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1.课题名称:
《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培养训练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2)初读课文,感知课内容,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4.学习者特征分析:根据以往在此班上课的观察与了解我认为: 在智力因素方面:
在这节课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单元大纲要求。该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属于中等,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教法和学法:
主要是启发、讲授为主要方式。由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进行学习。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主要通过老师的分课讲授由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利用课件和网络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该单元的大纲要求
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课上积极参与思维、协作、讨论。(主动参与策略) ,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与小组成员协作使用PPT制作电子作品。(信息加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协作策略)讲解调查结果,演示PPT作品。(表达策略、参与策略) 6.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詹天佑》教学的重难点是: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怀念母亲》教学的重难点是: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彩色的翅膀》、教学重点是::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中华少年》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7、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通过图片演示和展示资料,为学生学习提供真实的情景。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创设适当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自由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课文指导 A 小组分工,分几个角色。 B 几人合作朗读课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段课文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课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段课文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带着激情在反复读,然后背诵。
8.资源
· 指导教师一名; · 网络教室;
· 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 · 与教材配套的挂图若干
· 关于介绍第二单元的图片、视频和阅读材料,关于学生讨论中需要用到的表格,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用到的相关网站的网址以及与此主题相关的或类似的其他主题网站的材料。
9. 评价
?学生自评:
?“第二单元的学习成果”讨论评价表
请公平的为各个小组的表现打分!打分可以是1~5种的任意一个。其中5为最好,1为最不好。
拓展思考题/活动: 1、在读中探讨、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能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让学生探讨、理解课文。在课的结构上体现了“三大读”:感知性读、感悟性读、巩固性读,很有层次性;而在形式上有:默读、个别读、范读、引读以及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的分角色读。
2、抓住重点进行学习
3、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加深感悟
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让学生提出疑问,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钓鱼的启示》一课,通过记叙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课文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了许多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课文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抓住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主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挂图,字词卡片。
2、学生在课前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启示”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因为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那么,这到底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3课,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
2、(板书课题)理解题目意思:“启示”是什么意思?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整体感知,初识“启示”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以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随机释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指名交流。
4、题目是《钓鱼的启示》,请你用“( )”画出作者在钓鱼中收获了一个什么启示。指名读。
三、品读赏析,感悟“启示”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提问,学生随机回答。体会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做过高要求。)
2、深入体验“我”的情感变化:
⑴ 自读:
在钓鱼的`过程中,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一直变化着的。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边读边体会,可以在旁边做上批注。
⑵ 指导交流:
① 出示语句:
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A、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
B、“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C、“可是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哭出了声。
D、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E、我慢慢地把鱼钩从……放回湖里。
② 钓到大鱼时的心情,相机指导朗读。
③ 把鱼放回湖里的心情,相机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体会“我”在这一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高兴、得意→急切、着急→委屈、乞求→依依不舍、伤心
3、深入体验父亲的情感:
⑴ 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这一系列情感变化,那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
⑵ 指导交流: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出示相关语句:
①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②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③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
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⑶ 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爸爸神态的细节和相关词句,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
4、感悟“启示”:
⑴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没有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
⑵ 学生默读思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出示文中的重点语句:“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① 这“鱼”指的是什么?
(“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②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③ “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
(“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⑶ 指导朗读这段话。
四、引起共鸣,升华“启示”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
五、课外拓展,延伸“启示”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同学们,请记住: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钓到大鱼:得意、高兴
放鱼回湖:急切、着急→委屈、乞求→依依不舍、伤心
受到启示: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感悟古诗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挚
2.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讲故事解题
1.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填颜色的游戏,世界上的颜色有许许多多,你看填哪一种最妙?
