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学生作文>六年级作文>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5-08-29 10:45:19 六年级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

  在我的家乡,每到春节,人们除了贴窗花、吃饺子和走亲戚外,还要写几幅对联,贴在自家的门板上。我对贴对联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缕袅袅墨香,常常唤起我美好的回忆。

  腊月末,家乡的人们就已经忙着剪窗花。在剪窗花的同时,我还缠着奶奶讲窗花各种吉祥如意的寓意。一天下来,我们收获满满,连堂弟都剪了一个小小的“福”字。大人们在每一扇窗户上都留下了红火的印记。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街上到处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人们张灯结彩,好不热闹。这一天,人们还要贴对联,寓意吉祥如意、步步高升。诗人王安石曾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由此可见对联的重要性。我一直在练书法,便写了一副。甩开大笔,只几下,右联“新岁乘龙立宏志”就写好了;再把笔潇洒地连挥七下,左联“牛肥万户示兴年”立即呈现;最后我一横笔杆,横批“吉祥如意”就完成了。精通书法的.爷爷看完高兴的不得了,说道:“乖乖,不得了啊,大孙子的书法都赶上我了。“不一会儿,这副对联就贴到大门上了,来访的客人都赞不绝口。

  远居他乡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寓意团圆美满。但今年由于疫情的关系,我和父母无法回家过年祖父从家乡打来了几个电话:“春节要记得贴对联哦。”我依言而行,那悠悠墨香,又溢满心间,我幡然醒悟,春节对联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关怀,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瞬间,我又联想到我那美好可爱的家乡!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2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我的老家湖南也不例外。尤其是过年的时候,规矩特别多。

  除夕的时候,一定要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整只的清炖,最好是公鸡。炖好后把鸡头立起来放,鱼蒸好后要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

  湖南人还有吃腊肉的习惯,不过与四川蒸腊肉不一样,我们喜欢把它和香干或是酸豆角混在一起炒着吃。吃起来油香满口,特有嚼头。有时候也会拿冬笋和它一起炒,这样在咸香外还有一种清鲜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年三十晚上的鱼和鸡千万不能吃完,要余下一点留着初一再吃,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的意思。

  吃完年夜饭,一家人要围在一起烤火、看电视,等到过12点,要放鞭炮“迎新年”。我们称之为“坐田埂”,也就是大家说的“守岁”。迎完新年,这时才可以去睡觉了,在北方,大年初一都有吃饺子的习惯,但是我们湖南人却是吃米酒,也叫甜酒。甜酒的做法可是很复杂的,提前一天要把糯米泡上,中间还要换几次水,泡好的水然后拿去蒸熟,蒸好后倒进盆里晾凉,最后加上酒曲让它发酵,过两天,就可以闻到酒香飘飘了。我们是把甜酒和蛋还有红枣一起来烧汤,听老人说能增进食欲、有助消化,还可以提神解乏呢!

  都说四川人吃辣厉害,孰不知辣椒却是湘文化的图腾,我们湘菜都说以辣子当头,同时兼顾色、香、味。让食客吃罢汗流浃背,唇齿留辣,回味良久!

  其实我们的春节还有许多风俗值得去了解,如果你听了我的介绍,想了解我的家乡,随时欢迎你来做客!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3

  “正月十五闹元宵”。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的扩大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期,元宵张灯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风俗。而元宵节拉兔子灯,则是因为兔子灯里的兔子代表着月亮上的玉兔。正月十五既是元宵佳节又是月圆之时,兔子灯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美好期盼。

  拉兔子灯也是许多上海人儿时最有味道的元宵记忆。夜晚,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在弄堂里拉兔子灯。钢丝弯出的'兔子架,白宣纸贴出的兔子毛,木轮滚出的兔子脚。

