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2-26 10:02:1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集合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集合4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和具有三美特征的《再别康桥》共同组成一个文本,出现在这一单元,那么我们就得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在音乐般的节奏中,在优美徜徉的语言中,在回环往复的结构中,在朦胧如雨的意象中,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去探索美。

  二、说教学目标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把握文章情感,理解意象。

  知识和能力:了解有关戴望舒的知识,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过程和方法:探讨意象的多角度理解,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悟雨巷诗情诗境

  难点:体会本诗“丁香姑娘”“雨巷”等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的手法,初步学会鉴赏象征诗

  四、说学情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现代诗歌,懂得一些鉴赏诗的基本方法,但象征诗还是第一次碰到,所以理解象征手法还有一定难度。另外本诗写作年代久远,学生很难理解其历史背景。六、五、说教法学法

  (一) 说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朗读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诗歌是一门抒情的艺术。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以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使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学生对诗歌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讨论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对意象进行多角度理解,发挥学生自主性。运用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完成本课。诗歌重在朗读,所以本课四个环节的解读都在朗读中完成。

  (二)说学法

  关于学法,依据对话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本诗歌意象比较朦胧,对意象的理解和把握是鉴赏本课的关键,多元解读和问题探究能有效促进对话教学,实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听惯了北方胡同里粗犷的叫卖,看惯了北国风光的千里雪飘,却不曾体会,那细雨如丝的江南空气中氤氲的朦胧与凄婉。一条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纸伞,一抹丁香般的身影,一点太息般的泪光,若有若无地,飘进那杏花春雨,又消融在青石路巷。是什么样的意境如此荡人心肠?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欣赏那别样的美。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感音韵之美

  我不准备一开始就按部就班地介绍作者和背景,因为我想努力创造一种读诗的心境,随着导入直接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而不想因为作者、背景的介绍而中断;再者,介绍之后,反而扼杀了学生自己对诗的想象和理解。尤其这首朦胧的小诗,更有多样的解读。

  初听配乐朗诵,进入诗境,同时展示江南雨巷的画面。这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是那么完美,而诗歌本身,不就是一曲动人的旋律吗?

  再听配乐朗诵,思考:诗人的音乐美是怎样造成的?

  (三)深入研究

  1、在读语言,品情感之美

  在整体感知了诗歌的音韵和情感后,让学生再次诵读,根据刚才分析的感情勾勒出你想象中的雨巷之景,并且画在纸上,并口头描述。有何人、何物、何景、何情?朦胧、凄清、悠长、寂寥的雨巷该是怎样的?结着愁怨的丁香有时怎样的一个姑娘?

  2、品读内涵,品思想之美

  舒缓的旋律,淡淡的忧伤,把我们带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徘徊惆怅?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倾注了如此愁怨的诸多意象?诗人为什么想要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愁怨的姑娘又是谁?(同学分组讨论,小组代表作答)

  (四)结束语

  美是丰富多彩的,清丽明快是一种美,隐隐旷达是一种美,同样舒缓低沉、忧郁凄凉也是一种美,戴望舒的《雨巷》便是一首美丽的忧伤。但我们不能为了美而学戴望舒的伤感。毕竟他有那个时代的情绪背景。同学们可以课下深入的了解戴望舒。也可以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学习他高尚的审美情趣,学习他的爱国情怀。

  (五)作业:

  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景,展开想象,描写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姑娘”。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美丽的武夷山》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青青的山》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散文,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旨在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体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受。本文的语言与内容和谐一致,采用比喻和整齐的对句,简洁而明丽。但是本课有15个生字,另外在加上回生字,将近有20个左右,因而识字量较大,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生来说,朗读起来难度较大。

  学情分析:

  由于教材的版本不一样,而且本课生字较多,学生读起课文来,相对难度较大。另外,这个班的孩子除了个别几个由父母带着游过宁夏境内的个别景点外,其他的孩子几乎没有出过远门,根本没有游览武夷山的经历。他们有的只是从电视、图书中了解过一些有关内容,因而他们对武夷山的美丽风光感受不深。但是,他们却渴望能到这么美丽的地方游览一番。故而在教学中,我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要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要让优美而富有情趣的文字触及他们的心灵。这样,武夷山的美丽风光将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象。

  设计理念: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顾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获取知识。

  2、以读为本,读中想,读中悟,体会武夷山奇山秀水的美丽,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充分地朗读、思考、交流与想象。

  3、在读通、读顺、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 。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3、渗透句式训练。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味武夷山入诗入画的美丽景象。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发挥想象,体味武夷山的奇、险、清、静。

  教学准备:

  有关武夷山的图片。

  教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所以我采用了“学——议——练”的教学模式,所谓“学”,就是自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议”,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地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练”,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画画、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是谈话导入。

  由于第一课时学生围绕课题进行了质疑,但他们的问题基本上还没有解决,他们对课文的学习还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所以在第二课时,我就运用简短的话直接引入到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是引导学生通过课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写了武夷山的美,然后再通过问题“课文中又是怎样写武夷山的美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了武夷山的美?”,引导学生从文中整体感知课文是从“山”和“水”两个方面描写了武夷山的美。

  第三个环节是细读感悟。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描写“山美”的段落。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1、读。采用自读、指名读、默读的形式,旨在让学生读通、读明白第二自然段。

  2、画。用“ ”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语或句子。。

  3、议。和同桌交流自己画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画了什么,又从这些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4、读。这个时候的读,要求是有感情地读,要读出自己的语气。

  在上面的环节中,还相机进行想象能力、说话能力、写话能力的训练。比如:想象三十六峰还像什么?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练习说话、写话等。

  之后进行学法小节,引导学生总结学法:读---画---说——读

  在学习“水美”的段落时,教师组织学生用刚才学“山美”的方法进行自学、合作学,最后进行汇报交流。

  在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指导读出自己的语气,读出自己的感受。

  最后进行配乐读课文,首先指名读,读出自己的语气来,然后全班齐读第一、四自然段,男生读第二自然段(男生的性格和山的雄壮比较相符),女生读第三自然段(女生的性格和水的静柔比较相符)。

  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延伸。

  在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看着这美丽的武夷山,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充分地谈自己的感受,升华自己的认识和情感。

  3、小结:是啊,我们祖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数不尽的美丽的山山水水,有机会的话,我们一起去走走,看看,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第五个环节是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目的是引导学生积累语汇,丰富自己的语言。

  2、回家后,请同学们做一回小导游,把武夷山的美景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一起感受武夷山的美丽景象。

  板书设计:

  读 画 议 读

  山: 奇、险

  美丽的武夷山 入诗入画

  水: 清 、静

  好的板书,应突出的中心。在此课中,我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板书,清晰明了,使人很容易就能从板书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还对学法进行了板书,使学生有章可循。

  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创设美的情境,激发美的感受。教学中,我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画面、音乐,营造出和谐优美的氛围,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景之中,特别是画面与语句的有效融合,产生入诗入画的意境,使学生较好地体会到的美好意韵,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二、读的充分,品的细致。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同桌读、齐读、重点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读评结合,读赏结合,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说写结合,层层深入。其间,我适时点拨、发问,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化。当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后,我不是简单地评价读的效果,而是训练学生将内心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后,我又要求学生带着这种理解再读一遍,这种基于阅读基础上的思考、表达,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自评、同伴评、师评相得益彰。教学中,我把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努力营造有益于学生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的激励性的评价语尽力做到具体不空泛,尽可能地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有促进、提升作用。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我能够关注个体,将扎实的训练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

  四、存在不足:对于水的“清”和“静”,没有动画,不能从感官上给学生一个生动形象的感受。因为在来上课前,我就没有找到这方面的动画图片,也只能带着遗憾来上课,当然还有许多不足,我是当局者迷,旁观着清,请各位专家、领导、老师给予指正。