课件出示
世界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色彩而美丽,人生因为有了知心的朋友而精彩。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别人,而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他生活在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有才华的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喜欢喝酒,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诗,流传至今的有990多篇。他是谁?他和朋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讲述李白与汪伦的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安徽泾县有个叫汪伦的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
尤其是当时鼎鼎大名的诗人李白。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赠汪伦》这首诗。
3、板书课题《赠汪伦》,指名读,齐读。
4、学习生字“赠”和“伦”
(1)强调读音。
(2)区分字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
1、生自由读古诗
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书中的拼音,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一定要做到读准字音,熟记字形。
2、指名读古诗
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
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指导朗读
孩子们,古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诵读古诗时一定要讲究停顿,大家读到划线处要稍微停顿一下,大家再练一练。
4、多种形式展示读
谁想试一试?小组展示读(板书重点词做标记“将、忽、深、及”)男生读、女生读
三、品读诗文,激发想象。
(一)前两句疑难解析
1.孩子们现在请你默读古诗的'前两句,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的意思?
解读第一句。
师:谁来读第一句?
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舟”是什么意思?“欲”呢?“行”呢?
师:齐读一遍。这句要怎样读?
师:是啊,要读得缓慢一些,因为李白不忍离开自己的好朋友汪伦,他是怀着依依惜别之情离开的,所以要读得徐缓些,要体现出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我们一起读,来吧,开始!
3、解读第二句。
师:李白乘着船将要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谁来接着读?
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踏歌”什么意思?试过踏歌吗?咱们来试一试。(试试用脚打节拍,再配上简单台词“李白李白,欢迎再来”。)
读这句诗,你们发现什么问题没有?能够发现问题的同学有双慧眼,火眼金睛。
(为什么要在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呢?)
为什么要在李白离开汪伦的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他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送客你会这样送吗?
(我们的想象当中,不是汪伦一个人踏歌相送的,他是把整个村子的人都组织来踏歌相送。)
请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送别方式。
师:拥抱和招手都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送别方式,可汪伦却与众不同,他对李白是踏歌相送。送别一般都是很悲伤的,李白是性情豪放的诗人,会喜欢这种悲悲切切的送别形式场面吗?是啊,只有真正了解李白的人才会用这种如此独特的方式送别,真是知李白者,汪伦也。
踏歌这种送别的形式是汪伦他们当地送别最要好的朋友的一种礼节,汪伦踏歌相送,李白事先知道吗?你是从个词看出来的?(忽)
这里李白有两个没想到,你认为是哪两个没想到?(李白带着惆怅的心情离开汪伦,没想到汪伦来送他,从“忽闻”可以看出;另一个没想到送别的方式很特别,洋溢着热情。从“踏歌”可以看出。)
李白此时心情怎样?
(A惊讶的,读——B激动的,读——C喜出望外的,读——)
4、总结一二句。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两句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叙事
解读三四两句
耳边回荡着汪伦发自肺腑的歌声,眼前流动着碧绿的桃花潭水。李白百感交集,千言万语会成一句话。引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这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虽然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但是却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
师:“不及”什么意思?
师:“深千尺”什么意思?“千尺”相对于83层楼还高。桃花潭有这么深吗?作者为什么要写桃花潭的水深呢?(用桃花潭水的深和汪伦的情谊做比,突出汪伦对李白的情谊十分深厚。)这是什么手法?(夸张)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想象奇特,飘逸洒脱,善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来读读李白的这些诗句。
课件出示李白诗句,齐读。
李白就是用这极度的夸张表达他的强烈感情,让我们一起读出李白的真情,李白的豪迈。
师:是啊,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船渐渐地离岸了,此时,我们就是李白,此刻,我们就站在船头,(全体起立)让我们对着岸上的汪伦深情地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船越行越远,看不清汪伦的脸了,听不清汪伦的歌声了,让我们大声地对汪伦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船儿啊,请你慢点开,再慢点,已经看不见汪伦的身影了,但他的深情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假如此时你就是汪伦,你的好友即将离开,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而此刻,你又化身成李白,面对为你送行的朋友,你又想对他说点什么呢?
总结,这就是“抒情”。板书:抒情。
从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深厚的友情)那我们就读出你的感受吧!
(1)指名读。(3-4名)师评:一个重情的李白。(指名读。)一个被友谊深深感动的李白。老师已经感到了你的依依不舍。老师感到你此刻是多么的痛苦。我都看到你快掉泪了。
(2)孩子们,让我们放下书和李白一起把这首诗送给汪伦。女生先来(师评:柔情的相送)来,男生也一起来。(师评:真是是一种豪壮的送别)
站起来一起送。背诵全诗(真是一种深情厚谊的相送啊!)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此时我们已经来到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朝,来到安徽泾县的桃花潭边,我们看到了什么?