  去年元宵,为了追寻那一丝记忆中的上海味道,妈妈买来了制作兔子灯的材料包,过一个上海味儿的元宵。我取出材料包中大小不一的钢丝圆环,将两个的椭圆交叉,在交点处用黏土固定,把两个稍小的圆环粘在椭圆环的前后两端,就做好了兔子灯的身体。在身体的一端,把两个圆环呈30度角固定在一起,顶端岸上一对长长的椭圆形耳朵。两个最小的钢圈交叉固定后粘在身体的另一端。然后再将带有蜡烛的底座安在兔子底部。最后将整个兔子架上糊上白色宣纸条,贴上红红的眼睛,揣上绳子,一只可爱的兔子灯就完成了。

  我和妈妈把兔子灯拉倒花园里,点上蜡烛。皓月当空,草坪上,无论是手工兔子灯,还是流水线生产的兔子灯,都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光芒。万家灯火将夜晚照亮,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

  那个夜晚,草坪上一个个欢乐的身影,成了我最美好的元宵记忆。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4

  自古至今,一直流传着一个古老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恶之际也会吞食村民,闹得人心惶惶,一次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它似乎害怕红色,人们喜出望外,于是到了大年初一——年兽出没之时,家家户户点起红灯,穿起红衣,守岁,后来也渐渐有了放鞭炮的习俗,这便是春节的来源。

  说到春节的习俗,其中让我开心的便是春节时包的饺子,一个个小巧玲珑。但要吃到饺子,自然得自己做了,我不是做饺子的行家,我妈妈可精通十八般菜肴,每当她(包出)一个个令人馋涎欲滴的饺子时,我都忍不住直流口水,哥哥擀面的技术恐怕算的上是“江湖第一人”,左手(拿)面,右手拿擀面杖,就这么擀了几下,一个又圆又大的饺子皮便已做好了,我也尝试过擀面,可惜(擀)出来的面饼没形状,又厚又重,可说是千姿百态啊。

  接着便是下饺子了,想着煮完了饺子就可以品尝那美味可口的.饺子,我的眼睛恐怕也要变成饺子了。下饺子也是需要“武功”的,我功力尚浅,无法无法做到似爸爸那般炉火纯青,也在不断进步,爸爸常夸我很有天赋。

  下完了饺子,到了我擅长的领域了,那便是品饺子,我可说是饺子美食家,对饺子的好坏一吃便知,妈妈包的饺子格外好吃,先把饺子加成两半,饺子刚出锅会烫,为了不烫伤口腔,我通常吹一吹再吃,只觉那饺子的又鲜有香,只吃的我魂飞天外,如痴如醉。品完饺子,便开始大快朵颐,吃的好不痛快,恐怕一顿也得吃了有20个朝上了,才肯罢休。

  我家乡的习俗实在太多了,但令我欢喜的便是吃饺子了,在吃过成千上万外面别人包的饺子后,我还是觉得只有家的味道才是真正好吃的。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5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好的食物,我妈妈喜欢的美食,都是浙江味道——肉粽、年糕、野火饭。这中间,她最怀念的,却是年糕。她常说:“其他的都能自己做,正宗的打年糕,很难吃到了,这在小时候是一年的幸福。”

  提起年糕,妈妈的眼睛里是满满的回忆:“腊月初,乡亲们就会自发组织打年糕,十几户人家一起,洗净常年放在院里的大石臼,分工合作,掺米、淘米、磨粉、蒸粉、打糕、点红,流水线作业,男人们干体力活,女人们做精细的活,小孩子负责给打年糕的各家送年糕,忙忙碌碌,特别热闹。在蒸粉的'热气里,在年糕头蘸糖的甜味里,年的味道就浓了。”她语调上扬,娓娓道来,还找出舅爷爷打年糕的视频:“打年糕是江南农耕文化的一个表现,腊月打的年糕,泡在水里,要吃到清明节,既意味着年底丰收喜悦绵延,也是对来年更好的期盼,一年更比一年高。”

  看完视频,妈妈又感慨:“现在年糕都机械化生产,随时能买到,但是味道就比手工打的欠那么点,没有纯天然的糯米香,没有年味。”

  是呀,在我心中,年糕的口感没什么区别,但对妈妈来说,她小时候的打年糕,是家乡的味道和乡土自豪,她对年糕口感的喜爱,是对年俗的怀念,也是身处异乡对老家的“睹物思人”。打年糕,对妈妈来说,是永不淡化的民俗,是幸福的民俗。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