  总之,教海无涯,学海无边,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历练自己。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

  1、我选用的教材是21世纪高职高专艺术设计规划教材《动画概论》,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教材分析:今天我所讲的课题是第七章动画片的欣赏和文艺批评的第二讲,这堂课是动画片欣赏课,强调的是同学如何深入而“内行”的影视鉴赏和掌握恰当的影视鉴赏的方法和战略。本章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为同学今后的动画学习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动画片的鉴赏方法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同学独立考虑和分析能力

  ⑵ 使同学学会如何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影片欣赏中

  3、德育目标:通过国产板书动画片的欣赏,提升同学对国产动画产业的信心和对民族元素的深层理解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对动画影视作品鉴赏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2、难点:把鉴赏方法应用到动画片欣赏当中去

  四、同学状况分析

  动漫艺术概论是动漫专业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动漫06级的同学是初涉专业知识的新生,绘画能力和专业知识都很有限,对专业领域只停留在感兴趣和普通的外表认识阶段。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知识时代,同学正处于生长和积累的年龄,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交流欲望,同时又追求个性,如何有效并合理的吸收各种专业知识,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通过影视动画鉴赏方法的学习,可以使同学在短时间内收集和积累各部经典动画片的知识和精华,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和经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

  这是一节教同学如何欣赏动画影片并引导他们有自身一套鉴赏方法的课程。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我主要采用了分析讲解并举例说明的方法,使同学记住书中的关键内容和我所归纳的经验;在提高同学兴趣方面,我采用了把理论融入到实际的多媒体实例演示的方法;并根据同学的特点,留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采用了课堂讨论的'方法。达到知识的积累,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同学在轻松愉快的观赏和讨论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学会了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有一定的自我想法,充沛展现了以突出技能为主导思想的职教方法。

  六、学习方法

  通过我的课堂教学,使同学培养出:

  1、学会如何鉴赏影视动画的方法

  2、学会贯通前后课程,使自身条理分明,学习任务明确

  3、学会如何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

  4、学会如何活跃自身的思维

  5、学会如何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6、学会如何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时间分配

  1、组织教学 1’

  2、复习与导课 7’

  3、新课

  ⑴ 理论 10’

  ⑵ 影片动画欣赏 12’

  ⑶ 讨论 5’

  4、练习 8’

  5、总结 1’

  6、作业 1’

  八、教学过程

  步骤一 复习

  目的:1、指出所给图片属于哪部经典动画影片,使同学进入专业课的学习气氛

  2、复习本章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使同学对本节课的新内容在全章中所在的位置有所掌握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局部国内外经典动画片的图片,让同学回答相应的影片名称。例如:《大闹天宫》、《白雪公主》、《三个和尚》、《千与千寻》、《花木兰》等。从而了解同学观看过的动画片的数量和情况,并提醒同学本课的学习目的——如何从“外行看热闹”转变成“内行看门道”的鉴赏影视动画的方法,使同学对本课起到应有的重视,进入学习气氛中来。

  2、本章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动画影片的欣赏:

  ① 研究动画片欣赏的意义

  ② 欣赏的实质

  ③ 动画影视作品客体的认识和分析

  ④ 动画影视艺术鉴赏的主体——鉴赏者的分析

  二、影视动画作品的批评

  上一讲已经学到了动画影片的欣赏中的第三个问题,为了使同学更顺利的进入第四个问题主体的认识和分析的学习,我针对所学知识点提出以下问题,同学可以看书后回答。

  1、作品欣赏的客体是_______,主体是_______。

  2、举例说明动画影视作品的客体的审美特征?

  3、影视语言的文学鉴赏方式有_______与_______。叙事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举例说明)。

  4、从视听方面欣赏动画,需要了解的方面?