播放视频
四、拓展延伸,课内外结合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想不想再读一些送别友人的诗句?请听!(播放课件)
师:是啊,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那一杯杯浓浓的茶,让人喝了回味无穷,精神百倍;朋友就是那一坛坛的陈年老酒,让人饮了唇齿留香;朋友就是那春天里绵绵的细雨“润物细如无声”沁入了我们的心脾,
五、作业设计,延伸课堂
师:以前的作业都是谁给布置?
师:想不想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师:敢不敢?
师:那么自己设计一份作业,想想怎么设计?师引导:可以把它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还可以续写一篇文章,老师帮你开个头:岁月轮回,时光穿梭,转眼间已到了二十一世纪。有一天,李白乘坐着一辆轿车到桃花潭去游玩。正看得起劲时,忽然后面有人喊了声:“李白!”李白回过头来一看,原来---------。你能接着写下去吗?发挥你的想象试一试。
六、结束语
师:时间匆匆,转眼间一节课结束了,我们通过交流已经成为了好朋友啦!我会记住你们,你们会记住我吗?谢谢大家!我想会的,因为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还在我们心间流淌,让我们齐诵《赠汪伦》,把友谊记在心中。
板书设计:
23古诗两首
Zènglún
赠汪伦
唐李白
---行---闻---(叙事)
深情厚谊
---深---送---(抒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我们班有很多同学是外地的,老师问一问,你们的家乡在哪,是什么样的?
2、老师的家乡在农村,那里是平原地区,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每到秋天,那无边无际的稻田就成了金色的海洋。微风吹来,一浪接一浪,此起彼伏,美极乐!一行行出工、收工的人们走在纵横交错的田埂上,精神抖擞的、快活的唱着歌,有的拿者镰刀,有的拿者箩筐。原来他们在互相帮助,,一起收割稻谷。收割完这一家的,又去收割另一家的。这样一家一户的互相收割,多么和谐、多么互助呀!乡亲们的这一幕幕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3、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板书课题。
二、质疑,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纷纷提问。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103页,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画上☆,表扬表扬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做上?。生开始自由读课文。
3、生读完后,自由汇报:
⑴ 当学生说什么是搭石时,老师相机鼓励:你能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学习习惯真好,希望大家都向你学习。学生一起齐读什么是搭石。谁能用简笔画把搭石画出来?学生上台画搭石。
⑵ 当学生说不理解的词语时,老师相机引导并鼓励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说到词语,老师正好这儿有些词语,我们一起去打打招呼吧。
4、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汛期 间隔 联结 谴责 俗语 懒惰
理所当然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脱鞋绾裤
协调有序 溪水猛涨 山洪暴发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自主感悟
搭石,这就是家乡的人们过小溪时要踩踏的。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让我们睁大眼睛去发现美,欣赏美。
1、请三名同学分段读2、3、4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象,你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用笔划记出来。
2、家乡美,家乡的人们美,你们读得也很美。来,四个学习小伙伴一起来说说发现的美吧。
3、美丽的事物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谁来踊跃的告诉大家你发现的美:
⑴ 当生读无论怎样才肯离去时,问:从这你体会到什么美?学生答: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真的很美,这是一种心灵美。老人的这份美德,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一读。老师引读这一段。无论怎样、只要、一定、直到、才。(课件出示)想象:人踩老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动作、表情呢?老人的心灵的美你们也看见了,真的不简单,我们再来读读吧。
⑵ 当学生读到具体的美每当美感时,我们分男女生读读这美丽的画面:
谁来演一演走搭石的情景?让五个同学走搭石。现场采第一位、二位同学:你为什么走得这么快?生答:我不走快,后面的人无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老师评价:你真是为他人着想的好同志。怪不得有句俗语叫紧走搭石慢过桥。问同学:他们走得怎样?