  春节是个欢乐的节日,也是人人都喜爱的节日,随之也有非常多的风俗。

  给压岁钱是其中一个,传说原来有一头怪兽叫岁,每当大年后一天就出来祸害人间,而且还专吃小孩,一天晚上一个小孩把长辈给的压岁钱放到了枕头下,在夜深人静时岁出来了,恰巧来到了这个小孩子的房间,正当他流着口水把罪恶双手伸向小孩子时,压岁钱放射出金灿灿的光茫,岁就像被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们见方法非常有效,便都在过年时将压岁钱放到了枕头边。延续至今压岁钱不只是赶走岁还有长辈对晚辈的祝福。

  春节除了给压岁钱,人人重视的习俗就是吃年夜饭了,这天晚上一家人都会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在下午妇女们会一头扎进厨房做个满汉全席来感激长辈,年夜饭也与平常的饭菜不同,而各有个的`寓意: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吃鱼寓意有头有尾年年有余、吃芋头和腐竹寓意富裕……

  吃过年夜饭我们就会守岁,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下棋、喝茶、看晚会、看书……不管干什么事情,你乐意就行。

  我喜欢春节,喜欢各种各样的风俗。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7

  今天,是我期盼已久的清明节,又可以吃到奶奶做的清明饼了,我一大早就来到了奶奶家,不过这次我要试着自己做清明饼,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尝尝我的手艺。

  我先按照奶奶说需要的'食材来到超市采购豆腐干,酸菜,肉,艾草样样备齐了,我一蹦一跳的回到了奶奶家。只见奶奶把肉切成了条状,把艾草打成了汁与面粉,和在一起,再把豆腐干也切成了条状与肉,酸菜,共同倒进了锅中翻炒。我来揉面团奶奶在曹县面团揉好了,下也炒熟了,热气装进了我的鼻孔,让我不经意间咽了三口唾沫,奶奶带上了一次性手套,教我做清明饼,做法很简单,因为材料都已经准备好了,我对奶奶说:奶奶,我就做个小的给你们吃,我第一次做,没您做的好吃。奶奶笑着对我说:好好好,我孙女做的肯定好吃。

  只见奶奶把面团柔成了扁圆形,把线塞进去,再揉成球。

  做完清明饼,妈妈告诉我你知道吗?清明节有一个习俗,就是放风筝,放到,再将风筝的线剪断,就代表今年的晦气都随着风飘走了,我激动的说,那太好了,我一定要让今年的晦气都随风飘散。

  我们来到广场,妈妈放风筝,我拿着一把剪刀,妈妈像个小孩子似的跑来跑去,风筝慢慢的放到了处,随着咔嚓一声,风筝线被我剪断了,瞬间飘的无影无踪这也代表着今年能平安了。

  清明饼真好吃,你会做清明饼吗?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8

  看,一幅幅喜庆的春联,听,一阵阵响亮的鞭炮声;闻,一股股年夜饭的香味。盼着,盼着,春节就来到了我们身边。

  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无论大人们有多忙,都要回家和家人们团圆。临近傍晚,大人们开始准备一年中最后一顿饭了。年夜饭中得有一条大鱼,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年年有余”,还有一盘丸子,寓意着“团团圆圆”,有一盘如玉一般晶莹的大白菜,代表着“遇百财”。等人都到齐了,就开始细嚼慢咽地吃年夜饭。这顿饭要慢慢吃,边吃边守岁。较小的孩子都睡去了,大人们就静静地守岁,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一年中的第一天。人们备好了压岁钱,把红包交给小孩子们,小孩子们会乐得合不拢嘴。压岁钱还有一个有趣的由来: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崇”的怪兽,在大年初一的.晚上来吓小孩子。有一户人家的小孩子得到了八枚金币,他在临睡前把金币用红布包住,放在枕头边。当“崇”来吓这个小孩时,用红布包着的金币突然金光一闪,把“崇”给吓跑了。原来那八枚金币是八位老仙人变的。村子里的人知道后,纷纷效仿。由于“崇”与“岁”同音。所以就变成了“压岁钱”。