  通过复习,使同学心中自然联想到下一个局部,就是本课的重点,即动画鉴赏主体的认识和分析。

  步骤二 导课

  目的:抓住同学的好奇心,给同学想象的空间,从而导出新课

  首先,通过下列给出的四组条件数据和对应的动画片名称,让同学进行连线,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小学 6-12岁 中 国 《老人与海》

  高中 16-18岁 中 国 《小蝌蚪找妈妈》

  小学 6-12岁 日 本 《灌篮高手》

  本科 19-23岁 设计师 《樱桃小丸子》

  得出的结论是由于文化程度、年龄、地理区域、社会职业等方面的不同, 影视动画的观众群体对动画片的观赏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审美需求,从而进入新课,即“动画影视艺术鉴赏的主题——鉴赏者的认识分析”上来了。

  步骤三 新课

  目的:通过理论学习,使同学能够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审视和研讨动画作品,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1.首先,讲授教材81-83页的理论知识,通过列表图逐一讲解分析,影片鉴赏应从哪几个方向入手:一是欣赏者目的需求,二是欣赏者的基础—经验,并举例说明,使同学有更深刻的印象,并强调出需要重点记忆的地方。之后,还要提到影视动画作品的批评,这一局部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需要同学有所了解。

  2.欣赏:播放国产动画片《三个和尚》。欣赏前给同学几个刚学的关键词,如:作品的风格、形式和内容等,要求带着问题到影片欣赏中去考虑。

  3.讨论:让同学举手发言,从观看影片前所给出的几个方面评论这部动画片。把观看动画片提升到理论高度上来,把本课的难点简单易懂的融入到其中。

  通过新课的学习后,同学会感觉到从理论—实践—理论的一个升华的过程。

  步骤四 练习

  目的:通过对动画片的简单分析理解,巩固和拓展本课所学知识点,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回到复习时提到的几部大家耳熟能详的动画片上来,请两名同学选择各自其中一部进行分析评论。

  步骤五 总结

  目的:使同学对本章内容有一个整体掌握和理解

  简要概括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统筹整章的内容,使同学对重点和难点一目了然。

  步骤六 作业

  目的:同学通过写作业,对本章内容有更深入细致的理解

  欣赏一部自身感兴趣的经典动画影片,写一份影评(不少于800字)

  九、教学效果预测

  通常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我会对本课教学进行效果预测。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能够基本掌握动画片的鉴赏方法,并提高了自身的分析理解能力,加深了同学对国产动画事业的热爱和关注,并对民族元素在动画片中的应用方法有了不同的考虑,少局部同学能够延伸自身的想法,发展出属于个人的鉴赏风格,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你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六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两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b.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 c.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必说出句意。

  (2)能力目标:

  a.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及习惯

  b.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3)德育目标:

  a.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

  b.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教学的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说教法

  1.分类整理归纳法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

  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的课堂实践活动。学生实践活动的问题,是新大纲最为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2.情景教学法(德育方式)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据此,语文教学研究者总结出一条语文教学原则,即文道不可分割的原则,即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点拨学生。初中学生已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知识,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价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要用学生的切身体会唤醒学生;用民族自尊、爱国主义的信仰激发学生。

  3.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注音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

  三.说学法

  1.这是同学们进入七年级后第一次学习文言文,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2.运用诵读法学习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3.课文所选各则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应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来加深理解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

  第一课时,我用论语中的道理接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进行导入,激起学生兴趣,接下来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老师进行补充。由于学案上已有各个句子的解释,所以,教学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课时,略。

  五.总结延伸

  我们学习完《论语十则》这门课,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对 课文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把今天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说课稿集合4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集合7篇

2.说课稿集合九篇

3.说课稿集合八篇

4.说课稿集合6篇

5.说课稿集合五篇

6.【实用】说课稿集合5篇

7.精选说课稿集合六篇

8.【精选】说课稿集合8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