指导朗读,让我们轻盈的、有节奏的读一读这部分。
⑶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美?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互相礼让、尊老爱老。
齐读、男女生读。
4、作者看到人们走搭石的情景,看到人们的心灵这样美,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5自然段。
二、拓展延伸
我们闭上眼睛,变成了一只快活的小鸟,飞呀飞,飞过高山,飞过大海,来到你的家乡,你会看到什么美呢?
回到现实当中,像放电影一样回忆一下,我们的周围有那些美丽的事物?同桌说一说,汇报。
老师总结:我们不但要用心发现,我们更加要创造美,这样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三、布置作业
妙笔生花:只要有心,能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我们要来写一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感情读文。 创设诗意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2、 感受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捉泥鳅》,出示几张充满童趣的图片)
师:这样的音乐,这样的图片,让你想起了什么?
生:想起了我的童年。
师:是呀!童年就像这歌声,像这图片一样,优美、令人回味。其实呀、老师也非常渴望能回到童年的岁月。童年是什么?你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么样?是否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零碎而模糊?
出示童诗:童年
童年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墙上腿上的风筝,
追着风筝奔跑的脚步。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嬉戏,
软软的泥巴甩了一脸。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一个小闹钟,
滴滴嗒嗒地走着,
让你珍惜每一分钟。
(生默读童诗片刻)
师:是呀!童年如诗如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4课《麦哨》这篇课文,重温童年那久违的快乐。(师板书课题:24* 麦哨)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在品赏童诗过程中也更深入地感受童年的快乐、美好,受到感染。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是一篇阅读的文章,请同学根据老师给出的自学要求、自由学文。
㈠出示读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㈡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重点指导“穗、嚼”等字读音,写好“兜、裹、嚼”等字。
②生分段朗读课文
③播放录音范读。
师:你觉得我们刚才读得怎么样?
生:没有感情;声音不动听……
师:是呀!这读书要是没有感情,就像没味道的菜,没滋没味。书香伴着轻快的旋律,你感受到的乡村孩子生活怎样呢?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啊,你来,谢谢。
(生自由发言)
①乡村孩子非常可爱,非常快乐。
②乡村景色美丽。
③乡村孩子生活天地广阔、自由自在。
④乡村孩子的情感纯朴。
……
师:乡村孩子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都是那样美好!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童年的生活,是本环节教学应达成的一个主要目标。在学生初读、再读课文后,让学生说感受。旨在检查学生的初读成效,亦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同时,这一环节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这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三、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师:在作家陈益的眼里,童年是那甘甜清凉的.“茅茅针”、柔美的“麦哨”……让我们走进文中去感受。请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特别的美的部分,试着读一读,并说说美在哪里?
(生长时间默读)
师:好吧。我们开始交流。
句①:“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很形象,突出孩子们的欢喜。 师指导朗读该句。
师:你能再读读这句吗?
(生朗读该句)
师:哪一位再来?
句②: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生1:我觉得这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色彩鲜艳的农家风光世界。 (师用电脑平台为生展现风光图)
师:还有谁也觉得这句很美?
生2:我觉得它写出了即将获得丰收的喜悦景象。
生:这句令我想起了家乡金黄的稻田,农民收割的情景。
师:很好,你的想象很丰富。这景象真得很喜人,让我们怀着这份喜悦来读读这句,好吗?
(生齐读该句)
师:你们看,这是一个很精美的句式,我建议大家把它背下来,好不好?还有哪位同学?
句3: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生1:这里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把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是农村特有的运动场。
生2:我觉得还写出作者对这“运动场”的赞叹与喜欢。 师:对!真好!你能读读吗?
(生2朗读该句)
(师指导朗读,重点词放在“强”、“简直”与“天然”等词上,语气由轻柔到重读,要读出草地柔软,又要读出后半句的赞叹)
句4:“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生1:这句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有过的经历,句子中的动作词用得很准;之前,我不懂得怎样表达,要把它背下来,以后作文可以有用场。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2:我仿佛看到了农村孩子聪明、可爱的形象,不像城里的孩子怕这怕那的。
师:你真是个留心生活的孩子。
句5……
小结:乡村孩子的聪明、可爱,乡村的优美田园风光,乡村孩子无拘无束。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0-05
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8-26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7-05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19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9-17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9-02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9-17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