  春节最热闹的事情就是放鞭炮了。小孩们捂住耳朵,目不转睛地盯着鞭炮,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嘴巴乐得合不拢。鞭炮的响声传遍了大街小巷,使街上增添了几分年味。

  春节来也匆匆,去的也匆匆。一眨眼,充满年味的春节就过去了。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9

  “咚咚咚,咚咚咚”随着龙舟上的鼓敲得越来越响,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就到来了。中午,我们一家准备去爷爷奶奶家吃饭,也尝尝他们亲手做的粽子。

  在去的路上,妈妈给我讲起了关于粽子的来历:战国时期,屈原因为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力报国,最后自投汨罗江。百姓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尸体,就把粽子喂给鱼虾吃。

  一进他们家门,我就直奔厨房,只见奶奶在里面准备粽子和今天的午饭。“奶奶,我也想学包粽子!”我喊了一声。奶奶微笑着看我:“好啊,你过来,我教你做。”奶奶拿出一些食材,“这是糯米,这是粽叶,还有,这些是粽子馅,有肉,有枣,豆和豆沙。”说着,奶奶拿起一片粽叶,我也跟着拿了起来。只见那粽叶绿油油的,好似翡翠。奶奶继续说道:“把这张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状,然后按住那尖角。嗯,嗯,对了。”奶奶一面说,一面帮助我,使我不会弄出太大的差错。“来,过来。你看,把这些糯米抓一点起来,放在漏斗里。”这些糯米,就像某种动物的卵,平静地躺在翠绿的叶子上。“放点粽子馅,再放上米。把剩下的粽叶绕粽子几圈,最后用绳子绑上,就好了!”奶奶再次伸出援手,帮我的粽子加紧完工。很快,我便掌握了做粽子的方法。接二连三地又做了几个粽子。“做好粽子后,把粽子放入锅中,倒上水。“注意,水一定要没过粽子哦!”奶奶讲起了煮粽子的方法,一边讲一边开始煮粽子。接下来,只用等待粽子变熟了。

  “粽子做好了!”奶奶把一大盘粽子端上餐桌。豆香,枣香,肉香一起扑入鼻中。再解开绳子和粽叶,咬上一口,口中那可口的味道更是令人难忘,在一旁的.人也都纷纷赞叹道,今年的粽子仿佛格外美味,有一种家乡的味道。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希望这种传统习俗能永远流传下去。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更爱家乡的传统风俗。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0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那天,家家都会聚在一起,吃汤圆,看花灯……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家都会自己做汤圆吃,有甜的,也有咸的。妹妹喜欢吃甜口的,可我更爱吃咸口的。“吃甜的!”“吃咸的!”“甜的好吃!”我与妹妹再次争论起来,外婆总是笑眯眯的看着我俩“好好好,两个口味都做!都做!”“耶”我与妹妹一拍即合欢呼起来。

  外婆拿出一大碗糯米粉,加入水,便开始揉和面团。只见外婆的`手沾满面粉,在碗中揉啊揉,一会儿把面团“折”起来,一会又翻过去。几个动作反复进行着。不一会儿,一块光滑的面团展现在我眼前。紧接着,开始搓汤圆了。我们全家都围在桌边搓汤圆。一块块小面团在我手中变成了一个个圆滚滚的“球”,妈妈和外婆再往这些球的肚子里装点料,就完成了。另外,我还搓了几颗小兔形状和星星形状的汤圆。

  准备下锅了,白滚滚的汤圆一个个跳进锅中,随着沸腾的水,在锅中翻滚,如同一群白白胖胖的顽皮孩子,好似在锅中游泳呢!不一会儿,一个个汤圆浮在水面上,变得更胖了。再捞起,装盘,热气腾腾的汤圆令人垂涎三尺。我抢先吃了一个,却烫得咽不下去。咬上一口,芝麻味的流心露了出来,溢满口腔,甜腻腻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趁着空闲,外婆又用实心的小汤圆,煮了一碗咸的。一家人围在桌边,吃着热乎乎的汤圆,其乐融融。我边吃边问爸爸:“老爸,这吃汤圆有什么含义吗?”爸爸放下勺子,回答道:“这汤圆谐音“团团圆圆”,寓意阖家幸福团团圆圆啊!”

