动物。从两条思路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画面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把构思设计好的主题,用铅笔先画出草稿,布局应注意均衡、大小适中、画面合理。
3,选择与主题相应的'树叶,有的还可以进行修剪加工。根据情况利用好树叶的背面及叶柄。
4,拼摆,用胶水或双面胶粘贴在卡纸上,压平。粘贴时要注意应从画面远处粘起,先后面后前面,注意顺序。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选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一张有生命的小动物的画,启发其他学生的思路。
(五)展评作品,欣赏小结。
1.将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评议D
2。总结并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学会了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以后我们要观察收集各种有趣的叶子,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更精美的美术工艺品,装扮我们的家或教室。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
1、 基础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望。
2、发展目标:
(1)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理解能力以及朗读感悟能力。
(2) 使学生能自主的采用小组讨论、朗读、想象等阅读方式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和表现能力。
课后查阅资料,扩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有关知识,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原来、几年之后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通过让学生演讲的方式,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
读出瀑布“原来”、“几年后”的不同感触。
四、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找大瀑布的'资料、准备课件、在黑板上画花圈、让学生准备地图。
五、教学过程 :
(一)、激趣设疑,导入 新课。
1、 同学们,你们看黑板上,画着的是什么呢?对,是一个花圈,今天,老师把这个花圈送给一条曾经是世界闻名的大瀑布,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 板课题,读课题
3、 看题质疑。
(二)、自主学习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懂的?
2、学生读书,自学,教师巡视。
3、 学生汇报读懂的地方。
设想读懂的地方:
⑴、5个生字,形近字:廷——延讯——汛——迅
⑵、理清课文思路
⑶、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以前的面貌(是怎样的呢?)
读——从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看出其流量大、从飞流直下,水形如“朵朵莲花”,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看出水流湍急——看学生的资料(图片)——看课件——看到这么雄伟壮观的大瀑布,你想说些什么呢?(三四个即可)——指导读——这么美的地方,去的人会怎样呢?
⑷巴西总统亲自投身到这一行动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葬礼的专用的黑色礼服,主持了这个大瀑布。(从这里,你看出了些什么?看出对大瀑布的重视)
⑸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
怎样特殊?(是为一条瀑布举行一次葬礼)
⑹塞特凯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
你用的是“曾经”为什么呢?现在的瀑布怎样呢?(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奄奄一息。)
指导读——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法)写出了大瀑布即将枯竭。板书:即将枯竭——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呢?——所以游人都怎样做的。
⑺大瀑布是位于巴西与阿根廷两国的交界处。
我知道有些同学带了世界地图回来,你找到这个地方吗?
4、让学生说说不懂的地方,同学帮助解决
设想不懂的地方:
(1)、为什么总统要亲自主持呢?(他为大瀑布的逐渐消失而深感惋惜的遗憾。因为这个大瀑布一直是巴西人的骄傲)
(2)、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
进行大瀑布前后的对比。
看到如此的情景,假如你是大瀑布你会说些什么呢?现在请大家来说说我的故事,用上第一人称,把自己当作是大瀑布。(3、4个)
(3) 为什么大瀑布会葬送?(小组讨论)
(4) 汇报:
1、建水电站
2、水资源浪费。
3、破坏森林、乱砍滥伐。
过渡: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大瀑布逐渐枯竭,科学家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所以大家就为他举行了这么一个特殊的葬礼。大瀑布即将逝世了,它会留给世人什么呢?(谈想法)
板书: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三)、课外延伸
在我们现实当中,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现象,你调查到哪些呢?
(四)、总结:
就让我们一起行动保护地球,让这些事情不再重演。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小公民,好吗?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10-05
教学设计方案11-28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7-05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9-1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8-2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19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9-17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