  吃过汤圆,我们有去看了花灯。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花灯让人应接不暇。有兔子形状的,有莲花形状的……看到很晚,我们便回家了。

  难忘……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1

  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时光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我最喜爱的节日——春节。

  春节中我最喜欢的当然是收红包了。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从床上爬起来,跑去向长辈拜年,大人也早就为我准备了祝福话和鼓鼓的大红包。春节可真幸福啊!

  春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团圆在一起,吃香喷喷、热乎乎的团圆饭,在这团圆饭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像天鹅一样白的.饺子了,只见饺子像一个个白色的金元宝一样躺在汤中“泡温泉”呢!拿一个放入口中嚼一嚼,香喷喷、软软的,顿时觉得饺子美味至极。大人还会在饺子里放上一枚清洗干净的硬币,谁吃到,谁的福气就更大。于是,我多吃了不少饺子,当我正沉浸在那饺子美味的味道时,突然,咬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吐出来一看,竟然是那枚硬币,我高兴极了,心想:哈哈!这下我绝对更有福气了!美味菜肴满满一桌,大家举杯共饮,说着吉祥话,家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春节当然少不了春节联欢晚会。美轮美奂的舞蹈让我陶醉其中,丰富有趣的相声表演让我捧腹大笑……

  春节是一顿美味的团圆饭,是一句句吉祥话,是爱与深情,更是对未来美好世界的向往。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2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的老家十堰也有许多传统风俗,我感兴趣的是除夕守岁。

  大年三十,全家围在一起吃过团年饭后,就开始守岁了。我们先在房门上贴上倒着的“福”字,再换上新衣服到院子里发花炮,这是我开心的时候,五彩缤纷的花炮把天空装扮得格外美丽,我想:“年”早就被吓得永远也不敢出来了。然后,我们全家围在一起边聊天边吃零食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晚我可以放开肚子吃零食妈妈也不会说我,也不会催我去睡觉。快到十二点,听到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我跟爸爸就到院子里点燃一长串红红的鞭炮。后,回到屋里,妈妈已经煮好了胖乎乎的饺子,这时,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

  除夕的“福”字,除夕的'花炮,除夕的饺子……都是那么有趣,我爱老家有趣的风俗习惯。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3

  我的家乡在随州,这是一个离大城市武汉不算太远的地方。老家的房子离市中心很远,条件也不算很好,但不管怎样,只要我春节回老家时,爷爷奶奶就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习俗。

  “嗷……嗷……嗷!”随着一阵难听而又悲伤的叫声,远在家后小山上玩游戏的'我和哥哥姐姐们一听就知道是家里在杀猪。每年都这样,我心里乐滋滋的,不知道为什么,像我这种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孩子从小就很喜欢在老家看看大自然独特的景色。

  到家时,我看见爸爸和大伯、叔叔们都围在猪圈子旁边,只见爷爷手拿一个大弯钩子,虽然猪害怕得在圈子里乱跑,但爷爷还是很精准地勾住了猪鼻子,猪又发出了一阵阵低吟,连隔壁好几户的邻居都过来帮忙了。

  猪被摁在了木架上,我们几个小孩都凑得很近,想亲眼看看,虽然有点残忍,谁知被大伯给赶走了。

  老家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放烟花,我们家四个孩子年年都要买许多好看的小烟花,但最重要的,还要论爷爷买的一圈大红色鞭炮,全部铺开有四五十米长,可以从家里一直摆到村口,每年爷爷点鞭炮时,我们几个是又怕又好奇,先躲在屋子里,但就算这样,关好门,捂着耳朵还是觉得那声音震耳欲聋。

  忙完了年夜饭,就要去走人家,老家这边亲戚多,红包拿到手软,和家人一起团聚在一起看春晚,和兄弟姐妹们一起上山爬树,下河捞鱼……

  我总觉得每年过年的那几天过得非常快,快到我总是来不及与小伙伴们多玩一下,快到我总是来不及再去田野里看一看,快到我总是来不及细细地品味过年的滋味,快到……

  比起大城市的和农村,我更愿意选择农村。虽然没有平板、手机,但过的比那些沉迷电子产品的日子更充实,虽然没有大城市繁华的外表,但有着大自然朴素的外衣。

  回家的快乐,你懂了吗?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4

  在元宵节当天,悬灯结彩,阖家团圆,好不热闹。

  在元宵节那一天晚上,我和家人一起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赏花灯了。

  我去了青少年活动中心赏花灯。我刚一进门,就挤在了灯笼堆里。灯笼里的光源汇聚在一起,亮得我睁不开眼睛,纵使馆内在晚上没有上灯,这些灯笼也将这里照的灯火通明。这些灯笼里,有一群“大高个儿”挤在两旁,还有一群“矮冬瓜”堆在中间,它们都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一些穿了红色的衣裳,想让来的'人都能注意到自己的红红火火;一些穿着蓝色的衣裳,显得十分稳重,才不像那群骄傲的红灯笼一样四处张扬;还有一些太害羞了,穿上了绿色的衣裳,配上火光一照,就看不见它的颜色了。再往远处走,有一群“兔子”灯笼,一个个的浑身雪白,在点上眼睛,抬起前爪,如果再配上一片草地,可真就与兔子无异了“真好啊。”一名老人望着“兔子”灯笼,不禁发出了赞叹;一名游人站在小灯笼边,安静地盯着小灯笼,仿佛在思考什么;一群小孩望着“兔子”灯笼,又蹦又跳的,玩得不亦乐乎

  望着这些灯笼,让我想到了诗人卢照邻写的“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关于花灯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伤人害畜,人们组织攻击它们。一只神鸟来到人间,却意外被不知情的人们打死了。

  天帝知道后大怒。命人在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天帝的女儿不忍心让人们受难,就偷偷驾祥云来到人间,把消息告诉大家。在大家焦头烂额之际,一名老人出了主意,让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放烟花,点上彩灯,天帝就以为大家都被烧死了。这招果然有用,大家都平安度过了这几天。

  在元宵节当天,是大家团圆的日子,是一个吉祥的日子。祝愿大家都能阖家团圆,共享欢乐。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5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繁华的大城市,武汉。每年的正月十五,等天一黑下来,人们就会跑到街上闹花灯,过元宵节。

  今年的元宵节也像往常一样热闹,我们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吃着汤圆,提议去外面走一走。

  大街上果然热闹,灯笼照亮了这个夜晚,赶走了黑夜。看着一个个五花八门的灯笼,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元宵节要挂灯笼呢?”于是,妈妈告诉了我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有一只神鸟迷路了,飞到了人间,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了非常生气,让天兵在正月十五的时候放火烧人间。天帝的女儿不忍心让老百姓们受难,于是偷偷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百姓。人们非常害怕,有个老人想了个办法:在正月十五那天摆满红灯笼,放鞭炮,让天兵以为人间着火了,这样就可以躲过这次灾难。果然,正月十五那天,天兵看见人间灯光通明,硝烟四起,就回去禀告天帝不用放火了。人们为了感谢天帝的'女儿并纪念这一天,就在正月十五时挂花灯,赏月亮。这就是元宵节的来历。

  不一会儿就到了猜灯谜的地方,我看到了一个灯笼上写着:凿壁偷光(打一三国人物)。我思绪一动,这不就是孔明吗?我争先恐后地来到兑奖处,说出了答案。一个叔叔笑眯眯地拿出一盒汤圆递给了我,我接过汤圆,高兴极了。

  回到家后,我尝着靠自己努力获得的汤圆,美味极了。真希望下一个元宵节快点到来。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08-27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06-03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04-10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0-17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02-25

小学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1-14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09-06

【精华】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0篇01-02

关于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优秀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